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注意】底薪4000RMB的见工题 [打印本页]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3 09:25
标题: 【注意】底薪4000RMB的见工题
这是一个镜片PMMA材料。(要说出缩水率)
测试内容。
分模要表达出开模的机构动作原理。
做个后模分型面刀路铜公刀路程序
以上限时1个(1:00)小时。
  
咋一看你肯定觉得很简单。仔细看完上面第一行。
测试你自己能不能应聘成功。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3 09:27
附件(IGS)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3 09:54
简单是吧。 是比较简单。但可以基本的测试到综合能力。
*MM是达人。
作者: davysun2000    时间: 2004-10-13 10:18
第一个顶下先
作者: hxq1234    时间: 2004-10-13 11:04
我頂﹐不太懂什么。請高手指教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1:11
airen :太简单了吧。学几个月就可以做了。还能拿到4000吗?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3 11:14
hksjjj wrote:
airen :太简单了吧。学几个月就可以做了。还能拿到4000吗?

  
来个吧。这是*MM弄的见工题。
作者: oyangfeng    时间: 2004-10-13 11:15
顶一下 西西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1:21
那我也顶一下。等我编多几个程式就做一下。望高手们PP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2:22
做得不好,请PP。献身精神,先献丑了.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3 12:35
看不清楚,这是前模还是后模。
  
我觉得人家选择此简单的题目做为面试的题目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3 12:59
hksjjj wrote:
airen :太简单了吧。学几个月就可以做了。还能拿到4000吗?

  
10楼的图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4:31
刚才厂里网路有问题。我只不过是随便捣乱了个原始分模面。这样一来就可以放在层里删除和改动一些就成前后模。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4:32
前模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4:33
后模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4:34
前模铜公。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4:40
这个产品有点象是电话机的装饰件吧?我做了些小改动.
作者: xsyy    时间: 2004-10-13 14:55
半小时可以了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4:56
后模铜公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3 14:57
哈哈。 请问后模那些碰穿原身留吗?想必是没考虑到模具的问题吧
          
看你的分模好像采取了两边出胶位。这样不理想哦。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3 14:58
xsyy wrote:
半小时可以了

  
高手  来玩玩。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5:02
总图。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3 15:06
楼上的兄弟够认真。
仔细的看完了你的拆模。总体比较好的。
  
可是你的方法过于复杂(费工时) 产品成型后容易存在问题。
再仔细想想更简便的方法。(要考虑模具出模的问题。)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5:07
不两边出胶行吗?前模太多胶,吸前模呀。如前模没胶的话又太利角了,不符合产品质量。所以要前模出0.3~0.8胶。或对半出。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5:12
不行呀。airen 兄弟,那我拿不到4000元了。呜呜呜.但还是我把刀路做完。等高手分解。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5:19
先来锣铜公。第一把刀飞刀20R0.8 s1500 f1500  每刀z-1。两个外行和一个曲面挖槽。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5:28
第二把刀用合金刀16mm平底刀。两个外形2D光刀。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5:30
第三把刀用10R5,曲面平行光刀路。步距0.15。s1800 f1500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5:34
第四把刀用合金刀5MM平底刀。2D挖槽,高度用增量。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5:36
开粗后的样子。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3 15:36
hksjjj wrote:
第三把刀用10R5,曲面平行光刀路。步距0.15。s1800 f1500  

  
S1800配F1500 很不匹配哦(白钢刀呀)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5:43
光刀后的样子.S1800配F1500 很不匹配?每台机多有不同嘛。
airen 轮胎大使兄弟:看来我能拿到1500/月就不错了?是吗?呜呜呜.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5:48
看来后模我也就不做了,也没什么难度。我还是拿好我现有的4000/月工资。不影响我现有的工作了。等有时间再看高手分解。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3 15:51
我看能再半小时全部做好,可能没有吧?一个小时还都过得去。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3 18:12
看来大家都觉得此题太简单了。
  
还是有请静MM来解答?  举手。
  
没劲。不玩了。
作者: luyaoxing_80    时间: 2004-10-13 18:24
和和~不知道缩水怎么弄~~楼上可以给我一份全点的缩水表我吗~~~谢谢了!
  
