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为何第一次试模的产品OK,后面的越啤越差? [打印本页]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3-30 15:27
标题: 为何第一次试模的产品OK,后面的越啤越差?
一般T1是产品还行,可到后面却越来越多缺陷?批锋,毛边尤其.请问主要是注塑工艺的问题?还是模具的问题?
作者: hsd216    时间: 2007-3-30 15:49
射出機師傅的問題。
看有沒有T1時,射出機的數據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7-3-30 15:54
原因好多,检查可以从几个个方面入手:

fit模,同时检查钢材质量

注塑参数
作者: liangting    时间: 2007-3-30 17:12
模具走批锋,毛边:
我的经验如下:


1:分型面(PL)问题1)检查模仁表面是否高于AB板模面(0.5MM左右).  (2)检查模面的平

整度,看是否因为模仁模板过薄而变形.  (3)模面是否有杂物.

2检查模具内镶件等配件是否松动.(间隙过大)

3:是否因为注塑时压过大,模仁模板过薄而变形,看是否装有足够的撑头.

4:检查某穴的进胶点是否过小,造成另一穴的注塑压力过大而走毛边.

5:检查产品排位是否平衡.

6:检查注塑机的吨位是否过大(压力原因,或许机有失效,换另一台试试).

7:检查模温是否过热,造成模面变形不平.(不加温的不用看)

8:检查模具是否过于小:模具过小,而产品大而深,很容易因压力过大而变形.

(以下高手略过....)

产品边到模仁边一般为25到35间;模仁到模胚边不能小于50,如果有行位,斜顶此边不能小

于65(宽350 X 长350以上的的模具此边为75以上);如果超过25以上的深腔(穴深)上两边

更要适当加大,且因为腔的深度,而模仁背面到腔的最深处厚度不少于25,越深越加厚,前

模框除深度外的厚:二板模不小于25(200左右的小模)三板模最少为35;B板模框除深度外

的厚是此框深的一倍以上(还要看后模仁总厚度而适当加厚防止变形).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3-30 17:34
原帖由 hsd216 于 2007-3-30 15:49 发表
射出機師傅的問題。
看有沒有T1時,射出機的數據

此问题原因可以排除谢谢!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3-30 17:39
原帖由 干锅肥肠 于 2007-3-30 15:54 发表
原因好多,检查可以从几个个方面入手:

fit模,同时检查钢材质量

注塑参数

FIT模是否就能解决啊,肥肠?检查钢材质量若没问题,怎么处理啊?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3-30 17:41
原帖由 liangting 于 2007-3-30 17:12 发表
模具走批锋,毛边:
我的经验如下:


1:分型面(PL)问题1)检查模仁表面是否高于AB板模面(0.5MM左右).  (2)检查模面的平

整度,看是否因为模仁模板过薄而变形.  (3)模面是否有杂物.

2检查模具内镶件等配件 ...

兄弟,对于第二点,若有松动,我们后面要采取哪些措施啊?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3-30 17:42
我碰到过的是钢材强度不够,注射压力过高,造成模板有变形
作者: liangting    时间: 2007-3-30 18:06
原帖由 licanhui 于 2007-3-30 17:41 发表

兄弟,对于第二点,若有松动,我们后面要采取哪些措施啊?




回licanhui兄:

1:如果镶件小容易加工,可以重做镶件加大.

2:如果镶件大难加工的.看能不能在松动跑披锋处烧焊重加工这一部位.也可以割镶掉件或模仁此部位另做一个简单的镶件.

3:如果是顶针,司筒针之类的.只有换掉加大.如果无法加大,最好的办法是以孔为中心割一个镶件,再在镶件上割一个顶针孔.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3-30 18:21
原帖由 kong5910 于 2007-3-30 17:42 发表
我碰到过的是钢材强度不够,注射压力过高,造成模板有变形

如果是因为这个,那我换钢材强度够的就行了,可事实上没这么简单,用最好的S136也有这问题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3-30 18:23
原帖由 liangting 于 2007-3-30 18:06 发表




回licanhui兄:

1:如果镶件小容易加工,可以重做镶件加大.

2:如果镶件大难加工的.看能不能在松动跑披锋处烧焊重加工这一部位.也可以割镶掉件或模仁此部位另做一个简单的镶件.

