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深入谈谈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 [打印本页]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1 19:03
标题: 深入谈谈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
一、      翘曲变形是指注塑制品的形状偏离了模具型腔的形状,它是塑料制品常见的缺陷之一。出现翘曲变形的原因很多,单靠工艺参数解决往往力不从心。结合相关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下面对影响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因素作简要分析。
二、模具的结构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在模具方面,影响塑件变形的因素主要有浇注系统、冷却系统与顶出系统等。
1.浇注系统
      注塑模具浇口的位置、形式和浇口的数量将影响塑料在模具型腔内的填充状态,从而导致塑件产生变形。
      流动距离越长,由冻结层与中心流动层之间流动和补缩引起的内应力越大;反之,流动距离越短,从浇口到制件流动末端的流动时间越短,充模时冻结层厚度减薄,内应力降低,翘曲变形也会因此大为减少。一些平板形塑件,如果只使用一个中心浇口,因直径方向上的收缩率大于圆周方向上的收缩率,成型后的塑件会产生扭曲变形;若改用多个点浇口或薄膜型浇口,则可有效地防止翘曲变形。
当采用点浇口进行成型时,同样由于塑料收缩的异向性,浇口的位置、数量都对塑件的变形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多浇口的使用还能使塑料的流动比(L/t)缩短,从而使模腔内熔体密度更趋均匀,收缩更均匀。同时,整个塑件能在较小的注塑压力下充满。而较小的注射压力可减少塑料的分子取向倾向,降低其内应力,因而可减少塑件的变形。
2. 冷却系统
在注射过程中,塑件冷却速度的不均匀也将形成塑件收缩的不均匀,这种收缩差别导致弯曲力矩的产生而使塑件发生翘曲。
如果在注射成型平板形塑件(如手机电池壳)时所用的模具型腔、型芯的温度相差过大,由于贴近冷模腔面的熔体很快冷却下来,而贴近热模腔面的料层则会继续收缩,收缩的不均匀将使塑件翘曲。因此,注塑模的冷却应当注意型腔、型芯的温度趋于平衡,两者的温差不能太大(此时可考虑使用两个模温机)。
      除了考虑塑件内外表的温度趋于平衡外,还应考虑塑件各侧的温度一致,即模具冷却时要尽量保持型腔、型芯各处温度均匀一致,使塑件各处的冷却速度均衡,从而使各处的收缩更趋均匀,有效地防止变形的产生。因此,模具上冷却水孔的布置至关重要。在管壁至型腔表面距离确定后,应尽可能使冷却水孔之间的距离小,才能保证型腔壁的温度均匀一致。同时,由于冷却介质的温度随冷却水道长度的增加而上升,使模具的型腔、型芯沿水道产生温差。因此,要求每个冷却回路的水道长度小于2米。在大型模具中应设置数条冷却回路,一条回路的进口位于另一条回路的出口附近。对于长条形塑件,应采用直通型水道。(而我们的模具大多是采用S型回路----既不利于循环,又延长周期。)
3.  顶出系统
顶出系统的设计也直接影响塑件的变形。如果顶出系统布置不平衡,将造成顶出力的不平衡而使塑件变形。因此,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力求与脱模阻力相平衡。另外,顶出杆的截面积不能太小,以防塑件单位面积受力过大(尤其在脱模温度太高时)而使塑件产生变形。顶杆的布置应尽量靠近脱模阻力大的部位。在不影响塑件质量(包括使用要求、尺寸精度与外观等)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设顶杆以减少塑件的总体变形(换顶杆为顶块就是这个道理)。
用软质塑料(如TPU)来生产深腔薄壁的塑件时,由于脱模阻力较大,而材料又较软,如果完全采用单一的机械顶出方式,将使塑件产生变形,甚至顶穿或产生折叠而造成塑件报废,如改用多元件联合或气(液)压与机械式顶出相结合的方式效果会更好(以后会用到)。
三、塑化阶段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塑化阶段即由玻璃态料粒转化为粘流态熔体的过程(培训时讲过原料塑化的三态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聚合物的温度在轴向、径向(相对螺杆而言)温差会使塑料产生应力;另外,注射机的注射压力、速率等参数会极大地影响充填时分子的取向程度,进而引起翘曲变形。

