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高难度挑战,模具高手请进 [打印本页]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8 10:24
标题: 高难度挑战,模具高手请进
      看过很多帖子,绝大多数都是讲模具结构设计的。但我认为,真正的模具设计高手,不光是精通模具结构,好要非常了解加工,更重要的,要精注塑,在设计时就要考虑注塑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模具结构满足注塑的要求,同时在满足产品功能外观要求的前提下,建议客户修改产品,使得模具更简单可靠。
      现有一个产品,就要求在设计是要充分考虑产品注塑是的种种问题。线把图贴上来,大家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8 10:33
下图为一个电水壶的大身,有两部分组成,中间为透明内胆,外面为白色包胶,内外两种胶料都是PP。因为客户没有双色注塑机,所以要求做成包胶模。即使用两套模具成型这个产品。模具结构是一般结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难点在于两个部分的收缩率和产品变形。如何在设计这套模具,收缩率如何确定。包胶模如何封胶?对于意见和看法好的,建议斑竹加分。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8 10:34
2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8 10:35
3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8 11:17
没有人感兴趣吗?
成天讨论模具结构真的那么重要吗?
能让大家增长见识的却没人发言了?
作者: hope    时间: 2004-11-18 11:51
长城 wrote:
没有人感兴趣吗?  
  成天讨论模具结构真的那么重要吗?  
  能让大家增长见识的却没人发言了?

  
~~這個家伙潛水太久了…
  
先扣3分再講…
作者: 不死鸟    时间: 2004-11-18 12:13
长城兄不轻易出手
作者: chengx3655    时间: 2004-11-18 13:50
此产品在成型内胆时应该没问题
主要问题是二次包胶时内胆可能压伤,走批锋
引起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内胆成型的收缩率与理论计算不一至,以及产品成型后变形,第二次注塑时内胆的定位
设计包胶模时,封胶模仁应有1MM宽0.05MM深的过盈,另外不封胶部分可局部避空
包胶模模仁精加工应该在内胆成型后确定收缩率再加工,并且留有余量给钳工修配,一般机械加工都不能匹配内胆
  
真正的模具设计高手,不光是精通模具结构,好要非常了解加工,更重要的,要精注塑,在设计时就要考虑注塑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模具结构满足注塑的要求,同时在满足产品功能外观要求的前提下,建议客户修改产品,使得模具更简单可靠
  
非常认同此观点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9 09:26
HOPE老大,这么好的帖子你都不给我加分,还说要扣我的分,强烈抗议!!!!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9 09:33
你还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内胆成型时模具是要放缩水的,出模后产品是收缩后的,再放到包胶模上后,就有问题了。外面包胶部分如果也放缩水,则封不住胶;如果不放缩水,那手柄部分就可能因为尺寸不准确和其他配件装配不了。现在最大的难点是两部分的缩水如何放。
作者: 珠算    时间: 2004-11-19 09:34
听高手讲解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9 09:40
我不知道是大家对这样的讨论没兴趣呢,还是无话可说。
我自认为这是值得模具人考虑的一个问题,大家没回贴的真正原因我想是没有考虑到这套模具的真正难点所在而以为很简单。
如果这个帖子就这样沉如海底,那么我只能认为论坛里许多所谓的模具高手,只不过是吹牛高手而已!!!!!!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9 09:43
除了chengx3655兄说的之外,还要考虑外面包胶部分胶位收缩率如何确定。
作者: 珠算    时间: 2004-11-19 09:48
以前沒做過阿,可能這方面的高手太少了,長城要有耐性阿
作者: 珠算    时间: 2004-11-19 09:55
为了顶,也说两句,
我觉得产品需要放缩水率,在包胶的地方就需要特别注意,内部包胶应该没问题,关键在于接口处,那就要看产品的结构和要求了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9 10:02
珠算 wrote:
包胶模,是不是一个先做好了,然后将做好的放入的二部分的模具中进行?

  
是的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9 10:04
当我把这套模具的奥妙说给一个做了12年模具的大师傅听的时候,
他头都大了!
作者: 珠算    时间: 2004-11-19 10:06
这个缩水率的大小就很重要了
作者: 珠算    时间: 2004-11-19 10:07
内胆不放缩水率,在肉厚上放,会怎么样呢???
作者: cailinye    时间: 2004-11-19 10:15
长城 wrote:
你还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内胆成型时模具是要放缩水的,出模后产品是收缩后的,再放到包胶模上后,就有问题了。外面包胶部分如果也放缩水,则封不住胶;如果不放缩水,那手柄部分就可能因为尺寸不准确和其他配件装配不了。现在最大的难点是两部分的缩水如何放。

  
可不可不放缩水,手柄部分按做出来的配或按折换后的尺寸配?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9 10:26
大家集思广益吧,相信不用我说,都会有结果的。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9 11:18
怎么沉默啦?
诸葛亮兄出来说说!!!!!!
作者: 孙飞    时间: 2004-11-19 11:34
这个问题真的好难啊
强烈邀请诸葛来谈谈
作者: irlan    时间: 2004-11-19 11:42
顶,高手出招吧!!
作者: hope    时间: 2004-11-19 11:43
长城 wrote:
HOPE老大,这么好的帖子你都不给我加分,还说要扣我的分,强烈抗议!!!!