3:如果是顶针,司筒针 ...

按兄弟的意思就是在镶件上动脑筋,我们能否在前期设计时就预防?兄弟还有好招不?
作者: liangting    时间: 2007-3-30 18:43
原帖由 licanhui 于 2007-3-30 18:23 发表

按兄弟的意思就是在镶件上动脑筋,我们能否在前期设计时就预防?兄弟还有好招不?


回licanhui兄:

1:在设计时,一般地,如线割配镶件,镶件单边会加大0.05MM左右(如果O配O,镶件会比实际小,因为快走丝割出来的面一般比较粗,在配模时会被磨平.慢走丝割出来的面比较好点,但有时也适当放大几个丝.主要看线割出来的效果).

有时镶件是否加大,就得要征求该模制作师付意见,因为每个做模师付的FIT模的方式有差异.所以问清楚更好出图.

2:顶针跑披锋原因是孔端在无意中加大,这个要看做模师付的能力了,他们比搞设计的更有这方面经验:在钻孔时,一般会在前端加工时,不会钻到实际的数,比如5MM的孔径,会用接近5MM的英制钻头在模面钻下,完成后再用5MM的绞刀从后面绞到实际的数.模面端就不会被加大.

呵呵.我也水平有限啊.望大家多点指点...

[ 本帖最后由 liangting 于 2007-3-30 18:49 编辑 ]
作者: 3566527    时间: 2007-3-30 18:59
liangting
讲的真精彩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3-30 21:13
原帖由 liangting 于 2007-3-30 18:43 发表


回licanhui兄:

1:在设计时,一般地,如线割配镶件,镶件单边会加大0.05MM左右(如果O配O,镶件会比实际小,因为快走丝割出来的面一般比较粗,在配模时会被磨平.慢走丝割出来的面比较好点,但有时也适当放大几个丝. ...

兄弟,非常感谢,若是行位和斜顶,我们又如何处理呢?
作者: liangting    时间: 2007-3-31 14:08
回licanhui兄:呵呵.早上有很多事要处理,所以没什么时间讨论这个问题,中午抽了少许,

略略地说一点.

1:斜顶行位走披锋,主要是与模仁的摩擦面有间隙1)线割配模时太松. (2):长时间动作

磨损.只能通过换掉或烧焊重加工解决.后期生产的损耗造成走披风问题,可以在设计时在

选料,结构上进行预防,以方便维修:

比如斜顶:
选料:材料当然不会太差,我常用的都是

NAK80(37-43HRC),S136(53HRC),2083(52HRC),2344(30-54HRC)等等几种,硬度都在40HRC

间.

结构:斜顶的大小,5X5以下的斜顶都是后半截挂顶针,6X6以上可以用T型挂台的顶针板镶

件(各人做法,并考虑到客户的要求为准).小斜顶不用说,有问题好修;大斜顶,类似推块,

前端结构都是做镶件形式(尽量不要淬火,因为脆,容易裂开,并且给人工加工造困难:如攻

牙,根本攻不了),这样容易后期维修更换.如有胶位,最好尽量留在模仁上,这样维修加工

就方便多了.
斜顶回位,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怎样保证回位不良不会发生呢?1)碰穿前模的斜顶,一

定要装有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 2)斜顶一定在靠前端做一个平面复位后与后模相碰,以准

确复位.3)避免模面的斜顶孔的边为尖角.

呵呵.最大家来补一点,暂时是想到这么多了...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3-31 15:32
原帖由 liangting 于 2007-3-31 14:08 发表
回licanhui兄:呵呵.早上有很多事要处理,所以没什么时间讨论这个问题,中午抽了少许,

略略地说一点.

1:斜顶行位走披锋,主要是与模仁的摩擦面有间隙1)线割配模时太松. (2):长时间动作

磨损.只能通过换掉或 ...

