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产品配置的概念和实际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zhizhi    时间: 2006-4-2 00:25
标题: 产品配置的概念和实际意义
产品配置的概念和实际意义

产品配置是个被广泛使用,但含义模糊,很容易有理解歧义的术语名词。

它至少有以下意义:
1、在“产品数据有效性控制”方面的意义
要讨论什么是产品数据有效性?先要定义产品数据。
为讨论简单起见,先简单地定义产品数据包括元件和 BOM 。
为什么用元件不用零件?主要是零件这个词容易使人理解为机械零件。实际上组成产品的可分解的部分,不仅仅是机械零件,还有很多行业并不是习惯上都称零件。例如,两个单位的氢,一个单位的氧,可以化合成水。水的 BOM 由氢和氧组成。这也是一种 BOM 。炒一道麻婆豆腐,投入的作料和豆腐都是组成麻婆豆腐这个产品的元件。
产品数据是描述产品元件的数据,加上产品的结构构成数据。还可以包括产品元件的制造过程描述。通常在机械行业称为工艺流程或工艺路线。工艺路线由工序组成。描述产品使用技术要求的数据,可以包括图纸,技术说明,技术标准等等非格式化数据。描述产品质量要求的数据,也属于产品数据的范畴。如,纸箱包装电视机要求经得起一米高自由落体跌到地面的碰撞冲击不能损坏。这是在质量检验要求技术文件中出现的产品描述数据,并不出现在图纸和工艺卡上。描述加工产品的工艺装备和工具的数据,也属于产品数据范畴。因为它们和工艺工序直接有关,不可分割。工艺装备和工具,自然也包括检验计量器具。记录零件加工公差数据的同时,有必要说明使用了什么精度的计量器具。否则这个精度数据是无从追溯的。产品设计计算,计算方法,计算软件,标准等等数据也和产品的描述直接有关。按 25%暂载率计算的电机功率一般都比100%暂载率的电机功率大很多。
产品数据常常随着时间和各种条件而变化。如:生产厂,批号,系列号,客户,定单,原料等等。不同的生产厂加工同一要求的零件,可能采取不同的工艺路线和原料。
“产品数据有效性控制”,要区分和精密管理上述各种数据的有关条件,保证充分的可追溯性。有效性控制,就是要控制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哪些数据,什么不可以使用哪些数据。
企业里有的部门不太关心的数据,对其他部门却可能是丝毫不能马虎的。例如,设计工程师可能只提出了一个零件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要求。质量检验,采购,生产,售后服务部门却可能必须管理原料的性能检验数据,加工工艺,采购数据等等。
一个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应该满足一个制造业企业关心产品各方面数据的各种分工业务人员的产品各方面数据管理需要。而不是仅仅满足设计部门的需要。这是很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根源就在于对什么是“产品数据”有理解歧义。有不少人理解产品数据管理仅仅管理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再加上工艺卡片。这是片面的。
上述大量数据的任何一个组合,都能被认为是一种产品的不同配置。
这是“产品配置”在产品数据有效性控制的角度上的理解。
控制产品数据有效性对 ERP 和 PDM 的要求是否相同,取决于对系统的使用要求。如果 PDM 的使用范围局限在设计开发部门,当然就把其他数据都仍掉了。设计部门要了解参考分析质量生产采购方面的产品数据对产品设计有那些影响,也就难以实现了。
不同种类的 PLM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不同。独立 PLM 区分和追踪上述数据的基本手段是分版本。至于哪些版本对应 ERP 中的特定批号,系列号,客户,定单等等,这个任务是不容易解决的。ERP 背景的 PLM 基本借用了 ERP 的物料、BOM 等“产品数据”现有的有效性控制机制,把有关工程技术数据那些有效性条件数据关联起来(如,工程变更编号)。

2、专指维护出厂产品结构
这时候,关心的重点是出厂产品在售后服务期间(也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追踪和管理每批(台)产品实际安装的元件,确定元件的可替换性和配套要求。如某架飞机在二十年前出厂时安装使用了一个大功率可控硅开关元件。现在这个型号的元件早已停止生产,而可以改用其他元件了。有什么元件可以用来替换呢?如果某个元件替换上去,相关的其他元件是否也要替换呢?例如,可能触发器的线路板也必须换掉。这个问题就是配置管理的任务。这种产品配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基本的工具软件是 ERP 中的设备管理功能模块。也就是说,无论“产品”是自用的,还是销售给客户的,都在一种“设备”管理档案中记录和追踪有关配置数据。区别仅仅在于“设备”的拥有者不同。而配置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和管理产品元件的可配置情况。
不同种类的 PLM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不同。独立 PLM 在管理出厂产品的配置数据时,要开发一个 ERP 类似的设备管理模块,因为同一客观事物的模型也只能相同。区分和追踪上述数据的基本手段仍然是分版本。至于哪些版本对应 ERP 中的特定批号,系列号,客户,定单等等,数据应来自 ERP 。ERP 背景的 PLM 主要借用现成的设备管理模块管理出厂产品的配置问题。

3、指可配置 BOM 或可配置物料或零件族
这个功能在独立 PLM 中一般常称为“产品族”。在 ERP 中称为“可配置BOM”或“可配置物料”。两者使用的技术原理基本相同。主要使用特征来描述物料或零件族。具体在实现配置时,必然要处理约束,展开等问题。独立 PLM 不容易处理可配置物料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展开策略的需要。
ERP 中则可以把销售,采购,生产等几方面的展开处理可配置物料的定义,在统一的 ERP/PLM 系统内完成。

