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小心模具陷井--大家一起来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WYL    时间: 2007-5-7 18:30
标题: 小心模具陷井--大家一起来讨论!!!
小心模具陷井---本贴很轻松 不用画图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6-4 13:22 编辑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7 18:33
模具设计应考滤预变形

TV 大家都很熟吧, 由于如图所示, 其上下壳的配合边是直边,

模具设计时,你如没有考虑其预变型, 东东做好了,等着被扁吧.

MF 这时就很有用了, 预变型要做的...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7 18:35 编辑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7 18:36
太间单吧, 可你就这样做出来是瘪肚子的(红色直面处),呵呵...

有时有弧的比直的要可爱啊...

方棱棱的上下壳在配合上, 往往比弧的费事

四面墙要缺一时, 要特别小心的......
作者: WYL    时间: 2007-5-7 18:37
模具设计要细评产品图有无工艺缺陷.
如图, 此上下盖, 节构,胶位是不"对称"的,
这两套模, 进胶点要是不在配合对应侧, 啤出产品,
大小头正好相反, 产品是装不了的. 要打屁屁了...呵呵

更可恨的是上下盖, 一个是3面包围节构, 另一 则是......
其变行可狠了...主管大人们,不要让你的队员象巴西队的,
要协条好(在工程会上要交待好画上下盖的两个同仁啊)

有很多东东,你要大胆要求客人改动的, 若不行, 比方这里的这个,
在大的方向上他不同意改, 你可要求在周边加多处强有力的管位来限
制装配.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7 18:41 编辑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7 18:39
多筋多事啊, 大家肯定能想到缩水...

但也要特别注意 冷却.

这个东东原来不是这样的, 客人说要去掉一块铝板,

就拼命的加厚,加筋(说是要达一定的重量).

此模进胶在中间, 那热量(产品又厚)呀......
运水多多均均益善, 事先不想到这, 再加水,可能要和
顶针打关司了(你就不要命的加顶针吧).呵呵...

模具上能弄,就不要和客人吵了吧. 妈妈的...
作者: WYL    时间: 2007-5-7 18:42
白色的是TPE 的, 软吧拉鸡的, 拉拉还长点, 捏捏又好象缩了...

但还要和上下壳配合, 如图, 我给加了个(红色)定位.

另外这东东的缩水率,肯定将是不象爹不象妈的...

做模时,还是把中间段开的给连上吧,
完事后, 再把它卡嚓掉...呵呵
作者: ken_terry    时间: 2007-5-7 18:45
学到东西,顶
作者: WYL    时间: 2007-5-7 18:50
欢迎大家接着说说自己对模具的理解,  

主要是界于产品模具间的.



那些纯模具上的事儿, 我们这儿就不说了吧,举例如下图.

(虽这也都也是一些平时容易忽视的,也算是陷井吧,我们这儿先不提,以前好多贴子都在讨论呢)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7 19:36 编辑 ]
作者: michaelxhuang    时间: 2007-5-7 18:53
楼主真的厉害。学到不少东东/
作者: WYL    时间: 2007-5-7 19:09
望版大能号召大家都说说,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7 20:12 编辑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7 19:50
欢迎大家说说自己的
主要是界于产品和模具间的
作者: tom_wq    时间: 2007-5-7 19:57
在此向楼主学习了!建议版主加精
作者: WYL    时间: 2007-5-7 20:17
原帖由 tom_wq 于 2007-5-7 19:57 发表
在此向楼主学习了!建议版主加精



