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PRO/E 中如何越过父特征去编辑子特征? [打印本页]

作者: yzl    时间: 2006-7-14 11:19
标题: PRO/E 中如何越过父特征去编辑子特征?
以前使用UG时,可以抑制父特征,不删掉的情况下,直接编辑子特征,(没脱离父子关系),之后再删掉父特征,这样就可以保正你想要的子特征不删除,而又不要你不想要的父特征。
现在改用PRO/E后,你想要编辑子特征时首先必须保证父特征不出问题,一旦父特征出问题就不行了,我估计可能有个设置应该可以保证越过父特征(即使父特征再生失败)直接去编辑子特征的,就是不知怎么解决,请各位大大帮忙看怎么解决,
还有一个问题,感觉PRO/E的里面的特征镜向不如几何镜向好,比如一个组镜向不能随意增减PRO/E组里面的特征,而几何镜向就可以随意增减里面的几何要素,UG里面就可以随意增减组里面的特征,并且PRO/E的里面的特征镜向后,去改变原始特征的话,有好多限制导致更改再生失败,我的解决方法是尽量不用特征镜向,改用几何镜向,不知PRO/E版的同事有没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欢迎大家来讨论
作者: yzl    时间: 2006-7-14 11:35
标题: 讨论设计中全相关联的问题
还有个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设计中保持特征上下全关联,而又要保证更改特征再生不失败,我的处理方法是第一步尽量创建以后要用到的基准,后面的特征尽量都使用最前面基准为父特征,也可以说是用“并联”的方法保持后面的特征都只与最前面创建的基准关联(也就是第五个特征,第四个特征,第三个特征都只与第一个创建的基准相关联),尽量不要使用“串联”的设计(也就是第五个特征以第四个特征为父,第四个特征以第三个特征为父,第三个特征以第二个特征为父),不知各位在设计时时有没碰到类似的问题,又要保证全相关联,(便于修改设计)又要保证再生尽量不失败,欢迎大家来讨论!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6-7-14 11:51
这就是一个数据管理的问题了。父子特征是很多人都头痛的问题。要做好,须要先在建模之前就有一个数据管理方面的思路了,哪个先做哪个后做,哪个参考哪个。楼主的思考也有些可取之处。不错
作者: yzl    时间: 2006-7-14 11:58
我以前用UG做设计的时候都是全关联的,尝过失败的教训,但感觉还是全关联好,能体现设计意图,关键就是看你怎么布局好后面的步骤
作者: 不老鱼    时间: 2006-7-14 12:29
关于第一点,我的做法是尽量避免中间特征的父子关系。如是拉伸什么的,可以用建datum面的方式来增加关联。也就是二楼说的精髓。
作者: qqq1818    时间: 2006-7-14 17:12
零件间不相互参照,修改零件的话,每个零件相互的装配间隙都要重新检查,修改量很大的啊.
也不知兄弟们有啥好的方法.请指点一下.
作者: carterlee    时间: 2006-7-14 20:58
原帖由 yzl 于 2006-7-14 11:35 发表
还有个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设计中保持特征上下全关联,而又要保证更改特征再生不失败,我的处理方法是第一步尽量创建以后要用到的基准,后面的特征尽量都使用最前面基准为父特征,也可以说是用“并联”的方法保持后面 ...



并联,好!
作者: lodge_lee    时间: 2006-7-14 23:45
经过这断时间的绘图设计,个人认为并联有利于设计的修改.
我这边一个产品较大的修改次数至少三次.如果不采取并联,几乎所有要重画.
作者: cay126    时间: 2006-7-15 10:05
本人认为,拆件中用共同的基准,在创建各组件并联设计好
作者: kevin8-8    时间: 2006-7-15 14:33
每次都有坐标轴来做基准好不好
作者: freshclue    时间: 2006-7-15 15:43
导圆角是不是就要使用前面的特征为父特征了
作者: slwolf    时间: 2006-7-15 22:18
我的做法是把一个零件的特征进行分组(在头脑里分),也就是一个绘图思路的方法,分组的依据是各特征的关联密切程度,每个组的重要和复杂的特征以基准面为参考,其他的特征以重要特征为参考,等于是混联吧,呵呵,这样即保证的特征的关联性,又便于以后的修改。还有零件之间千万不要互为参考,不要装配图一重生,让你头都大。倒角圆角和其他小的修饰特征最后做出。

[ 本帖最后由 slwolf 于 2006-7-15 22:49 编辑 ]
作者: zkq604    时间: 2006-7-15 22:42
是的深有同感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06-7-15 23:18
如果都这样进行创新设计和概念设计那不累死人啦(什么串联并联的),到底有多少精力是放在设计上而又有多少精力是放在软件上?感觉对PROE和所有的全参软件而言这一切都是严重的本末倒置。而对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维CAD软件而言,是百分之百的精力都轻松的放在设计思考上(至少有4种软件目前都能做到),这样的设计才是一种享受。

