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一款完整产品结构设计过程_请加分鼓励 [打印本页]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6:40
标题: 一款完整产品结构设计过程_请加分鼓励
版主说了,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的结构流程可以加5分.有时间每天得上来传一点了.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6:44
一般的产品在前面的产品企画做好了,后就得进行美工设计.象我现在设计的产品不是这样的,得先搞一个方方正正的形状加上各电子部品进行一个配置检讨.如果可行的话,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美工设计.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6:53
美工设计做好了.我们就得进行结构设计的前期工作了.就是大家所说的ID导入.在这里一般的ID都是IGES或是DXF文件. 导入ID后就得做MASTER,这里的MASTER就是大家说的BASE.一个MASTER做得好坏对以后的结构设计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设计MASTER都得用SURFACE,得在做MASTER时想好PL线及必要的拔模角度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6:57
在这里得补充说明一下. 有IGES的数据.为什么还得做MASTER,这主要是要在以后的结构设计中,有可能要变更MASTER中的数据.而一个IGES文件中不好变更其中的数据.特别是其中的部分数剧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03
MASTER做完后,就得进行各部品的设计,象FRONT,REAR(BACK),WINDOE.....的设计,当然这里的设计只是分开单个部品,不进行具体的结构设计,也好比以前买电脑一样一个裸机不装软件,不知道这个比方是不是合适了
作者: jack-peng    时间: 2006-6-12 17:06
8错8错,继续继续,,,,,
作者: houzhongqiu    时间: 2006-6-12 17:09
支持支持~~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12
分开单个部品后就得进行一次ASS(组立)包括各电子部品PCB板.这也算是一个配置检讨,在这个检讨中得注意一下了.用做检讨的电子部品都得以它的最大尺寸进行.象PCB板,一般是1.0_1.2,在检讨时都得相应加厚0.1左右.这样检讨的话会给以后的设计留一定的空隙.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22
这样配置检讨(包括电气,软件方面的专门设计人员.开各种检讨会确认OK)后,就得进行各部品的结构细节设计,当然在开始进行这个设计时得注意了,
部品和部品这间采用什么方式固定(超声波,热熔着,螺丝柱,倒扣......)
只有想好了固定方式做后面的才有意义.当然也有的设计者不考虑这么多就直接进行,最后才想怎么固定也成功了,不过从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风险的设计了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22
原帖由 jack-peng 于 2006-6-12 17:06 发表
8错8错,继续继续,,,,,

谢谢版主,也谢谢楼上的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24
超声波熔着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25
通过扣和螺丝柱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28
想好固定方式后,就进入了细节设计了.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34
进入后,得先进行大部品和重要部品的细节设计.当然要在电子方面确定好了.如果没好,在设计时,用PRO/E的朋友最好不要软件中用部品做参考,而是用到那几个面FRONT,TOP.....这样的话可以在后面很好地变更其具体位罢,否则很易出现很多问题(个人观点)
作者: lkm041105    时间: 2006-6-12 17:39
继续啊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40
在重要的部品设计完成后,进入下一个环节,那就是各部品的固定方式设计,这里的固定设计设计,一般是要设计的扣,螺丝柱的设计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45
在楼上的柱位和扣设计时,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了,柱位大小,多大的螺丝,如何好一点过渡,让应力小一点.
从我个人经验中认为柱位的内径一般是比螺丝直径小0.3就好了,外径是内径的一倍多一点就好了,当然也不是一成
不变的,得看具体的产品了.扣位设计得俄有过渡,不要设计直直的.最好设计一个梯度,慢慢过渡了,当然在不影响到其它结构时.

[ 本帖最后由 xdq2257 于 2006-6-13 14:36 编辑 ]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46
原帖由 lkm041105 于 2006-6-12 17:39 发表
继续啊

进行中.也快要下班了,还传一下明天看有时间再传了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50
螺丝柱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53
螺丝柱的设计一般要有导向,同时得有0.2-0.4的直身位.没直身位的螺丝柱不实现的
在这里C角可以导向也很很小应力和胶厚不均的问题.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7:54
要下班了明天再看了,请版主鼓励.
作者: tonyzz    时间: 2006-6-12 19:35
相关联的零件还是相互参考好,如电路板和螺丝柱的相碰面,最好以电路板平面做绘图平面,在组装里面做,就不会出现调整螺丝柱高度时,与电路板平面悬空现象,干涉检查不出来。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2 19:51
原帖由 tonyzz 于 2006-6-12 19:35 发表
相关联的零件还是相互参考好,如电路板和螺丝柱的相碰面,最好以电路板平面做绘图平面,在组装里面做,就不会出现调整螺丝柱高度时,与电路板平面悬空现象,干涉检查不出来。

