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实际注塑成型工艺在MOLDFLOW中的设定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lizhaomin    时间: 2006-11-5 00:30
标题: 实际注塑成型工艺在MOLDFLOW中的设定方法
与大家分享一下,不久前我在moldflow大中华论坛发过了,在此发贴是想同大家交流一下,共同提高,因水平有限,不对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作者: lizhaomin    时间: 2006-11-5 00:32
公式
作者: kyo14    时间: 2006-11-6 19:38
谢谢,楼主很有用的说^_^
作者: yzb13506195330    时间: 2006-11-6 22:14
大致看了一下,兄弟写得很不错,是我看到的到目前为止把moldflow和实际成型对应起来的第一人,很有实际意义!希望有机会能与兄弟多多沟通学习!
作者: szice    时间: 2006-11-6 22:17
我一般用注射时间来控制,软体会自动进行射速的调节,没必要像调机哪样调螺杆位置及射速,这样试跑的次数太多,浪费时间。
保压压力我认为用最大射压的百分比与保压时间,这样比较好设置。
楼主的设法虽然与与实际调机的参数是一致的,不过做模拟没必要做的那么麻烦。我们只要正确模拟出来,乘下的就交给调机师傅了,毕竟调射一次比你电脑跑一次要快多了。
以上纯属个人做法,不对之处望指教。
作者: zzg_76    时间: 2006-11-6 22:30
很有用!!!谢谢你
作者: helloboy_0    时间: 2006-11-7 13:00
ding ding
作者: lizhaomin    时间: 2006-11-7 20:04
原帖由 szice 于 2006-11-6 22:17 发表
我一般用注射时间来控制,软体会自动进行射速的调节,没必要像调机哪样调螺杆位置及射速,这样试跑的次数太多,浪费时间。
保压压力我认为用最大射压的百分比与保压时间,这样比较好设置。
楼主的设法虽然与与实 ...

兄台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我没你那么幸运,因为我不仅要做模拟,还要进行工艺优化,也就是要让moldlflow的结果在实际成型中体现出来,因为有的客户会要求我到现场去调机,证明在实际中能做出OK的产品他才满意,这就不仅仅是会用软件就能搞定的了,当然了,能够一次模拟就得出满意的结果就更好了。
作者: ananyanyan    时间: 2006-11-7 21:38
刚学moldflow很多不懂谢谢
作者: long.ling    时间: 2006-11-8 20:21
原帖由 lizhaomin 于 2006-11-7 20:04 发表

兄台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我没你那么幸运,因为我不仅要做模拟,还要进行工艺优化,也就是要让moldlflow的结果在实际成型中体现出来,因为有的客户会要求我到现场去调机,证明在实际中能做出OK的产品他才满意,这 ...


向lizhaomin兄台学习,我最近也是用MF指导调机,不如交流一下:
Davidling2008@sina.com
作者: lizhaomin    时间: 2006-11-8 21:30
QQ:298867007,E-MAIL:zmli22@163.com,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
作者: zjb_123    时间: 2006-11-10 19:31
ding!   hao
作者: zhangwei198422    时间: 2006-11-13 19:58
刚入门,谢谢你的宝贵资料
作者: coolyusg    时间: 2006-11-13 21:26
呵呵,好玩,挺热闹的
作者: LJQ100100    时间: 2006-11-14 09:33
正在找这方面的资料,谢谢了
作者: starsun    时间: 2006-11-14 14:08
不错不错,多谢楼主!
作者: tensun_tang    时间: 2006-11-14 22:44
谢了
作者: Daniel_Li2004    时间: 2006-11-15 00:10
很不错的资料~~~~
作者: 沧海@笑    时间: 2006-11-16 14:20
xiexie
作者: zeyuju    时间: 2006-11-16 14:34
顶顶顶
作者: LEE_LI    时间: 2006-11-17 17:49
顶一下。
作者: coco3030    时间: 2006-11-17 21:16
谢谢
作者: fudeng01    时间: 2006-11-18 02:02
真的很不错,与实际相结合得很好.
作者: HITTIL    时间: 2006-11-18 16:51
不错,學习!!
作者: lsc36472    时间: 2006-11-18 17:35
呵呵,楼主真是幸运,机器可以输进去。但是我们公司都是些老机器,资料全无。没法给输入。其实这方面的研究你跟我的方向是一致。不过楼主能有心总结成文章贴出来就比我历害得多了。希望多交流交流。QQ:364725568
作者: zbx1168    时间: 2006-11-18 21:25
好贴,我顶一下.