  
說和好的話俺就給你加!…
作者: ycyddh    时间: 2004-11-19 17:49
先顶起来再说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9 18:08
大家继续啊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9 18:09
HOPE老大,就凭我出的题目就应该加分吧
作者: chengx3655    时间: 2004-11-19 18:35
长城兄:你仔细看一下这句话
  
设计包胶模时,封胶模仁应有1MM宽0.05MM深的过盈,另外不封胶部分可局部避空  
  
包胶模当然放缩水,只是在二次包胶时沿封胶处OFFSET1MM宽0.05MM深的过盈,也就是压到内胆里0.05,确定这个尺寸应该在内胆成型后再测量内胆尺寸,以这个尺寸过盈到内胆0.05,当然不会一次搞定,需钳工修配,几次搞定
  
可能我的这种方法和你解决的方法不一样,你再想想,我的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
作者: chengx3655    时间: 2004-11-19 18:39
对了,我这种方法包胶部分的收缩率不受影响
当然期待你的高见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19 18:55
照你的方法,包胶模封不住胶。如果强行封胶,那包胶部分就会多胶。
产品有170多的直径,放了缩水就多了1 个多MM。
作者: 珠算    时间: 2004-11-20 08:24
顶一下
作者: hope    时间: 2004-11-20 08:56
长城 wrote:
照你的方法,包胶模封不住胶。如果强行封胶,那包胶部分就会多胶。  
  产品有170多的直径,放了缩水就多了1 个多MM。

  
出來的啤件不一定是原來的縮水喲!
  
這是個直得注意的問題!
作者: hope    时间: 2004-11-20 09:06
长城 wrote:
HOPE老大,就凭我出的题目就应该加分吧

  
呵呵……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0 09:16
缩水率的具体数是多少,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或许,径向和轴向都会有不同的缩水。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0 09:16
多谢老大给我加分!!!!
作者: ycyddh    时间: 2004-11-20 09:35
听听
  
是两套模注塑(一套生生产后将产品放在另一套里生产)还是一套模注塑(两次注塑)两种有没有区别
作者: wang7620    时间: 2004-11-20 10:00
这种问题还拿出来讨论?
我们以前在联盛的时候不知道给新宝做过多少个,
随便问问联盛M2或B1的工程都知道怎么弄。
作者: kzq    时间: 2004-11-20 10:01
我公司也做过包胶。没楼主这么复杂。车轮。方向盘之类。做法是软胶不放缩水。硬胶照规定比例放。但软胶分型面〔弧度的〕会留点余量.期待楼主的正解
作者: kzq    时间: 2004-11-20 10:04
wang7620 wrote:
这种问题还拿出来讨论?  
  我们以前在联盛的时候不知道给新宝做过多少个,  
  随便问问联盛M2或B1的工程都知道怎么弄。

   鄙视你的说法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0 10:17
wang7620 wrote:
这种问题还拿出来讨论?  
  我们以前在联盛的时候不知道给新宝做过多少个,  
  随便问问联盛M2或B1的工程都知道怎么弄。

  
既然你知道,就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用不着故作高深。
随便问你一个问题,内外两层都是PP料,除了一种透明一种不透明的区别外,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不要这个都说不出来!如果说不出来,建议斑竹把这个人踢出去!
作者: yxl    时间: 2004-11-20 10:26
wang7620 wrote:
这种问题还拿出来讨论?  
  我们以前在联盛的时候不知道给新宝做过多少个,  
  随便问问联盛M2或B1的工程都知道怎么弄。

  
别拿联盛的名字出来压人,只不过一个大字,其它的就一般般了。
自已若真有能力,就SHOW出来吧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0 12:23
鄙视那些牛逼的半桶水!!!
作者: cdmold    时间: 2004-11-20 15:42
这些人斑竹应该把之踢出去。既然是论坛,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许这类人的确做过或者精通,但我想他应该仅仅会此一项而已,其他一窍不通。我觉得斑竹应该奖励和惩罚并重。就拿长城兄的题目来说,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题目,你不应该说要扣分,更不应该要长城兄给你说好听的来加分。我觉得我们模具这个版本比较热闹,功劳应归于象诸葛亮兄和长城兄等等热心我们模具事业的人!
作者: time    时间: 2004-11-20 15:48
关键在封胶,内胆缩水放大(做出产品较大),包胶缩水放正常,(要拿到尺寸)
这样一来有了修配余地,内胆塑料的熔融温度要大20度吧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0 17:01
time wrote:
关键在封胶,内胆缩水放大(做出产品较大),包胶缩水放正常,(要拿到尺寸)  
  这样一来有了修配余地,内胆塑料的熔融温度要大20度吧