提得好,是的。一般在做这PCB板时得反复做反复检讨的,
PCB板有A。B二个面。一 般是电路在B面。当然二面板就是不一样了啊、在PCB板(电子部品)设计柱子时得不能干涉。明天来。现在家看球,你所说的悬空,还没到。明天再说

[ 本帖最后由 xdq2257 于 2006-6-12 19:53 编辑 ]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09:07
继续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09:12
在PCB板的固定时,不只是简单的加一二个柱子就够了.得考虑各种因素.如图就在加4个柱子是不行的.有很多KNOB,就得考虑支撑力了.不然强度可能不够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09:22
现说到KNOB了,就得说一下,在一个产品设计时.一般都要设计KNOB.当然也的别的不用的,是通过另一个产品来控制了.
在KNOB设计时得考虑其突量,间隙.及固定,连动.....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09:24
在KNOB的设计时得有定位孔.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09:28
再回到PCB板的固定,一般是PCB板的固定是通过扣或是柱位来固定的,最好不要悬空,当然不能干涉其中的电子部品了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09:45
都不知说到哪里了.
在设计完固定位后就得考虑各部品的强度了.强度不只要臂厚外,还可以加RIB.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09:59
一般臂厚取1.2-3的多,实际上设计时可以不取过厚的臂,这样不只可以减小成本,同时对设计者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这样在以后的检讨中特别是在模具做出后,感到胶厚不够 可以加了,而先做厚了,减胶是一个困难的事.
这里细节太多了,在一个论坛上说有时又想不起来,得有各种问题出现时,才能想各种对策了.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07
在胶厚不够时,可以加RIB,加RIB可以增加强度,减少装配时的段差....有时也有导向的作用
关于RIB的设计论坛有很多这样的资料,可以去参考.

[ 本帖最后由 xdq2257 于 2006-6-13 10:09 编辑 ]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14
在做完这些后,得再仔细考虑更细的结构了,检查哪些地方胶过厚,哪里地方锐角,模具实现不了.强度不够,应力是不是在这个地方集中.....如果出现以上的问题就得采出相应的措施,减胶,变更......

[ 本帖最后由 xdq2257 于 2006-6-13 10:57 编辑 ]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18
柱子的设计时缩水是很常见的问题,如何设计好一点了.一般看它是否要缩水,大家可以去算一下,一般的情况下是柱子的臂厚(内外径相间的厚)和柱子所附的实体的臂厚之比超过70%一定会缩水.60-70%可能会缩水.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21
在检查完单个部品后,就看各部位ASS的是否有干涉.....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23
认为一切OK,再开个检讨会, 一定要有经验丰富的设计者参加了.
检讨会完了,就发DATE做手板.
作者: begger    时间: 2006-6-13 10:24
内径比螺钉直径小0.2mm是不是小了点,会不会滑牙啊?
非常同意装配间隙的预留,我做的一个产品就因为装配间隙留小了,现在引起了一大堆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pcb板的制作误差及贴片误差也应该考虑.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30
做好手板后,得ASS 一次,仔细确定,修改,变更不合理的设计.再做手板了.一般手板做2-4次,反复认为OK了就得发出模具了.在做模前,得做好各部品的2D图.在2D中详细标出重要部位的尺寸,加上必要的公差,确定哪些地主要加行位,哪里地方要SLIDER.....用什么样的水口....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30
一般模具做出来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34
开模后得进行一次大的检讨,包括各方面的问题(缩水,尺寸不对,毛边,拉伤啊.....)再得进行变更联络书的做成.把各问题写好,再给模厂修正.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39
象我们的产品,一般试模3-6次.是不是多了一点,一般国内的公司不会这样去做的,成本高,但是产品出来一定是不错的,象国内的设计公司一般是试2次左右就好了.但外资一般不会这样的,他们得反复进行才感到放心,就前段时间一个,日本人在一个工厂里调机,第一次调得不错了.但是他不相信,反复调试,大概搞了大半夜才决定用第一次的调试方法.当时气到了多少人....
所以在外资搞设计时不要太快了.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41
在经过几次试模后就进入PP阶段了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43
在PP时得做好作业指示书了.到PP2后就上线了,这样就算一个产品终者了.当然也包括PP跟进了.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44
一款产品就这样冲冲完成了.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47
就这样了,很多细节都不是三言二语就能说清的,以后在论坛中再慢慢聊了.
当然设计公司不同,设计方法和流程也是不一样,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很多不足之处,望大家积极指正.谢谢
作者: NeroSco    时间: 2006-6-13 10:52
羡慕有这样的流程
我这间虽然算是大公司,但这方面做得很差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0:54
原帖由 begger 于 2006-6-13 10:24 发表
内径比螺钉直径小0.2mm是不是小了点,会不会滑牙啊?
非常同意装配间隙的预留,我做的一个产品就因为装配间隙留小了,现在引起了一大堆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pcb板的制作误差及贴片误差也应该考虑.