非常感谢.1.主要可能还是摩擦面的间隙没做好?2.上次我也就这个咨询了模具师傅,总是不满意.3.我们线割的东西是否表面光洁度达不到要求?4.我们的斜顶行位是否结构就没有防松动?兄弟是否有招啊
作者: chinadyz    时间: 2007-4-1 00:42
哈哈
毛笔字越描越黑,
模具越修越烂.
这个定律是没办法改变的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4-1 08:01
原帖由 chinadyz 于 2007-4-1 00:42 发表
哈哈
毛笔字越描越黑,
模具越修越烂.
这个定律是没办法改变的

总不能就不想办法啊
作者: kensun    时间: 2007-4-1 08:21
原帖由 licanhui 于 2007-3-30 18:21 发表

如果是因为这个,那我换钢材强度够的就行了,可事实上没这么简单,用最好的S136也有这问题

除了一胜百公司自己销售的,其他公司销售的S136都有可能是水货哦
作者: kensun    时间: 2007-4-1 08:22
买不到货真价实的钢材,模具做得再好也是白搭
作者: kensun    时间: 2007-4-1 08:24
长耳要好好跟一下模具钢材的采购情况了。千万别给手下这帮采购MM忽悠啦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4-1 09:07
原帖由 kensun 于 2007-4-1 08:21 发表

除了一胜百公司自己销售的,其他公司销售的S136都有可能是水货哦

现在用的就是一胜百的啊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4-1 09:08
原帖由 kensun 于 2007-4-1 08:24 发表
长耳要好好跟一下模具钢材的采购情况了。千万别给手下这帮采购MM忽悠啦

我只是参考参考,采购MM这么厉害啊
作者: shenzhh    时间: 2007-4-1 09:12
liangting 讲得非常不错,
过来学习学习。
作者: liangting    时间: 2007-4-1 12:38
回licanhui兄:我就第一个问题聊一下:摩擦面的间隙没做好.镶件与被镶件间是要有一个

间隙,0配0是根本很难装入,就算入了很难在维修时便利取出.如何掌握镶件与孔的间隙的

允许尺寸,我们就要从以下方面获得信息: 1)产品大,结构复杂,那么注射时的压力肯定要

很大(超出资料上的注射压力参数).镶件间隙要求绝对的紧配.但要考虑到后期维修,不能

死配,间隙在0.02间. .2)产品小,结构简单,那么我们可以从平得知的溢出(走披锋)数值,

进行配镶件.比如ABS最大间隙不能超过0.05MM,PP为0.03等等.此时可以参考相关的资料.

第三个:线割的东西是否表面光洁度达不到要求.现在大部分模具公司都有自己完整的一

套加工设备.快走丝线割机价在3-4万元左右,加工优点是快速,能有效地加工非三维曲面

以外或不穿的东西,割孔,割镶件,割铜公等等...(大家比我更了解,不多说了).快走丝加

工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割,一种是细割.粗割的速度快,表面割出来线条粗糙,从眼看与

用手指摸都能感觉到;细割,速度慢,表面当然没慢走丝割出般光滑平整,但可以达到加工

要求.割孔与割不是四边形的镶件时,最好能尽量地细割,如果割出的壁面很粗糙,要人工

用锉刀重修,很浪费时间.四边形的镶件,有时可以粗割,割出来在磨床上再磨一下表面就

达到要求,但割时记得适当放余量.

时间与价钱允许,或加工要求(镶件小或此处面要求严格不能有一点披锋),又有设备,可以

考虑慢走丝.

最后一个:斜顶行位是否结构就没有防松动.
1:斜顶:割斜顶孔时,在模仁这段,我们都是0配0割,这儿是一定要手工磨床锉刀配的.模板

这一段,孔的单边放大0.5MM以上.挂台,我最常用的是T型,在顶针前板上割一个方孔,挂台

就装进孔内后面用螺丝锁的那一种(应该大家都会这种做法),这种做法有效的防松动.呵

呵.那一个高手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来讨论一下.

2:行位:尽量做镶件式,非常大的行位可做一体式(就是不镶前端)方便走运水.常用的行位

镶件都是采用正面T型或半T型,或是剖面倒"7"字型(半T)固定在行位上然后正面锁螺丝.

镶件与模仁相碰的两侧面,一定要做"八"字型斜度.双边6度左右(就是单边3度的意思),出

了模仁最后这段可以做成平行直.做斜度,1)防摩擦烧掉2)定位,3)防披披锋(溢胶).如果是过桥式镶圆形(如顶针大小)就不用做斜.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4-1 14:28
原帖由 liangting 于 2007-4-1 12:38 发表
回licanhui兄:我就第一个问题聊一下:摩擦面的间隙没做好.镶件与被镶件间是要有一个

间隙,0配0是根本很难装入,就算入了很难在维修时便利取出.如何掌握镶件与孔的间隙的

允许尺寸,我们就要从以下方面获得信息 ...