  
这样是可以保证包胶部分的尺寸。
但如果把内胆缩水放大后,尺寸必然变大,和金属底座的装配如何保证?
如果把内胆内侧加胶,则不划算。
内胆塑料的熔融温度要大20度,这很正确。
我们现在考虑的是如何保证内胆和外部包胶都得到准确的尺寸。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0 17:09
欣赏肯动脑筋积极发言的兄弟,
强烈鄙视那些说起话来牛皮哄哄其实肚子里没有多少货说不出什么东西的人!
作者: zya13650380434    时间: 2004-11-20 19:39
不错,大开眼界
作者: 咖啡静子    时间: 2004-11-21 02:10
分2套模出不行吗?
可是缩水的难度是很大,开始我以为双色模.可是要做成包胶模,把我难倒了!!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1 09:09
再过几天如果还没有人说出具体完整的做法的话,就公布答案。
作者: liuwujun    时间: 2004-11-22 00:09
长城 wrote:
怎么沉默啦?  
  诸葛亮兄出来说说!!!!!!

  
    谢谢长城兄的抬爱,(公想害我于不义也)本人前段时间手受伤,加上忙于自已的教程今天晚上才看到这帖子,本人事实沒有做过这种类型模具,且没有附件下载看不清楚不敢乱加评论误导大家,本人亦在竭力思考中!!!
  
      但本人试着以另一角度试讲一下不知行不行得通:这是个弧形产品和老式电视机的显像管前壳类似不能按正常缩水计算,纵横缩水是否应该按不同收缩率计算?当然还须考虑运水和模温的问题,本人91年做过录像带 前抽 就遇到过因模温引起变型,结果改运水走到前模中间再返回问题得到解决
  
     后模的呵芯如模具价钱可以的话可否考虑用皮铜导热好些?  致于包胶一般不计算缩水的,如PU胶"只大不小"所以不须缩水,还有第一啤客户结构认可的话在"内圆弧"上适当加网状(当然不能大密)小胶柱,放在第二啤包胶模起到支撑定型不松脫作用,还有包胶边沿按出模角度设计做些小三角形扣位?这样包胶就不那么容易松脱,当然模温不够亦会造成包胶松脱
  
  包胶产品特别在尖角处(像表带之类产品)容易变型,导致和其它产品配件装配时出现夹口不匀,个人的解决观点是"出术"做些薄薄小胶片放在包胶模尖角处可解决产品变型问题,具体还待长城兄解释,本人水平有限,洗耳恭听愿闻其详!!!!!
  