四、充填及冷却阶段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熔融态的塑料在注射压力的作用下,充入模具型腔并在型腔内冷却、凝固。此过程是注射成型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压力、速度三者相互耦合作用,对塑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均有极大的影响。较高的压力和流速会产生高剪切速率,从而引起平行于流动方向和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分子取向的差异,同时产生“冻结效应”。“冻结效应”将产生冻结应力,形成塑件的内应力。温度对翘曲变形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塑件上、下表面温差会引起热应力和热变形;
(2)  塑件不同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将引起不同区域间的不均匀收缩;
(3)  不同的温度状态会影响塑料件的收缩率。
五、脱模阶段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塑件在脱离型腔并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多为玻璃态聚合物。脱模力不平衡、推出机构运动不平稳或脱模顶出面积不当很容易使制品变形(前面已经讲过)。同时,在充模和冷却阶段“冻结”在塑件内的应力由于失去外界的约束,将会以“变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导致翘曲变形。
六、注塑制品的收缩对翘曲变形的影响
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直接原因在于塑件的不均匀收缩。如果在模具设计阶段不考虑填充过程中收缩的影响,则制品的几何形状会与设计要求相差很大,严重的变形会致使制品报废(即收缩率的问题)。除填充阶段会引起变形外,模具上下壁面的温度差也将引起塑件上下表面收缩的差异,从而产生翘曲变形。对翘曲分析而言,收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收缩上的差异。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熔融塑料在注射充模阶段由于聚合物分子沿流动方向的排列使塑料在流动方向上的收缩率比垂直方向的收缩率大,而使注塑件产生翘曲变形(即各向异性)。一般均匀收缩只引起塑料件体积上的变化,只有不均匀收缩会引起翘曲变形。结晶型塑料在流动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收缩率之差较非结晶型塑料大,而且其收缩率也较非结晶型塑料大,结晶型塑料大的收缩与其收缩的异向性叠加后导致影响结晶型塑料件翘曲变形的倾向较非结晶型塑料大得多。
七、残余热应力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残余热应力是引起翘曲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对注塑制品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残余热应力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非常复杂,这里就不赘述。
八、金属嵌件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对放嵌件的注塑制品,由于塑料的收缩率远比金属的大,所以容易导致扭曲变形(有的甚至开裂);为减少这种情况,可先将金属件预热(一般不低于100℃),再投入生产。
九、结论
影响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因素有很多,模具的结构、塑料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以及成型过程的条件和参数均对制品的翘曲变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处理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1 19:06
