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结构设计相关问题----夹水纹成因及剖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7-3 11:59
标题: 结构设计相关问题----夹水纹成因及剖析
本帖最后由 夜游神 于 2013-8-30 16:15 编辑

前几天发了几个表面处理的贴,今天有点时间,也看到论坛上有很多后起之秀被注塑方面的问题所困扰,我将陆续把我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也算是自己的工作总结。

      贴是原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注塑件常见的表面缺陷及与结构、模具设计的关系
       二:夹水纹的成因及剖析
       三:如何通过注塑来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
       四:注塑件变形的成因解决。

今天先谈谈夹水纹的成因及剖析:

       注塑就是熔融的塑胶料通过浇口进入模具型腔,经过定型冷却后形成一定形状的产品的过程。而许多产品上大都有通孔、有转角,熔融的塑胶料流动之时模具壁对其会有阻尼,有转角的地方阻尼会更大,所以即便是没有通孔的产品,熔融的塑胶料在里面的流动速度也会不一样,由于流速不均,所以不可能同时充满整个型腔,两种不同流速的熔融的塑胶料会在型腔的某一处会合,从而形成我们常说的夹水纹,亦称之为熔接线接合线。这就是夹水纹形成的机理。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胶料的流速。
     塑胶料种类繁多,这时就不多说,不同的塑料,其流动性能各不相同,流动性越好的塑料,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夹水纹越不明显。
     熔融的塑胶料在型腔内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其温度和模具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温差,所以,胶料流动的距离越远,其温度降低得越多,其流动性就越差,在此处形成夹水纹的话,夹水纹就会越明显;模具温度越低,与料温的温差就越大,夹水纹越明显。
      产品转折,转角处的R角越小,熔融的塑胶料经过时压力损失越大,流速越小,走到结合线处的时间越长,因而会导至料温越低,夹水纹越明显。
      从夹水纹形成的机理可以看出,进胶点的位置对夹水纹亦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进胶位置,会对应不同的流动路径和流动速度,熔融的塑胶料走到终点的时间就会不同,因而温度降低也会不同,夹水纹的明显程度也会不同。进胶点离夹水纹越近,夹水纹越不明显。
       看到此处,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夹水纹的明显与否,关键在于熔融的塑胶料在夹水纹处的温度,胶料在此处的温度越低,夹水纹越明显。那么,除了上面那些因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胶料的最后温度呢?
       一方面是模具的排气。排气不良,不但会使产品产生高压从而烧焦产品,同时其压力也会对熔融胶料产生阻尼作用,增加胶料流动的时间,从而间接地降低了胶料最终的温度,使夹水纹益发明显。
      另一方面,进胶口的大小、胶料注塑温度注射压力螺杆转速、注射机的注塑容量等都足以对夹水纹产生影响:
       进胶口越大,注射压力损失越小, 熔融胶料的流速越快,胶料到达夹水纹处的时间越短,夹水纹越不明显,反之,其注射压力损失越大,注射时间也越长,夹水纹应当是越明显,但是因为胶料经过胶口时因为速度极高,由于磨擦的作用,在其它机台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料温会有所升高,初速度会比大进胶口大,在一定的流道长度内,其夹水纹的明显程度不会比大的进胶口差(但有可能会形成喷射而产生流痕),但大胶件时,其夹水纹会比大进胶口更明显。
        注射温度的影响:注射温度越高,在共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到达终点时的温度也就越高,所以表夹水纹越不明显。

       注射压力的影响:注射压力越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流速越快,那么它到达终点时的温度也就越高,夹水纹越不明显。
       螺杆转速越快,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与胶料之间产生的磨擦热越多,等于相应提高了料温,所以夹水纹越不明显。在机台温度上到极限,而料温还可以再增加而不会分解的情况下这一招非常管用。
      注射容量的影响:有些产品,因为体积大,重量重,而本厂的机台只能勉强注饱,而我们知道,产品重量是注身容量的60%左右才是最合适的机台,如果超过其容量的70%,就会有可能出现不正常的问题,甚至走不满胶,产生夹水纹也就不怪了。


    总结:

     消除(淡化)夹水纹的方法(严格意义上来说夹水纹是不可消除的,这里所说的消除只是肉眼看不见):

     1,升模温(主要是前模模温,有人对此有意见,说后模结构更复杂,应当对夹水纹的影响更大,而实际上呢,影响当然是有的,但确实没有前模的影响大,因为夹水纹明不明显我们也是从产品的外观来看的,而此外的产品外观,实际上就是产品接触前模的地方,所以我说主要是前模模温,并没说后模不应升温。当然如果前后模温差过大,也是不可以的,最坏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产品分层,表面起皮)。