  说错地方长城兄扔砖捡小块的扔,不然我妈会心痛的!!!
作者: liuwujun    时间: 2004-11-22 08:27
做第一啤的模具由于缩水不能按常规计算,是否模具要局部减胶或局部渐变恭请长城光兄解释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2 14:49
从诸葛亮兄的帖子可以看出是个很有经验的模具人,而且认真对待事情的心胸让人钦佩。
其实这套模具的做法,总结前面有几位兄弟的帖子,差不多就可以得到最后的做法。对于产品最后的缩水率,我也没有准确的数值,客户也没有这样的经验,还要待确定。但是我们还是开工了,只能在模具上想办法给以后修改留空间。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3 11:21
没人回帖了
如果顶的人多,我就把具体做法告诉大家。
如果没兴趣就算了。
作者: ycyddh    时间: 2004-11-23 12:13
不会,顶一下,咋一直不在线呢
作者: damboo    时间: 2004-11-23 12:45
本人做过类似的二次注塑的模具,其实并不是很难,因为但凡这种模具对内胆的尺寸要求都不是很严格,而且这个产品的材料还是一样的,都是PP,所以么,做内胆模的时候,将其收缩率人为放大到接近产品冷却后尺寸与另外产品放收缩率后尺寸一致就OK了。
作者: ericzhangrui    时间: 2004-11-23 16:54
赞成chengx3655的说法.
基本上OVERMOULD 就是这样的.剩下的就是经验了.
作者: ericzhangrui    时间: 2004-11-23 17:33
对于这个摸子,1次注胶与2次注胶都需乘缩水.
难点在FITTING.既2次注胶的铁料与1次注胶的产品配合的问题.
2次注胶的分届 面要留铁料FITTING.
另需注意,1次注胶的产品最少要等8小时后在进行第2次注胶.
当然24小时更好.
作者: lyhj123    时间: 2004-11-23 19:33
长城兄模库怎么挂啊?
e-mail  lyhj1232126.com
作者: 1314    时间: 2004-11-23 23:08
大开眼界
提一提本人的看法,我想这样的设计最大的问题是缩水,保证弟一啤缩水是至关重要,这就涉及到了啤机的压力和塑料的质量。
作者: ding97241    时间: 2004-11-24 09:58
本人以前也做过包塑模,的确很烦,把钳工累的够呛!
当是我的1次注塑收缩率放了后,2次时,完全是靠钳工配住1次成型的塑件,当然2次注塑收缩率还是要放的,2次是否回出现披封,也是个难题
作者: 大比    时间: 2004-11-24 10:48
我没有搞过包胶模,就随便说几句,对于不需配和的尺寸按正常放缩水,要配合的尺寸就来出来单独考虑,也就是放局部缩水了.这样应该行吧
作者: lingtcp    时间: 2004-11-24 11:20
强列希望楼主公布答案!
作者: yipianye    时间: 2004-11-24 14:27
没亲自开过模具,有些东西是无法了解的,书里话的只是理论,实际很重要的~
作者: kceethma    时间: 2004-11-24 16:28
之前有做過類似的產品,出現的主要缺陷:
1.結合線明顯。主要是內部有一個包注件影響到了料流的溫度及方向造成的。建義在設計膠口時注意包注件有無改變料流方向﹔此類模具反而設計多點進膠比單點更能解決結合線問題。還有一點就是包注件與溶料的溫差也是產生結合線的又一原因﹔PP料容易產生氣孔,變形溫度在70-80度左右,而模溫最高也只能在30-40度(太高會使包注件變形)。為了解決溫差帶來的注射不良,除了把握好運水外﹔還有一點我得建議的就是使用PC料作內膽,因為PC料熱變形溫度高(可以提高模溫),透明度好。
2.料花現象。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對黑色料來講,不細看,可能還看不出﹔但是對表面有色或者晒過紋的產品,那是再明顯不過了。在這一點上,排氣就是關鍵。我覺得有些排氣寧可做大去溢料修毛邊。當然,這個還要看實際情況,因為這個在設計模具時,很難預估的。
3.包注不完全。這跟膠口的位置和包注件的定位有關,因為膠口的高速料流撞擊包注件造成位移,膠口的設置可以影響走膠情況。
4.接合處外觀問題。如果是想保証尺寸要求,我覺得內膽在做模具時還是放縮水的好。關于接合外觀問題,我到是覺得搞產品設計因該要留一定的美工線﹔因為美工線不但給了修模的需要余量,還有就是它可以從視覺上讓人感覺不到細小的錯位的現象,起到美化外觀的作用。
總之在設計模具時,應當留相應的改模余量,因為產品是要靠改模來完善的。
還望大家PP.
作者: qibinzhang    时间: 2004-11-24 19:35
kceethma wrote:
之前有做過類似的產品,出現的主要缺陷:  
  1.結合線明顯。主要是內部有一個包注件影響到了料流的溫度及方向造成的。建義在設計膠口時注意包注件有無改變料流方向﹔此類模具反而設計多點進膠比單點更能解決結合線問題。還有一點就是包注件與溶料的溫差也是產生結合線的又一原因﹔PP料容易產生氣孔,變形溫度在70-80度左右,而模溫最高也只能在30-40度(太高會使包注件變形)。為了解決溫差帶來的注射不良,除了把握好運水外﹔還有一點我得建議的就是使用PC料作內膽,因為PC料熱變形溫度高(可以提高模溫),透明度好。  
  2.料花現象。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對黑色料來講,不細看,可能還看不出﹔但是對表面有色或者晒過紋的產品,那是再明顯不過了。在這一點上,排氣就是關鍵。我覺得有些排氣寧可做大去溢料修毛邊。當然,這個還要看實際情況,因為這個在設計模具時,很難預估的。  
  3.包注不完全。這跟膠口的位置和包注件的定位有關,因為膠口的高速料流撞擊包注件造成位移,膠口的設置可以影響走膠情況。  
  4.接合處外觀問題。如果是想保証尺寸要求,我覺得內膽在做模具時還是放縮水的好。關于接合外觀問題,我到是覺得搞產品設計因該要留一定的美工線﹔因為美工線不但給了修模的需要余量,還有就是它可以從視覺上讓人感覺不到細小的錯位的現象,起到美化外觀的作用。  
  總之在設計模具時,應當留相應的改模余量,因為產品是要靠改模來完善的。  
  還望大家PP.