我的EMAIL~        luyx@e165.com
作者: ganxuesong    时间: 2004-10-13 18:37
hksjjj wrote:
第三把刀用10R5,曲面平行光刀路。步距0.15。s1800 f1500  

  
此刀路太浪费时间了,理由是你的曲面加工选拉"所有边界"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4 11:42
不就让费了几个破孔时间。那样面就漂亮了。要不跳破孔那跳刀时间也很多呀。
作者: macam    时间: 2004-10-14 12:24
这个东西我要搞一天
作者: wxt1005    时间: 2004-10-14 12:25
我觉的好难,我的水平很有限。
作者: rongjia    时间: 2004-10-14 15:22
在哪里?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4 18:47
rongjia wrote:
在哪里?

  
做题呀。分个模看看
作者: ganxuesong    时间: 2004-10-15 03:29
hksjjj wrote:
不就让费了几个破孔时间。那样面就漂亮了。要不跳破孔那跳刀时间也很多呀。

  
正确的做法是: 把大面恢复后延长一点! 边界控制用“以图形为基础”  不要用“所有的边界”  像你那样边界走圆弧多浪费时间啊?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5 07:37
楼上的模具做法可以说是错误的。
  
真没高手?还是都是高手都不屑一顾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5 08:05
模具做法错误?刀路也不好。呜呜呜。看来真没戏了。要不做学徒够格吧?不过我倒是要看看高手们的分解。airen ,ganxuesong  两位高手出招吧。不过我的做法已经得到了验证的,我厂做过很多套模具都已生产了。模具都合格了。有模具QA的验收。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5 10:04
hksjjj wrote:
模具做法错误?刀路也不好。呜呜呜。看来真没戏了。要不做学徒够格吧?不过我倒是要看看高手们的分解。airen ,ganxuesong  两位高手出招吧。不过我的做法已经得到了验证的,我厂做过很多套模具都已生产了。模具都合格了。有模具QA的验收。  
   

  
不是说你的问题。主要是你可能没看清题意。这是个镜片
作者: boy9981    时间: 2004-10-15 10:18
     45楼兄弟,这个无对错之分的,有分别的是每个地方的做法不同而已,你拿的薪水就是你现在的老板对你的认可,这就足够了。
     
     从图上来看,这个是通讯类的产品,你也说了是电话机上面的。以前在其它地方搞过一下类似的东东,胶料缩水率是1.006的,但是根据试模结果及结合现有的注塑机,将缩水率改为 1.0045。原因是透明件在注塑时要求比较高,为了改善表面形成的夹水线时而将注塑压力加大过,结果可想而知,产品偏大。所以当时的做法就是降前模,后模重做。(而客人送过来的其它模具我就看到注塑部门用热油啤塑,产品取出后水冷,效果不怎么理想。)
  
     象这样的透明面板的产品,排放位置是将要见人那一个面放在后模,前模就是一个光面了,后模围着产品做了一圈类似于水口环状胶位,产品周边隔一段位置就开个小口与此环状胶位连接,目的是用来顶出产品兼排气,取出产品后用来辅助喷油丝印,最后用制作的夹具将其冲开。产品是一出二的。
  
     当然,好多地方都会有不同的做法,不管怎样,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合格的产品交到客人的手上。  所以,大家都只能于自己所知道或实践过的做法来讨论,个人认为目的达到了,就无对错之分。只能说这种方法是不是最理想的。
     
     还有,一般招工时,好多工厂会对自己做的产品范围简要的介绍一下,然后附加一个条件,要求有相关经验,这点看似不起眼,其实很重要,因为你了解某种产品的大概、通用的做法,以及相关要求,面试就会比较顺利。我以前面试吃过好多亏,并不是我不知道相关产品的要求,而是我不知道考核的人的心里装着一个什么样的唯一的标准答案。所以,现在叫我出去见工,见个2000以上的都恐怕好难。
     
      
    
    
     
作者: lwj-zy    时间: 2004-10-15 11:04
你们在哪里?
  
