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sjjj wrote:
airen :太简单了吧。学几个月就可以做了。还能拿到4000吗?
hksjjj wrote:
airen :太简单了吧。学几个月就可以做了。还能拿到4000吗?
xsyy wrote:
半小时可以了
hksjjj wrote:
第三把刀用10R5,曲面平行光刀路。步距0.15。s1800 f1500
hksjjj wrote:
第三把刀用10R5,曲面平行光刀路。步距0.15。s1800 f1500
rongjia wrote:
在哪里?
hksjjj wrote:
不就让费了几个破孔时间。那样面就漂亮了。要不跳破孔那跳刀时间也很多呀。
hksjjj wrote:
模具做法错误?刀路也不好。呜呜呜。看来真没戏了。要不做学徒够格吧?不过我倒是要看看高手们的分解。airen ,ganxuesong 两位高手出招吧。不过我的做法已经得到了验证的,我厂做过很多套模具都已生产了。模具都合格了。有模具QA的验收。
LDYMX1 wrote:
前模应该出胶位,后模原身留柱位。
LDYMX1 wrote:
胶位出后模,前模只是个分型面而已。
LDYMX1 wrote:
这么个小问题也拿来讨论!真是的!4K的待遇一般般啊!
airen wrote:
题目是简单。可是你要是觉得对你来说小儿科。大可不出声的呀。 我想一些想学习的朋友是想要知道的。
boy9981 wrote:
45楼兄弟,这个无对错之分的,有分别的是每个地方的做法不同而已,你拿的薪水就是你现在的老板对你的认可,这就足够了。
从图上来看,这个是通讯类的产品,你也说了是电话机上面的。以前在其它地方搞过一下类似的东东,胶料缩水率是1.006的,但是根据试模结果及结合现有的注塑机,将缩水率改为 1.0045。原因是透明件在注塑时要求比较高,为了改善表面形成的夹水线时而将注塑压力加大过,结果可想而知,产品偏大。所以当时的做法就是降前模,后模重做。(而客人送过来的其它模具我就看到注塑部门用热油啤塑,产品取出后水冷,效果不怎么理想。)
象这样的透明面板的产品,排放位置是将要见人那一个面放在后模,前模就是一个光面了,后模围着产品做了一圈类似于水口环状胶位,产品周边隔一段位置就开个小口与此环状胶位连接,目的是用来顶出产品兼排气,取出产品后用来辅助喷油丝印,最后用制作的夹具将其冲开。产品是一出二的。
当然,好多地方都会有不同的做法,不管怎样,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合格的产品交到客人的手上。 所以,大家都只能于自己所知道或实践过的做法来讨论,个人认为目的达到了,就无对错之分。只能说这种方法是不是最理想的。
还有,一般招工时,好多工厂会对自己做的产品范围简要的介绍一下,然后附加一个条件,要求有相关经验,这点看似不起眼,其实很重要,因为你了解某种产品的大概、通用的做法,以及相关要求,面试就会比较顺利。我以前面试吃过好多亏,并不是我不知道相关产品的要求,而是我不知道考核的人的心里装着一个什么样的唯一的标准答案。所以,现在叫我出去见工,见个2000以上的都恐怕好难。
boy9981 wrote:
45楼兄弟,这个无对错之分的,有分别的是每个地方的做法不同而已,你拿的薪水就是你现在的老板对你的认可,这就足够了。
从图上来看,这个是通讯类的产品,你也说了是电话机上面的。以前在其它地方搞过一下类似的东东,胶料缩水率是1.006的,但是根据试模结果及结合现有的注塑机,将缩水率改为 1.0045。原因是透明件在注塑时要求比较高,为了改善表面形成的夹水线时而将注塑压力加大过,结果可想而知,产品偏大。所以当时的做法就是降前模,后模重做。(而客人送过来的其它模具我就看到注塑部门用热油啤塑,产品取出后水冷,效果不怎么理想。)