4、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产品数据的区别
这是指在一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产品”的构成和描述数据是不同的。例如,假定为某类产品设计了可行性研究、概念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维护六个生命周期阶段。在可性性研究阶段,对产品的描述可能是几张不同方案的草图和市场需求分析资料。进入概念设计阶段,由可行性研究阶段传递给概念设计阶段一些初步设计要求和草图。概念设计阶段对上述设计依据进一步展开进行功能设计,系统原理设计等,产生有关的文档和图纸。依此类推。在每个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产品的构成是不同的,一般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即产品售后服务阶段,会采用设备管理的功能管理出厂产品的精确配置情况。而配置管理,指的是支持客户按产品特点自行定义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之间数据的继承、传递、演变、按阶段控制批准,控制自上一下的变更影响范围等活动的功能。

这是鄙人对“产品配置”和“产品配置管理”和“配置管理”的理解。欢迎批评讨论。我发现业界人士在说到配置时,并无统一和严密的共同语言理解。所以讨论讨论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 zhizhi    时间: 2006-4-2 08:53
在 ERP 的客户服务功能模块中,要利用设备管理模块管理的出厂产品的产品结构和配置情况数据。注意,出厂产品的结构不同于制造或设计 BOM ,就象竣工图不同于施工图一样。在客户服务业务领域不关心产品制造结构,只关心每台出厂产品的 “安装位置” 上装了什么,可以装什么等等。独立 PLM 方案中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或者开发自己的客户服务模块和设备管理模块,或者和 ERP 集成,使用 ERP 的客户服务模块和设备管理模块。不过还没听说过实现的。
作者: copydove    时间: 2006-4-3 11:26
個人的幾點意見
1.在PDM中並不只是以BOM的版本在管理的 (基本上這是PDM基本功能的範疇,還扯不上PLM的概念)
以Windchill為例, 它有支持多個"BOM View",可由 EBOM產生MBOM,再由MBOM產生 多個plant bom甚至是 service bom,
每個BOM都有自己的版本記錄,彼此也有繼承的關係,也可以記錄生產廠,批號,序號.
我參與過的項目中,有很多是MBOM甚至plant BOM都在PDM上管理維護及變更,把BOM轉到ERP上是因為生產製造成本的管理都在ERP系統上
2.>>如果 PDM 的使用范围局限在设计开发部门,当然就把其他数据都仍掉了
這句話不太對,以新料件來說明,因為數據是先由設計開發部門在PDM中建立,在此時還沒有生產採購的相關數據,設計工程師通常也不需要(也沒能力)知道這些數據,所以會在量產前才由其他人員補在ERP中,
  PDM中為什麼不管這些東西呢,而由ERP管理呢?:
  1.通常ERP系統已經存在,而且有這些功能,客戶不會想要重覆投資
  2.採購&生管人員多是ERP的重度使用者
  3.PDM與ERP的管理訴求不同,顧問的專業也不同
當然,以PLM的概念來說,設計部門是有必要瞭解某些製造採購相關的數據,所以會有系統集成的需要
3.確實客戶服務,MRP甚至配置管理通常會在ERP進行,在PDM的範圍,其實我們只想管產品發行到製造前的這一段...
4.獨立PLM廠商及ERP PLM廠商的詞有點怪怪的
獨立PLM廠商目前大多是 CAD+PDM廠商, ERP PLM (以SAP來講)是提供 ERP+部份PDM.
以PLM的概念來說,它涵括了CAX,PDM,ERP甚至是CRM,SCM.....等系統的流程管理...
差別只在於你要選 (CAD+PDM) + erp,或是 CAD + (PDM+ERP) 或是 CAD + PDM + ERP .... 一樣都等於PLM
作者: zhizhi    时间: 2006-4-3 12:11
》新料件來說明,因為數據是先由設計開發部門在PDM中建立
不同意这个观点。
什么是“新”零件?对产品中无法从市场上买到的非标准件才是新零件。没有在 ERP 或 PDM 中录入的,而市场上早已有销售的也被看成“新”零件。ERP 中已经录入了,PDM 中没有录入的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零件不是新零件。例如,设计部门要在产品上使用 203 轴承,查询后发现 PDM 中没有录入过,就以为是”新“零件。然后就建立这个新零件。但是他们错了,ERP 中可能已经使用了这个标准件,而且型号不是 203 ,而是 6203 。而前者是老标准,市场上早已停止使用这个代号。只有过时的设计技术手册上还在使用这个型号。但是设计部门并不知道。结果呢?把 BOM 表发下去后,轴承采购员再告诉设计部门,这个 203 轴承是买不到的,现在市场上已经用 6203 代替这个老型号了。设计部门再出修改通知单。这就是两个系统存在裂缝的损失。
准确地说,数据并不总是从设计部门在 PDM 中首先建立的。设计部门不能经常准确及时了解采购部门从市场上获得的信息,不能及时了解库存信息,随意选用新材料,设计或选用过多的不必要的”新“零件”新“材料品种,常常是设计部门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也给整个企业找麻烦的原因,也是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每当设计人员要设计或选用一个真正的新零件新材料时,他们都必须首先查询企业的”资料库“,不管这个”资料库“在 PDM 还是在 ERP 里,给出查询过程获得的分类信息,注意贯彻系列化和标准化技术要求,经过批准才能新建一个零件。分类信息是后续的工艺,成本估算,采购,制造等一系列业务的参考依据。每设计一个新零件,都意味着企业其他业务部门要发生很多业务工作和管理成本。设计人员和工艺、采购、成本、生产、质量等业务人员常常要发生矛盾。设计人员的决定,常常被其他业务人员提出反对或修正意见。设计人员拿出一个新零件图纸,工艺人员告诉他,没办法加工,或者成本太高,或者没办法利用现有工具夹具机床,甚至提出用一个老零件代替它,或者采购部门说说老零件没用完前不能用新零件。在一个企业里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设计部门不关心 ERP 管理业务和成本,显然对企业是不利的。
为什么上 PDM ?为了省钱,为了赚钱。要最有利于省钱和赚钱,必须解决 PDM 和 ERP 之间的裂缝问题。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