我们一般的产品都是内径比螺丝直径小0.3,关于间隙就得看你们的精度了.一般支撑PCB板的螺丝柱和PCB板相间0.2,如果精度好,在以后的检讨中.特别是模具出来时可以加胶的

[ 本帖最后由 xdq2257 于 2006-6-13 14:37 编辑 ]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1:14
谢谢
作者: gaojin1974    时间: 2006-6-13 11:28
不错,肯拿出来讨论,本身就需要勇气,肯把心得写下来,对人对己都是提高.
结构版要多些这样的案例就好了,先加技术分+2分,不过这还只是个开始,组织大家进一步讨论,效果好的话可以再加.
作者: liufc_316    时间: 2006-6-13 12:08
好!好。继续努力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3:55
大家有这方面的见建可以拿来,一起讨论讨论啊
作者: 8469    时间: 2006-6-13 13:56
精彩!!!1!!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3 15:18
补充一下,在第一次试模后得ASS部分产品,进行QA.BK及各种实验(高,低保,落地.耐久及软件和电气方面的实验)这是一个重要环节,不好意思.差点忘记了.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4 13:41
顶出来.大家多跟跟贴啊.
作者: tonyzz    时间: 2006-6-15 10:11
最害怕有运动部件的产品设计,许多零件的强度只能靠经验设计,试模后才能效验,之后要改模,难怪模具厂老投诉设计要更改,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材料的事情谁都没有把握。产品运行一段时间后会有变化,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许多人没有注意,如电机运行1分钟后回发热。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15 11:05
原帖由 tonyzz 于 2006-6-15 10:11 发表
最害怕有运动部件的产品设计,许多零件的强度只能靠经验设计,试模后才能效验,之后要改模,难怪模具厂老投诉设计要更改,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材料的事情谁都没有把握。产品运行一段时间后会有变化,在设计时一 ...

做运动的设计.一般要多做几个手板,主要是运动的那部分.在做手板时可以选用一样的或相近特性的材料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6-22 10:53
好些天没上了,顶一下
作者: Steven.Yan    时间: 2006-6-22 11:16
我们厂的产品一般是不做手板的,但会在开模前和相关部门主管开一次产品检讨会,他们会提出一些问题,然后修改一个星期就发资料给模厂开模。开模后一般来说是改两次,就会PP,在PP时有PE/QA部门介入,他们也会做一些相关的检查及实验,再改一次就会签板等MP了。
作者: kandyand2005    时间: 2006-6-22 13:44
我以前的公司也是自己开发新产品,但不做手板,一个产品经常要试4/5次,有些产品还要试十几次才成功!而且还经常会有改动!做得怕怕,最怕跟模房的师傅吵了,哈!
作者: 307986895    时间: 2006-6-24 11:22
不错吗?有的是什么软件?
作者: 司馬劍    时间: 2006-9-13 13:02
虛的
作者: wanihe    时间: 2006-9-13 13:26
好貼!!

貼貼貼!!!

GGS DDU!!
作者: wuyeguhun    时间: 2006-9-18 20:23
不错!

