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此参数多大比较何适?(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 [打印本页]

作者: ouyang1116    时间: 2007-9-12 15:41
标题: 此参数多大比较何适?(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
各位前辈,此参数多大比较何适?(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

圆弧半径一般设大多才合适呢?有没有一个经验值?

[ 本帖最后由 ouyang1116 于 2007-9-15 08:29 编辑 ]
作者: 春泉    时间: 2007-9-12 16:38
汗,没看清楚,以为是问开粗的圆角,鄙视下自己先。

这个是指离侧壁多少范围使用圆弧进退。
一般无需改啦。
你改为0就可以看到直直的进刀了。

[ 本帖最后由 春泉 于 2007-9-12 19:23 编辑 ]
作者: kim_333    时间: 2007-9-12 17:26
标题: 忽忽~
这是边界的一个圆弧进退刀....没有绝对的大小,一般是根据模型,加工的形状来定的...
作者: 小鱼咖啡    时间: 2007-9-12 19:05
是边界的一个圆弧进退刀
作者: ouyang1116    时间: 2007-9-13 08:18
我都知是圆弧进刀,一般设置多少?有经验值吗
作者: lyc7812    时间: 2007-9-13 13:47
经验值就是自己去看CNC机床怎样走.
作者: ouyang1116    时间: 2007-9-15 08:25
原帖由 lyc7812 于 2007-9-13 13:47 发表
经验值就是自己去看CNC机床怎样走.



说了就像没说,当然会看,我是想知道经验值,要有多年经验的人才有资格讲
作者: ZHANGMINGNJ    时间: 2007-9-15 08:51
我顶
作者: yjh_2000    时间: 2007-9-15 18:44
进退刀圆弧与刀具直径有关,我一般设成刀直径的1/4到1/2比较合理
作者: shjxhcz    时间: 2007-9-15 19:11
标题: 进刀半径的设置
这个数据有经验,一般用大刀粗加工时就用默认值,而在用D10以上的刀进行半精加工或精加工时,可以为6、3、0、0,小刀时用4、2、0、0、或3、2、0、0、,也就是说大刀用大的数,小刀用小的数,就是这么回事。精加工时重叠距离不要。
作者: ouyang1116    时间: 2007-9-17 07:50
谢谢9楼10楼的兄弟!
作者: ouyang1116    时间: 2007-9-17 08:03
原帖由 shjxhcz 于 2007-9-15 19:11 发表
这个数据有经验,一般用大刀粗加工时就用默认值,而在用D10以上的刀进行半精加工或精加工时,可以为6、3、0、0,小刀时用4、2、0、0、或3、2、0、0、,也就是说大刀用大的数,小刀用小的数,就是这么回事。精加工 ...



够详细
作者: gang111    时间: 2007-9-17 22:48
我看没有绝对的
主要是自己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07-10-6 11:09
顶一下.
作者: lyc7812    时间: 2007-10-6 12:49
你很牛哦,可你不知道你问的傻瓜问题的东西吗?
作者: ouyang1116    时间: 2007-10-6 15:31
原帖由 lyc7812 于 2007-10-6 12:49 发表
你很牛哦,可你不知道你问的傻瓜问题的东西吗?



你不懂就不要在这里攻击别人,做一个有素质的人,不要随意说些不负责任的话。知道吗
作者: lyc7812    时间: 2007-10-6 16:24
这样的问题还要问,请认真去看书.连书上的东西都不知道还编什么程试呀.
作者: yinyx    时间: 2007-10-6 19:57
根据刀具的大小和区域的大小而定
作者: 风一样的我    时间: 2007-10-6 20:03
技术铁太少了!顶一下!
作者: ouyang1116    时间: 2007-10-7 07:58
原帖由 lyc7812 于 2007-10-6 16:24 发表
这样的问题还要问,请认真去看书.连书上的东西都不知道还编什么程试呀.



你在书上能找到吗?你发了三次言,有那一次是有点水准的?你不懂就算,没人要你在这里讲话
作者: 々荣华々    时间: 2007-11-20 01:53
绕外形的话一般设置圆弧为 刀具半径 刀具半径 后面2个要看机台的精度了...然后的话粗加工的时候把水平距离打大点.一般大于圆弧半径,防止第一刀直接插到毛坯上..这样比较磨损刀具..然后精加工的时候可以打小一点点....
OK..今天就讲个关于绕外形吧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