     2,改变进胶口位置,使之更接近产生夹水纹的地方。

     3,加大进胶口(必要时可以用扇形或圆形都可)。

     4,在可能的前堤下提高料温。

     5,产品胶厚尽量均匀,转角处做尽可能大的R角。

    6,在不影响产品外观和品质的前堤下加大注射压力(还应注意控制产品成本,因为压力增大,产品单重势必会增加,所以不得已才采用)。

     7,按机台注射容量的60%左右,选择合适的机台。

     8,改善模具的排气,产品试模后根据夹水纹的位置针对性增加排气。

     9,在适当时候可以增大螺杆转速。

     10,在夹水纹完全无法消除,但产品表面又需电镀等表面处理时,可以用抛光等机械手法去除夹水纹。

看到以前的贴子还有人在关注,心中甚慰,对其中的错别字做了更正,希望能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本帖最后由 夜游神 于 2010-7-18 06:55 编辑
作者: fsyfch    时间: 2010-7-3 12:05
顶楼主,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7-3 15:21
fsyfch 发表于 2010-7-3 12:05
顶楼主,


呵呵,来得好快!
作者: wangxbjing    时间: 2010-7-3 18:37
支持一下,这样的分析好象见过类似的
作者: cheng8598    时间: 2010-7-3 18:55
楼主真厉害,知识面好广。呵呵,有几个疑问我提出来讨论一下。  
引用楼主的话“螺杆转速越快,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总值下,其与胶料之间产生的磨擦热越多,等于相应提高了料温,所以夹水纹越不明显”


在我的理解,在模具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料温,,这样温差是不是更大了?那夹水纹是不是应该更明显。..

引用“1,升模温(主要是前模模温)”

好像是后模加热油温(前模温度总会比后模高,夹水线应该是后模的复杂结构引起的,前模流动性会比较好)或者是有夹水线的地方局部加模温

本帖最后由 cheng8598 于 2010-7-3 19:05 编辑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7-3 20:07
cheng8598 发表于 2010-7-3 18:55
楼主真厉害,知识面好广。呵呵,有几个疑问我提出来讨论一下。  
引用楼主的话“螺杆转速越快,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总值下,其与胶料之间产生的磨擦热越多,等于相应提高了料温,所以夹水纹越不明显”


在我的理 ...



抱谦,打错字了,你引用文字中的“总值”应为“况”,现已更正。

请仔细看贴。

“前模局部加热”,你的意思我理解,但没见过有人做的,因为一来方法难以实现(前模内需植入热电偶),二则局部加热的效果肯定没有前模整个加热的好(请细看夹水纹这形成机理)。

消除夹水纹倒是还有一法,我以前在别的厂见过,有一种热油,喷上即可消除之,只是每啤都要喷,且在网上没有找到相关的油类,所以没有写进去。

本帖最后由 夜游神 于 2010-7-3 20:32 编辑
作者: lkbc    时间: 2010-7-3 20:09
顶楼主,我现在缺乏这类的知识,感谢分享。建议版大加分,鼓励这类增加知识的行为。

我上次离职时,找结构设计的工作时就欠缺在这种材料知识,那时候做了3D绘图两年,proE三维曲面造型很OK了,可是材料一点也不懂,在厦门这个城市很少只是3D绘图的工作,都是招结构工程师需要全能的人才。面试老过不了,很头痛。

现在进了目前这个公司后,听从以前那公司的同事的建议(她跟我是一个遭遇),有事没事就往注塑机台跑,看看材料,问问操作的师傅。收获不少,现在给我产品,我能认出五六种材料了。还没有学到头,继续加油,共勉!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7-3 20:13
wangxbjing 发表于 2010-7-3 18:37
支持一下,这样的分析好象见过类似的


       这个可没办法了,注塑工艺本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工艺,这方面的文章也肯定多如牛毛,发此贴的目的无它,只是自己也曾从开思网上受益良多,尽自己的一份微溥之力罢了。

      但请版本大不要怀疑贴子的原创性,不信可以从网上搜搜,看有没有想同的 ,加分与否倒不在意。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7-3 20:38
lkbc 发表于 2010-7-3 20:09
顶楼主,我现在缺乏这类的知识,感谢分享。建议版大加分,鼓励这类增加知识的行为。

我上次离职时,找结构设计的工作时就欠缺在这种材料知识,那时候做了3D绘图两年,proE三维曲面造型很OK了,可是材料一点也不懂 ...