非常感谢!说的太专业了,我都消化不过来.要跟你对模具是同一理解的基础才看的懂啊可我现在还没达到啊
作者: liangting    时间: 2007-4-1 15:34
呵呵.我也是半桶水,了解甚少.还望licanhui兄,大家赐教.
作者: hnetv    时间: 2007-4-1 16:00
不是讨论试模问题的么?
作者: 520560    时间: 2007-4-1 16:59
模温料温检查了吗?是不是跟上一次一样呢? 还有螺杆转速度,背压等等。分型面上有杂质吗?是不是换试模的机台了?
最好找把卡尺检查一两个尺寸,看和上一次的样板是不是一样大小。
哎。总之很多问题都会影响到的。
作者: 520560    时间: 2007-4-1 17:14
补充一下,刚才看楼上的兄弟都在讨论模具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觉得模具问题应该不太大,要不然怎么T1次试模没事呢。
我想问题应该还是在注塑这一块。
至于前面说的模仁变形啊,配数等等问题。我想一般的模具设计和模具师傅都会考虑到这些问题的,而且要变形T1次试的时候就该变形了。没理由等T2次再变啊。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4-1 18:20
原帖由 520560 于 2007-4-1 17:14 发表
补充一下,刚才看楼上的兄弟都在讨论模具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觉得模具问题应该不太大,要不然怎么T1次试模没事呢。
我想问题应该还是在注塑这一块。
至于前面说的模仁变形啊,配数等等问题。我想一般的模具 ...

谢谢兄弟提醒,T1可能是还在摩合期,一般我这边的数量就是1K左右,整个模具结构性能可能确实还没完全表现出来.您说的注塑工艺方面肯定会存在的,我出这贴的意思主要是看看大家都是怎么样来处理这类的异常的
作者: huishan72    时间: 2007-4-29 17:12
有可能是排气不好,T1后产生了气垢。也可加大进胶口,减少点压力。如果分型面太大,可避空一部分,使封胶处能充分吻合。
作者: wen2006    时间: 2007-4-29 23:11
排气不好
作者: yejianhui    时间: 2007-5-1 14:25
挺好的建议哦!
作者: MOMOLOVE0    时间: 2007-5-21 22:48
不是啊。如果T1是OK的,但是T2NG。T3又OK,T4NG这种情况的话也不排除师傅的装配没有到位哦。。
作者: hymj    时间: 2007-5-24 09:23
原帖由 MOMOLOVE0 于 2007-5-21 22:48 发表
不是啊。如果T1是OK的,但是T2NG。T3又OK,T4NG这种情况的话也不排除师傅的装配没有到位哦。。