相互学习, 你也说说自己对模具的想法,好吗?
作者: jiangqihong    时间: 2007-5-7 20:27
工作中这样的例子都有遇到,一时半会不知道说啥好,
作者: young1980    时间: 2007-5-7 20:38
谢谢分享经验
作者: hdy-123456    时间: 2007-5-8 08:08
谢谢分享经验!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5-8 09:27
产品源头关没有把握好的话模具搞的再漂亮 ,到最后装配不行还是要修死你 ~
一些产品的预变形量一样要仔细考虑进去,否则到最后吃亏的是自己 。 一般像电视机这样的成熟的产品预变形量都有了个经验值,怕的是没有经验的东西。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5-8 09:31
比如你另外个帖的汽车水箱,就需要预放变形量,并且3个方向的收缩是不同的 。没有经验的话完蛋了
作者: WYL    时间: 2007-5-8 11:47
原帖由 kong5910 于 2007-5-8 09:31 发表
比如你另外个帖的汽车水箱,就需要预放变形量,并且3个方向的收缩是不同的 。没有经验的话完蛋了



对,   不同的产品变形是不同的,  关键是要有这个意识...

有这个意识后, 经验是积累起来的...MOLDFLOW 这时也能发挥作用的.

kong5910 给我们讲讲, 欢迎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5-8 14:26
讲不出理论的东西,学校里没学好啊~~
就像那个汽车水箱吧,一直都不能彻底的明白为什么反而长向的 收缩反而要少? 一般来说长向的收缩是相对来说要大一点的。  只能隐约知道点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8 14:32
kong兄贴图上来, 顺便指出进胶点, 大家学学...
作者: waitingu    时间: 2007-5-8 14:38
楼主厉害
学到东东了
谢谢楼主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5-8 14:44
原帖由 WYL 于 2007-5-8 14:32 发表
kong兄贴图上来, 顺便指出进胶点, 大家学学...


在另外电脑上玩呢,没软件,你另外个帖不是有个汽车水箱吗? 你帖个来
汽车水箱高档的我们做过一出四的,一出一的,都是用的针阀式的热流道,中间进胶。
低档的从长向侧边 侧浇口进胶。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5-8 15:11
大概的表达下位置。 这种是比较差的类型的
作者: WYL    时间: 2007-5-8 16:40
原帖由 kong5910 于 2007-5-8 14:26 发表
讲不出理论的东西,学校里没学好啊~~
就像那个汽车水箱吧,一直都不能彻底的明白为什么反而长向的 收缩反而要少? 一般来说长向的收缩是相对来说要大一点的。  只能隐约知道点 ~




我说两句, kong 兄不笑...呵呵

收缩大小的根源不在于产品的长短, 而在于不同塑料的理想流程,
换言之...此产品要是允许的话,在其表面均布五个进胶点, 尺寸就
很好控制了(热嘴只是相当于注塑机喷嘴前移,这儿是指胶的腔内流动)...

长条产品, 从一端进胶......

01  若大大超出塑料的理想流程,就是注满了,也存在隐性缺胶......
看上去"收缩反而要少", 就可以理解了吧.

02. 若没有超出胶的理想流程,但保压太短.....在冷却一段时间后,还是可能会缩回,
流动内应力始终存在其中,...但若压力大,保压时间又较长, 就缩不回了...

从一端进胶就如同: 快速推液压阀, 你感觉到液体的反作用力了吗...
呵呵,不说了...这一点是可和调机协调好的,.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8 19:34 编辑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8 16:43
以上是从理论上来讲的,工作中是有很多矛盾的,不过先知道了,
总能做点事的. 呵呵...

俺做过一套模很简当, 就是要求和别人已开好的上壳配合.
如图, 我在红色面上均布了6个点胶口, 再接上热油机, 调机时能调正负0.5mm
等弄合式了, 就生产了.

红色面为装配内埋面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8 17:10 编辑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8 21:10
下班前自己顶一下, 大家都说说......

说的好, 版大会加精的......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5-8 21:21
原帖由 WYL 于 2007-5-8 16:40 发表




我说两句, kong 兄不笑...呵呵

收缩大小的根源不在于产品的长短, 而在于不同塑料的理想流程,
换言之...此产品要是允许的话,在其表面均布五个进胶点, 尺寸就
很好控制了(热嘴只是相当于注塑机喷嘴 ...