[ 本帖最后由 zhizhi 于 2006-4-4 08:56 编辑 ]
作者: zhizhi    时间: 2006-4-4 08:55
标题: 配置管理介绍材料
sap
作者: yylau    时间: 2006-4-4 10:28
看来LZ不是做设计出身的。
我虽然接触WINDCHILL很短时间。
但是在一个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有那些是属于采购,这个必须是设计部分去控制的。
至于你的轴承,看来LZ不是做设计出身的。
我虽然接触WINDCHILL很短时间。
但是在一个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有那些是属于采购,这个必须是设计部分去控制的。
至于你的轴承,2003的问题。就我的PDM而言,这些数据是根据最新的GB标准建立的。
再者,一个所谓的GB件,如你说的轴承2003。在设计部门的BOM里面,不会就简单的说轴承2003的。呵呵
会有一个详细的规格、GB编码的(就算是旧的编码。也一样可以有对照表的。当采购发现这个编码不清楚或有问题。可以对设计部门咨询,然后设计部门发现这个编码是属于旧版本的,去PDM库内修改一下就完了,)
一个新零件,不完全是所谓的GB件。
再者,就算是市场上有卖的,采购部门也未必能买的回来。这个就算是在大的企业也回有这个问题的。

我也许想的简单了。。。。
作者: PROD    时间: 2006-4-4 16:51
个人意见:
PDM 是产品数据的提供者,管理者,一个产品在生产几年后还在更新,这都需PDM来管理
ERP 是产品数据的使用者,是接受产品数据的。
所以:产品数据的配置管理应该在PDM中进行。还有,BOM是设计数据的输出形式,是一系列产品变形设计的输出。产品配置管理是管理产品设计数据,不是管理BOM。
还有楼主说:设计部门不关心 ERP 管理业务和成本,显然对企业是不利的。楼主说:
但现本公司的ERP(SAP)不能满足设计部门的需要。设计师查询元件时,要么知道编号,要么只有通过模糊查询,在元件的描述中搜索。但这些描述也是研发部门写的,ERP并没有增加什么设计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设计部门也就不太关心ERP了。

[ 本帖最后由 PROD 于 2006-4-13 09:31 编辑 ]
作者: amd    时间: 2006-4-6 21:38
据说sap得配置管理这部分还没有通过CM得认证,而TEAMCENTER 和WINDCHILL已经通过认证
作者: zhizhi    时间: 2006-4-18 11:26
欢迎讨论技术问题。
不涉及技术问题讨论的话,就没有意思了。
作者: zhizhi    时间: 2006-4-18 11:30
如果对什么是“产品配置“,什么是”配置管理“,什么是”可配置产品“都没有语言词汇上的共同理解,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各说各的话,结果只能是一片混水,鸡同鸭讲。
作者: amd    时间: 2006-4-20 09:34
原帖由 zhizhi 于 2006-4-18 11:26 发表
欢迎讨论技术问题。
不涉及技术问题讨论的话,就没有意思了。


看看你自己在e-works上的精彩表演:

“zhizhi  
头衔:副版主

发帖数量:1070
  积分:1130
           2006-4-19 22:37:21  

号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却没有“生命周期管理”的具体功能模块。
十分有趣。”




你这个也叫讨论技术?你自己可以在别人讨论技术的帖子里面发表这种言论,我不过是向你学习而已。

你对teamcenter了解多少?就在那里胡说八道?拜托你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不要胡说,行么?
作者: amd    时间: 2006-4-20 09:44
看看你自己在e-works论坛上的一些表演,自以为是,到处发表自己不切实际的论调。你是每一个领域的专家么?对于自己不清楚地事情最好还是闭嘴!

“======2006-4-18 21:50:37 zhizhi在帖子中写道: ======
这样的要求不合理。

=====================================

为什么不合理呢?

是否因为这样一来就终止了软件公司的行骗——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行为?


------------------------------------------------
无  

zhizhi  





头衔:副版主

发帖数量:1070
  积分:1130
           2006-4-19 12:15:11  


客户把风险全部转嫁给供应商。供应商就不承担风险么?客户损害供应商的正当利益,吃亏的终归还是自己。


------------------------------------------------
MSN: erphome01@hotmail.com  

lxcapp  





头衔:助理工程师

发帖数量:117
  积分:117
           2006-4-19 15:15:09  


好一个客户把风险全部转嫁给供应商。供应商就不承担风险么?似乎原本CAPP供应商都是这么干的:先签定合同,明确需求,待项目开发成功且验收通过后,企业却不付钱,于是乎CAPP供应商痛定思痛,万般无奈之下才出此让企业承担风险的下策,是这样吗?zhizhi?