加油!!前面的路还长呢,我们厂的注塑主管和注塑工程师都是我负责招聘的呢,虽然我是做结构的。

   请继续关注我的贴子,对于上面几个没讲的方面我有时间都会讲到的,虽然可能没有太多的新意,但绝对是经验之谈,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本帖最后由 夜游神 于 2010-7-3 20:42 编辑
作者: lcw8801    时间: 2010-7-7 17:01
楼主总结的很好很全面
模具方面还可增加:
1.采用热浇道以降低因熔体通过主流道产生温度及压力降低的影响
2.主流道在截面积及形状选取时应综合考虑压力降

调机方面应补充说明:
并非所有材料都对螺杆转速及背压敏感,有些材料切应变大(如ABS),有些对温度更敏感(如PC),所以要提高熔体实际料温应综合考虑塑料本身的特性来优先选择增加螺杆转速还是直接升料管及模温
作者: lcw8801    时间: 2010-7-7 17:05
楼主所说的喷热油对夹水纹好像影响不大,主要是用来消除应力用的,有应力痕又是免喷涂产品偶尔才会用
作者: power2213106    时间: 2010-7-7 17:06
说的好,顶啊
作者: hongzhaji    时间: 2010-7-7 21:07
楼主经验丰富啊   以后还要多想你学习
作者: ggplay    时间: 2010-7-8 11:03
一句话,好,顶
作者: zdz136    时间: 2010-7-8 17:22
看了楼主此贴,受益非浅,在此谢过!如能将文中多处错字改正一下,将可让后来之人更容易看得明白:   谢谢!
1.而许多产品上都的(应为"有" )通孔、有转角/
2.哪些因素会影吃(应为"影响" )到胶料的流速/
3.关键在于熔融的塑胶料在夹不()纹处的温度/
4.胶料在此处的温度越低,平()水纹越明显/     有多处打错
5.增加胶料法力(应该说的是"流动"吧)的时间/
6.在不影响产品外观和品持(品质)的前堤下加大注射压力/

本帖最后由 zdz136 于 2010-7-8 17:24 编辑
作者: hfutchxy    时间: 2010-7-8 19:06
楼主经验丰富,受益匪浅!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7-18 06:56
zdz136 发表于 2010-7-8 17:22
看了楼主此贴,受益非浅,在此谢过!如能将文中多处错字改正一下,将可让后来之人更容易看得明白:   谢谢!
1.而许多产品上都的(应为"有" )通孔、有转角/
2.哪些因素会影吃(应为"影响" )到胶料的流速/
3.关键在于熔融的 ...


谢谢指正,现已更正。
作者: lyw268    时间: 2010-7-18 08:04
据我所知,楼主公司生产的花洒手柄合模线与夹水纹都是经过打磨处理的.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7-18 15:09
lyw268 发表于 2010-7-18 08:04
据我所知,楼主公司生产的花洒手柄合模线与夹水纹都是经过打磨处理的.


难道贵公司的产品需要电镀的话,合模线不用经过打磨吗?大家都是一样的吗是不是。
夹水纹用打磨处理的话,我想谁都花不起这成本,一个花洒面盖,如果合夹水纹不处理好的话,会有多少夹水线啊。
作者: rocky5207    时间: 2010-7-26 15:54
塑胶的魅力就在于千变万化,感谢楼主的分析。
作者: cdh79628    时间: 2010-7-26 16:41
好贴,前些天面试刚好碰上类似问题,要是早几天看到就好了!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7-30 16:57
cdh79628 发表于 2010-7-26 16:41
好贴,前些天面试刚好碰上类似问题,要是早几天看到就好了!