汽车水箱的产品一般为PA+GF料,当初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台湾佬是告诉我们XYZ三方向的缩水的,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来做欧洲客户的水箱的时候想向他们取点经,结果人家技术保守把缩水放好了再给我们      问老外还不给你解释,让你按放好缩水之后的产品做就OK了。
   后来一位70高龄的高工来给我们授课,问到这个问题,他的解释我认为还是挺合理的,因该产品属于长条形产品,打的材料是尼龙+玻纤的 料,众所知之  该材料流动性差,注塑时从 一侧进胶 由于材料流动性差相当与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层挤压推着 一层前进,导致长向的压力比较大,从这方面来理解的话好像能比较容易理解 。  
   由于自己所知有限 以上只为个人理解    如有问题可别找我  
作者: makochen    时间: 2007-5-8 21:37
有点意思,不过问题都不大,有更好的吗/
作者: hehua123    时间: 2007-5-9 07:30
学倒一些,想做设计,不知道怎么进胶的好,
作者: fengwind    时间: 2007-5-9 08:58
dingyixia
作者: liujunyun    时间: 2007-5-9 09:14
好贴,偶要好好学习
作者: yipianye    时间: 2007-5-9 10:42
不错~~~~~~
作者: ding7758258    时间: 2007-5-9 10:51
尼龙好象流动性很好的吧!!!!!特别会跑毛边的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5-9 11:13
原帖由 ding7758258 于 2007-5-9 10:51 发表
尼龙好象流动性很好的吧!!!!!特别会跑毛边的

尼龙本身流动性好,但是加上玻纤之后呢 ?   尼龙+玻纤的料比较难打的
作者: cwh74597810    时间: 2007-5-9 14:40
高手!佩服!
作者: hui154496612    时间: 2007-5-9 15:21
楼主是高手!佩服! 佩服!
作者: pikey78    时间: 2007-5-9 15:54
领教了,其实严格上说塑胶产品X,Y,Z三方向的收缩都不一样,只是有时候可以忽略不计。
作者: WYL    时间: 2007-5-9 18:09
又没人说了, 哎, 我再来迎领一下大家...
作者: WYL    时间: 2007-5-9 18:10
强调" 配合件间的纵向比较检查" !

灯套, 大家很熟吧...

要求上下壳紧配,产品设计如图上下壳是平齐的...

但你模具设计前, 有没有看到上盖比后盖薄,上盖缩水将小于后盖...

这样做出来,将会发现,上下盖配合太松, 于是你得

将加厚E 处, 这样上下壳紧配了.

同是也把X 处向外撑出一点(由于H薄,不撑出一点是不受力的)

上面说到后盖由于缩水原因, 本就要比上盖要小一点......

综合以上原因, 发现弄好的东东,后盖要比上盖小得多...呵呵,有你搞的...

所以,模具设计前,配合件间的纵向比较检查,是多木重要啊!!!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9 19:49 编辑 ]
作者: weiyongzhang    时间: 2007-5-9 20:37
不错,真的学到东西了.楼主加油!!
作者: lwj27818051    时间: 2007-5-9 20:45
有点技术,顶
作者: zhangliaa    时间: 2007-5-9 21:25
还可以 顶一下~
作者: tx56fx520    时间: 2007-5-10 16:00
也弄了两年模具,很多东西都没去考虑,以后向楼主学习!!!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0 18:33
没有多少高难度的东西说给大家听, 让大家见笑了......

但我也想听听各位平时对这些理解的点点滴滴......

也许你说的是很多人都懂的, 但只要有一个人不懂, 你就是有贡献的 !!!