就如同机械制造行业为自己的客户定制机械产品需要大量的投入一样,CAPP供应商为自己的客户定制CAPP也需要大量投入,但是——这决不能成为CAPP供应商也可以向企业要求预付款的理由,原因就在于,供应商所害怕的开发成功后企业不付钱的风险与企业所害怕的付钱之后供应商开发不成功的风险完全不是对等的,前者几乎只在理论上存在,而后者却在事实上大量存在。

亏你想得出用客户损害供应商的正当利益,吃亏的终归还是自己这样的话来规劝企业乖乖地付钱给供应商。其实你还可以摆出一付长者姿态,用这样的劝善良言来谆谆教诲企业:你们不用担心我们供应商拿了你们的预付款却因开发失败而打水漂,就算这次你们的钱打了水漂,那我们在市场上的声誉就会变坏,以后就做不到生意了,这样一来,吃亏的终归还是我们自己。不过,这可需要极端的厚颜无耻才行。

不管如何,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lxcapp是CAPP供应商,你愿意那么干吗?如果你直接在贴子里问这么一句,我马上答复你,怎么样,zhizhi。

------------------------------------------------
无  

zhizhi  





头衔:副版主

发帖数量:1070
  积分:1130
           2006-4-19 18:28:46  


要么你不信任供应商,干脆就不签合同。要么你信任供应商,就应该有公平的合同条件。对投标来说也是一个道理。至于拿客户的钱开发失败,也不无可能,如果明摆着开发有风险的话。有不讲商业道德的供应商,也有不讲商业道德的客户。但是一般来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客户不要说占供应商的便宜,能不吃亏就不错了。

------------------------------------------------
MSN: erphome01@hotmail.com  

lxcapp  





头衔:助理工程师

发帖数量:117
  积分:117
           2006-4-19 21:23:18  


要么你不信任供应商,干脆就不签合同。
在上一个帖子里你说:客户损害供应商的正当利益,吃亏的终归还是自己。这听起来还有点靠讲道理来说服企业支付预付款的味道,而现在呢?完全是一付这样的嘴脸——我就是要收预付款的,你不要就拉倒。论坛上是否有二个zhizhi?

要么你信任供应商,就应该有公平的合同条件。
坦率地说,我lxcapp就是CAPP供应商,我怎么一点也不觉得用户不肯付预付款就是不信任我这个供应商呢?我怎么觉得用户不付预付款就是公平的合同条件呢?恰恰相反,我认为用户与我签定合同就是对我的信任,象征性地支付定金更是对我的信任。赶快大喊大叫吧——lxcapp真是太贱了!

拿客户的钱开发失败,也不无可能
拿客户的钱开发失败这样的情况,仅仅是不无可能这么轻巧?难道现实状况是成功案例比比皆是?而不是相反?

有不讲商业道德的供应商,也有不讲商业道德的客户。
这里根本不存在什么商业道德问题。如果供应商有能力开发而不愿投入开发,这倒是商业道德问题,可事实情况是这样吗?难道企业不愿意支付预付款是因为企业怀疑供应商希望将CAPP项目做得让企业满意的诚意吗?非无愿也,实无能也!

客户不要说占供应商的便宜,能不吃亏就不错了。
如果你是我们公司的员工而对客户说这样的话,我在股东会上第一个要求老板将你开除。客户不会指望去占供应商什么便宜,他们希望的只是顺顺利利地获得适合于自己的CAPP系统,然后痛痛快快地把钱付给供应商,对他们而言,只要系统真的适合自己用,便宜有的是。能不吃亏就不错了算是什么意思?难道要客户接受预付款打水漂这样的所谓就不错了的糟糕局面吗?

看了你的回复,我有一个感觉,你根本不是在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复,而是在自说自话,对于我在前面的帖子里所说的——供应商所害怕的开发成功后企业不付钱的风险与企业所害怕的付钱之后供应商开发不成功的风险完全不是对等的,前者几乎只在理论上存在,而后者却在事实上大量存在——视若无睹,而这,恰恰是机械制造行业对自己的客户总要先收预付款而对CAPP供应商却希望不要支付预付款的根本原因。

末了,我在此声明:我对以上说的付全部责任,我的联系方式:0510-85580715,宋红星。

------------------------------------------------
无  

zhizhi  





头衔:副版主

发帖数量:1070
  积分:1130
           2006-4-19 21:51:36  


呵呵。有趣。
不收预付款是你的策略。别人也有要求收预付款的自由。各人有各人的考虑,各有各的道理。你这么慷慨激昂干什么?

------------------------------------------------
MSN: erphome01@hotmail.com  

lxcapp  





头衔:助理工程师

发帖数量:117
  积分:117
           2006-4-19 22:51:05  


有趣?慷慨激昂?
针对我的无风险的工艺方案,说这样的要求不合理的谁?
针对我的为什么不合理的诘问,说客户把风险全部转嫁给供应商。供应商就不承担风险么?客户损害供应商的正当利益,吃亏的终归还是自己这句话的是谁?
针对我的反驳,横下一条心说要么你不信任供应商,干脆就不签合同。要么你信任供应商,就应该有公平的合同条件。对投标来说也是一个道理。至于拿客户的钱开发失败,也不无可能,如果明摆着开发有风险的话。有不讲商业道德的供应商,也有不讲商业道德的客户。但是一般来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客户不要说占供应商的便宜,能不吃亏就不错了的又是谁?
既然你最终要以不收预付款是你的策略。别人也有要求收预付款的自由这样的话来和稀泥,要以各人有各人的考虑,各有各的道理这样的话为自己在论辩中的退却作注脚,你又逞什么能,对于我的无风险的工艺方案回复这么一句——这样的要求不合理——呢?难道我不知道别人也有要求收预付款的自由。各人有各人的考虑,各有各的道理?
有趣的人是有,可他到底是谁呢?