[ 本帖最后由 fjp0931 于 2006-7-15 23:21 编辑 ]
作者: xnngae    时间: 2006-7-16 00:09
这个问题一般都是因为父特征的改变而影响子特征的参照,在改变父特征时,如果有子特征的话会有提示,这时候一般做子特征的参照更改,在PROE中就只有这种方法了。有时候能草绘替换就直接替换可以避免或减少子特征的参照更改。
作者: wjian112    时间: 2006-7-16 16:20
这是个头痛的咚咚,要是能象UG那样消参就好了,想要的时候保留,不要的时候删
作者: wobufu634    时间: 2006-7-24 18:06
我想用久了自然就知道怎么样避免软件中的BUG了!
作者: sourplum    时间: 2006-7-24 18:32
建曲线作为关联零件的公共参考,否则如果你以特征实体边参考,以后建的特征多了,参考边有可能消失造成失败。而参考曲线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修改也直观。
作者: yzl    时间: 2006-7-24 19:19
十八楼的方法也有可取之处,谢谢分享
作者: 风叶铃    时间: 2006-7-24 20:16
我觉得全关联(参数化)是PROE是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对于经验丰富的人来说可以建立最为高效的数模.容易撑控全局,可对于大型项目需反复修改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是显得心不从心.
从单个模型来说,参数化的建模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所以PROE也加入了越来越多的非参数化特征.
作者: hdxpxp    时间: 2006-7-24 20:42
跨越父特征,去修改子特征??????广义:模型树中靠前边的都是父特征,靠后的是子特征。具体:有相互参照的特征,被参照的特征是父特征,参照前面已有特征的特征是子特征。
1. 跨越父特征,去修改子特征:在proe中是最直接的操作了,一般不会有多大问题。
2.跨越子特征,去修改父特征:往往引起参照关系的变化,即二楼主所言特征失败,才是头痛之问题。有时候不得不删除子特征重新来过。。。
对否?
作者: yzl    时间: 2006-7-25 08:12
原帖由 hdxpxp 于 2006-7-24 20:42 发表
跨越父特征,去修改子特征??????广义:模型树中靠前边的都是父特征,靠后的是子特征。具体:有相互参照的特征,被参照的特征是父特征,参照前面已有特征的特征是子特征。
1. 跨越父特征,去修改子特征:在 ...



你可能误解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指:

在跟改一零件特征时,都是将特征树拉到你要更改的特征处,再更改特征,而后面参照前面特征的特征就是子特征,
一旦父特征失败,你可以先抑制父特征,但后面的子特征都跟着被抑制了,
那样的话,你怎么越过抑制的父特征去编辑后面的子特征呢?
作者: endey.zhang    时间: 2006-7-26 12:56
我觉得用骨架文件来控制整个装配中的各部件是比较的好。经常会碰到几个人在一块做项目由于,每人使用的参照不同,装配到一块后,再生装配图,会有很多的参照丢失导致出现再生失败的事。而再去寻找原来的参照是个很麻烦,很让人心烦的事。
作者: qiang0713    时间: 2006-7-31 17:39
我曾經見過CUT特徵失敗,
單隻要衝定義即可
什麼都不用改
有脽可以說說這是為什麼
作者: bandaoljf    时间: 2006-8-4 18:52
多參考以前的冰大的如何解決特徵失敗的問題
作者: yzl    时间: 2006-10-31 09:31
上次发的贴子,关于在PRO/E中如何越过父特征(在父特征再生失败的情况下)去编辑子特征的问题,

现在发现个小诀窍可以解决,

方法1,直接删除再生失败的父特征,会出现下图提示,选中111图中的选项,然后在状态栏里面选  挂起
           (看图222),这样就可以实现避过不想要的(再生失败的父特征)父特征,去编辑子特征了,关键就
           是将子特征挂起,不能删掉

方法2,编辑再生失败的父特征,快速修复_删除_保留全部,也能实现方法一的效果,参看图333及444,

[ 本帖最后由 yzl 于 2006-10-31 09:32 编辑 ]
作者: liangyuantop    时间: 2006-10-31 10:54
我一般开2个破衣,同时打开同一个PART.相互参照修改。否则步骤多了,关联多了,控制不了的。
作者: luck_wxj    时间: 2006-10-31 11:10
我觉得,多修改别人设计的图档,就能更好的有一个全局观,尽量多的关联起来,节省修改的工作量。
修改中的做法,最好是26楼和27楼的结合起来做。
有时候,我也先修改一下子特征的参考,使他和父特征脱离关系。
作者: yzl    时间: 2006-10-31 11:11
原帖由 liangyuantop 于 2006-10-31 10:54 发表
我一般开2个破衣,同时打开同一个PART.相互参照修改。否则步骤多了,关联多了,控制不了的。



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我也用到过,但我是先把他转为IGS的先,然后输人做为参考,我的方法是在一个零件内实现,不同于你的两个之间参考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