象这样的透明面板的产品,排放位置是将要见人那一个面放在后模,前模就是一个光面了,后模围着产品做了一圈类似于水口环状胶位,产品周边隔一段位置就开个小口与此环状胶位连接,目的是用来顶出产品兼排气,取出产品后用来辅助喷油丝印,最后用制作的夹具将其冲开。产品是一出二的。
当然,好多地方都会有不同的做法,不管怎样,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合格的产品交到客人的手上。 所以,大家都只能于自己所知道或实践过的做法来讨论,个人认为目的达到了,就无对错之分。只能说这种方法是不是最理想的。
还有,一般招工时,好多工厂会对自己做的产品范围简要的介绍一下,然后附加一个条件,要求有相关经验,这点看似不起眼,其实很重要,因为你了解某种产品的大概、通用的做法,以及相关要求,面试就会比较顺利。我以前面试吃过好多亏,并不是我不知道相关产品的要求,而是我不知道考核的人的心里装着一个什么样的唯一的标准答案。所以,现在叫我出去见工,见个2000以上的都恐怕好难。
的确讲的不错。 你那样 后模围着产品做了一圈类似于水口环状胶位是必须的。可对于这件东西来说还是不足够。
boy9981 wrote:
45楼兄弟,这个无对错之分的,有分别的是每个地方的做法不同而已,你拿的薪水就是你现在的老板对你的认可,这就足够了。
从图上来看,这个是通讯类的产品,你也说了是电话机上面的。以前在其它地方搞过一下类似的东东,胶料缩水率是1.006的,但是根据试模结果及结合现有的注塑机,将缩水率改为 1.0045。原因是透明件在注塑时要求比较高,为了改善表面形成的夹水线时而将注塑压力加大过,结果可想而知,产品偏大。所以当时的做法就是降前模,后模重做。(而客人送过来的其它模具我就看到注塑部门用热油啤塑,产品取出后水冷,效果不怎么理想。)
象这样的透明面板的产品,排放位置是将要见人那一个面放在后模,前模就是一个光面了,后模围着产品做了一圈类似于水口环状胶位,产品周边隔一段位置就开个小口与此环状胶位连接,目的是用来顶出产品兼排气,取出产品后用来辅助喷油丝印,最后用制作的夹具将其冲开。产品是一出二的。
当然,好多地方都会有不同的做法,不管怎样,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合格的产品交到客人的手上。 所以,大家都只能于自己所知道或实践过的做法来讨论,个人认为目的达到了,就无对错之分。只能说这种方法是不是最理想的。
还有,一般招工时,好多工厂会对自己做的产品范围简要的介绍一下,然后附加一个条件,要求有相关经验,这点看似不起眼,其实很重要,因为你了解某种产品的大概、通用的做法,以及相关要求,面试就会比较顺利。我以前面试吃过好多亏,并不是我不知道相关产品的要求,而是我不知道考核的人的心里装着一个什么样的唯一的标准答案。所以,现在叫我出去见工,见个2000以上的都恐怕好难。
hksjjj wrote:
模具做法错误?刀路也不好。呜呜呜。看来真没戏了。要不做学徒够格吧?不过我倒是要看看高手们的分解。airen ,ganxuesong 两位高手出招吧。不过我的做法已经得到了验证的,我厂做过很多套模具都已生产了。模具都合格了。有模具QA的验收。
hksjjj wrote:
boy9981 老大还是很服人,不象有些人瞎叫喊,又不说个道理,没人服。其实我们这里也有很多象这样的东西,但我看这产品大的很,是不是没必要?
hksjjj wrote:
做得不好,请PP。献身精神,先献丑了.
LDYMX1 wrote:
一般象这样的产品不会是透明的,水口是简单的S型。如果真的是透明的话,缩水就不是千分之五啦,而是PVC,千分之二十。
RIVERT wrote:
4000RMB的见工题,太简单了吧!
airen wrote:
楼上的兄弟够认真。![]()
仔细的看完了你的拆模。总体比较好的。
可是你的方法过于复杂(费工时) 产品成型后容易存在问题。
再仔细想想更简便的方法。(要考虑模具出模的问题。)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