作者: zhizhi    时间: 2006-4-20 10:53
原帖由 amd 于 2006-4-20 09:34 发表
号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却没有“生命周期管理”的具体功能模块 ...

哈,一个号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用什么具体功能(包括一组功能,也就是功能模块)解决“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需要,不是技术问题吗?
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也是技术问题呢。
作者: zhizhi    时间: 2006-4-20 11:46
原帖由 PROD 于 2006-4-4 16:51 发表
设计师查询元件时,要么知道编号,要么只有通过模糊查询,在元件的描述中搜索。但这些描述也是研发部门写的,ERP并没有增加什么设计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设计部门也就不太关心ERP了。

这是不正确的。ERP 有很多和产品有关的数据并不来自设计部门。产品中可能使用的元件,也很可能在维护服务工艺生产等业务领域使用。甚至品种范围比产品设计上可能使用的还多得多。所以这些数据也并不全都来自设计部门。
作者: zhizhi    时间: 2006-4-20 15:31
amd,
既然你很喜欢剪贴,请你再看看那里接着讨论什么内容。不要断章取义。不要心怀偏见和商业利益。
作者: amd    时间: 2006-4-20 16:47
原帖由 zhizhi 于 2006-4-20 15:31 发表
amd,
既然你很喜欢剪贴,请你再看看那里接着讨论什么内容。不要断章取义。不要心怀偏见和商业利益。


我没有任何商业目的,我只是PLM从业者而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究竟谁有商业目的?

你是在我在这里发表了帖子后你有急匆匆赶过去补上,你的动机已经很明显。究竟谁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现在SAP在大力发展渠道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你的公司的机会来了?呵呵,你大可以欺骗一些客户了。

我赞成你观点,讨论技术问题。但不是你故意歪曲事实,隐瞒和欺骗客户。再看看你在E-WORKS的文章以及人家怎么评论你。就你原来刚来到E-WORK时还比较公正,但是在你自认为有了一定名气后就开始怀着不可告人之目的经常发一些评论却不给出证据和你的理论依据来误导客户。






zhizhi
头衔:副版主

发帖数量:1074
  积分:1134
           2005-9-7 10:54:41  


有的顶尖 PLM 项目,耗资几百万,过了几年,结果是:
1。最基础的文档管理用得乱七八遭,用户上上下都承认,里面全是垃圾。总工程师说,我从来不看这些垃圾!
2。机械电子电器设计工艺加工制造等多个专业中,仅机械 CAD 有可能建立 BOM。其他的则完全不管。而机械 BOM 也基本没有建立。已经建立起来的所谓 BOM ,靠几个字符串字段描述而不是唯一编码区别对象,且完全手工输入,没有任何用菜单或列表方式选择的功能。就是说,产品结构中 100 次出现同一个螺栓 GBxx-xx M20x80 ...,设计人员就必然要100次重复向系统输入同一描述--螺栓 GBxx-xx M20x80 ...。结果是一个品种的螺栓有几十种写法。(任何空格有无的区别,大小写的区别,标准年号的区别,。。。都能造成不同的描述字符串)结果是计算机根本不可能靠这样的数据识别同一对象。结论是,设计人员用高劳动强度在 PLM 中生产垃圾 BOM。实际工作中 100% 的 BOM 是用 word 编辑产生的。上了 PDM 还要用 word 手工编辑 BOM ??? 事实如此。
3。无工程变更管理功能。
4。无产品变型管理功能。
5。无产品配置管理功能。(无论高级低级)
6。无分类检索功能。
7。无数字样机功能,当然也无可视化的协同设计。
8。无红笔圈注功能。
9。无文档分发功能。
10。项目不是100个,而是仅有几个,项目管理已经进入彻底失控状态。项目活动的前后衔接关系已经因无法维护而全部删除,完全谈不上计划调整和关键路径--项目管理实际上成了一个工作任务列表--用 word 也能编辑。
11。用户几乎不能做任何定制修改和开发
。。。
为什么没有提供必要的功能和业务运行支持服务?用户不懂 PDM,当然也提不出这些要求!当然 PLM 也就暗中窃喜。这就是“系统实施时的业务建模”的奥秘。

我也许就是“纯属吃饱饭没事干的那种”。看着如此 PLM 项目的实施现状,顶尖 PLM 还使劲地强调其不可替代的伟大历史性作用,“心里过不去!”

这个话题会激起某些人的愤怒,是不是因为“商业利益上过不去”?我不知道。


------------------------------------------------
MSN: erphome01@hotmail.com  

smardoing  





头衔:工程师

发帖数量:219
  积分:206
           2005-9-7 11:50:16  



zhizhi所列事实绝对是片面的,就本人参与的pdm项目,都不超过100万,都用起来了,有问题,但是决没有那么严重。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技术局限,有认识模糊,有制度滞后等障碍,使得我们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为此大家都在努力。
为什么PDM/PLM有市场、难道不能并到ERP当中去,由ERP包办吗。如果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冗余,提高系统效率,缩短实施周期,减少投资,对各方面都好,何乐而不为?可是这实在不是某个人说了算的,即便是用户,一部分用户说了也不算。
请看两个(仅仅看作他们两个)用户的说法
mosesi (来源:https://www.smarteam.cn/bbs):

說穿了也沒什麼大不了 erp沒有生命週期的部分交給smarteam做

erp沒有歷程紀錄的部分交給smarteam做

smarteam只需要傳最新文件給erp 透過資料庫很簡單

那舊有的erp的所有查詢跟報表功能一樣可以運作

主系統以smarteam為主

一來除了keyin和研發部門可以走smarteam  其他部門還是可以根據erp的部分繼續進行

万都信息战略部经理李永宪(Lee Yong-heon)
(来源:https://www.ptc.com/china/news/whitepaper/casestudy_mando.htm)

记者:作为已对PDM有投资经历的公司,您对行业有有什么建议?