再来,  有人在做TPU 产品吗?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1 19:20
TPU注塑成型工艺
TPU模塑成型工艺有多种方法:包括有注塑、吹塑、压缩成型、挤出成型等,其中以注塑最为常用。注塑的功能是将TPU加工成所要求的制件,分成预塑、注射和机出三个阶段的不连续过程。注射击机分柱塞式和螺杆式两种,推荐使用螺杆式注射机,因为它有提供均匀的速度、塑化和熔融。
1、 注射机的设计
注射机料筒衬以铜铝合金,螺杆镀铬防止磨损。螺杆长径比L/D=16~20为好,至少15;压缩比2.5/1~3.0/1。给料段长度0.5L,压缩段0.3L,计量段0.2L。应将止逆环装在靠近螺杆顶端的地方,防止反流并保持最大压力。
加工TPU宜用自流喷嘴,出口为倒锥形,喷嘴口径4mm以上,小于主流道套环入口0.68mm,喷嘴应装有可控加热带以防止材料凝固。
从经济角度考虑,注射量应为额定量的40%~80%。螺杆转速20~50r/min。
2、 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就注意以下几点:
(1)模塑TPU制件的收缩率
收缩受原料的硬度、制件的厚度、形状、成型温度和模具温度等模塑条件的影响。通常收缩率范围为0.005~0.020cm/cm。例如,100×10×2mm的长方形试片,在长度方向浇口,流动方向上收缩,硬度75A比60D大2~3倍。TPU硬度、制作厚度对收缩率的影响见图1。可见TPU硬度在78A~90A之间时,制件收缩率随厚度增加而下降;硬度在95A~74D时制件收缩率随厚度增加而略有增加。
(2)流道和冷料穴
主流道是模具中连接注射机喷嘴至分流道或型腔的一段通道,直径应向内扩大,呈2o以上的角度,以便于流道赘物脱模。分流道是多槽模中连接主流道和各个型腔的通道,在塑模上的排列应呈对称和等距分布。流道可为圆形、半圆形、长方形,直径以6~9mm为宜。流道表面必须像模腔一样抛光,以减少流动阻力,并提供较快的充模速度。
冷料穴是设在主流道末端的一个空穴,用以捕集喷嘴端部两次注射之间所产生的冷料,从而防止分流道或浇口堵塞。冷料混入型腔,制品容易产生内应力。冷料穴直径8~10mm,深度约6mm。
(3)浇口和排气口
浇口是接通主流道或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其截面积通常小于流道,是流道系统中最小的部分,长度宜短。浇口形状为矩形或圆形,尺寸随制品厚度增中,制品厚度4mm以下,直径1mm;厚度4~8mm,直径1.4mm;厚度8mm以上,直径为2.0~2.7mm。浇口位置一般选在制品最厚的而又不影响外观和使用的地方,与模具壁成直角,以防止缩孔,避免旋纹。
排气品是在模具中开设的一种槽形出气口,用以防止进入模具的熔料卷入气体,将型腔的气体排出模具。否则将会使制品带有气孔、熔接不良、充模不满,甚至因空气受压缩产生高温而将制品烧伤,制件产生内应力等。排气口可设在型腔内熔料流动的尽头或在塑模分型面上,为0.15mm深、6mm宽的浇槽。
必须注意模具温度尽量控制均匀,以免制件翘曲和扭变。
3 模塑条件
TPU最重要的模塑条件是影响塑化流动和冷却的温度、压力和时间。这些参数将影响TPU制件的外观和性能。良好的加工条件应能获得均匀的白色至米色的制件。
(1) 温度
模塑TPU过程需要控制的温度有料筒温度、喷嘴温度和模具温度。前两种温度主要影响TPU的塑化和流动,后一种温度影响TPU的流动和冷却。
a.料筒温度 料筒温度的选择与TPU的硬度有关。硬度高的TPU熔融温度高,料筒末端的最高温度亦高。加工TPU所用料筒温度范围是177~232℃。料筒温度的分布一般是从料斗一侧(后端)至喷嘴(前端)止,逐渐升高,以使TPU温度平稳地上升达到均匀塑化的目的。
b.喷嘴温度 喷嘴温度通常略低于料筒的最高温度,以防止熔料在直通式喷嘴可能发生的流涎现象。如果为杜绝流涎而采用自锁式的喷嘴,则喷嘴温度亦可控制在料筒的最高温度范围内。
c.模具温度 模具温度对TPU制品内在性能和表观质量影响很大。它的高低决定于TPU的结晶性和制品的尺寸等许多因素。模具温度通常通过恒温的冷却介质如水来控制,TPU硬度高,结晶度高,模具温度亦高。例如Texin,硬度480A,模具温度20~30℃;硬度591A,模具温度30~50℃;硬度355D,模具温度40~65℃。TPU制品模具温度一般在10~60℃。模具温度低,熔料过早冻结而产生流线,并且不利于球晶的增长,使制品结晶度低,会出现后期结晶过程,从而引起制品的后收缩和性能的变化。
b.压力
注塑过程是压力包括塑化压力(背压)和注射压力。螺杆后退时,其顶部熔料所受到的压力即为背压,通过溢流阀来调节。增加背压会提高熔体温度,减低塑化速度,使熔体温度均匀,色料混合均匀,并排出熔体气体,但会延长成型周期。TPU的背压通常在0。3~4MPa。