是啊
作者: 揮揮手    时间: 2007-5-25 21:42
是量产的时候出现了楼主提出的那些问题吗?
1。T1的时候没有出现问题很正常,那时候的模还没有很好的磨合,或许连模温都没有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在量产中随着模具上积累的热量达到一定的程度镶件之间膨胀不均间隙加大产生毛刺
2。长时间的高压反复作用,模板变形(弹性变形是观查不到的,塑性变形可以观察得到),分型面不能很好封胶,建议增加支撑柱,支撑柱再多也不为过
3。成型的原因,看看成行条件比较第一次那些地方有变化
4。检查分型面的面粗度,最好选用不同的面粗度
作者: JACKYYXU    时间: 2007-5-26 09:04
在T1后修模有没有动到机构;
没有动到机构就要看钳工的功力模具组装中是否有造成一些工件的损伤;造成一些毛边;毛刺;
有动到机构;新增入仁及其修改流道等等就要看你的对策对不对;
修模方向 对策 是否正确;原则上要找资深的钳工或成型师傅开检讨会议讨论修模对策;
可能多个人的想法给你会造成更大的帮助
因为模具T1做到80分很多人就认为是OK的;但是要做到95分就比较难了;客人本来对T1的要求与TF的要求不一致;
小弟在工厂里面就专门负责模具后端的;
有问题可以拍些不良产品的问题点上来大家一块讨论一下
作者: JACKYYXU    时间: 2007-5-26 09:17
在修模对策处理上面;
要多问几次自己为什么?
这样修下去会不会有新的问题跑出来;
譬如:产品外观缩水;
对策1:公模偷胶;要问一下自己;会不会造成胶料不顺;其他地方有问题;外观上面会不会有应力痕;                          偷胶要补焊模具 会不会造成模仁变形;斜销空变形;下次就要开始修毛边了;
                                  割入子要检讨入仁线的位置;是否伤到产品的2级外观面;最简单还要注意水路;                        
对策2: 增加进点: 要问自己:增加进点;量产的成型厂要增加一次消料头的人力;
                                    增加进点;产品上面会增加新的结合线出来;要如何处理;进点加在那里;
          。。。。  等等
今天不过是在讲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连续问自己4次为什么!
修模对策所下的人是一家模具厂的重心;
模具好做;收尾难的问题才可避免和改善;
以上 与大家共勉之
作者: frlzg    时间: 2007-7-18 19:49
哈,还可以
作者: michael.su    时间: 2007-8-17 14:48
我不知道你们的试模师傅有否做注塑参数优化,如果锁模力没有做优化(优化的目的是得到刚好足够大的锁模力,保证模具不会涨模即可,过大的锁模力有害无益),而模具表面承压面积又比较小,这种情况下一直用大锁模力打板,会出现楼主说的第一次没有披锋,而以后有。
一般锁模力计算公式=产品投影面积*最大保压压力;
作者: ar_jong    时间: 2007-8-19 16:22
1.加强注塑条件的管理,T1时多试条件,选出最优条件,后面的试模都采用该条件.
2.确认模具设计方案,重新定位性能是否良好
3.确认模具各设计细节是否合理,会不会拆装一次后就失效复不了位了.
4.确认模具拆装工艺是否合理,有没有在拆装过程中碰坏封胶面.
作者: bigafce    时间: 2007-8-19 17:02
個人推測,模具精度與強度,還有成型機台的精度檢查一下........
作者: JQ2006    时间: 2007-8-20 10:04
原帖由 licanhui 于 2007-3-30 18:21 发表

如果是因为这个,那我换钢材强度够的就行了,可事实上没这么简单,用最好的S136也有这问题



    塑胶材料加纤会产生此问题,比如:PA66+40%GF,PC+20%GF。。。。。。。。
作者: WYL    时间: 2007-8-20 10:44
所以,  移模给别人时, 人家 加大压力, 提高温度, 往死里打!来检测模具...... 哈哈......
作者: fengwind    时间: 2007-8-25 09:17
强,顶一下
作者: ar_jong    时间: 2007-8-25 10:30
装模过程中师傅们有没有使用垫片的习惯,几个丝十几个丝的垫片在拆模时很容易遗失,下次装模时
就回不到原始状态了.
插穿角度是否足够,太小的角度一次试模后插穿面可能就已经坏掉了,再试当然就有毛刺拉.

还是多确认一下模具吧,和条件关系可能不大.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8-25 11:40
原帖由 ar_jong 于 2007-8-25 10:30 发表
装模过程中师傅们有没有使用垫片的习惯,几个丝十几个丝的垫片在拆模时很容易遗失,下次装模时
就回不到原始状态了.
插穿角度是否足够,太小的角度一次试模后插穿面可能就已经坏掉了,再试当然就有毛刺拉.

还是多 ...

兄弟意思是不能有垫片啊?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8-25 11:42
原帖由 揮揮手 于 2007-5-25 21:42 发表
是量产的时候出现了楼主提出的那些问题吗?
1。T1的时候没有出现问题很正常,那时候的模还没有很好的磨合,或许连模温都没有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在量产中随着模具上积累的热量达到一定的程度镶件之间膨胀不均间隙 ...

谢谢挥挥手!还请多指教啊!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7-8-25 11:48
原帖由 michael.su 于 2007-8-17 14:48 发表
我不知道你们的试模师傅有否做注塑参数优化,如果锁模力没有做优化(优化的目的是得到刚好足够大的锁模力,保证模具不会涨模即可,过大的锁模力有害无益),而模具表面承压面积又比较小,这种情况下一直用大锁模力 ...

