iCAx开思网

标题: 气体辅助注塑系统及技术细则 [打印本页]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8 10:07
标题: 气体辅助注塑系统及技术细则
气体辅助注塑系统(看过后请顶一下)
  
气体辅助注塑系统,可分为简易型和多功能型
1)简易型号
   a)此型号是最多可配备两组气路,可把氮气压力提升至350bar,界面显示是采用6寸×4寸单色液晶体显示屏。
   b)透过操作键盘把注气压力和时间输入控制系统内。
   c)采用动态棒形图来显示每个生产周期状态。
2)多功能型号
   此型号是最多可配备四组气路,可把氮气压力提升至350bar,如特别需要,更可选购氮气压力能提升至700bar的元件,界面显示是采用彩色高解像显示屏,记忆系统可储存25套不同的模具数据。此外,这多功能型号更可选配以下的附加设备:
   a)主系统可以接驳到较轻巧的手提气辅控制系统,以提供更多的注塑机配备气体辅助注塑的功能。
   b)显示可选用彩色显示屏。
   c)中文显示。
   d)警报系统。
   e)特别要求的更高氮气工作压力(附加:可达700bar)。
   这些系统一般包括以下设备:
   氮气生成机(有不同型号以配合客户产品的不同需求),氮气压缩机,高压储存缸,和低压储存缸。
  
分段压力控制(phased pressure control p.p.c.)
1)使用压缩空气把氮气加压,所以操作成本很低
2)由十个阶段组成 — 其中包括高压及低压保压
   -)第三段升压经由压力传感器监视并以闭环方式控制
   -)所有功能皆由微电脑及p.l.c.操控
   -)以螺杆电子位移行程触发气体注射过程 - 第一段
  
十段气体压力控制图表: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8 10:08
气体辅助注塑整系统的原理图: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8 10:08
  1)连接压缩空气到氮气生产机后,所生产出来的氮气纯度为98%以上。
   2)从氮气生产机制造出来的氮气便进入低压储存器,其储存量由220至490升不等,压力最高为10bar。
   3)低压氮气经由电控阀门和过滤器进入e.d.c.增压机,低压氮气便会被e.d.c.增压至350bar。(如有特别要求,可把设备改动为700bar。)
   4)高压氮气经过过滤器进入高压储存器内,其储存量由10至37升不等。
   5)高压氮气直接进入气辅主系统内。
   6)经由气辅主系统控制注入模具内的氮气压力和时间。
   7)模具内的氮气经由回收管道和过滤器进入低压储存器内。
   8)回收的氮气会在过滤后,再被使用。
   注:(a.d.i.系统是附加设备,在没有配备氮气生产系统时,a.d.i.系统和高压储存器才附加装在气辅主系统内。)
  
气体辅助注塑使气体于塑料内起压力
  ※造成塑料产品中空状态。
  ※于冷却期间,在塑料产品内起一定保压压力。
  ※消除产品的凹痕。
  ※改进模具内的塑料填充。  
  
使用气体辅助注塑的好处(明显效益)
  ※降低产品重量。
  ※降低生产周期时间。
  ※消除产品的缩水痕迹。
  ※降低注塑机的耗电量。
  ※降低注塑机的射胶压力。  
  
使用气体辅助注塑的好处(非明显效益)
  ※降低锁模压力。
  ※降低产品在注塑时的内应力。
  ※减低模具的磨损。
  ※降低模具生产与维修成本。
  ※使塑料在模腔内的压力更平均。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8 10:24
气体辅助注塑系统技术细则
  
气体辅助注塑周期
  ※注塑期- 以定量塑化塑料充填入模腔内。所需塑料分量要通过实验找出来,以保证在充填期间,气体不会把成品表
    层行破及能有一理想的充气体积。
  ※充气期- 可于注射期中或后,不同时间注入气体,气体注入的压力必需大于注塑压力,以达至产品成中空状态。
  ※气体保压期- 当成品内部被气体充填后,气体作用于成品中空部分的压力就成为保压压力,可大大减低成品的缩水
    及变形率。
  ※脱模期- 随着冷却周期完成,模具内的气体压力降至大气压力,成品由模腔内顶出。
  ※备注- 根据不同机器的设备及注塑技术的要求,充气期可由螺杆行程或接点触发。
  