说得不错!
作者: JPVIPGAH    时间: 2004-11-24 20:43
哈哈:
本人设计塑胶模具时间短,全是从ICAX上学来的,也是各位贡献。
手头上正好有这样一个产品跟楼主的很相似,正在进行制作时,
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1.第一次注塑好后,内胆镶件不要取出,连产品一起放到第二副模具内,产品就不会变太大了,也好定位。
2.第一次用硬PP,第二次用一般PP;
3.第一次产品不能有太大缩水
  楼主我是否回答对,请指教,如果侥幸答对,请版主加分喔!
作者: mjdrain    时间: 2004-11-24 22:23
没亲自开过模具,有些东西是无法了解的.顶了!
作者: JPVIPGAH    时间: 2004-11-25 12:20
长城兄,自己的帖 子都不关注了
我的回答怎样啊
作者: MYH0331    时间: 2004-11-25 13:36
关注中,想了解一点
作者: anny14774    时间: 2004-11-25 17: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ceethma    时间: 2004-11-25 17:44
這是一個很好的探討話題,怎么就沒有多少人發言呢?
作者: kceethma    时间: 2004-11-25 17:53
JPVIPGAH wrote:
哈哈:  
  本人设计塑胶模具时间短,全是从ICAX上学来的,也是各位贡献。  
  手头上正好有这样一个产品跟楼主的很相似,正在进行制作时,  
  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1.第一次注塑好后,内胆镶件不要取出,连产品一起放到第二副模具内,产品就不会变太大了,也好定位。  
內膽鑲件不取,你厲害!你去試試操作,再考慮一下成本!老板起碼要把你砍了,生產部把你揍扁了,然后才會告訴你為什么!
  2.第一次用硬PP,第二次用一般PP;  
你知道PP料到底有什么特征嗎?而產品到底有什么要求嗎?你用詞好肯定!
  3.第一次产品不能有太大缩水  
不明白“太大縮水”是指什么樣的程度!
    楼主我是否回答对,请指教,如果侥幸答对,请版主加分喔!

作者: JPVIPGAH    时间: 2004-11-26 08:13
还是请长城兄跟我判一下吧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6 10:50
各位说的都有道理。
下面我把我的做法说来给大家参考参考,当然不是最好的方法。希望大家能给更好的意见,以便大家共同进步。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6 10:59
首先是内胆的做法。楼上有为兄弟说把胶了改成PC,单从满足模具和注塑来说是可取的,但从产品使用上来说就不可取了。电水壶是用来烧开水的,用来喝的。PC可以吗?
塑料一般都有一个理论的缩水值,但实际上每种不同的产品因为形状的区别,导致可能出现和理论值不同的缩水。内胆的缩水我们无法确定实际和理论有多少差别,因此暂时按常规的缩水来做。构成行腔的两个行位的胶位面先减胶,当然不能减太多。这样便于以后加胶。
内胆的模具结构就是普通的结构,具体注意的细节也和其他普通模具一样。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6 11:16
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壶身的做法了。
包胶模具通常考虑的封胶问题当然是要考虑的。至于怎么封胶,前面有兄弟已经详细讲过,在此就不在重复。重点就是缩水如何确定的问题。
壶身是要放缩水的,不过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包紧内胆的部分不放缩水。手柄部分放缩水,具体的缩水值如何来确定呢,我们的做法是先做实验模,开始手柄部分也没有缩水,但是要把型心部分做大,手柄里面的骨位柱位先不做,等试完模之后根据产品尺寸来算出缩水是多少再加工装配骨位柱位。
当然,在做内胆模具的时候,包胶模具只是粗加工,精加工是在内胆模具试出之后再根据实际产品的尺寸来确定包胶模具的尺寸,封胶才能保证。
在注塑的时候还要做几个夹具,内胆出模后一定要用夹具固定,同时加快冷却,使得内胆外形得以固定,不会变形。
内胆装到包胶模具上的时候要考虑定位的问题。
两套模具都做实验模。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6 11:43
如有更好建议的,希望不吝赐教!
作者: kceethma    时间: 2004-11-26 12:07
看來長城兄對塑料還不是很在行啊!
  
PC料的熱變形溫度在137攝氏度左中,而PP只在60-100之間﹔而水的沸點又是多少呢?就算水的沸點不是100度,更高﹔試問比較兩種料,那一種更能彌補熱變形呢?而且,PC料的收縮在理論上只有0.5%,而PP起碼都有2%。
我不贊成兩套模具都是靠所謂的“試驗”來進行!!!如果內膽尺寸控制好了,外面包膠部分就容易多了﹔如果內膽尺寸沒有控制好就難說了!對于這個的產品設計,如果我是你們公司搞模具設計的,我首先會跟他們溝通選料問題,然后尋追注射問題﹔而不會采取“試驗法”!“試驗法”就是對自己技朮的不承認﹔如果你技朮好,經驗多,會分析,你會贊成什么事都用“試驗”嗎?當然某些特殊地方是要靠試驗的!
  