作者: robert_yan    时间: 2006-11-21 12:27
也可以验证了moldflow的模拟准确性阿
作者: nslb108    时间: 2006-11-21 19:37
我要顶
作者: dickson0010    时间: 2006-11-25 10:47
感谢楼主阿
作者: hanktomas    时间: 2006-11-28 11:57
ding,thanks very much!
作者: qinggua    时间: 2006-11-30 00:27
其实做分析最终应该是指导生产的,那样对实际的产品质量就比较有信心了。也可以很快的试出产品,
作者: caoguangrui    时间: 2006-11-30 19:08
楼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多谢!
作者: luozhzh    时间: 2006-12-2 19:13
xiexie
作者: wawa11    时间: 2006-12-5 12:39
谢谢
作者: channellong    时间: 2006-12-5 19:34
谢谢楼主的无私,努力顶!
作者: wan790303    时间: 2006-12-5 19:55
ding....................
作者: jianking900    时间: 2006-12-5 21:16
绝世好贴啊
作者: jianking900    时间: 2006-12-5 21:25
绝世好贴啊
作者: risk    时间: 2006-12-6 07:24
谢谢!
作者: likkeung-1    时间: 2006-12-20 22:22
谢谢
作者: fxh6710    时间: 2006-12-21 21:17
谢谢了
作者: sxzg    时间: 2006-12-22 20:27
谢谢分享
作者: feiniaobo    时间: 2006-12-31 10:35
xiex ie
作者: Daniel_Li2004    时间: 2007-1-3 00:40
支持楼主的观点!
我想发展CAE的目的就是要节省产品开发的成本和缩短周期
分析要和实际结合起来,能够指导实际生产才是真正的mold flow design!
作者: Thomaszhao    时间: 2007-1-7 10:45
兄台的文章另我豁然开朗。希望能进行更多交流。不知道你是否进行额外业务分析,我司常需给客户进行专业的方案。我们需要有专业水平的技术支持。有意向请联系我。如有高手看到此贴希望合作,也请来信,mouldsir@163.com
作者: thf-123    时间: 2007-1-7 22: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zhaomin    时间: 2007-1-8 00:03
moldflow里的screen output里面有啊
|-------------------------------------------------------------|
|  Time  | Volume|  Pressure   | Clamp force|Flow rate|Status |
|  (s)   |  (%)  |    (MPa)    |  (tonne)   |(cm^3/s) |       |
|-------------------------------------------------------------|
|   0.04 |  4.92 |        1.67 |       0.06 |   58.36 |   V   |
|   0.07 |  9.73 |        2.25 |       0.16 |   58.46 |   V   |
|   0.11 | 14.47 |        2.66 |       0.25 |   58.75 |   V   |
|   0.14 | 19.43 |        2.92 |       0.34 |   58.86 |   V   |
|   0.18 | 24.18 |        3.13 |       0.41 |   58.95 |   V   |
|   0.21 | 29.16 |        3.33 |       0.50 |   58.98 |   V   |
|   0.25 | 34.44 |        3.53 |       0.60 |   59.05 |   V   |
|   0.28 | 39.04 |        3.71 |       0.70 |   59.03 |   V   |
|   0.32 | 44.05 |        3.95 |       0.86 |   59.01 |   V   |
|   0.35 | 48.23 |        4.14 |       1.00 |   59.05 |   V   |
作者: ljh1999    时间: 2007-1-15 11:57
頂一下吧
作者: talent    时间: 2007-1-15 13:33
顶一下!好!
作者: hahaha3    时间: 2007-2-8 14:44
看了楼主的资料很是受教,不过由于对mf不熟,有些还得慢慢体会。
关于那个行程L的公式写成这样觉得更直观一点
L/1000=V*Ds/(π*R^2*Dm)  单位mm 其中R=D/2
作者: hwhwcp    时间: 2007-2-9 15:29
谢谢分享
作者: li1745    时间: 2007-3-2 14:40
thank you
作者: li1745    时间: 2007-3-2 14:41
thank you
作者: menglii    时间: 2007-3-3 22:36
原帖由 szice 于 2006-11-6 22:17 发表
我一般用注射时间来控制,软体会自动进行射速的调节,没必要像调机哪样调螺杆位置及射速,这样试跑的次数太多,浪费时间。
保压压力我认为用最大射压的百分比与保压时间,这样比较好设置。
楼主的设法虽然与与实 ...

做分析都是在没有设计模具之前就分析好应该怎么做,那里能到现场注塑机调试?
作者: 一苇堵江    时间: 2007-3-4 16:27
学习中,谢谢楼主.
作者: fly_long    时间: 2007-3-20 19:43
正准备学习,谢谢!