李:尽管不是短时间所能实现的,但我仍希望整车制造商采用一种能覆盖所有协作功能的系统。

没有这样一种功能完善的协作系统,各协作公司只能通过CAD数据管理来寻求改进过程整合,我认为这样并不是有效的方法,它应该在更大的框架中进行,并应面向过程控制的各个层次、图纸和文件控制、BOM和设计变更。

关于该话题,我相信PTC所宣布的PDS解决方案恰好是这种情况下的正确选择,我们必须创建一种能为所有参与方带来创新的系统。  




xuheguo  

头衔:技术员

发帖数量:21
  积分:22
           2005-9-7 9:47:32  


我觉得zhizhi纯属吃饱饭没事干的那种。我不太懂ERP,所以我不对ERP妄加评论,我建议你在写那些有关PDM/PLM的肤浅思想之前先去好好了解PLM,或者实地考察几个系统,不要停留在你那仅有的一点点表面理解之上,然后来发表。任何一个稍微有点PLM经验的人都觉得你写得可笑,毫无道理,不屑反驳!试问:你ERP得BOM数据源如何而来?ERP如何同时监控100个项目进度?如何实现可视化的协同设计?你知道PLM是如何实现BOM管理以及产品高级配置管理的?不要告诉我,说有个产品结构就是BOM管理了。还有,什么是数字样机确认?至于你说的什么PLM不应该将功能定位在BOM、文档、流程上,真是好笑!所有的PLM客户案例都使用这些基本功能就足以证明你这些都是废话。拜托,大哥,你说点有意义的,譬如:研究PLM如何做好和ERP的集成,如何实现E-BOM到M-BOM得自动转换,发挥你擅长ERP的优势,为PLM作点服务也是不错的。讨论什么PLM取代ERP或者ERP取代PLM,有意思吗?PLM仍然在发展。你身为斑主,在PDM/PLM板块里,就请多多讨论PLM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如何更好的实施,是PLM人获取信息的场所,不要成为ERP和PLM的战场。
对不起,语言过激,实在是看你发这种帖子太多了,心里过不去!

[ 本帖最后由 amd 于 2006-4-20 16:53 编辑 ]
作者: zhizhi    时间: 2006-4-20 17:33
to amd,
如果你对“产品配置的概念和实际意义”无话可说,我看你就闭嘴吧。或者哪里凉快哪里去唠叨也行。
作者: guaolin    时间: 2006-4-20 23:54
不错,谢谢...............
作者: amd    时间: 2006-4-21 14:46
原帖由 zhizhi 于 2006-4-20 17:33 发表
to amd,
如果你对“产品配置的概念和实际意义”无话可说,我看你就闭嘴吧。或者哪里凉快哪里去唠叨也行。


狗急跳墙了?还是原形毕露?
作者: PROD    时间: 2006-4-25 18:09
原帖由 zhizhi 于 2006-4-20 11:46 发表

这是不正确的。ERP 有很多和产品有关的数据并不来自设计部门。产品中可能使用的元件,也很可能在维护服务工艺生产等业务领域使用。甚至品种范围比产品设计上可能使用的还多得多。所以这些数据也并不全都来自设计 ...

是有许多东西并不来自设计部门,但在产品中使用,也要将这些东西导入PDM才能在产品中使用。除非一些完全可以替换的东西。

还有,楼上的火药味太隆,各人商业上观点地球人都知,没必要说破。

[ 本帖最后由 PROD 于 2006-4-25 18:13 编辑 ]
作者: ufohf168    时间: 2006-5-4 13:12
讨论出真知,大家多多讨论!

让我们这些个新手长长见识
作者: couty    时间: 2006-5-9 13:03
孰鄙人眼拙:
Zhizhi--------sap PLM
amd----------teamcenter、windchill、smarteam
作者: 罗马帝国    时间: 2006-6-6 14:27
标题: 观点
其实有立场,有观念都是正常的,技术本来就不是绝对的、独立的。不过,大家说的观点,只要不是信口开河或者没有礼貌就可以了。
作者: oldsolo    时间: 2006-6-11 15:07
ERP、PDM很多概念是相同(通)的,
照目前的趋势,两者很可能融合为
一体。那时,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
更上一层楼。
作者: suzigang    时间: 2007-2-9 11:59
好热闹哦!!