這樣的樣品,主要是外觀缺陷問題。還有一點很容易出現的是應力問題,強度不夠﹔如果你是用在運動器材,包膠方法不可取。
  
本人從事過多方面的包膠模具,Rubber的有,EVA的也有,塑膠的就更不用說了﹔我相信自己!
  
长城 wrote:
首先是内胆的做法。楼上有为兄弟说把胶了改成PC,单从满足模具和注塑来说是可取的,但从产品使用上来说就不可取了。电水壶是用来烧开水的,用来喝的。PC可以吗?  
  塑料一般都有一个理论的缩水值,但实际上每种不同的产品因为形状的区别,导致可能出现和理论值不同的缩水。内胆的缩水我们无法确定实际和理论有多少差别,因此暂时按常规的缩水来做。构成行腔的两个行位的胶位面先减胶,当然不能减太多。这样便于以后加胶。  
  内胆的模具结构就是普通的结构,具体注意的细节也和其他普通模具一样。

作者: kceethma    时间: 2004-11-26 12:12
做夾具定型產品是可取的,但從注射成本上講就不可取了!
請問你們所謂的試驗模是用石膏模做快速成型試驗嗎?
  
长城 wrote:
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壶身的做法了。  
  包胶模具通常考虑的封胶问题当然是要考虑的。至于怎么封胶,前面有兄弟已经详细讲过,在此就不在重复。重点就是缩水如何确定的问题。  
  壶身是要放缩水的,不过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包紧内胆的部分不放缩水。手柄部分放缩水,具体的缩水值如何来确定呢,我们的做法是先做实验模,开始手柄部分也没有缩水,但是要把型心部分做大,手柄里面的骨位柱位先不做,等试完模之后根据产品尺寸来算出缩水是多少再加工装配骨位柱位。  
  当然,在做内胆模具的时候,包胶模具只是粗加工,精加工是在内胆模具试出之后再根据实际产品的尺寸来确定包胶模具的尺寸,封胶才能保证。  
  在注塑的时候还要做几个夹具,内胆出模后一定要用夹具固定,同时加快冷却,使得内胆外形得以固定,不会变形。  
  内胆装到包胶模具上的时候要考虑定位的问题。  
  两套模具都做实验模。

作者: kceethma    时间: 2004-11-26 13:10
怎么那么久不見經驗丰富的斑竹呢?
作者: frank sure    时间: 2004-11-26 17:18
 好!
建議加分!!!
kceethma wrote:
之前有做過類似的產品,出現的主要缺陷:  
  1.結合線明顯。主要是內部有一個包注件影響到了料流的溫度及方向造成的。建義在設計膠口時注意包注件有無改變料流方向﹔此類模具反而設計多點進膠比單點更能解決結合線問題。還有一點就是包注件與溶料的溫差也是產生結合線的又一原因﹔PP料容易產生氣孔,變形溫度在70-80度左右,而模溫最高也只能在30-40度(太高會使包注件變形)。為了解決溫差帶來的注射不良,除了把握好運水外﹔還有一點我得建議的就是使用PC料作內膽,因為PC料熱變形溫度高(可以提高模溫),透明度好。  
  2.料花現象。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對黑色料來講,不細看,可能還看不出﹔但是對表面有色或者晒過紋的產品,那是再明顯不過了。在這一點上,排氣就是關鍵。我覺得有些排氣寧可做大去溢料修毛邊。當然,這個還要看實際情況,因為這個在設計模具時,很難預估的。  
  3.包注不完全。這跟膠口的位置和包注件的定位有關,因為膠口的高速料流撞擊包注件造成位移,膠口的設置可以影響走膠情況。  
  4.接合處外觀問題。如果是想保証尺寸要求,我覺得內膽在做模具時還是放縮水的好。關于接合外觀問題,我到是覺得搞產品設計因該要留一定的美工線﹔因為美工線不但給了修模的需要余量,還有就是它可以從視覺上讓人感覺不到細小的錯位的現象,起到美化外觀的作用。  
  總之在設計模具時,應當留相應的改模余量,因為產品是要靠改模來完善的。  
  還望大家PP.

作者: hope    时间: 2004-11-26 17:30
kceethma wrote:
看來長城兄對塑料還不是很在行啊!  
  