注射压力是螺杆顶部对TPU所施的压力,它的作用是克服TPU从料筒流向型腔的流动阻力,给熔料充模的速率,并对熔料压实。TPU流动阻力和充模速率与熔料粘度密切相关,而熔料粘度又与TPU硬度和熔料温度直接相关,即熔料粘度不仅决定于温度和压力,还决定于TPU硬度和形变速率。剪切速率越高粘度越低;剪切速率不变,TPU硬度越高粘度越大。
在剪切速率不变的条件下,粘度随温度增加而下降,但在高剪切速率下,粘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像低剪切速率那样大。TPU的注射压力一般为20~110MPa。保压压力大约为注射压力的一半,背压应在1。4MPa以下,以使TPU塑化均匀。
c.时间
完成一次注射过程所需的时间称为成型周期。成型周期包括充模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和其他时间(开模、脱模、闭模等),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TPU的成型周期通常决定于硬度、制件厚度和构型,TPU硬度高周期短,塑件厚周期长,塑件构型复杂周期长,成型周期还与模具温度有关。TPU成型周期一般在20~60s之间。
d.注射速度
注射速度主要决定于TPU制品的构型。端面厚的制品需要较低的注射速度,端面薄则注射速度较快。
e.螺杆转速
加工TPU制品通常需要低剪切速率,因而以较低的螺杆转速为宜。TPU的螺杆转速一般为20~80r/min,则优选20~40r/min。
(4)停机处理
由于TPU高温下延长时间可能发生降解,故在关机后,应该用PS、PE、丙烯酸酯类塑料或ABS清洗;停机超过1小时,应该关闭加热。
(5)制品后处理
TPU由于在料筒内塑化不均匀或在模腔内冷却速率不同,常会产生不均匀的结晶、取向和收缩,因此致使制品存在内应力,这在厚壁制品或带有金属嵌件的制品中更为突出。存在内应力的制品在贮存和使用中常会发生力学性能下降,表面有银纹甚至变形开裂。生产中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对制品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视TPU制品的硬度而定,硬度高的制品退火温度亦较高,硬度低温度亦低;温度过高可能使制品发生翘曲或变形,过低达不到消除内应力的目的。TPU的退火宜用低温长时间,硬度较低的制品室温放置数周即可达到最佳性能。硬度在邵尔A85以下退火80℃×20h,A85以上者100℃×20h即可。退火可在热风烘箱中进行,注意放置位置不要局部过热而使制品变形。
退火不仅可以消除内应力,还可提高力学性能。由于TPU是两相形态,TPU热加工期间发生相的混合,在迅速冷却时,由于TPU粘度高,相分离很慢,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使其分离,形成微区,从而获得最佳性能。
(6)镶嵌注塑
为了满足装配和使用强度的需要,TPU制件内需嵌入金属嵌件。金属嵌件先放入模具内的预定位置,然后注射成一个整体的制品。有嵌件的TPU制品由于金属嵌件与TPU热性能和收缩率差别较大,导致嵌件与TPU粘接不牢。解决的办法是对金属嵌件进行预热处理,因为预热后嵌件减少了熔料的温度差,从而在注射过程中可使嵌件周围的熔料冷却较慢,收缩比较均匀,发生一定的热料补缩作用,防止嵌件周围产生过大的内应力。TPU镶嵌成型比较容易,嵌物形状不受限制,只要在嵌件脱脂后,将其在200~230℃加热处理1。5~2min,剥离强度可达6~9kg/25mm。欲获得更牢的粘接,可在嵌件上涂粘合剂,然后于120℃加热,再行注射。此外,应该注意所用的TPU不能含润滑剂。
(7)回收料的再利用
在TPU加工过程中,主流道、分流道、不合格的制品等废料,可以回收再利用。从实验结果看,100%回收料不掺合新料,力学性能下降也不太严重,完全可以利用,但为保持物理力学性能和注射条件在最佳水平,推荐回收料比例在25%~30%为好。应该注意的是回收料与新料的品种规格最好相同,已污染的或已退火的回收料避免使用,回收料不要贮存太久,最好马上造粒,干燥使用。回收料的熔融粘度一般要下降,成型条件要进行调整。
(8)注射缺陷原因及处理
缺陷     产生原因     解决办法     缺陷     产生原因     解决办法
气泡     背压低     增加背压
毛边     材料过热     降低料筒温度
    材料潮湿     彻底干燥         注射压力太高     降低注射压力