转一篇文章让ZHIZHI参考一下。
作者: suzigang    时间: 2007-2-9 12:02
大家来共同研究研究什么是CM吧,偶对这个东西我也没接触多少年。


PDM中产品配置管理模型的研究

产品配置管理是PDM系统的重要功能,从产品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变化,以及满足客户的定单需求来说,都需要进行产品配置管理。本文主要研究了客户需求的配置管理,分析了企业配置中心的功能,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建立配置中心管理模型,主要包括产品选项管理模型和产品配置模型。

    一、产品配置管理的概念
   
    按照国际标准ISO10007的定义,配置是指对被描述在技术文档中或者体现在产品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产品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表示。该定义是从产品特性的角度对产品配置进行定义,相当于客户和销售部门使用的配置需求的概念。产品配置就是指依据一定的配置规则、方法和手段完成一个产品所对应的解空间。因此,配置精确程度的提高意味着解的具体化。产品配置的最后结果是完成产品的空间拓扑结构、明确产品各组成部分的构成关系。另外,配置也被看成是一个选择一组构件并维护其关系以形成一个设计解决方案的过程,这时配置的概念相当于配置设计。为了便于区别,可以将这三种定义分别用配置需求、结构配置和配置过程来描述,它们是对配置这一概念从不同角度的理解。
   
    产品配置管理是以电子资料室为底层支持,以BOM为组织核心,把定义最终产品的所有工程数据和文档联系起来,对产品对象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维护和管理。产品配置管理能够建立完整的BOM表,实现其版本控制,高效、灵活的检索与查询最新的产品数据,实现产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产品配置管理能够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共享统一的产品配置,并且对应不同阶段的产品定义,生成相应的产品结构视图,如设计视图、装配视图和工艺视图等。产品配置管理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产品配置的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数据的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会经历一系列更改,同一产品会存在多种不同的配置。一个企业通常情况下都会提供多种产品或产品族,维护这些产品族不同时期形成的产品结构视图是一个费时、费力和易出错的工作,为了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这些配置需要被准确地记录、跟踪和控制。产品配置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管理产品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即产品配置的生命周期管理。
   
    (2)产品需求配置管理
    最完整物料清单或最完整产品结构,是按照顾客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单产品配置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产品配置是按照顾客的需求进行的。通过配置管理,企业可以在产品设计初期建立一个可以共享的产品特征、选项和零部件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与限制关系。任何具有权限的人员通过网络浏览器都能够对产品特征进行选择,从而建立客户需要的产品配置。配置管理使得企业具备了通过网络进行客户化配置产品的能力。通过使用一系列的产品特性规则定义,连接了市场的特征/选项列表与工程BOM表,这样可以驱动产品的开发过程,能够加速客户定单的过程,加强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
作者: suzigang    时间: 2007-2-9 12:06
二、产品需求配置管理模型的研究
   
    2.1 产品需求配置管理的功能
    配置管理的目的是:根据用户给出的配置需求,基于通用的产品结构(GBOM),选配出完全或部分满足需要的零部件及其产品结构。因此配置管理的功能为:
   
    (1)产品选项管理:
    * 定义产品特征和选项,配置人员将通过不同的产品特征选项来区分不同的配置;
    * 定义规则以便根据特征取值选择具体零部件;
    * 定义可配置产品的GBOM;
    * 运用这些定义的产品结构和规则,产品选项管理能够判断产品的某个配置是否有效;
    * 为生产有效的产品配置创建精确BOM。
   
    (2)产品配置管理:
    * 客户创建客户配置——选择符合他们需求的特征、选项和数量。通过应用产品选项管理中创建的产品结构和规则,产品配置器确保每个产品配置有效;
    * 企业可以创建产品的标准配置,并使得某些特殊的客户在网上定制时可以得到这些配置;
    * 客户可以对标准和定制产品配置进行网上定单;
    * 客户可以跟踪定单的状态,明确何时能够发送定单;
    * 企业的员工能够跟踪销售定单,在其生命周期内给客户提供反馈。
   
    2.2 产品选项管理模型
   
    通用的产品选项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产品选项管理首先为企业产品创建产品结构、规则和GBOM,用GBOM和为产品定义的规则验证产品配置和创建精确BOM:
    (1)创建产品结构、规则和GBOM:产品管理员建立产品结构,即产品的所有特征和选项。设计工程师创建GBOM,它包括建立产品的所有可能用到的零部件。产品管理员和设计工程师能够创建规则,这些规则指定了特征、选项和零部件包含在特定产品配置中需要的条件。
    (2)验证产品配置:一个产品配置是由客户定义的特征、选项和数量列表。企业可以应用产品选项管理判定某个产品配置是否违反了产品规则。如果产品配置符合所有的规则,那么产品配置有效并为它创建一个精确BOM。
    (3)创建精确BOM:精确BOM是制造一个有效的产品配置需要的所有零部件列表。通过核对产品的规则确定选用GBOM中的哪些零部件,来制定精确BOM。

在产品选项管理中的角色主要有:
    (1)产品管理员:建立产品结构。为产品定义特征和选项,包括价格和为产品指定一些与市场相关的规则。他和设计工程师负责在产品结构和规则发布之前的审核。
    (2)设计工程师:为产品指定零部件和规则,从而创建一个有效的产品配置。设计工程师还负责在产品发布之前的核对和审批。
    (3)定单记录员:验证产品配置,创建产品配置精确BOM。
   
    2.3 产品配置模型
    产品配置中客户、销售代表和定单处理人员可以从企业提供的产品特征和选项列表中进行选择,就可以得到具体的配置产品。客户可以对具体的配置产品进行网上定单。通用的产品配置模型如图2所示。表1描述了产品配置中的主要角色及各自的任务。