  1PC料的熱變形溫度在137攝氏度左中,而PP只在60-100之間﹔而水的沸點又是多少呢?就算水的沸點不是100度,更高﹔試問比較兩種料,那一種更能彌補熱變形呢?而且,PC料的收縮在理論上只有0.5%,而PP起碼都有2%。  
  我不贊成兩套模具都是靠所謂的“試驗”來進行!!!如果內膽尺寸控制好了,外面包膠部分就容易多了﹔如果內膽尺寸沒有控制好就難說了!對于這個的產品設計,如2果我是你們公司搞模具設計的,我首先會跟他們溝通選料問題,然后尋追注射問題﹔而不會采取“試驗法”!“試驗法”就是對自己技朮的不承認﹔如果你技朮好,經驗多,會分析,你會贊成什么事都用“試驗”嗎?當然某些特殊地方是要靠試驗的!   
  
  這樣的樣品,主要是外觀缺陷問題。還有一點很容易出現的是應力問題,強度不夠﹔如果你是用在運動器材,包膠方法不可取。  
  
  本人從事過多方面的包膠模具,Rubber的有,EVA的也有,塑膠的就更不用說了﹔我相信自己!  
  
  

  
說兩句:1,長城不用PC是因為PC多為有毒,而不是受熱的問題;
  
        2,好像有點自圓其說的感覺;
  
每個人接受的東西不同,對事的睇法就會不同,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作者: JPVIPGAH    时间: 2004-11-26 18:04
过几天等把模具试完后我会反结果告诉大家
长城兄,有没有看到我的回答,请指出我的对与错,因我正在做这样的模具。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6 19:37
JPVIPGAH wrote:
哈哈:  
  本人设计塑胶模具时间短,全是从ICAX上学来的,也是各位贡献。  
  手头上正好有这样一个产品跟楼主的很相似,正在进行制作时,  
  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1.第一次注塑好后,内胆镶件不要取出,连产品一起放到第二副模具内,产品就不会变太大了,也好定位。  
  2.第一次用硬PP,第二次用一般PP;  
  3.第一次产品不能有太大缩水  
    楼主我是否回答对,请指教,如果侥幸答对,请版主加分喔!

  
1.你的想法是好,但是没有考虑到实际生产的困难。那么大的镶件拿出来再装上去,是要很大力气才能做的,这样影响生产效率。
2.两次的PP材料当然不一样
作者: kceethma    时间: 2004-11-27 09:24
我想說的是:
第一,食品级PC材料,对人体无毒。
如果斑竹不信可以向原料廠家求証。而且,你身邊現成的就有很多PC料制的食品或飲用的容器。
第二,即使是自圓其說,我想也沒有必要跑到這個地方來窮放拙詞,而且還是費力不討好的那種!
本人雖然才疏學淺,但也曉得有自知知明!到這里只旨在向大家學習,丰富自己狹隘的思想﹔但關注此貼這么久,也沒有那位大大愿意道出自己在這方面的寶貴經驗,那小弟只有笨頭笨腦地這么不知所謂地發表自己在這方面的看法了!
請大家指教!!!
  
hope wrote:
   
  
  說兩句:1,長城不用PC是因為PC多為有毒,而不是受熱的問題;  
  
          2,好像有點自圓其說的感覺;  
  
  每個人接受的東西不同,對事的睇法就會不同,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7 09:37
如果客户允许用PC料,就不存在那么多困难了。
关键必须要用PP料。
还有,在选用材料的时候,不光考虑塑料的注塑成型性能,还要考虑化学/使用性能,同时还必须考虑价格成本。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7 09:47
kceethma wrote:
看來長城兄對塑料還不是很在行啊!  
   
  PC料的熱變形溫度在137攝氏度左中,而PP只在60-100之間﹔而水的沸點又是多少呢?就算水的沸點不是100度,更高﹔試問比較兩種料,那一種更能彌補熱變形呢?而且,PC料的收縮在理論上只有0.5%,而PP起碼都有2%。  
  我不贊成兩套模具都是靠所謂的“試驗”來進行!!!如果內膽尺寸控制好了,外面包膠部分就容易多了﹔如果內膽尺寸沒有控制好就難說了!對于這個的產品設計,如果我是你們公司搞模具設計的,我首先會跟他們溝通選料問題,然后尋追注射問題﹔而不會采取“試驗法”!“試驗法”就是對自己技朮的不承認﹔如果你技朮好,經驗多,會分析,你會贊成什么事都用“試驗”嗎?當然某些特殊地方是要靠試驗的!  
  
   
  這樣的樣品,主要是外觀缺陷問題。還有一點很容易出現的是應力問題,強度不夠﹔如果你是用在運動器材,包膠方法不可取。  
   
  本人從事過多方面的包膠模具,Rubber的有,EVA的也有,塑膠的就更不用說了﹔我相信自己!  
   