欢迎发言! 参加讨论的人都是很棒的!!![/size]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10 18:36 编辑 ]
作者: ofisho    时间: 2007-5-10 18:47
DING啊...
    我们也是做了一双色模..
       这个缩水也是搞死人了...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0 18:58
原贴由ofisho发表:
DING啊...9{F;H&r]A
    我们也是做了一双色模..CAD,CAE,CAM,ICAX,idesi


请贴图加说明,大家一起来看看...
作者: fengqiyun    时间: 2007-5-10 21:09
本人学识浅薄,做产品设计时候考虑得太少了

要虚心向各位高手学习才是啊
作者: yang.s.x    时间: 2007-5-10 23:05
顶顶,做手机模时,上盖在别厂做,下盖在本厂做,模做出来一合,上下盖差了二十条.没办法,修模,调机好不容易才搞好他.
作者: a952468    时间: 2007-5-10 23:24
向大家学习
作者: louislj    时间: 2007-5-11 09:02
一般来说,流动方向的收缩要大些,垂直流动方向上的收缩会小些,这都是因为分子取向的原因.所以,对装配件而言,一定要注意浇口位置导致的流动方向上的差异,从而引起的收缩不一致.
这个也是凭经验,关键还是要预估计好变形的方向,从而把修模的余量留出来.
作者: goodboyjc    时间: 2007-5-11 09:21
应楼主说到变形量,这一套我都改了N次了,模仁不知换了多少个才搞好的.
图2是最后的变形量.给大家参考一下.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1 11:33
原帖由 goodboyjc 于 2007-5-11 09:21 发表
应楼主说到变形量,这一套我都改了N次了,模仁不知换了多少个才搞好的.
图2是最后的变形量.给大家参考一下.




很好的话题......

典型上下盖配合变型不一,但又必须为同一套模......

贴主再说说 过程......

另外,要注意融接线不能在上下盖的铰链处啊,否则搞两下弄断了,就没得玩了......呵呵 ...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12 08:26 编辑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1 11:48
可见, 看上去很好做的东东, 其实不易啊!......
作者: djpmwfdmlt    时间: 2007-5-11 13:34
顶你
只为感谢
作者: yehaifa1234    时间: 2007-5-11 14:45

作者: mywife    时间: 2007-5-11 18:52
想请教一下WYL兄做了多少年模了?有如此 高之水平,我等要多多向你学习
作者: 风一样的我    时间: 2007-5-11 19:00
好铁!
作者: wwyyss07    时间: 2007-5-11 19:39
不大明白.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1 21:33
下睡觉前, 自己小顶一下下,

愿更多人说出自己的一套!
作者: xingtianfu    时间: 2007-5-11 23:35
顶啊,学到不少东东!请楼主再发模图讲解!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2 08:38
原帖由 xingtianfu 于 2007-5-11 23:35 发表
顶啊,学到不少东东!请楼主再发模图讲解!



相互学, 你也讲讲, 好吗?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5-12 09:52
专门过来顶贴!
呵呵
作者: hankzhang    时间: 2007-5-12 15:44
厉害厉害,受教了.
顶.
作者: sqx485    时间: 2007-5-12 16:39
原帖由 goodboyjc 于 2007-5-11 09:21 发表
应楼主说到变形量,这一套我都改了N次了,模仁不知换了多少个才搞好的.
图2是最后的变形量.给大家参考一下.

请教一下。象这类似的产品是向内凹?还是象外凸会多一点?又或是一凹一凸。解决方案是不是故意将其直身边画成弧形?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2 18:23
我说两句, 应做成上下盖都外凸. 外凸主要考虑其向内收缩变行...

在盖体四面有墙情况下, 四面外凸, 收缩时,相互支撑受力, 就很难变型了.

对于长两百, 深60 之情况, 直边中间外凸1mm---1.5mm就能起相互支撑防变型的作用了.

在外型允许的情况下, 你放得越大越好, 这样上下盖出模时都能保持相同外凸.

做成外凸, 我们很难期望让它收缩后刚好变直, 而是让其在一定支撑力的作用下,保持上下盖相同外凸..