这个也能拿4K?????
作者: LDYMX1    时间: 2004-10-15 15:20
前模应该出胶位,后模原身留柱位。
作者: LDYMX1    时间: 2004-10-15 15:35
胶位出后模,前模只是个分型面而已。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5 15:40
LDYMX1 wrote:
前模应该出胶位,后模原身留柱位。

  
讲讲出模的动作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5 15:41
LDYMX1 wrote:
胶位出后模,前模只是个分型面而已。

  
讲讲你出模的原理动作。
作者: LDYMX1    时间: 2004-10-15 15:41
千分之五的缩水。胶位出后模,前模是PL面!绝对正确!
作者: LDYMX1    时间: 2004-10-15 15:49
这么个小问题也拿来讨论!真是的!4K的待遇一般般啊!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5 15:56
LDYMX1 wrote:
这么个小问题也拿来讨论!真是的!4K的待遇一般般啊!

  
不要这样你的答案还没全呢题目是简单。可是你要是觉得对你来说小儿科。大可不出声的呀。 我想一些想学习的朋友是想要知道的。  
作者: zengruibiao    时间: 2004-10-15 16:16
airen wrote:
   
  
  题目是简单。可是你要是觉得对你来说小儿科。大可不出声的呀。 我想一些想学习的朋友是想要知道的。   

  
有水准,像我半捅水在一边看着去.需多多发表哦,
作者: hxq1234    时间: 2004-10-15 16:22
我想學﹐但是我不太懂分模/特別在MC里。高手能來能露一招看一看
作者: jg123    时间: 2004-10-15 16:45
boy9981 wrote:
      45楼兄弟,这个无对错之分的,有分别的是每个地方的做法不同而已,你拿的薪水就是你现在的老板对你的认可,这就足够了。  
         
       从图上来看,这个是通讯类的产品,你也说了是电话机上面的。以前在其它地方搞过一下类似的东东,胶料缩水率是1.006的,但是根据试模结果及结合现有的注塑机,将缩水率改为 1.0045。原因是透明件在注塑时要求比较高,为了改善表面形成的夹水线时而将注塑压力加大过,结果可想而知,产品偏大。所以当时的做法就是降前模,后模重做。(而客人送过来的其它模具我就看到注塑部门用热油啤塑,产品取出后水冷,效果不怎么理想。)  
  
       象这样的透明面板的产品,排放位置是将要见人那一个面放在后模,前模就是一个光面了,后模围着产品做了一圈类似于水口环状胶位,产品周边隔一段位置就开个小口与此环状胶位连接,目的是用来顶出产品兼排气,取出产品后用来辅助喷油丝印,最后用制作的夹具将其冲开。产品是一出二的。  
  
       当然,好多地方都会有不同的做法,不管怎样,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合格的产品交到客人的手上。  所以,大家都只能于自己所知道或实践过的做法来讨论,个人认为目的达到了,就无对错之分。只能说这种方法是不是最理想的。  
         
       还有,一般招工时,好多工厂会对自己做的产品范围简要的介绍一下,然后附加一个条件,要求有相关经验,这点看似不起眼,其实很重要,因为你了解某种产品的大概、通用的做法,以及相关要求,面试就会比较顺利。我以前面试吃过好多亏,并不是我不知道相关产品的要求,而是我不知道考核的人的心里装着一个什么样的唯一的标准答案。所以,现在叫我出去见工,见个2000以上的都恐怕好难。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5 18:08
boy9981 wrote:
      45楼兄弟,这个无对错之分的,有分别的是每个地方的做法不同而已,你拿的薪水就是你现在的老板对你的认可,这就足够了。  
         