以后记得常上来,开思上面啥都有有啊
作者: avred    时间: 2010-7-30 18:21
..不错不错.学习/
前模局部加热.三星的有电视机壳模上用过/模具是东莞一间厂做的,
这方法还是可行的.
作者: wateryes    时间: 2010-8-3 10:16
感谢楼主的精辟介绍。
作者: chengzhen    时间: 2010-8-3 12:20
对有些产品来说,模具是最后才考虑的,不一定要了解那么多的,呵呵
作者: liu2123    时间: 2010-8-3 13:47
好知识,我去一家公司面试曾经考过我这问题,当时我还一愣,因为我之前很少听说夹水纹这个词,叫的多是熔接线,结合线,楼主的帖子学到东西了。
作者: gun8848    时间: 2010-8-6 10:54
以前也有了解,現在有鞏固了一下,謝謝樓主
作者: hpg1900    时间: 2010-8-11 14:11
支持原创!!!
作者: wcywlz    时间: 2010-8-11 22:27
非常感谢,学习了
作者: ling182003    时间: 2010-8-11 23:32
这是我看过把原理说的最连贯和易懂的关于注塑的文章,楼主支持你!
         另外,有其他问题向楼主请教:我是做模具设计出身的,想做产品设计或结构设计,楼主对这方面有什么好建议吗? 结构设计都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技能,结构设计会比模具设计有发展前途吗?
作者: acm151    时间: 2010-8-12 10:08
做了这么多年的结构设计,对塑胶的成型也多多少少了解一点,但从没有过像楼主这么系统的总结分析过,佩服楼主,以后我也应该在这方面多多努力才是!
作者: samred    时间: 2010-8-12 11:37
好习惯都是先回帖在看东西
作者: chinaschong    时间: 2010-8-12 13:39
强,非常感谢楼主。致敬
作者: yanyinxi    时间: 2010-8-12 16:40
多谢楼主,十分有用的实战经验,开思真的啥都有!

楼主好面熟,好像哪里见过,或者以后会见面?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8-13 19:28
yanyinxi 发表于 2010-8-12 16:40
多谢楼主,十分有用的实战经验,开思真的啥都有!

楼主好面熟,好像哪里见过,或者以后会见面?


如果是同行的话,那还真说不定,也许我们已见过面了呢,呵呵
作者: 索马里海盗    时间: 2010-8-13 19:57
学习了,谢谢楼主
作者: Hello-ICAX    时间: 2010-8-13 20:05
我发表下自己的观点
塑胶属于高分子材料,分子量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它们的分子结构是成线性的,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看作纤维状,也就是说塑胶在流动成形过程中,他们是呈现流动方向分布的,在遇到有孔位的地方,它们就分向两个方向走,而后合拢,而合拢后的高分子材料是不可能像之前一样融合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温度较低时,分子的活跃度比较低,而温度较高时,分子比较活跃较低,因此,模温高时或压力大时,夹水线比较的轻微,反之则较明显。(实际上夹水线始终存在,只是可见或不可见而已)
作者: liuwai1985    时间: 2010-8-14 16:46
顶下楼主!!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8-22 17:45
ling182003 发表于 2010-8-11 23:32
这是我看过把原理说的最连贯和易懂的关于注塑的文章,楼主支持你!
         另外,有其他问题向楼主请教:我是做模具设计出身的,想做产品设计或结构设计,楼主对这方面有什么好建议吗? 结构设计都必须具备哪些方 ...


刚开始时我也是做模具设计的,一直做了两年。后来才转结构的,做结构的先做模具设计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不会设计出不合理的结构出来,而且产品的模具成本可以降到最低。
想做结构设计的话,有几个方面是要具备的:
1,其本理论知识:如《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现论力学》、《金相》、《公差与配合》等。
2,对塑胶材料和其加工艺要有一定的了解。
3,对塑胶、五金材料的表面处理要有一定的了解。
4,对各种模具要有一定的了解(如塑胶模,五金冲压、拉伸模,压铸模,BMC模具等)。
5,掌握一两种3D软件(这要看你打算入哪一行,做汽车大都用CATIA,UG,其它行业用PEO-E和SW比较多)。
6,有一个职业规划,选定一行就在里边做下去,你的价值才会越来越高。

基本上就是这些了,供你参考。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8-22 17:49
Hello-ICAX 发表于 2010-8-13 20:05
我发表下自己的观点
塑胶属于高分子材料,分子量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它们的分子结构是成线性的,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看作纤维状,也就是说塑胶在流动成形过程中,他们是呈现流动方向分布的,在遇到有孔位的地方,它们 ...


不错,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但只要你保证料温永远高于其熔点的话,也是可以消除夹水纹的,比如产品足够小或是离进胶口很近等等。
作者: dengguishenghao    时间: 2010-8-23 21:21
学习了,谢谢了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8-28 10:44
chengzhen 发表于 2010-8-3 12:20
对有些产品来说,模具是最后才考虑的,不一定要了解那么多的,呵呵


如果是你的产品试模出现这些问题,调机技术员技术不到位的话,你怎么办?一直让它流到试产?或是大量生产时请客户接受这样的缺陷吗?