   

  
做实验模的目的是在实验模上把所有的参数得到证实,然后在正式模具上一次搞定。实验模和正式模唯一的区别只是对某些不好确定缩水及尺寸的镶件用不同的钢材多做一个。也许你想我是做两套模具,其实不是。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我不相信有谁能一次就把这套模具做OK。
如果kceethma兄敢说有把握一次就把这套模具做好,那我找到天涯海角都要找到他并拜他做师傅。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7 09:54
从kceethma的帖子上看的出,kceethma是一个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模具高手。在此表示敬意。
但kceethma强调的几个问题在我看来,并不是我最担心的问题;而我强调的问题,kceethma兄并没有作出正面回答。
作者: cqingwanglei    时间: 2004-11-27 10:37
关注中。。。。。。。。。
作者: chaojingxu    时间: 2004-11-27 10:52
c参与
作者: kceethma    时间: 2004-11-27 12:05
我只是個模具專業的無名小卒,很少跑到這邊來發貼,倒是時常去水區逛!  不過感謝長誠兄分享這么好的話題給大家,你才是真正的高手!
  
长城 wrote:
从kceethma的帖子上看的出,kceethma是一个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模具高手。在此表示敬意。  
  但kceethma强调的几个问题在我看来,并不是我最担心的问题;而我强调的问题,kceethma兄并没有作出正面回答。

作者: kceethma    时间: 2004-11-27 12:06
長誠兄誤會了,一次做好這樣的包膠模具真的不太可能。但是,兩套模具都做實驗模你不覺得成本太高了嗎?當然,我知道實驗模的目的也知道做實驗模的鋼材也會選用便宜的,它的成本肯定比做手板用的石膏快速成型高得高嘛!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們內膽選用PC料(容易控制尺寸),只需做外面的實驗模就可了!
有的時候是需要我們去說服客戶,不能完全一味地去接受客戶的要求,技朮上的東西可以跟客戶協商的。可能,你們客戶認為PC料比PP料貴(目前算是最便的一種工程塑料),在成本上客戶不能接受而已。
其實,生產中和生產后期有些模具問題是最惱人的﹔但可能這些問題是設計的,就推給了做模的,咱們搞模具設計的如果少了這步跟進過程,自己在以后的模具設計時就會損失不少寶貴的信息后盾。
我希望搞同行的一定要多條筋,不要怕辛苦,及時更新自己的技朮和各方面的信息是最得要的。
愿每位同仁都會成為真正的專家!!!
长城 wrote:
   
  
  做实验模的目的是在实验模上把所有的参数得到证实,然后在正式模具上一次搞定。实验模和正式模唯一的区别只是对某些不好确定缩水及尺寸的镶件用不同的钢材多做一个。也许你想我是做两套模具,其实不是。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我不相信有谁能一次就把这套模具做OK。  
  如果kceethma兄敢说有把握一次就把这套模具做好,那我找到天涯海角都要找到他并拜他做师傅。

作者: 长城    时间: 2004-11-27 13:11
kceethma 兄说的很对。做模具不仅仅是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还要给客户好的建议,让客户的产品即能满足使用要求还能保证模具的简单可靠性。
  
  
作者: hope    时间: 2004-11-27 14:08
kceethma wrote:
我想說的是:  
  第一,食品级PC材料,对人体无毒。  
  如果斑竹不信可以向原料廠家求証。而且,你身邊現成的就有很多PC料制的食品或飲用的容器。  
  第二,即使是自圓其說,我想也沒有必要跑到這個地方來窮放拙詞,而且還是費力不討好的那種!  
  本人雖然才疏學淺,但也曉得有自知知明!到這里只旨在向大家學習,丰富自己狹隘的思想﹔但關注此貼這么久,也沒有那位大大愿意道出自己在這方面的寶貴經驗,那小弟只有笨頭笨腦地這么不知所謂地發表自己在這方面的看法了!  
  請大家指教!!!  
  
  

  
為了你的熱誠先加分鼓勵!
  
俺在這裡隻對事不對人,不要誤會!
作者: kceethma    时间: 2004-11-27 16:30
謝謝斑竹的獎勵!!!
搞同行的,我想大家都會有相似的性子吧!
共同學習進步!
  
hope wrote:
   
  
  為了你的熱誠先加分鼓勵!  
  
  俺在這裡隻對事不對人,不要誤會!

作者: hope    时间: 2004-11-27 17:31
kceethma wrote:
謝謝斑竹的獎勵!!!  
  搞同行的,我想大家都會有相似的性子吧!  
  共同學習進步!  
  
  

  
~~
作者: lingtcp    时间: 2004-11-27 18:18
继续关注!,直到有答案,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作者: capro    时间: 2004-11-27 23:02
好贴,受益匪浅
作者: lingtcp    时间: 2004-11-29 16:29
快要沉下去了,顶一下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