气体辅助注塑周期循环图表
1)注塑期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8 10:26
2)充气期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8 10:27
3)气体保压期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8 10:27
4)脱模期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8 10:29
1)封闭式气体注射(sealed injection gas)方法:
               s.i.g.(1),s.i.g.(2)和s.i.g.(3)。
  ※是把气体直接注入模腔内,使塑料成品中空的方法。
  ※无需采用活阀、空心针,只是通过简单模具加工,把气辅气咀s.i.g.(1),s.i.g.(2)或s.i.g.(3)装在模
    具中。
  ※s.i.g.(1)封闭式注气方法是适用于由分模线注入气体时使用。
  ※s.i.g.(2)封闭式注气方法是适用于由成品表面注入气体时使用。
  ※s.i.g.(3)封闭式注气方法是把气辅气咀直接插进塑化塑料中,是适合在产品的不平表面上使用。
  ※在同一模具上,可有单一或多个注入气体的地方,意思是这三种气辅气咀可单独或同时采用,这视乎同产品的需
    要,慕求令产品有良好效果和提供产品设计师有较大的灵活性。
  ※气体是被模具内的塑料所封闭,气体压力是受气体主系统来控制,以确保气体不会冲破成品的表面。
※s.i.g.(1)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8 10:29
※s.i.g.(2)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8 10:30
※s.i.g.(3)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8 10:31
2)可从注塑机的射嘴进气(in-gas nozzle)方法:
   a)可在注塑机上安装一个以油压控制方式的特制封闭注气射嘴。
   b)如注塑机已有油压式的封闭射嘴,只须把射嘴更换为一个可注气射嘴便可。
3)表面气体成形(external gas molding e.g.m.)方法:
   ※e.g.m.方法是在模具内塑料产品底面的特别封闭处中注入高压氮气,令产品表面没有缩痕。这些特别封闭处也可
     以称为加压区,而每一加压区是由连接成品的密封件包围,以防止气体泄露,密封件的横切面可以是成方形或三
     角形的横切面,也可以是根或连接壁。这样,使成品之刚性会被加强。
   ※从产品的横切图可看出,每一加压区的塑化塑料也会受到高压气体的排挤,使成品的表面没有缩痕。
   ※使用表面气体成形(e.g.m.)方法,会在加压区留下明显痕迹,但绝对不会影响产品的表面。
   ※e.g.m.也可采用多点气体注射。
  
   表面气体成形(external gas molding e.g.m.)的优点:
   1)防止产品表面出现缩痕。
   2)成品内应力减少,脱模后的变形量减低。
   3)减低注塑机器的锁模压力。
   4)可作为注塑机的保压程序。
   5)减低模具的损耗。
   6)增大设计范围。
  
   以下各种产品是用于e.g.m.方法:
   1)电视机外壳和音响器材外壳。
   2)办公室及电脑产品。
   3)家庭用品。
   4)汽车零件。
   5)所有使用空心柱,螺丝座等组装配件。
  
   何时使用(e.g.m.)方法?
   1)当成品塑料缩水率十分高的时候。
   2)当成品内柱状物体背面出现凹痕时。
   3)当流程十分长的时候。
   4)当成品有限制流动的位置时。
   5)当成品为薄壁设计而不能加添气槽及厚壁时。
  
表面气体成形(e.g.m.)方法的横切图
加压前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8 10:31
加压后
作者: s136h_nak80    时间: 2004-5-8 12:18
理論不錯,最好有一實例模圖.
我頂.
作者: mikekang    时间: 2004-5-8 12:29
我也顶
作者: q_pan    时间: 2004-5-8 12:56
谢谢,请继续
作者: pengcamel    时间: 2004-5-8 13:22
GOOD,我们也做过此类模具。
作者: zywcnc    时间: 2004-5-8 13:33
又长见识了!把文件整体一个传上来吧!谢谢!
作者: sc99quan    时间: 2004-5-9 11:18
全都在上面贴出,自己整理即可。
作者: hotgun    时间: 2004-5-11 21:41
顶。没做过。修模时见过日本打印机通气到骨位防缩水。
作者: huangwufu    时间: 2004-5-12 16:52
ding
作者: way    时间: 2004-5-14 20:10
这位哥们,不错!!!
作者: sea_ug    时间: 2004-5-16 10:00
好东东啊!!!!!
作者: lzrlzr    时间: 2004-7-22 11:23