当然,大公司的话,结构工程师不必要有这么全面的技术,但技术不咬人的,呵呵。还有调节器机的新手,跟模的都可以看看的,不是为哪一类人而写的,有用则取之。
作者: mukkkjj    时间: 2010-9-8 19:59
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wangyuntao    时间: 2010-9-8 20:27
不错,说的比较清楚,也比较系统,这东西接触多了自然会了解一些,但要把他比较系统的整理出来,还是很好,很管用的啊!谢谢楼主!
作者: renzhengjia    时间: 2010-9-8 21:56
“夹水纹完全无法消除,但产品表面又需电镀等表面处理时,可以用抛光等机械手法去除夹水纹”
我也遇到过,。。。
作者: barretzhang    时间: 2010-9-8 23:51
先谢谢了,好的资料
作者: dave.wang    时间: 2010-9-14 22:01
p这个楼主还是有两把刷子,顶了。
作者: cjf2050    时间: 2010-9-14 23:48
楼主讲得比较全面,学习了。
作者: machozhao    时间: 2010-9-15 08:54
楼主果然经验老道,支持了
作者: zuoluoproekaisi    时间: 2010-9-15 09:07
资料不错...学习了
作者: hgy_for    时间: 2010-9-15 09:39
重温,另有一番认识!谢谢
作者: 冒失虫    时间: 2010-9-15 10:25
楼主知识面广,顶一下..
作者: wgx19822009    时间: 2010-9-15 11:16
很可以的资料很可以的资料很可以的资料很可以的资料很可以的资料
作者: hpniu620    时间: 2010-9-16 10:53
算我一个。顶。
作者: lylhx    时间: 2010-9-16 13:35
向楼主致敬,学习了!
作者: Dreammin06    时间: 2010-9-16 16:52
感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120809525    时间: 2010-9-16 17:18
,,以后天天来学习!望不吝赐教!
作者: taozhong    时间: 2010-9-16 20:25
楼主,大师级别!
大师可否加我QQ:894655689
这样以后我在结构设计中有大把问题可以请教你,还望接受,盼加!谢谢!
作者: xiaoxiang_king    时间: 2010-9-19 12:35
楼主经验丰富啊
作者: xiaoxiang_king    时间: 2010-9-19 20:21
楼主,你真是太强了,呵呵,支持你多出帖
作者: lesliecen    时间: 2010-9-20 15:22
谢谢楼主的分享,楼主应该再弄一份WORD文档附件放上来更好了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10-8 09:02
lesliecen 发表于 2010-9-20 15:22
谢谢楼主的分享,楼主应该再弄一份WORD文档附件放上来更好了


我也考虑过,其实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你很本不知道你要下的是什么东西,可能下了半天(有的网速慢),可能下下来的是个你根本就不相要的东西,这样更直观一点,想要保存也方便,copy一下到word就好了,你说呢。
作者: gl236714-4    时间: 2010-10-8 09:44
前模局部加热这个要试试采用。
作者: gouyuwen    时间: 2010-10-13 15:56
总结得真好!
作者: win100xyhd    时间: 2010-10-13 20:41
之前做到一智能监控电话机面盖,钮件孔位太多,用乳白色ABS,不再表面处理,相邻钮间的熔合线头痛好一阵子。经过反复实践,最好把进胶口移到钮位旁边,且多点进胶,才算弄出可接受的外观表面。
今读到楼主的系统总结,深有明白了一点,谢谢!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0-10-22 08:27
65# win100xyhd

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用得好方是本事啊。
作者: 166161    时间: 2010-10-22 08:59
chengzhen 发表于 2010-8-3 12:20
对有些产品来说,模具是最后才考虑的,不一定要了解那么多的,呵呵