这才是我们的理想......

但是, 我们也看到, goodboyjc  那个例子, 由于上下盖深度不同, 导制其变型量也不同. 那是因为其开

始做的都是直边, 直边本身在收缩力的作用下, 变化就大.....若你做成外凸弧形, 那其变化就相对小

得多, 从而, 最大程度保正上下盖趋于相同外凸!
     说得不好,不要怪俺......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12 18:55 编辑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2 18:37
从这种意义上讲, goodboyjc 兄提供的变形数据是那木重要, 又是那木的不重要!!!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2 18:41
如果, 客人一定要直的东西, 那你就只有用 MF 或从相近产品中获取信息了......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12 18:43 编辑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2 19:09
对上面66楼讲的:

"在外型允许的情况下, 你放得越大越好, 这样上下盖出模时都能保持相同外凸."

稍作解释, 如图这样的产品, 可理解为 "放得越大越好" 之极限情况. 要它变形, 呵呵... 有点难......


盖体的四个側面外凸到极限情况,就是如图这个样子了.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12 20:30 编辑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2 21:05
原帖由 kong5910 于 2007-5-12 09:52 发表
专门过来顶贴!
呵呵



你也要分享一下啊!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12 21:07 编辑 ]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5-12 21:16
原帖由 WYL 于 2007-5-12 18:23 发表
我说两句, 应做成上下盖都外凸. 外凸主要考虑其向内收缩变行...

在盖体四面有墙情况下, 四面外凸, 收缩时,相互支撑受力, 就很难变型了.

对于长两百, 深60 之情况, 直边中间外凸1mm---1.5mm就能起相互支撑防 ...

  学习到了,现在像兄台这样肯把自己知道的宝贵知识讲出来的太少了
谢谢你!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2 21:23
不用谢我, 说说你的, 大家学学.......
作者: lwming    时间: 2007-5-12 21:37
感谢分享不错!!
作者: Gyxbhy    时间: 2007-5-12 22:21
原帖由 WYL 于 2007-5-12 18:23 发表
我说两句, 应做成上下盖都外凸. 外凸主要考虑其向内收缩变行...

在盖体四面有墙情况下, 四面外凸, 收缩时,相互支撑受力, 就很难变型了.

对于长两百, 深60 之情况, 直边中间外凸1mm---1.5mm就能起相互支撑防 ...




这种壳子,大多是PP料,如果换成流动性不怎么好的颗粒子,50条足够了.ABS也差不多是那样!个人看法!
作者: zhijie1975    时间: 2007-5-13 02:17
不好意思,
你的第二附件中斜导柱与导柱之间长度,所标以标尺寸的位置是有问题的哟!
作者: 故乡人    时间: 2007-5-13 11:56
感谢分享
作者: robinson_by    时间: 2007-5-13 16:19
原帖由 WYL 于 2007-5-9 18:10 发表
强调" 配合件间的纵向比较检查" !

灯套, 大家很熟吧...

要求上下壳紧配,产品设计如图上下壳是平齐的...

但你模具设计前, 有没有看到上盖比后盖薄,上盖缩水将小于后盖...

这样做出来,将会发 ...



我们厂给人家做遥控器时,由于前盖的孔太多,多达50-70个孔,而后盖基本上没有孔,经过经验,我们的原则是:
前盖放0.5%,后盖放0.4%的缩水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吧!WYL,你的看法如何.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3 17:42
原帖由 robinson_by 于 2007-5-13 16:19 发表



我们厂给人家做遥控器时,由于前盖的孔太多,多达50-70个孔,而后盖基本上没有孔,经过经验,我们的原则是:
前盖放0.5%,后盖放0.4%的缩水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吧!WYL,你的看法如何.