作者: 烟波浪子    时间: 2007-3-20 23:05
收下了。帮顶一下
作者: papar1122    时间: 2007-3-21 06:37
ding you
作者: tal.zhai    时间: 2007-3-22 16:25
这项工作是很有实际意义的,特别是对于warp.
作者: yuhudie    时间: 2007-3-26 22:49
很有必要,我无法看到你的帖子,不过我也能做最接近实际注塑效果的那种工艺分析,moldflow里面既然有这样的功能,我们未什么不做更好的啦
作者: phb1980    时间: 2007-3-28 13:47
ding
作者: linda_liu    时间: 2007-3-29 16:55
TKS
作者: gameh    时间: 2007-3-30 23:45
這真是很了不起的資料阿,讓小弟我真是的是大開眼界了
作者: menglii    时间: 2007-4-1 23:31
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最好资料
作者: vind1209    时间: 2007-4-2 00:06
具有實務經驗的好資料、謝謝分享感恩啦!
作者: 韧逍遥    时间: 2007-4-3 18:34
刚学moldflow很多不懂谢谢
作者: jiangwang    时间: 2007-4-4 09:29
非常感谢
作者: dhtzq    时间: 2007-4-6 19:32
谢了
作者: 苦力一号    时间: 2007-4-6 21:03
讲的不错,顶
作者: deledit    时间: 2007-4-9 14:16
看了觉得是非常好的资料,非常感谢!
作者: ihzhao    时间: 2007-4-10 22:14
向你学习
作者: yuequer    时间: 2007-4-28 22:29
软件模拟跟实际模拟不 是有很多差异吗?
个人觉得软件只是理想状态,而实际却很复杂呀,模拟出来会准吗?
作者: 小雪    时间: 2007-4-29 08:46
我是想学MF,刚开始,谢谢LZ资料.
作者: yj0707    时间: 2007-5-3 21:24
向你学习 向你学习 向你学习
作者: wgm2    时间: 2007-5-5 17:04
我是想学MF,刚开始,谢谢LZ资料.
作者: zg0609    时间: 2007-5-6 21:35
很好,謝謝!
作者: xhs-abc    时间: 2007-5-6 21:40
哎,搞了半天一点没搞懂,难啊...
作者: chenjava    时间: 2007-5-7 09:01
能否发一份给我wangzhenfmc@gmail.com
作者: rayyang    时间: 2007-5-18 01:14
很不错的资料~~~~
作者: linlangde1984    时间: 2007-5-19 14:03
thankyou啦
作者: llz0352    时间: 2007-5-21 23:07
好东东
作者: fjffjf_1999    时间: 2007-5-28 18:41
very good
作者: huifengming    时间: 2007-5-31 10:52
哪位有楼主的手机号,我和楼主失去联系了,请发悄悄话给我可以吗?谢谢
作者: l_zhongwei    时间: 2007-6-6 17:48
谢谢
作者: ttos    时间: 2007-6-6 21:03
hai mei xia ,xian xie le
作者: wu_jixin    时间: 2007-6-13 17:04
非常好,经验之谈,很宝贵,建议版主加分
作者: sgj29    时间: 2007-6-15 12:42
dddddd
作者: jiaoleilei    时间: 2007-6-15 21:32
正在找这方面的资料,谢谢了
作者: slc18    时间: 2007-6-16 06:17
真的很不错,与实际相结合得很好.
作者: veibo    时间: 2007-6-17 00:44
很感谢楼主有这么好的资料
作者: yaolichun    时间: 2007-6-17 14:08
大家都把它看的太神奇了吧.成型条件与材料的性能有关,不同厂商的相同材料其参数都不同.还有模具的排气,镶件.冷却水的流速都是影响成型的.虽然我们可以把流道.冷却水都放上去.但结果与实际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我们都只用来做做参考.确定一下胶口的最佳位置而已.
作者: ttos    时间: 2007-6-18 19:45
感觉实际调机用的压力和MPI出来的压力相差很远,不知是什么原因?(经过单位换算了)
作者: mould-3000    时间: 2007-6-22 10:21
顶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gongxs    时间: 2007-6-22 13:39
挺好的
作者: vicchenh    时间: 2007-6-23 09:37
很有用的资料
作者: wfzdxx    时间: 2007-7-7 12:48
谢了,很受启示
作者: zhou9752    时间: 2007-7-7 20:35
没理由不项
作者: xhscad    时间: 2007-7-8 13:09
象楼主这样做用MPI的参数来指导实践,那是真正的发挥了软件的功效!
作者: UGstady    时间: 2007-7-9 23:15
我也来报个名
作者: neilchuang1125    时间: 2007-7-10 15:38
GOOD DATA.THANKS.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