     顶  顶!
作者: 爱心爵士    时间: 2006-9-18 23:04

作者: clchen    时间: 2006-9-19 17:08
产品的开发过程挺规范的,我们公司的开发过程太乱了。
讲得挺好的,支持!!!
作者: jock    时间: 2006-9-19 20:11
支持,谢谢!
作者: lsnzcm    时间: 2006-9-22 09:00
DDD
作者: hc-angel    时间: 2006-9-25 16:24
还行啊!
作者: proe_learner    时间: 2006-9-27 09:43
支持
希望更详细点
比如把当时遇到的问题讲讲
作者: fchow12285    时间: 2006-9-27 09:49
不錯, 我所在的公司也是這樣的程序.
固定方式在分拆零件時,就要有初步的概念, 才能保證細節設計時的可靠.
作者: as006    时间: 2006-9-27 10:38
good!
作者: surge_chung    时间: 2006-9-27 10:50
.有空整理一个Design Flow_chart给大家参考借鉴呀.
作者: ljj810613    时间: 2006-10-13 19:16
讲的太好了
我们 公司做的太不规范了
作者: nicle    时间: 2006-10-14 15:45
谢谢楼主了!!!!如果能把一些参数写细一些就更好了!
作者: qiulichun    时间: 2006-10-17 13:30
大家好~!
           我是新来这里的 以后大家关照  我老家是江西的现混在深圳  职业助理工程师我想你们个个都是很牛B的人物吧。。。。。你们有产品结构设计这些资料吗?大哥们有的话帮我发到qiulichun@163.com我的邮箱里面 这此先谢了~!
作者: qiulichun    时间: 2006-10-17 13:31
大家好~!
           我是新来这里的 以后大家关照  我老家是江西的现混在深圳  职业助理工程师我想你们个个都是很牛B的人物吧。。。。。你们有产品结构设计这些资料吗?大哥们有的话帮我发到qiulichun@163.com我的邮箱里面 这此先谢了~!
作者: linkzhuang    时间: 2006-10-17 15:41
谢谢!
作者: xiaowai8076    时间: 2006-10-17 15:51
好貼!
沒理由不DDDDDDD啊!
作者: vicky-zheng    时间: 2006-10-17 16:36
好贴,我就在想,我怎么没找到这么规范的一个公司上班,我现在做的这里啊,有两款产品都搞了两三年了,现在这个乱摊子要我来收了,悲哀!
作者: YANG1    时间: 2006-10-17 17:16
产品开发流程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果老板在开发阶段不舍得投钱,或者老板不懂而技术主管没有严格把关的话,很容易出错!合理的开发流程是产品开发成功的根本保证!
作者: jacksun123    时间: 2006-10-17 21:43
good ths
作者: hjliyj    时间: 2006-10-20 13:59
你们的公司都不错了,象我是做钣金结构设计的,打2次样就不得了了,耳边已经翁翁叫了。而且设计时间短不说,最快的一次,我只用了1个星期啊,后面投厂出了不少问题,现在改来改去过了2个多月了
作者: yaoxinshe    时间: 2006-10-20 14:29
很好,我为你加油!
作者: lihuai68    时间: 2006-10-20 19:29
不錯啊,繼續
作者: wangwenbin86    时间: 2006-10-21 22:16
非常好,学习一下。
作者: 见习生    时间: 2006-10-21 23:34
原贴由YANG1发表:
产品开发流程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果老板在开发阶段不舍得投钱,或者老板不懂而技术主管没有严格把关的话,很容易出错!合理的开发

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就像你说的那样.老板不懂,老大更是外行(跑业务的).每次接到一个新产品开发.他就只把客户的要求说一下.更甚他把形状都要求了.我只好跟着做.时间更是问题了.我记得有一款产品从开发到生产是一个星期,在生产时还有很多工艺没有完成.那款产品可把我给忙坏了.楼上跑到楼下,楼下跑楼上,一天最少有二十次以上.腿都跑断了.结果出货时还是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我被说成是连这点小事都做不了.到出货那天,总计花的时间是半个月.看到你们那样.我真是生活在地狱里.
作者: jgd5712    时间: 2006-11-2 12:26
不錯貼
作者: evanbest    时间: 2006-11-3 11:19
好贴,我做了那么久的结构设计,也感觉经验来之不易,需要不断的努力啊。
作者: xdq2257    时间: 2006-11-3 17:35
好久没来了。自己顶一下。最近工作有点忙。谢谢大家
作者: junnyking    时间: 2006-11-3 22:20
说实话我很支持这种方法,鼓励以后多这些样的例子,谢谢啦!
作者: 零态自然    时间: 2006-11-3 23:07
太好啦
作者: aigyjjtjh    时间: 2006-11-5 00:13
顶..........
作者: delano    时间: 2006-11-5 02:20
好,谢谢。。
作者: haocailcj    时间: 2006-11-9 14:51
good
作者: xdz99112    时间: 2006-11-9 16:09
非常实用。大力发扬这样的形式,谢谢楼主了。

为了方便大家参考,将楼主的原稿整理了下,发给大家
斑竹给加点辛苦分哟,哈.......
作者: xdz99112    时间: 2006-11-9 16:22
整理版

[ 本帖最后由 xdz99112 于 2006-11-9 16:39 编辑 ]
作者: xdz99112    时间: 2006-11-9 16:55
last
作者: sincerely8409    时间: 2006-11-11 19:41
值得一看
作者: yangyong81    时间: 2006-11-14 12:06
学到不少呀!!!!!!!!!!!!!
作者: hairen1226    时间: 2006-11-14 13:37
受益非淺!~~~謝謝
作者: yaliang_yang    时间: 2006-11-17 14:40
upup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