首先用户进行产品配置,选择需要的产品特征、选项和数量,对产品配置进行验证;对有效的产品配置创建了一个产品配置对象,此对象与企业(或业务单元)之间建立关系对象“客户配置关系”;定义产品配置对象的描述和定制选项,将其属性“确认状态”设置为通过确认;将产品配置对象推进至产生精确BOM状态。配置产品的用户包括客户、设计工程师和产品管理员,客户根据已发布的产品创建产品配置,设计工程师和产品管理员可以在产品开发的任何状态下创建产品配置。
   
    客户配置产品的任务完成后,要进行产品定制,创建定单并提交给厂家;在定单对象与客户企业之间建立关系对象“客户配置”,定单对象与产品配置对象之间建立关系对象“定单配置”;添加出允诺交付日期以外的其它属性;定单提交后,推进销售定单到确认状态。

客户是在网上配置产品和/或设置定单的人员。厂家是生产和销售可配置产品的企业。大多数情况下,客户是指从厂家中购买产品的人员。在配置中心,客户也包含厂家中创建产品配置的人员,如销售人员以及检测产品结构和规则的人员。客户可以浏览客户企业中创建的销售定单信息,如状态和交付日期。
   
    为了使产品的配置过程更加直观,产品数据管理采用视图控制法来对产品配置的不同视图进行描述和管理,如图3所示。每一个视图是一个管理对象,视图中可以包括原材料、半成品、零件、部件等构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构件可以同时与多个视图相关联,不同视图间的区别在于构件集合的不同以及构件间关系的不同。从一个产品配置视图可以产生另一个产品配置视图,视图间的转换是通过筛选、复制,修改等操作完成的。每个从GBOM中派生出来的产品配置都有自己的视图对象,表示一个具体的产品配置。

三、结论
   
    通过产品需求配置能使企业获得灵活的产品定义,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GBOM和个性化配置工具的定义使企业能拉近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并能提供定制解决方案,多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评估能协助客户确定最适合他们需求的配置。
   
    在传统的环境中,企业想方设法预测顾客可能要求的所有配置,结果就生成了很多从来没有人定购过的产品变体,从而造成了过高的管理费用,而通过配置模块就只建立和追踪客户要求的产品变体;通过进行个性化配置,能够标示出产品中的标准部件,以前设计过的定制部件以及需要重新设计的部件,所以减少了分解工作,加快定制产品的开发进度,大大缩短了产品交货时间,改进了产品的解析过程。
   
    一般来说,在产品开发和产品配置分离的环境中,提供给客户的信息可能是几个月甚至更早以前的信息。配置管理将配置逻辑融入到产品定义和更改过程中,因而消除了信息的延误,随着产品的发布,客户和销售工程师可以立即得到配置信息,这样企业刚发布出某种产品,就能立刻推出最新和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一旦停用某产品,就能立刻报废过时的产品。
作者: suzigang    时间: 2007-2-9 12:13
上面那那篇文章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机械行业的,还有对电子和软件产品的配置管理呢,针对软件行业的CM是SCM。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SCM),是软件工业化开发和工程化管理的基本手段;是为减少软件开发中出现的混乱,使得软件开发过程有序化,可管理的现实、可靠的手段;是为保证软件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内应用配置管理的过程,通常包括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记实、配置评价、软件发行管理和交付等。

[Ovum 96]定义为:SCM是一种按规则实施的管理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以及其软件产品的方法。
[STSC 94]定义为:SCM是一套用于在开发和维护的各个阶段管理各种程序中间产品的规则。

这个东西就是用管理大家现在搞的ERP、PDM等应用软件、或者嵌入式软件开发的那种产品开发管理平台。欢迎业内人士讨论(在SCM领域我碰到过搞PDM的,不知在这里也能否碰到在搞这个东西的么)。
作者: suzigang    时间: 2007-2-9 12:18
还有各位PLM行业的朋友,你们自家是用哪个配置管理平台呀?有用自己开发的产品开发管理平台来管理自己的软件开发的么?要是没有的话,以后可要考虑增强一些这方面的功能,我相信以后咱们的很多客户都会有电子和软件方面的开发哦。自家搞软件的也最好把自己的配置管理先做好,否则客户问起来“您们的配置管理做得如何?给大家介绍一下您们公司自己的成功的配置管理经验吧”,呵呵
作者: suzigang    时间: 2007-2-9 12:21
大家实施产品配置管理到底有什么意义呀?
如规范和改善产品开发管理过程,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保持和维护产品数据在其生命周期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等等。
作者: zhizhi    时间: 2007-2-19 12:15
我在顶楼中说过我的看法:
产品配置是个被广泛使用,但含义模糊,很容易有理解歧义的术语名词。
它至少有以下意义:
1、在“产品数据有效性控制”方面的意义
2、专指维护出厂产品结构
3、指可配置 BOM 或可配置物料或零件族
4、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产品数据的区别

谢谢 suzigang 提供的文章。不过我感觉这篇文章的抽象概念还有很多模糊的地方,或者说没有共同理解。另外,这篇文章的作者和文章背景也很重要。是 PLM 软件公司写的?是大学教授写的?是行业中立的合作组织写的?不清楚。

》产品配置管理能够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共享统一的产品配置,并且对应不同阶段的产品定义,生成相应的产品结构视图,如设计视图、装配视图和工艺视图等。
仅这一句话就有很多讨论空间。
“产品配置管理”功能是不是已经在具体软件产品中有具体功能模块实现了?哪个产品哪个模块提供了这个“产品配置管理”功能?还是需要和其他软件其他模块集成起来,才能实现这个“产品配置管理”功能?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