       从图上来看,这个是通讯类的产品,你也说了是电话机上面的。以前在其它地方搞过一下类似的东东,胶料缩水率是1.006的,但是根据试模结果及结合现有的注塑机,将缩水率改为 1.0045。原因是透明件在注塑时要求比较高,为了改善表面形成的夹水线时而将注塑压力加大过,结果可想而知,产品偏大。所以当时的做法就是降前模,后模重做。(而客人送过来的其它模具我就看到注塑部门用热油啤塑,产品取出后水冷,效果不怎么理想。)  
   
       象这样的透明面板的产品,排放位置是将要见人那一个面放在后模,前模就是一个光面了,后模围着产品做了一圈类似于水口环状胶位,产品周边隔一段位置就开个小口与此环状胶位连接,目的是用来顶出产品兼排气,取出产品后用来辅助喷油丝印,最后用制作的夹具将其冲开。产品是一出二的。  
   
       当然,好多地方都会有不同的做法,不管怎样,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合格的产品交到客人的手上。  所以,大家都只能于自己所知道或实践过的做法来讨论,个人认为目的达到了,就无对错之分。只能说这种方法是不是最理想的。  
         
       还有,一般招工时,好多工厂会对自己做的产品范围简要的介绍一下,然后附加一个条件,要求有相关经验,这点看似不起眼,其实很重要,因为你了解某种产品的大概、通用的做法,以及相关要求,面试就会比较顺利。我以前面试吃过好多亏,并不是我不知道相关产品的要求,而是我不知道考核的人的心里装着一个什么样的唯一的标准答案。所以,现在叫我出去见工,见个2000以上的都恐怕好难。  
         
         
的确讲的不错。 你那样 后模围着产品做了一圈类似于水口环状胶位是必须的。可对于这件东西来说还是不足够。  
        
        
        

作者: dazhi    时间: 2004-10-15 18:59

作者: dazhi    时间: 2004-10-15 19:00
To boy9981
  

作者: ganxuesong    时间: 2004-10-15 19:03
boy9981 wrote:
      45楼兄弟,这个无对错之分的,有分别的是每个地方的做法不同而已,你拿的薪水就是你现在的老板对你的认可,这就足够了。  
         
       从图上来看,这个是通讯类的产品,你也说了是电话机上面的。以前在其它地方搞过一下类似的东东,胶料缩水率是1.006的,但是根据试模结果及结合现有的注塑机,将缩水率改为 1.0045。原因是透明件在注塑时要求比较高,为了改善表面形成的夹水线时而将注塑压力加大过,结果可想而知,产品偏大。所以当时的做法就是降前模,后模重做。(而客人送过来的其它模具我就看到注塑部门用热油啤塑,产品取出后水冷,效果不怎么理想。)  
  
       象这样的透明面板的产品,排放位置是将要见人那一个面放在后模,前模就是一个光面了,后模围着产品做了一圈类似于水口环状胶位,产品周边隔一段位置就开个小口与此环状胶位连接,目的是用来顶出产品兼排气,取出产品后用来辅助喷油丝印,最后用制作的夹具将其冲开。产品是一出二的。  
  
       当然,好多地方都会有不同的做法,不管怎样,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合格的产品交到客人的手上。  所以,大家都只能于自己所知道或实践过的做法来讨论,个人认为目的达到了,就无对错之分。只能说这种方法是不是最理想的。  
         
       还有,一般招工时,好多工厂会对自己做的产品范围简要的介绍一下,然后附加一个条件,要求有相关经验,这点看似不起眼,其实很重要,因为你了解某种产品的大概、通用的做法,以及相关要求,面试就会比较顺利。我以前面试吃过好多亏,并不是我不知道相关产品的要求,而是我不知道考核的人的心里装着一个什么样的唯一的标准答案。所以,现在叫我出去见工,见个2000以上的都恐怕好难。  
         
