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十万火急! [打印本页]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1-30 19:17
标题: 十万火急!
请各位大哥大姐帮帮小弟,
客人等做要样品.
小弟附上产品图IGS
要求透明ABS,一出二.
小弟做法
四面行位,中间二个行位做成前模弹科.
四周下扁顶针.加早回位机构.
模具加工完毕.
试模时发现弹科不能同步出模.拉伤产品.
前科是19度.二个小T型槽.二个斜弹簧.没加斜导柱.
第二次加了二个拉勾.结果也不行,拉勾拉断.
第三次试模加了6个斜弹簧.二个拉勾.结果拉勾拉断.
小弟也不晓得怎么办了
现在样品交期已过7天了
555555555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1-30 19:19
请各位大哥大姐帮帮小弟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1-30 19:22
这是2D图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1-30 19:47
哪位大侠做前模弹科多的
给小弟指指.
作者: kandyand2005    时间: 2007-11-30 21:05
FIT 模的时候有没有没发现弹呵不顺之类的?
作者: marco.miao    时间: 2007-11-30 22:53
我 现在没什么时间 看...帮你加亮
作者: bigafce    时间: 2007-11-30 23:14
大概看了一下,說錯了就當耳邊風.......
如果扁銷在加塊中板,一齊頂出會不會好些呢?
作者: 大家都好    时间: 2007-11-30 23:26
看看,也不是很懂
作者: marco.miao    时间: 2007-12-1 00:00
原帖由 bigafce 于 2007-11-30 23:14 发表
大概看了一下,說錯了就當耳邊風.......
如果扁銷在加塊中板,一齊頂出會不會好些呢?


好久 不见了
最近还好吧!!?
作者: bigafce    时间: 2007-12-1 00:52
原帖由 marco.miao 于 2007-12-1 00:00 发表


好久 不见了
最近还好吧!!?

托福!還在混著...
我是開思優秀的會員,有事沒是事都會上來看看!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7-12-1 08:54
从你的图看得不是很明白。