    螺杆转速太高     降低螺杆转速         模具紧固压力低     提高紧固压力
    材料过热     降低料筒温度
制品
粘模    注射压力太高     降低注射压力
    注射速度过快     降低注射速度         保压时间太长     减少保压时间
焦斑     注射压力太高     降低注射压力         冷却不充分     增加冷却时间或循环时间
    注射速度太快     降低注射速度         模温太高或太低     调整模温
    材料过热     降低料筒温度         注射时间太长     降低注射时间
    模具排气不当     增加排气口         模具表面镀铬或高     改变模具表面
韧性
降低     材料潮湿     彻底干燥         度抛光
    回收料比率太大     降低回收料比率         熔融温度过高     降低熔料温度
    熔融温度太高或太低     调整熔融温度
注料
量不
足     给料不足     调整给料
    浇口太小     增加浇口尺寸         过早凝固     提高模具温度
    浇口接合区太长     降低浇口接合区长度         料筒温度太低     提高料筒温度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熔融温度         注射压力太低     增加注射压力
麻孔
气泡
或缩
皱纹     注射压力太低     增加注射压力         注射时间短     增加注射时间
    材料过热     降低料筒温度         喷嘴孔、流道或浇口,尺寸不足     调整喷嘴、流道和浇口尺寸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具温度
    给料不足     调整给料      翘曲     注射压力太低     增加注射压力
    浇口定位不当     调整浇口位置         材料过热     降低料筒温度
制品
凹陷     注射速度快     降低注射速度         模具温度太高     降低模具温度
    注射时间短     增加注射时间         树脂缓冲过度     降低树脂缓冲
    背压过高     降低背压     接合
线     注射压力、时间不足     增加注射压力、时间
    注射压力低     提高注射压力         熔料温度低     提高料筒温度
    合模压力不足     提高合模压力         浇口尺寸小、位置不当     增加浇口尺寸,改变位置
    熔料温度高     降低料筒温度     表面
线纹     熔料温度太高     降低料筒温度
    凹陷部位排气不良     凹陷部位设排气口         注射速度快     降低注射速度
螺杆
打滑     料斗进料部位故障     排除进料部位障碍         浇口尺寸过小     加大浇口尺寸
    料筒后部温度过高     降低该处温度         材料干燥不足     彻底干燥材料
    螺杆退后速度过快     降低退后速度     螺杆
无法
转动     熔料温度低     提高料筒温度
    料筒没有清洗净     用其他树脂清洗料筒         背压过高     降低背压
    材料干燥不充分     再行干燥材料         材料欠润滑     添加适当润滑剂
    材料颗粒过大     降低颗粒尺寸     材料
未熔
尽     熔料温度低     提高料筒温度
喷嘴
流料     熔料温度过高     降低料筒温度         背压过低     增加背压
    喷嘴温度过高     降低喷嘴温度         料斗下部过冷     关闭料斗下部冷却系统
    背压过大     降低背压         成型周期太短     增加成型周期
    主流道冷料断脱时间早     延迟冷料断脱时间         材料干燥不足     彻底干燥材料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1 19:23
TPU 产品的变形,也是很头痛的.
作者: lubingli    时间: 2007-3-21 19:24
太长了,所以枯燥无苦的.顶一下.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1 19:31
要上一个TPU 产品, 由变型到调好的过程,  用到以上知识.