         
        
        
        

  
老大就是老大!~
作者: ganxuesong    时间: 2004-10-15 19:05
hksjjj wrote:
模具做法错误?刀路也不好。呜呜呜。看来真没戏了。要不做学徒够格吧?不过我倒是要看看高手们的分解。airen ,ganxuesong  两位高手出招吧。不过我的做法已经得到了验证的,我厂做过很多套模具都已生产了。模具都合格了。有模具QA的验收。  
   

  
跟你提点意见 你还发牢骚
作者: mj706971    时间: 2004-10-15 22:09
不知道说什么的啦.这样都不行.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6 08:12
明天星期天。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6 08:48
boy9981 老大还是很服人,不象有些人瞎叫喊,又不说个道理,没人服。其实我们这里也有很多象这样的东西,但我看这产品大的很,是不是没必要?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16 13:01
hksjjj wrote:
boy9981 老大还是很服人,不象有些人瞎叫喊,又不说个道理,没人服。其实我们这里也有很多象这样的东西,但我看这产品大的很,是不是没必要?

  
  大家讨论问题嘛。我觉得脸红耳赤的争论要比心平气和的探讨更好。  
  
作者: uyghse    时间: 2004-10-16 16:38
  
  
  大家讨论问题嘛。我觉得脸红耳赤的争论要比心平气和的探讨更好。   
   。。。这样大家才能以理服人嘛
作者: 静    时间: 2004-10-17 09:16
好热闹。  
  
好像不太和谐。 赵杰
作者: 静    时间: 2004-10-17 09:27
这是偶以前在公司是面试时用的考试题目。赵杰你怎么拿来这儿亮相了。难道你想费了。
  
看了。只有老斑竹的说法比较明确。(果然是老姜)
这题是很简单的。主要测试产品的一些成型知识。
在指定的一个小时内做的理想的。 应该是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的。拿5K左右的薪水应该不会贬低大家吧。
现在还没人做的较理想的。大家继续吧。
作者: 静    时间: 2004-10-17 09:39
hksjjj wrote:
做得不好,请PP。献身精神,先献丑了.

  
这位老朋友很认真做的也很仔细。
细心的看了你的分模及刀路。  
你采取了两边出胶位的办法(你考虑的怕是粘前模吧,很有道理)。
两边出胶位会产生一条夹线。(不是很好。恐怕客户不会接受)
在做这样的透明镜片时通常都是将胶位全部出在后模。前模只是分型面。
后模不能做顶针顶出(不能有顶针印)在产品的外边做上几个辅助胶角做二次顶出时用(类似流道类型的),由于产品中间有很多穿孔。会有很大的包模力。需要二次顶出,相当于推板类型。中间穿孔做镶件。
----------------------------------------------------------------------------------------
另外 铜公的那个大面。做曲面流线的刀路要比平行方式更好。
作者: 依旧    时间: 2004-10-17 18:03

作者: hksjjj    时间: 2004-10-18 08:22
静 MM说得很有道理,无愧于我们心目中的高手形象。因为有你,我会更努力做题,因为我能得道多助。你的可推心置府的话让我感到一股暖流,似乎是另带来快乐或共鸣的象郭靖那样难求的朋友。谁有你这样的朋友真是太幸福。
作者: jj_tu    时间: 2004-10-18 09:27
大大们,我想知道外面见工需要自己拆铜工吗?
作者: plasticity    时间: 2004-10-18 09:30
strindge :long 0.003  short:0.008
作者: plasticity    时间: 2004-10-18 09:49
这个产品,X,Y缩水不一样,长方向3/1000,短方向8/1000,进胶周边环行进胶,采用推板顶出.
作者: hxq1234    时间: 2004-10-18 12:26
想不到這里真是熱鬧﹐又分模的又出程式的。有一點不懂﹐不知有沒有人收徒啊﹐我學了后再頂
作者: LDYMX1    时间: 2004-10-22 15:18
模图
作者: LDYMX1    时间: 2004-10-22 15:23
一般象这样的产品不会是透明的,水口是简单的S型。如果真的是透明的话,缩水就不是千分之五啦,而是PVC,千分之二十。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22 15:42
LDYMX1 wrote:
一般象这样的产品不会是透明的,水口是简单的S型。如果真的是透明的话,缩水就不是千分之五啦,而是PVC,千分之二十。