你可以从实际模具的配合看看有无不顺畅的地方,或者,限位杆比较紧,不容易拉开?
作者: 军需模具001    时间: 2007-12-1 09:18
斜弹的角度有多少??
作者: dengdechao    时间: 2007-12-1 10:11
我个人初步认为:
第一:可能是你的斜弹滑块周边几个面飞模时飞的不太顺,以至合模后压的太紧,弹簧弹不动,建议检查飞模情况.
第二:你的拉勾是斜面和一根圆针构成一个组合拉勾装置,这样不好,时间长了,它们之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大,而且之间有0.06MM的间隙,建议把圆针换成一个方形的,两斜面之间顺配即可,不要超过一个丝的间隙.
第三:弹簧最好加在斜弹滑块滑行的方向.如下图所示,这样弹簧的力才得到充分利用.
作者: yipianye    时间: 2007-12-1 11:10
~~~~~~~~~~~~~

[ 本帖最后由 yipianye 于 2007-12-1 11:12 编辑 ]
作者: yipianye    时间: 2007-12-1 11:12
噶简单模具搞了这么复杂干吗!
作者: jinxia17    时间: 2007-12-1 12:57
产品斜度不小吧?
直接前模行针不行吗?

难道产品要求特别高?????

[ 本帖最后由 jinxia17 于 2007-12-1 13:05 编辑 ]
作者: slflkj    时间: 2007-12-1 13:37
从你的图看,应该没有多大问题!问题是在实际加工中,限位杆的斜度和斜弹的T形槽的斜度是否一样??两者是否有干涉?
作者: hdy-123456    时间: 2007-12-1 15:04
可把斜彈做通模仁加個掛台來限位掛台做在底部中間長度單邊比T槽外邊做小4MM,看你的前模像是鑲成三塊斜彈可以裝模。還有T槽配順就可不能太松,太松了彈起會不順。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2-1 19:34
感谢各位热心人的支持
小弟附上一些图片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2-1 19:38
试模产品
晕,现在师傅说他没法了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2-1 19:39
弹簧是是沿T槽方向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2-1 19:41
行位图
试模时第一模会很好,一点儿也不拉
但是打满后就不行了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2-1 20:05
现在注塑开模慢得不能在慢了
弹科能弹出用黄弹也可以
现在用了6个红弹了,挖孔70.弹簧110.直径12.弹簧不能在压强了.
有一个问题第二次试模我们用了拉勾
但是模具打不开.至到把拉勾拉断.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2-1 20:07
限位杆完全避空
现在拉勾拉不开,师傅说我设计有误.
但是如果改怎么改好又快呢?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2-2 09:39
自己顶一下
作者: wiching    时间: 2007-12-2 09:56
真不明白,這麼簡單的模具搞的還真復雜
第一:角度太大了(合模時有可能彈簧被卡住)
第二:滑塊太小(滑軌長度有限,也很容易卡住)

(圖面沒看)見意在滑塊底下(B板面上)加個開閉器,這樣直接一點
作者: wiching    时间: 2007-12-2 09:58
忘了你是19度,暫時不要加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2-2 10:00
第一:角度太大了(合模時有可能彈簧被卡住)
刚开始时我们采用30孔.50长红弹,避空1MM
見意在滑塊底下(B板面上)加個開閉器?
兄台话明示
作者: mmtjx    时间: 2007-12-2 10:02
是不是材料的问题,啊 ,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2-2 10:07
是不是材料的问题,啊????
材料718,塑料(475)
作者: zhengping    时间: 2007-12-2 23:07
前模弹科,没有斜导柱,单独弹簧肯定不稳定了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2-2 23:34
有T操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2-2 23:35
如果斜导和T角度不对那不??
作者: wmg428110    时间: 2007-12-2 23:37
T操 没避空
作者: hdy-123456    时间: 2007-12-3 08:13
原帖由 wmg428110 于 2007-12-1 19:41 发表
行位图
试模时第一模会很好,一点儿也不拉
但是打满后就不行了

有可能是被產品包得太緊了,那圓孔的直位加點出模斜度去看看!
作者: jeff_zou    时间: 2007-12-3 08:42
原帖由 bigafce 于 2007-12-1 00:52 发表

托福!還在混著...
我是開思優秀的會員,有事沒是事都會上來看看!

是哪位兄弟啊﹖能否告訴俺你的名字啊﹖
作者: ding7758258    时间: 2007-12-3 09:25
看看我的机构吧
作者: ding7758258    时间: 2007-12-3 09:27
个人觉得滑块做在前模不利于FIT模,,,尽量做在后模,便于加工和FIT模
作者: marco.miao    时间: 2007-12-3 10:16
原帖由 hdy-123456 于 2007-12-3 08:13 发表

有可能是被產品包得太緊了,那圓孔的直位加點出模斜度去看看!


图片看不清,孔是那个方向拉伤,孔一定要有拔模角.

1.要么就是前模斜顶动作不畅或者有歪斜,在开模完成之后小孔还没有完全脱出来;

2.要么就是产品粘前模,孔硬拉伤.

从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这种大面积的,建议不要省钱,还是做完整的前模滑块  比较安全...

[ 本帖最后由 marco.miao 于 2007-12-3 10:19 编辑 ]
作者: yipianye    时间: 2007-12-3 13:19
不亏是骚窝!
作者: nbchina    时间: 2007-12-3 20:21
该产品用前模弹簧行位应该是准确的.
不过由于前模型腔没有产品的"包力",所以如用拉勾要做得很合理,千万不能在开模时让前后模有半点分离____你的问题一定是出在那里了.那怕有0.1的分离,就会是行位被"咬住",从而出现你手的问题.
建议:从新设计拉勾结构和精度,那是最简单而且最有效的方法.不要转在行位的力度或拉勾的力度上,那是浪费时间.
作者: henryhe    时间: 2007-12-4 14:33
一句话“此产品本就不该前模弹CORE” 你做了这样的结构必燃有这样的后果,特别是你的加工精度达不到时。1,要么滑块太松封胶不好。2,要么太紧动作不灵活开模的瞬间弹不开把孔拉烂。要想彻底改善只有改模具结构!!
作者: nu_qin444    时间: 2008-4-17 1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uaer-jw    时间: 2008-4-17 11:28
感觉是由前模细长条斜弹块变形引起的.看看长条滑块有没变形
作者: nu_qin444    时间: 2008-4-17 14: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