说一下过程,(顶的人不多,就不说了)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1 19:38
又没人顶.

看来,出来混,要求知明度的,


作者: shijie1    时间: 2007-3-21 22:16
太長了﹐理論太多﹐講點實際的經典的模具﹐就有人頂了。
作者: shijie1    时间: 2007-3-21 22:18
太長了﹐理論太多﹐講點實際的經典的模具﹐就有人頂了。
作者: yzy539    时间: 2007-3-21 23:10
的确,太理论了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7-3-22 08:20

作者: m1636    时间: 2007-3-22 08:53
原帖由 shijie1 于 2007-3-21 22:18 发表
太長了﹐理論太多﹐講點實際的經典的模具﹐就有人頂了。



不识货.
作者: jiangqihong    时间: 2007-3-22 12:39
楼主
作者: ruip    时间: 2007-3-22 17:32
很不错顶
作者: LIGANGATIE    时间: 2007-3-22 23:47
怎么会是没用,真正碰上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多方面找原因了.
作者: liangting    时间: 2007-3-23 09:09
呵呵.看得我两眼发花.可能以后有用.顶一下.
作者: 又又    时间: 2007-3-23 09:25
恩,不错,这个我明天去MF培训会用的着,谢了。
作者: 苦力一号    时间: 2007-3-23 10:10
ding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3 13:59
谢谢加分
作者: wuxiasun    时间: 2007-3-23 15:44
挺好的,比较系统化
作者: dragon001    时间: 2007-3-23 17:33
說得很好!
作者: robinlii    时间: 2007-3-23 17:53
DING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7-3-23 18:41
楼主还未说完呢,

^_^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3 19:58
首先,用的是八丝浮的TPU,80度,流动性特差, 成型后象牛皮筋.

顶出不要想如何多而均的设顶针, 对与此产品肯定是出模就边干变型

要块用顶块几本托住所有产品面积才行,  不过要留一条能用手撕的胶位在外面.顶块顶出,再手撕下.

此为顶出平横之极端变化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3 20:01
wait , 我弄个图上一下
作者: robinson_by    时间: 2007-3-23 20:14
这种理论说得不清楚,应该具体说一个事情。才能解决问题,我以后有空整理发上来。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3 20:16
顶出后,从下面撕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3 20:31
其此,胶口的应力,也是此TPU 产品变型的制命点

如附图,  这样辅助进胶,  能很大程度去胶口的应力(变型)
作者: hdy-123456    时间: 2007-3-23 20:40
顶!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3 20:40
前模虽几本不包胶, 胶都出后模, 但还是粘前模, 导制开模就变形.

原来是, 前模温度高, (TPU 要求模温110度)  后模温低, 产品象胶一样粘前模

001.rar 的图,可参考理解

这是其三: 温度差......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3 20:43
后来, 使后模温 稍高与前模, 就解觉问题了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3 21:00
还有就是排气不一样, 使一出二的两相同产品, 出现了不同的变行, 这是因为

流动时,由于不同的困气阻力, 使其流动和取向不一样造成的. 为这个事,我

和啤机师一起调机,  通过把锁模力分别调到最大, 和最小(其实就是在试气对产品的影响)

......终于....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3 21:05
要特别题一下的是那个胶口,  产品出来后, 还要剪掉一段顾意加上去的.

这个去应力的动作, 是在败后, 做了总结, 再修该的设计.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7-3-23 21:07
做tpu一般要加水口位,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3 21:10
也许, 还是没有说得太清,  但我们在解觉此模时, 几本
将 一楼的那些"无味"长篇大论都用上了
也算是对得起那些文字了.

最好, 谢谢大家.
作者: WYL    时间: 2007-3-23 21:32
还有一些 我在解决问题时细节,  表达较困难, 我希望有同行,也来一起讨论,

这样, 会说得更全面, 透彻
作者: 2006liuhengyu    时间: 2007-3-27 10:23
ding
作者: hxb20000    时间: 2007-3-27 12:24
支持你,说得好啊,以后在多上点实例吧
作者: abclbf    时间: 2007-3-27 13:26
ding
作者: hillrao    时间: 2007-4-9 16:01
顶,先保存,说不定那天用到!谢谢!
作者: UGstady    时间: 2007-4-9 17:03
顶一下
作者: ZF_luo00105    时间: 2007-4-9 20:03
顶,顶
作者: huangjian886    时间: 2007-4-14 22:35
没见过~~~
真是大开眼界了`

