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PRO/E的分模方法+教程 [打印本页]

作者: cu99    时间: 2008-11-6 21:12
标题: PRO/E的分模方法+教程
在PRO/E中进行分模,有太多的书本来讲解了,但小可觉得有个比较遗罕的是:几乎没有一本书能把这些方法全部收集起来,相信如有某位高手能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出一本书,一定会钱图光明!
        借BBS这个平台,小可将自己常用的一些分模方法,大概的总结一下,希望高手们出招,让行内的朋友们茁壮成长,以振兴我民族工业而谋一点微溥之力;
      1.L法:也就是最基本的方法COPY SURFACE,这是一位台湾教授教材上讲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2.切割法:许多时候,当我们做好分型面后进行分模才发现,分不开并且出现了许多绿线线和红点点,这时我们可选择切割法,具体做法是:直接将分型面复制一个后往前模方向延伸到前模仁的厚度,封闭起来生成前模仁,而后做一实体为后模仁,用分模切掉前模部分,再用参考零件直接CUTOUT出后模仁型腔来;
      3.当然针对2所出现的情况,也可采用精度修改法来解决,适当的调整一下精度,也可解决一些情况,还可在设计过程中调整模具精度和产品精度保持一致,(最好是在CONFIG)中直接就设置为产品精度和模具精度保持一致;
      4.补洞法:在做型面时,不要去COPY SURFACE(推荐使用),直接将有破孔的地方做一些比较简单的曲面来堵住,有时曲面不太好做也可直接长出一块0.01mm厚的实体来,然后再一些比较简单的大分型面来就可分出来;
      5.裙边法:对于大部分的壳体类产品,建议使用裙边来做分型面,这样不仅易分模而且往做出来的分型面比较漂亮;
      6.产品中做分型面法:有的时候就是很奇怪的事,直接模具版块中做分型面分不出来的产品,换作到产品板块中去做分型面,然后到模具板块中去分模会比较容易分出,据小可了解有不少的高手就是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模的;
      7.体积块法:有时也可用直接做体积块的方法来完成,包括做成成品的体积块和先随意做成几个体积块后再进行体积块的分割与合并;
      8.调包法:在某些时候,当用主分型面进行分模时会出现分不开的情况,但不要轻易放弃,试换一个分型面(如镶件.镶针或者滑块)来分一下也会出现惊喜的;
      9.修改产品法:此法做法是针对于一些用第三方软件做图转换的图档和一些产品曲面质量较差的的产品较有用.可将产品上一些局部的地方做适当的修改,但要注意不能随意更改产品外观和功能部位.也可重新做一个PART来,利用数据共享插入原产品的实体表面,不足是在产品设变时模具文件不能再生变更;
10.黄牛法: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绝对可行,就是对于一些产品造型质量特差且模具结构简单的产品,与其想尽各种方法来寻找分模的***之招不如老老实实做他一回黄牛,对于各个模具零件直接利用产品上的曲面一个个地做出来,当然这样的东西的确让人讨厌,但一旦遇到而且你的计算机又不太好的情况下法还是可以给你带来方便的!
上面的基本上都是些廢話,看不處什麽來,下面看教程,都是轉載的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呵呵,有點大,加入論壇麗沒有的話,就頂頂哦,畢竟很多個壓縮包,上傳辛苦。。。
作者: cu99    时间: 2008-11-6 23:25
不好意思,电脑卡,帖子都发重复了,请版主删掉这个
作者: 358957093    时间: 2008-11-16 23:42
````````好啊
作者: cooldy_20    时间: 2009-6-23 15:07
dingding dingding dingding dingding
作者: 联建光电    时间: 2013-1-16 14:39
什么也木有
作者: cb_xiao@sina.cn    时间: 2013-2-16 20:43
dingding dingding dingding dingding
作者: q.595263950    时间: 2013-3-29 18:26
DDDDDDDDDDDDDDDDDDDDD支持吖1++++++++++
作者: Faraway.Lu    时间: 2013-4-11 15:55
哎?附档呢,等着下载呢,原来没有啊?
作者: by2006    时间: 2013-4-17 14:34
DDDDdDD
作者: hyong10000    时间: 2013-6-18 12:16
kankan     kankan   
作者: linhp    时间: 2013-6-19 00:01
????????
作者: loujinyi    时间: 2016-3-6 09:36
好东西 顶起来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