我觉得这个想法不好。
一个产品工程师一定要懂模具的,你可以不懂得很细,不用知道模温多少合适,注塑压力要多。但是你设计的时候至少要知道怎么出模,确定产品后处理工艺,你才能把相关的细节在设计中完成。而不能先把根据ID做完数模,开模的时候模具工程师再来提你的不合理进行修改,如果ID没做好,造成开模困难,你是反过来要求修改ID还是硬着头皮要求模具工程师再模具上解决?
作者: cfb5566    时间: 2010-10-23 16:51
hao  hao   hao
作者: nikkijacky    时间: 2010-10-23 17:59
很深的資料
作者: tang.86    时间: 2010-10-23 20:59
thanks very much
作者: 夏晨华    时间: 2010-10-23 22:35
顶。。。。。
作者: barretzhang    时间: 2010-10-25 16:18
神哥的文章一定要顶,呵呵
作者: anda2005    时间: 2010-11-3 18:20
楼主经验丰富,受益匪浅!
作者: JS007    时间: 2010-11-17 04:17
受益匪浅!
作者: wgx19822009    时间: 2010-11-17 08:31
支持一下,这样的分析好象见过类似的
作者: color2000    时间: 2010-11-17 08:54
長了知識,謝謝樓主!
作者: kinchoschen    时间: 2010-11-17 10:17
学习了!感谢分享!
作者: webbermax    时间: 2010-11-17 11:53
楼主总结的已经比较全面了。从模具,产品结构,注塑工艺方面,其实模温度的调节也是一个很重要改善工艺
作者: xieke    时间: 2011-2-9 11:42
感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cls_2003    时间: 2011-2-9 13:31
不错,谢谢分享
作者: liudesheng    时间: 2011-3-6 14:41
支持樓主!
我們客戶的產品設計就是,畫出來的東西老是要我們模具廠幫他評估能不能做,新模的開模前期檢討要來來回回3、4次。甚至改個設變也要我幫他看看行不行.
遇到不好畫的地方就叫我們幫他畫,好了再寄回給他. 暈!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1-3-7 17:21
liudesheng 发表于 2011-3-6 14:41
支持樓主!
我們客戶的產品設計就是,畫出來的東西老是要我們模具廠幫他評估能不能做,新模的開模前期檢討要來來回回3、4次。甚至改個設變也要我幫他看看行不行.
遇到不好畫的地方就叫我們幫他畫,好了再寄回給他 ...


大凡做OEM的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所以OEM虽然利润低,但没有一两个各方面全能的高手在里边还真做不好。我以前帮TOTO,MONE等都做过类似的工作。
作者: wangzhi8609    时间: 2011-3-7 21:53
学习一下
谢谢楼主资料
作者: lzysd1975    时间: 2011-3-8 10:52
支持夜游兄,将此贴继续发扬光大。

本帖最后由 lzysd1975 于 2011-3-8 10:56 编辑
作者: SeaSpring    时间: 2011-3-8 12:43
很不错.....授教了
作者: ssli    时间: 2011-3-8 13:51
支持楼主多发此类帖子
作者: szhouxj    时间: 2011-3-8 14:12
讲得很专业,对此更深的了解
作者: ant1860    时间: 2011-3-8 16:21
夹线成因大家都知道.一般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改善..但是成型状况会出现多样化.....
好的结构工程师.知识必须很全面。这是一定的....
作者: wangrong8515975    时间: 2011-3-8 23:22
恩 不错!看看
作者: tylerlin    时间: 2011-3-10 22:27
能学到不少知识啊,要有不少的知识要学啊
作者: 一缕阳光_希    时间: 2011-3-11 11:09
这样的帖子需要顶一下,顺便问一下楼主,熔接线上有一个叶子装的痕迹,请问是排气不良导致的吗?
作者: hd199    时间: 2011-3-11 15:38
不知貴司做的花灑面殼,有夾水紋嗎
作者: tylerlin    时间: 2011-3-13 22:27
多谢了。还是要多多看看自己的资料。
作者: cashew    时间: 2011-3-22 10:28
谢谢了!很细,但好像还缺点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11-3-22 12:33
一缕阳光_希 发表于 2011-3-11 11:09
这样的帖子需要顶一下,顺便问一下楼主,熔接线上有一个叶子装的痕迹,请问是排气不良导致的吗?


是叶子状吧,首先可以确定,这叶状不属于熔接痕,熔接痕只是一条线,而且大都是直线。
你所说的,我猜可能是别的原因造成的了,八成是排气不良:排气不良可能表现出很多形状的东西,因为形状比较怪异,不可能是模具里面的嵌件水印。
作者: daviddesigner    时间: 2011-3-22 13:22
叶子状的痕迹,有没有照片?
是不是冷料斑?
作者: dcq6894777    时间: 2011-3-22 20:51
碰到好多这样的问题~~
作者: 676929719    时间: 2011-4-13 09:30
谢谢学习了
作者: eveningjun    时间: 2011-4-19 00:52
初学结构设计,看了楼主的帖真是佩服,望楼主多多指教,QQ:472714470
作者: R9sammy    时间: 2011-5-12 00:07
受教了!受益匪浅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