您的意思是加大模具表面承压面积?
作者: ar_jong    时间: 2007-8-25 12:05
我们模具部是只能在应急情况下用垫片,事后一律该重做的重做,否则一不小心少装一个垫片又确认不到,一试模就出问题.
作者: 风趣月催    时间: 2007-8-25 12:21
可以换吨位高点的注塑机试试,可能模具已经在试模时撑坏
作者: hlbzjj    时间: 2007-9-24 17:00
辉 龙 宝 热 流 道
      辉龙宝热流道模具是一家多年专业从事热流道系统推广和开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专业企业,企业广泛的服务于国内外模具、家电、汽车制造、电子配件及其它相关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解决方案。销售网点及售后服务体系遍及全国12个城市,已与国内外200多家模塑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辉龙宝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专业、快捷、热诚"是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的信念,在模塑行业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创新的、客户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客户潜在增长,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合作、共进、双赢"是辉龙宝永恒的经营理念。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质量都将是辉龙宝生存之本。辉龙宝公司热忱欢迎客户前来参观并指导工作。
热流道优点:                                                                       
1、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  
2、缩短成型周期,提高机器效率。   
3、改善制品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         
4、不必用三板式模具即可以使用点浇口。
5、可经济地以侧浇口成型单个制品。
6、提高自动化程度。                     
7、可用针阀式浇口控制浇口封冻。
8、多模腔模具的注塑件质量一致。
9、提高注塑制品表面美观度。
地    址: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固戍2路万力华工业区B栋   
电  话:0755-61520485  13378420106         
传   真:0755-61520484            
E-mail:zjj.abcd@yahoo.com.cn
https://www. hlbmold.com                                                                              
联 系 人:赵生
作者: wuyousheng    时间: 2007-9-24 21:02
各位UG高手请帮派,我遇到了一个很怪的问题,是客户发过来的图档,改后缀名又不能打开,只能直接拉到UG里面打开,但是只可以只读,不能编辑它,转SPT到PROE里面又看不到内容,请各位高手过目是什么问题.
作者: wuyousheng    时间: 2007-9-24 21:06
标题: 从未遇过的UG怪问题
各位UG高手请帮派,我遇到了一个很怪的问题,是客户发过来的图档,改后缀名又不能打开,只能直接拉到UG里面打开,但是只可以只读,不能编辑它,转SPT到PROE里面又看不到内容,请各位高手过目是什么问题.
作者: linxkui    时间: 2007-9-27 20:01
请问试模时的塑料和正式啤件的塑料是否同一材料,同一厂家;啤件的注射参数与啤板的注射参数有多少出入?如果生产时用不同厂家的塑料就会出现不同的注射参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上面所讲的缺陷了。
作者: tjy8989    时间: 2007-9-28 12:24
用S136是不行的。因为它的硬度达不到要求。还有塑胶料也有很大关系。
作者: clymo    时间: 2007-11-6 09:37
四楼的大哥,说的不错哦
我顶一下
作者: zhangfan520    时间: 2007-11-6 21:01
我们公司经常有这方面的情况....
作者: rliming    时间: 2007-11-29 21:32
支撑柱也很重要。有次我们公司就是,一套模搞了很长时间就是走披风。搞来搞去都搞不好。后来才发现支撑柱比模脚矮。模脚磨掉一点就好了。
作者: 271068143    时间: 2007-11-30 07:15
考虑一下,塑料的流动性咯,流动性太大也容易毛边大咯,控制一下模温咯,
作者: hl_duan    时间: 2007-12-12 11:42
1.模具上异物,模具空打500模使PL面合顺后再fit模
2.撑头
3。进胶点处加胶使压力好分配
4。加平衡块
5。检查模具的平衡度
作者: huangsh160    时间: 2007-12-12 13:44
1﹐考虑料的流动性﹐
2﹐润滑剂使用方面﹐
3﹐分型面合模问题(比如粗糙﹐杂物)﹐
4﹐模具强度是否足够﹐
5﹐模具零部件配合是否紧凑﹐
6﹐射压力过大﹐温度过高﹐
7﹐模温较高﹐或不均匀﹐
8﹐浇口分布不合理﹐
9﹐排气不良容易造成披锋﹐可降低射速调模看看﹐
10﹐料管内料加温时间太长﹐
影响毛边因素很多﹐要综合考虑哟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