孔太多, 很难缩回去的. 你上下盖弄反了......
作者: robinson_by    时间: 2007-5-13 21:14
不,我应没记错,我明天查一下我们的规范.你也考虑一下吧.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3 22:22
原帖由 robinson_by 于 2007-5-13 21:14 发表
不,我应没记错,我明天查一下我们的规范.你也考虑一下吧.




遥控器模具高档一点的,上下壳应做成两套模.

这样便于用不同的压力来调整外形. 一般上下壳都可放相同的收缩......

上壳 有很多孔 的极限情况, 就是中空的框框, 框框收缩要小一点的.....

你若开同一套模, 由于各需注胶量不同, 胶的流动难度也不同, 情况会有变,

这时建意通过流道和胶口大小来调整.....还是可放相同缩水的......

我的想法, 不成熟......呵呵.....你随便看看,就行了......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4 11:33
但是上下盖开同一套模时, 也可能会出现robinson_by说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 在相同压力, 对称流道, 相近胶口 的条件下,

由于上壳胶流动,相对困难......当上壳刚注满时, 下壳已过饱和.

所以下壳就比上壳大.就不难理解了......那木用robinson_by所说

方法, 可以达到尺寸的要求.但这样做是牺牲了上下壳产品密度的一致性,

换取了外形的暂时一致. 但若你要把这些产品

通过集装箱(高温和颠簸)运到国外,那产品的配合就难说了......

那么, 如果我们将上壳的流道和胶口调大,或用两个胶口,下盖用一个

胶口...... 最大程度使上下盖同时冲满胶. 那样的话, 才能从根原

上解决这个问题......不知有没有说清这个问题...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14 11:35 编辑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4 22:44

说得好的加精,特别好的加分!!!.


大家说说!

作者: hdy-123456    时间: 2007-5-14 23:42
WYL 版功力深厚!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7-5-15 13:51
原帖由 hdy-123456 于 2007-5-14 23:42 发表
WYL 版功力深厚!






肥肠很佩服!支持!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7-5-15 14:00
原帖由 robinson_by 于 2007-5-13 16:19 发表



我们厂给人家做遥控器时,由于前盖的孔太多,多达50-70个孔,而后盖基本上没有孔,经过经验,我们的原则是:
前盖放0.5%,后盖放0.4%的缩水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吧!WYL,你的看法如何.



支持这种说法。

后模骨位多,一般都是2-3点浇口,基本固定了,所以压力都比较大的。而前盖通常是潜片形式,可以调大小位置。

通过这种放余量的方法,可以使得上下盖即便是有段差,那么都是上盖大于下盖,对于外观来说,这点很重要,而且在手感方面,也比较好。
作者: wyh888    时间: 2007-5-15 19:12
见仁见智,行位有的优先用斜导柱,有的习惯用T槽
作者: 28389327    时间: 2007-5-15 21:43
学习!!
作者: mmwcs    时间: 2007-5-15 22:52
遥控器开成一套模好啊,我以前的厂的遥控器前后盖和电池门就开成一套模的,生产率重要啊,如果不是生产的时候颜色很难调得好的~~~呵,我是个菜鸟,请大家多多指教啊^_^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6 09:14
原帖由 干锅肥肠 于 2007-5-15 14:00 发表



支持这种说法。

后模骨位多,一般都是2-3点浇口,基本固定了,所以压力都比较大的。而前盖通常是潜片形式,可以调大小位置。

通过这种放余量的方法,可以使得上下盖即便是有段差,那么都是上盖大于下 ...



我和干锅版主这一点的认识, 有所出入... 没关系, 求同存异......才能得到发展.

不过, 我觉的还是干锅兄讲的更加有道理, 我们一起来吸收和学习!

