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难倒有20多年经验模具工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happyczw    时间: 2006-6-14 09:29
标题: 难倒有20多年经验模具工的问题
此产品为牙刷盒,开的胶口如图所示,试模出来以后,产品翘曲变形,上下盖 合起来后象弓形 ,请问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答案会公布 在150楼,答对了请版主加分。3D图在32楼

[ 本帖最后由 happyczw 于 2006-6-16 18:29 编辑 ]
作者: happyczw    时间: 2006-6-14 09:32
标题: 1
111
作者: miaosu    时间: 2006-6-14 09:49
感觉浇口开的不好,开在上面好点,一般浇口处会有应力集中,

[ 本帖最后由 miaosu 于 2006-6-14 10:00 编辑 ]
作者: kimsem    时间: 2006-6-14 10:01
细长的零件不要把进浇口放在成品的中心位置,放在2/3处可以解决
作者: kimsem    时间: 2006-6-14 10:04
还有要加流道的条件调节螺钉,左右成品不一样大。不然就的有流道截面控制了。这样的成品最好是用小水口的进料方式
作者: happyczw    时间: 2006-6-14 10:23
标题: 122
要回答出原因。比如了楼上说的浇口放在三分之二处不妨中间,为什么,试模出来之后,模具工知道怎么改,关键是他们说不出原因,呵呵着设计到分子级别原理了
作者: kimsem    时间: 2006-6-14 11:50
有些东西是经验,呵呵。若要讲的很清楚真要请高分子专业人士了
作者: suweihui    时间: 2006-6-14 11:56
我同意4楼兄弟的观点,对于细长件,因为产品在模塑时两端先冷却,而中间后冷却,两者填充、冷却时间不一样,导致产品收缩变形,两端翘起变形,我曾经设计过这样的产品,后改进水口解决。
这个问题很常见,不是很难

[ 本帖最后由 suweihui 于 2006-6-14 12:02 编辑 ]
作者: rdwang    时间: 2006-6-14 11:58
听说三分之二处有效,实际上还要看流长比
作者: davidliu    时间: 2006-6-14 11:58
原帖由 kimsem 于 2006-6-14 10:01 发表
细长的零件不要把进浇口放在成品的中心位置,放在2/3处可以解决


对头~~~~~~~~~~~~~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6-6-14 12:03
原帖由 suweihui 于 2006-6-14 11:56 发表
我同意4楼兄弟的观点,对于细长件,因为产品在模塑时两端先冷却,而中间后冷却,两者填充、冷却时间不一样,导致产品收缩变形,两端翘起变形,我曾经设计过这样的产品,后改进水口解决。
这个问题很常见,不是很难



冷却变形是主要原因,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6-6-14 13:42
是冷却收缩造成,应设计成侧边进料
作者: ye92892899    时间: 2006-6-14 14:03
这种东东我也一款是这样的,这个要做大小水口才行呀
水口在那个位置我们都试了的,最好不要在中间呀
作者: caicadxm    时间: 2006-6-14 14:13
你这个问题其实不难,排除模具加工和顶出的问题,引起塑件变形有三个因素:冷却不均,收缩不均及纤维配向。

如果材料不含纤维,则主要是由冷却或收缩不均引起,具体为哪一个,需要结合产品结构及水路排布来判定。
作者: icax01    时间: 2006-6-14 16:29
ding
作者: happyczw    时间: 2006-6-14 16:46
标题: 112
但是牙刷盒的盖变形很大,底座不变形,材料是PP,收缩率是百分之1.8
作者: DB78AA00    时间: 2006-6-14 17:35
上下模冷却水道不是很和理,
要不顶出有问题,
另外我也支持浇口放在三分之二处.
作者: zxc2000    时间: 2006-6-14 20:29
ding ding ......
作者: fangming1983    时间: 2006-6-14 22:48
中间进胶口不要,重新安排流道位置,在两侧50mm处增加进胶口.

[ 本帖最后由 fangming1983 于 2006-6-14 14:51 编辑 ]
作者: RONCON    时间: 2006-6-14 23:51
樓上幾個其實都說出了模具設計的缺點了:
  1:水口位置不合理,一般對於細長塑膠件應該設計在前幾位說的約產品長度的2/3處,或者設計在一端,  從MPI分析結果 知道與塑膠流動後產產生的應力有關,gate在中間的話,那塑膠最後衝填、塑膠最熱)、内應力最大受冷卻時間最短處基本都是在gate附近了,這就是變形的主要原因。而在 約產品長度的2/3處,或者設 計在一端則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這些因素。
2:就是運水設計不合理,應該設計橫穿產品(與塑膠件垂直方向)新式,而且要多條。
       貼張運水設計圖:

要改善應該從gate位置,water  ,以及注塑時靠調整前後模溫(但是以目前運水設計可調整空間不是很大)
       一點建議供參考
作者: monlin1218    时间: 2006-6-15 00:35
我觉得大家说得很好,一个是进胶问题,二是运水设计不合理,我想的话,进胶可以开在三分之二的地方,也可以开二个进胶,二是他现在的进胶二头冷得快中间温度要高怎么会不变形呢?呵呵,改进胶改运水,一起才是好方法,
作者: hotrunner    时间: 2006-6-15 12:42
1.浇口位置不合理
2.冷却水路位置不合理
3.由于上下盖大小不一,所以流动不平衡,小的先饱,大的慢饱。
作者: zxd2005    时间: 2006-6-15 16:17
该说的都说出来了
作者: happyczw    时间: 2006-6-15 17:43
标题: 123
今天试模结果出来了,浇口设计在端部,还是变形,如图,红色的产品变形,并且由于非浇口侧较冷,还出现了一道溶解痕,奇怪的是另一个产品(非红色)的外美无缺
作者: yjj258    时间: 2006-6-15 18:57
你這個問題,大概還是是五樓兄弟說有那個問題。沒有解決好。冷卻水已經打好了,基本上沒有辦法。除非換料。現在主要解決進料平衡。
作者: supportxu    时间: 2006-6-15 19:51
这是产品变形问题。要解决的话,设计时用产品预变形的方法来解决。即凹凸预变形。假设产品要求是平直的,则产品设计成凹或凸预变形,最后获得平直的产品。
作者: xjh1106    时间: 2006-6-15 20:04
细长的零件不要把进浇口放在成品的中心位置,放在2/3处可以解决
作者: happyczw    时间: 2006-6-16 11:28
大家快顶,快发表意见啊,版主也出来总结一下,大家也可以把自己设计过的,试模过程中有的疑难问题发表出来,不要让帖子沉下去啊
作者: caicadxm    时间: 2006-6-16 13:20
原帖由 happyczw 于 2006-6-15 17:43 发表
今天试模结果出来了,浇口设计在端部,还是变形,如图,红色的产品变形,并且由于非浇口侧较冷,还出现了一道溶解痕,奇怪的是另一个产品(非红色)的外美无缺



红色产品出现变形是在中部的位置吗?

初略从产品图片看,红色产品中间区域的厚度似乎分布不均匀,这估计是引起变形的原因,建议你把3D放上来,这样大家可以更直观的去评判,顺便也可以通过流动分析来验证末端结合线的问题。
作者: dalink    时间: 2006-6-16 13:35
支持caicadxm (版主),把3D放上来,可以分析以下结合线的问题,另外:

你这两个产品的形状不一样啊,红色的产品的肉厚好象不均匀
1.模具是否流动平衡,红色产品和非红色产品分流道的直径和长度应当有区别才行啊,两边流速一样的话,会造成一个已经饱了,另一个还缺料,肯定会造成变形啊
2.工艺可以进行调整啊,可以采用高压低速,适当提高料的温度,不用保压或少保压,在适当加长冷却时间试一下
你的冷却水路还能调整吗?
作者: allenxiao2003    时间: 2006-6-16 17:59
放在中间是一个弊端 ,冷却也很重要,前后模的边冷要均匀,现在的不好,如果能够在啤塑上下功夫也能解决这个问题(锁模力和注塑压力很重要)
作者: happyczw    时间: 2006-6-16 17:59
调整工艺也不行,现在初步断定是流动不平衡的问题,现在上穿3D
作者: 湖一刀    时间: 2006-6-16 19:35
废话去看一下塑胶缺陷对照表准行,假如能解决你的问题,有何回报呢?8年前以成功解决此类问题
作者: 湖一刀    时间: 2006-6-16 19:54
牙刷
作者: happyczw    时间: 2006-6-17 11:30


[ 本帖最后由 happyczw 于 2006-6-17 21:29 编辑 ]
作者: sorrytea    时间: 2006-6-17 11:38
浇口少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开两个浇口。内应力会减少不少。
如果在开模前将模具开成反向可以抵消很大一部分变形。
现在只有用定型模具二次定型了。
作者: dalink    时间: 2006-6-17 11:55
原帖由 sorrytea 于 2006-6-17 03:38 发表
浇口少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开两个浇口。内应力会减少不少。
如果在开模前将模具开成反向可以抵消很大一部分变形。
现在只有用定型模具二次定型了。


开两个浇口会有应力集中区,会引起变形,并且产品在应力集中区域的强度等性能会下降

进胶水口的大小,分流道的直径以及到进胶水口的距离两个产品要有区别,现在流速快的可以进胶水口做的小一点,不知道分流道的直径以及到进胶水口的距离你的模具还可不可以更改

另外水路可以调整的话,可以用公母模的温差来调整变形(产品往哪缩,哪就温度低)

工艺调整上面已有
作者: 376571944    时间: 2006-6-17 12:27
一个产品就两只顶针能顶出来吗?试模的时候是一开模就已经变形,还是顶出产品后才变形的啊?

感觉开两进胶要好一点吧
作者: fangming1983    时间: 2006-6-17 20:23
进胶不平衡的话,可以将小的产品的胶口设在3分之2处,延长充填.
作者: sunxianjin    时间: 2006-6-19 00:40
楼主在卖弄了,这种问题懂点成形的人都知道
作者: ggscut    时间: 2006-8-16 14:52
谢谢楼主把它拿出来讨论与共享!

建议:如果条件许可的话,使用一下MOLDFLOW模流分析软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水口及运水的布置,完全可以一次搞定的)

现在模具设计,大家都在用经验来解决问题,不错,经验是前人知识的积累。当经验不够的时候
如可能的话,用先进的方法可以创新的解决问题,不用完全依赖经验。
国外象样的模具厂,都使用模流分析软件的。
作者: shadowbnn    时间: 2006-8-16 15:28
冷却不均!
作者: XFJUNLI    时间: 2006-11-2 14:20
进胶点放在两端,但一穴只要一个就可以了!
作者: weibo987    时间: 2006-11-6 03:51
改变流道和进胶点的位置就可以了
作者: 2cam    时间: 2006-11-6 10:51
扇形浇口也可以解决问题啊,^_^^_^.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