作者: andy_lau0    时间: 2007-4-23 22:41
support you!
作者: mabodam    时间: 2007-4-27 15:42
理论联系实际是要各位现场工作的人去做的。
作者: szhsh    时间: 2007-4-28 16:16
学习
作者: 403716095    时间: 2007-5-24 15:46
講得是有道理,但又不能一下用到實際中,可惜!
作者: butterfly-fish    时间: 2007-7-11 22:24
挺好的,比较系统化
作者: 春天来了    时间: 2007-7-12 00:40
顶!实在在模具设计的时候,一般的模具结构比较好拿捏的,有几年设计经验的话,最不好处理把握的是产品怎么走胶,运水怎么布置,这些方面是实践加理论推敲得来的.眼睛是看不到的
作者: jhy99mm    时间: 2007-8-5 17:01
hao a
作者: ppowa    时间: 2007-8-26 17:16
支持,新东西
作者: xyyun1214    时间: 2007-10-18 21:53
太長了﹐理論太多﹐講點實際的經典的模具﹐就有人頂了。
作者: wangfeng9191    时间: 2007-12-6 09:44
绝对好东东~~ 支持楼主!!
作者: 任我游nemo    时间: 2008-1-23 10:47
資料不錯,但怎麼看都覺得像有另外的大俠在冒名發貼,

心模版大的文筆可一向很流暢的呀!
作者: 苏海    时间: 2008-1-23 21:03
好东西,顶一下啦
作者: happy7705    时间: 2008-1-24 11:17
dingggggggggggg
作者: yuanmu    时间: 2008-1-24 11:28
主要是进料口部份的密度高,其它部份比较底.就会变形.特别是薄片.

   解决方法:   1 ;是模的设计

                        2:是注塑机要有那种功能,是要在完全合模时还要剩下0.02 - 0.03 C.

                           在注塑完毕后,注塑机会用高压力推进0.02 - 0.03C 把密度推开,达到密度几本
           
                           上平行.变形的问题就解决了.它的面积可以很大.

                          3.这种机有的买.
作者: integrity_chen    时间: 2008-2-15 18:48
顶顶顶顶顶
作者: RONCON    时间: 2008-5-25 15:30
頂,剛開始畫圖的是看不懂也用不到,做幾年就知道有用了!
作者: edit.wang    时间: 2008-9-27 11:29
hehe, 我覺得還可以
作者: 放飞    时间: 2008-9-27 12:57
我顶你,但是太长了,我没看完
作者: JS007    时间: 2010-11-17 03:25
挺好的!!!!
作者: sanyoo    时间: 2010-11-18 12:01
请问,对于平板框增加浇口数量或是局部收缩率改变会有帮助吗?
作者: dragoncwl    时间: 2010-11-18 12:34
留个脚印,看看
作者: wxf_65    时间: 2010-11-22 08:01
学习了,讲的不错;
作者: tony123    时间: 2010-11-22 09:24
学习了,多谢楼主
作者: tony123    时间: 2010-11-22 09:26
学习中,谢谢了
作者: sh188    时间: 2010-11-22 12:55
挺好的资料,谢谢了
作者: 航亚模具    时间: 2010-11-22 15:23
太长了  感觉书本上抄的  不过也辛苦  顶下
作者: qixilove    时间: 2010-11-22 17:05
学习了很多,谢谢楼主提供的资料
作者: qxhaas2008    时间: 2010-11-22 17: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我是来玩的    时间: 2010-11-25 17:53
看得我头疼,不过以后说不定能用上。
作者: eric_chen414    时间: 2010-11-30 22:01
感謝分享~~~
作者: getmold    时间: 2010-12-2 15:37
对我有帮助...我也正在找相关资料....谢谢!
作者: smallbird1205    时间: 2010-12-2 21:35
这个太长了,不过还是谢谢啦
作者: smallbird1205    时间: 2010-12-2 21:35
太理论了!!呵呵
作者: loujinyi    时间: 2015-12-15 19:58
好东西 顶起来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