  
材料。一楼有讲。 PMMA
  
你说的PVC 是软胶了。通常更不会拿PVC 来做透明件的。
作者: lxing00000    时间: 2004-10-22 16:09
有的学
作者: KATER    时间: 2004-10-22 16:25
怎么没见到有做管位呢?是不是大伙哪都不用做的呢?
作者: hym24    时间: 2004-10-23 18:49
顶一下,啦,,,俺是新手,,,,,以后还请大虾们多指点,,,,
  
小弟,,先谢谢了!·!!!
作者: LDYMX1    时间: 2004-10-25 10:27
哦,有讲材料啊。那就是水口顶出啦。
作者: 笑面客    时间: 2004-10-25 21:46
看来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想我这样整天闭门造车看来是没有出头之日了
作者: xeilianghua    时间: 2004-10-27 13:41
这么好的贴子,一定不可沉了。我是新手,望大家多关照
作者: xiongison    时间: 2004-10-27 18:15
会粘模
作者: RIVERT    时间: 2004-10-27 19:30
4000RMB的见工题,太简单了吧!
作者: airen    时间: 2004-10-28 08:07
RIVERT wrote:
4000RMB的见工题,太简单了吧!

  
那你认为见工应该采取什么题目呢? 你有时间。别人还没时间呢。 简单的东西往往能初步判断你的基本能力。 我认为你见工时要是能1 个小时内分模铜公刀路都做的七七八八(而且合理)。想必你是有一定水准的。别忘了。在你家里你也许做的到。很多人见工时也许只能发挥到60%的水准。  
  
而且并不是见工ok就可以胜任工作的啦。起码还有一星期的试用期。没能力还是要走人的。
作者: yinkejun    时间: 2004-10-28 09:30
水平很有限
作者: 87940763    时间: 2004-10-28 09:47
看看吧
作者: piaomaj    时间: 2004-10-28 10:02
我觉得静MM的答案一语中的,在实际操作时就是这样:本来看一个产品的设计和分模就是看这个产品在生产线上最后能否顺利的安全的出模。
作者: fengyehong    时间: 2004-10-28 10:28
airen wrote:
楼上的兄弟够认真。   
  仔细的看完了你的拆模。总体比较好的。  
  
  可是你的方法过于复杂(费工时) 产品成型后容易存在问题。  
  再仔细想想更简便的方法。(要考虑模具出模的问题。)

小弟我是新手,我看书上说为了便于出模,像镜片类的东东和别的是不太一样的,前模是凸模,后模是凹模,恰恰和别的相反。
各位老大,是不是这样说的?
作者: 袁玉奎    时间: 2004-10-28 22:28

作者: ljh333333    时间: 2004-10-28 23:25
前模是凸模带大斜度碰钉后模出胶位靠冷料带出
作者: aosna    时间: 2004-10-29 03:53
頂頂
作者: ljh333333    时间: 2004-10-29 18:27
前模是凸模带大斜度碰钉后模出胶位靠冷料带出, 前模碰钉镶利排气先抽掉,夹水纹会改良好多
作者: 19065986    时间: 2006-8-24 21:16
ding
作者: jack-hpl    时间: 2006-8-24 21:37
顶上去
作者: lq126    时间: 2006-8-24 22:15
当然顶了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