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讨论】moldflow越来越不可信 [打印本页]

作者: linzhihong    时间: 2004-7-9 10:51
标题: 【讨论】moldflow越来越不可信
我在做moldflow流动分析时经常遇到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严重超标的情况.而实际打出来的产品则没有因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超标引起的缺陷.请问各路高手你们是否遇到同样的情况.难道moldflow的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结果可以不于理会?
作者: linzhihong    时间: 2004-7-9 10:52
来看一个手机的实例
作者: Suni Lee    时间: 2004-7-9 17:30
只要不超的离谱,一般不去管它的。
作者: zq_hb    时间: 2004-7-9 18:01
理论上剪切超标,分子链就会断,但不代表产品就会断。超标的区域肯定比不超标的区域强度弱,但究竟弱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只能按经验来定。
  
另外剪切大,温度会升高,可能引起一些表面缺陷,综合各个结果及经验来判定是否可行。
作者: kelvin    时间: 2004-7-9 18:06
linzhihong wrote:
来看一个手机的实例

  
调整一下显示比例,你这样也看不出最大是多少!
作者: linzhihong    时间: 2004-7-9 23:06
如何调整显示比例.
作者: wy9515301    时间: 2004-7-10 07:34
我也认为不用管它,三板模的点浇口处通常都是超过了许可值的。正如楼上的兄弟所说,分子破坏并不代表产品就不能用或有什么不好,只是要在冷环境里(你不信可以放到冰箱里去试会有效果的)会出现缺陷。还有就是产品会出现阴影效果,这个反正我是亲眼看到的。
作者: linzhihong    时间: 2004-7-10 12:00
谢谢各位大侠指点
作者: linzhihong    时间: 2004-7-10 12:13
再请教各位一个问题:
      我最近做了一个外型约为450X420X100,壁厚为2.8mm的壳体产品的分析.moldflow分析结果显示成型过程的最大锁模力要1100吨,而此产品却在650吨的注塑机上就能做出来,搞得我很没有面子.
      我原以为制品壁厚可能与理论有出入,但实际量出来的结果为2.78~2.85之间.我也按实际壁厚调整了再算还是要一千多吨的锁模力.
     在注塑工艺参数方面我也是按实际的参数来分析的,请问这是为什么?
作者: linzhihong    时间: 2004-7-10 12:22
对了,还有一个问题问大家:
    现在有一个产品,客户要求两点进胶且熔接痕不能太明显,请问moldflow能够帮助我们判断熔接痕的深浅吗?
作者: wy9515301    时间: 2004-7-10 12:31
    据我了解如果你浇注系统与实际加工一样(也就是说建了完整的流道),那么熔接线是比较准的。熔接痕的深浅吗,至少我知道是用MFL不能知道。但是调机是将母模模温加高可以改善熔接线。
    至于为什么成型机会差那么大,我想可能同你的网格有一定的关系,你查一下肉厚,是否有很簿的地方,或都某些地方的网格不对。(我以前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是相差也没有这么离谱)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不对之处请高手斧正。
作者: linzhihong    时间: 2004-7-10 12:40
调了显示比例好象看不出红色区域所对应的产品区域.
作者: linzhihong    时间: 2004-7-10 12:47
流动的time to freeze和冷却的time to freeze有什么区别,应该看哪个
作者: linzhihong    时间: 2004-7-10 12:51
boss柱边上的火山口能起到防止boss柱缩水,请问高手们它的理论原理是什么?
作者: zg0609    时间: 2004-7-10 14:58
boss柱和火山口是两个专业术语吗?如何理解?
作者: kelvin    时间: 2004-7-10 20:32
linzhihong wrote:
调了显示比例好象看不出红色区域所对应的产品区域.

  
调整到0~1*10e5看看!
作者: kelvin    时间: 2004-7-10 20:50
linzhihong wrote:
boss柱边上的火山口能起到防止boss柱缩水,请问高手们它的理论原理是什么?