作者: fly_snoopy    时间: 2004-7-22 11:30
ding
作者: fly_snoopy    时间: 2004-7-22 11:33
不错!
作者: mary.chu    时间: 2004-7-24 08:03
頂﹗
作者: wuhm888    时间: 2004-10-2 13:52

作者: zshcj    时间: 2004-10-22 14:21
好人!好文章!顶!
作者: emao    时间: 2004-10-23 10:06
好东东啊!!!!!
作者: johnmai    时间: 2004-10-23 22:42
ding
作者: chenrl_325    时间: 2004-10-23 23:32
ding
作者: huahuang88    时间: 2004-10-24 08:54
非常好的教材,现在有很多日本的先进技术也慢慢引进我们大陆啦!大家加油吧!这位大哥举的就是个好列子,我以前在代加工日本积水产品时就用到过,真的不错呀!
作者: luojianp    时间: 2004-11-6 22:00
謝謝!
作者: 黄源胜    时间: 2004-11-7 09:10
还可以!
作者: singleicax    时间: 2004-11-7 09:31
ding
作者: wq8888888    时间: 2004-11-7 16:37
好贴!
作者: shunhe_yu111    时间: 2004-11-9 09:08
好东东!
作者: Toony    时间: 2004-11-11 06:33
不错
作者: yesken    时间: 2004-11-11 13:14
好东西  要顶啊
作者: czjyxy-rp    时间: 2004-11-11 13:41
xiexie
作者: soh1029a    时间: 2004-11-22 17:50
好东西
作者: mill    时间: 2004-11-23 11:04
good!
正是我想要的
作者: goodmark    时间: 2004-11-23 14:11
很不错继续顶
作者: YZF_ZZ5460    时间: 2004-11-23 16:13
谢谢,我正需要这样的资料!
作者: bluesky11    时间: 2005-9-30 19:13
這是從別ㄉ論壇轉貼吧
作者: jmyu    时间: 2005-10-3 15:06
谢谢!我下了
作者: sea_ug    时间: 2005-10-3 20:16
好样的
作者: yheartmej    时间: 2005-10-26 11:20
很不错
作者: kongfa    时间: 2005-10-26 14:05
谢谢!
作者: wu_c_t    时间: 2005-10-26 14:07
good
作者: 臭虫    时间: 2005-10-27 03:38
,

有氮气成形的资料吗?或是相关的设计图纸及注意事项.希望以后朵交流...



E-MAIL:WANG_JIANYV@VIP.163.COM


MOBIL:13798332905

THANKS
作者: jef_959111    时间: 2005-10-27 08:02

作者: ding0514    时间: 2005-10-29 19:25
good!
作者: sgq1    时间: 2006-1-18 18:02
学习一下
作者: eric_chen414    时间: 2006-2-24 22:57














作者: lsw994383    时间: 2006-2-25 11:28
标题: hao
顶。。。。。。
作者: simple1713    时间: 2006-6-20 11:47
把他顶出来
作者: insight03    时间: 2006-7-8 17:08
我还没看就帮你顶!
作者: zhanyubing    时间: 2006-7-9 11:32
好贴子
顺便问一举
气体辅助注射和普通注射
成本大概相差多少呀
谢谢!
作者: htbwave    时间: 2006-7-11 09:24
面盆是不是用这种方式顶的呢
作者: johnsonshen    时间: 2006-7-21 17:25
多谢!
作者: zgldtm    时间: 2006-7-24 18:40
支持。
作者: xiaoqiaogen    时间: 2006-7-24 20:18
好人!好文章!顶!
作者: nosay    时间: 2006-7-24 21:12
thanks
非常详细
作者: michaelidea    时间: 2006-7-25 10:53
好人
作者: ajun6741    时间: 2006-7-25 11:35
辛苦了!!支持一下!
作者: wdxuling    时间: 2006-8-1 15:54
tks
作者: tonyzz    时间: 2006-8-1 17:20
好资料,要顶!
作者: ZXY163    时间: 2006-8-1 17:22
谢谢版主。。我正找这个呢。。

呵呵。。
作者: ggscut    时间: 2006-8-14 23:56
不错,又了解了一点新冬冬!

作者: vme3721    时间: 2006-8-15 08:12
谢谢
作者: haas_yu    时间: 2011-2-25 14:43
good........
作者: jerry@2006    时间: 2011-9-6 14:27
好东西,顶了,学习了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