作者: hhzooo    时间: 2007-5-16 10:31
标题: SGHKLE
讲来讲去,都是要前后盖一致.可不可以在产品设计时搞一点小技巧?
不知行否.
作者: zhang720816    时间: 2007-5-16 10:32
功力都很深啊!相当不错的一个主题;
下面我也有个问题, 下图的产品为一个盖子,产品胶厚1.2MM, 材料ABS; 水口形式和大小如图所示;产品啤塑时容易变形; 我仅用了PROE自带的Plastic Adviser分析了一下,感觉就是热分布不是特别均匀; 请教各位有什么好的办法?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6 10:35
原帖由 hhzooo 于 2007-5-16 10:31 发表
讲来讲去,都是要前后盖一致.可不可以在产品设计时搞一点小技巧?
不知行否.



可行, 对, 一般摇控器都要做的.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16 10:39 编辑 ]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6 10:46
原帖由 zhang720816 于 2007-5-16 10:32 发表
功力都很深啊!相当不错的一个主题;
下面我也有个问题, 下图的产品为一个盖子,产品胶厚1.2MM, 材料ABS; 水口形式和大小如图所示;产品啤塑时容易变形; 我仅用了PROE自带的Plastic Adviser分析了一下,感觉就是热分布 ...



如果允许的话, 进胶点均布得多一点, 冷却, 和顶出 平衡一点, 会好很多.

其它, 看产品上, 能不能动动...

作者: zhang720816    时间: 2007-5-16 10:51
产品基本不能动了,因为所有的模以做出并已量产, 你说的进浇点, 我个人觉得是从一端入水一个入水点较好,也得用潜伏式,因为产品表面有纹,但产品太大担心流程的问题; 如果布多入水,则是否要考虑一下产品的结合线导致的问题? 谢谢!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6 10:58
恩, 是有矛盾的......

产品表面做粗纹, 接上模温机......

另外,你这产品设计的也不错,产品装配后,

那些扣子能做紧点, 不就能拉回去吗......
作者: zhang720816    时间: 2007-5-16 11:14
由于产品不是组装出货,客户要检查产品的变形度,所以比较麻烦;另产品整机也没看到过,所以有些东西只能以正常的质量管控思想去做;
我们的解决办法基本是通过注塑解决; 用尽量快的速度填充,尽量减短保压时间和压力;用不同的模温管控表面质量;虽基本能达到要求,但是不稳定,而且很大的报废。
作者: zhang720816    时间: 2007-5-16 11:14
由于产品不是组装出货,客户要检查产品的变形度,所以比较麻烦;另产品整机也没看到过,所以有些东西只能以正常的质量管控思想去做;
我们的解决办法基本是通过注塑解决; 用尽量快的速度填充,尽量减短保压时间和压力;用不同的模温管控表面质量;虽基本能达到要求,但是不稳定,而且很大的报废。
作者: WYL    时间: 2007-5-16 11:35
不稳定的原因, 和温度不稳定有关系,  水道是否充份, 均匀? 模具做隔热了吗?

另外,注塑机选稍大一点的( 在注塑机性能好的情况下)

[ 本帖最后由 WYL 于 2007-5-16 11:39 编辑 ]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7-5-16 11:53
原帖由 zhang720816 于 2007-5-16 10:32 发表
功力都很深啊!相当不错的一个主题;
下面我也有个问题, 下图的产品为一个盖子,产品胶厚1.2MM, 材料ABS; 水口形式和大小如图所示;产品啤塑时容易变形; 我仅用了PROE自带的Plastic Adviser分析了一下,感觉就是热分布 ...



象这种薄、长件,解决变形的主要问题是入水。还有一个是冷却引起的收缩。


本产品有较多的孔,厚度仅1.2,而且是单个潜水进胶,势必会增加注塑压力,(现在不知道压力大小以及其他成型条件),如果可以的话,用高速机试试。同时一定要注意温度控制。另外,由于斜顶较多,必须仔细观察定出时斜顶的均匀状况。

不过,我觉得,改为两个牛角进胶,是不是可以改善一些,便于注射调节?
作者: zhang720816    时间: 2007-5-16 11:58
模具冷却是OK的,注塑机换过几台;我想主要还是模具的问题;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