  
应该是使壁厚均匀,使收缩一致
作者: caicadxm    时间: 2004-7-16 10:39
linzhihong wrote:
再请教各位一个问题:  
        我最近做了一个外型约为450X420X100,壁厚为2.8mm的壳体产品的分析.moldflow分析结果显示成型过程的最大锁模力要1100吨,而此产品却在650吨的注塑机上就能做出来,搞得我很没有面子.  
        我原以为制品壁厚可能与理论有出入,但实际量出来的结果为2.78~2.85之间.我也按实际壁厚调整了再算还是要一千多吨的锁模力.  
       在注塑工艺参数方面我也是按实际的参数来分析的,请问这是为什么?

  
把sdy档案丢上来瞅瞅。
作者: fly_snoopy    时间: 2004-7-23 10:23
18楼的兄弟,可否将产品的3d和具体的材料信息给我,我可以用其他的分析软件分析一下锁模力!
作者: forever_kong    时间: 2004-9-3 22:15
哈哈,shear stress and shear rate确实如鲠在喉,就是不爽!
作者: fbi163    时间: 2004-10-26 00:00
linzhihong wrote:
如何调整显示比例.

作者: insight03    时间: 2004-11-9 08:51
拜托!在没有理解结果的含义之前,不要说什么“越来越不可信”。
作者: insight03    时间: 2004-11-9 09:07
一方面,应力过高可能只是很小的局部位置,另一方面,也可能只是某一个速度瞬间,因为,在注塑过程中,每一段的速度是不同的。这样,对产品的外观质量、机械性能没有多大的影响。
从所加挂的图片看来,绝大部分区域的剪切应力、应变都比较低,这种结果完全可以接受。
还有锁模力的结果,除了分析过程里的一些设置,那些我就不说了,分析结果的理解和评判就非常重要。同样的结果,每个工程师下的结论是不同的,而不是结果越来越不可信的缘故。
作者: linzhihong    时间: 2004-11-9 22:18
张见识
作者: su27f22    时间: 2004-11-10 11:29
shear stress在浇口处最大,按上面的动画按钮可看随时间变化的SHEAR STRESS
  
linzhihong wrote:
调了显示比例好象看不出红色区域所对应的产品区域.

作者: ghz4000    时间: 2004-11-12 18:33
溶接痕的深浅,以MF 来说是无法判断的。
但是可以从原理来想。
如果 weld line 的位置刚好该处为最后填满处,而且模温较低,当然会比较明显(如果之前做过类似的案例,资料收集一下,应该可以有参考价值)
作者: fly_snoopy    时间: 2004-11-30 09:54
检测产品的应力,可以借助应力偏光仪,但只适用于透光的塑胶件
应力分布的数值读取不能只看数值色条,应看产品上的颜色分布,
一般可以将数值色条的范围进行调整,这样可以看到明显的颜色分布
虽然数值上没有那么明显但可以知道微观上高分子在各个位置的不同,
如果你的产品是光学元件的话,这种应力最好是不要有,
作者: carlyn    时间: 2005-2-24 13:22
理论上剪切超标,分子链就会断,但不代表产品就会断。超标的区域肯定比不超标的区域强度弱,但究竟弱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只能按经验来定。  
  
另外剪切大,温度会升高,可能引起一些表面缺陷,综合各个结果及经验来判定是否可行。  
              
         說得很對﹐發問的兄弟﹐自己能力要提升啦。
        不是MOLDFLOW不行﹐是你太爛啦﹐你塑膠沒入門啊﹗﹗
作者: carlyn    时间: 2005-2-24 14:14
你軟體能力有問題﹐傳圖檔和資料上來吧﹐相信你很多參數都不會﹐還有
你的塑膠知識一定爛﹗﹗
作者: zg0609    时间: 2005-2-24 16:38
有可能,软件模拟选用的材料与实际成型时用的材料不一致。
作者: laomo    时间: 2005-2-27 13:30
linzhihong wrote:
流动的time to freeze和冷却的time to freeze有什么区别,应该看哪个

作者: wlphuying    时间: 2005-3-4 10:46
传上来大家给你分析分析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