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高光表面熔接线该如何处理?
[打印本页]
作者:
cam
时间:
2010-10-13 16:19
标题:
高光表面熔接线该如何处理?
1.产品表面为高光,产品尺寸为15*15*7,胶厚为1.2. 2.请问高手们,熔接线该如何去除?
本帖最后由 cam 于 2010-10-13 16:22 编辑
作者:
duyizhen
时间:
2010-10-15 11:13
看你的产品1:进胶口为大水口搭底进胶,2:高度的平面加胶至1.6MM,2点做到了就能解决问题。
作者:
wangren00
时间:
2010-10-15 13:16
增加模温试一下。。
作者:
sh188
时间:
2010-10-15 13:27
更改流道才是最有效的
作者:
xiongyunfeng
时间:
2010-10-15 14:51
建议你先用moldflow分析~找出最佳方案~再进行修改!
作者:
15014097653
时间:
2010-10-15 22:36
把浇口改成搭接形式的,
作者:
lft123
时间:
2010-10-17 21:36
个人感觉5楼建议不错,避免不了,可以更改进胶点,让熔接线出现在不明显的地方。
作者:
juanzhi_happy
时间:
2010-10-18 16:35
支持5楼意见
作者:
yanglimei
时间:
2010-10-18 17:17
楼主已经是搭接进浇,那只能从以下方面解决:
1.前模温度需达到110度以上,可以接蒸汽系统,如果没有可以暂时用加热棒。
2.对应熔接痕处做镶件,加强排气.
作者:
cam
时间:
2010-10-21 11:43
非常感谢你们的回复
1.有接模温机,还是没去除.
2.如加大进胶点不知道可不可以?
作者:
hehua123
时间:
2010-10-21 12:19
学习之中,,,,,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1 12:44
个人建议,浇口加宽,有条件的话,前模采用电加热系统
作者:
老文
时间:
2010-10-26 23:00
以前处理结合线的问题
如果产品允许,结合线底部
位置加胶,可以改变结合线的位置
作者:
dance_zhu
时间:
2010-10-27 10:55
学习中。。。
作者:
dh52yp
时间:
2010-10-27 11:26
有零件图吗 看看内侧是否可以改动 浇口进胶的流向和快慢可以决定熔接痕的位置 在飞外观面上加皮厚或是导流可以将熔接痕一道相对不重要的位置 增加定模温度固然会减轻熔接痕但是赔了成型周期相应的问题也会出现 我们家也是做高光电视前壳的 一般小的熔接痕很难避免 尽量赶到不重要的位置应该是主方向
作者:
kkleung1123
时间:
2010-10-27 11:45
1.更改进胶点,让熔接线出现在不明显的地方
2.增大流速,温度,压力等方法降低熔接线的明显度以达到需要的表面要求
作者:
王逊邦
时间:
2010-10-27 15:56
学习了
作者:
liujunzzh
时间:
2010-10-28 18:06
进胶的问题,引起的排气排不出,
1:改 潜前模侧壁 靠顶部位进胶
2:前模底部面拆镶件排气
[attach]1044491[/attach]
作者:
胶位
时间:
2010-11-2 17:18
运水如果没做顺着夹线跑,80度油温应该差不多了,有位兄弟说了后模再加排气(看样子你后模应该有运水)。还有改产品,看产品,是两面边往上面包胶,中间走得慢,在中间加胶试下。
作者:
xilinghmk
时间:
2010-11-2 22:42
个人比较同意13#以及15#兄弟的做法,前提是不影响组配及客户允许的情况下
我们公司大都这样做,模具改动小,不影响周期,交期也快.....
作者:
qq109124532
时间:
2010-11-2 23:39
不改进胶点的前提下,给个建议,如果可以,由进胶处开始,在对应的后模上做胶位导向处理。使溶胶进入型腔后先往产品顶部流向,让模具先充满产品平面顶部可解决问题。做较深的按钮都可参考此法,成功案例在先,希望能帮到你。不明白可加我qq。
作者:
linjiaxin
时间:
2010-11-4 17:19
建议你先用moldflow分析~找出最佳方案~再进行修改
作者:
hxglucey
时间:
2010-12-11 23:24
加强排气,加高模温试试如果还不行,就用RHCM吧
作者:
cnetfan
时间:
2010-12-12 20:45
第一种方案:正对入水口的位置加骨位做导流槽,导流槽两侧减胶,先将胶料引到产品顶部。对于这个产品来说潜顶针是比较好的。
第二种方案:产品反过来做,外观面出后模,用刮板将产品从前模刮出来,用小水口中间进胶,当然模具成本高很多,流道长了些,因为模具行程是固定的,所以风险比较大,但能保证外观没有任何结合线。
我也搞过设计,单靠调节工艺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有限的。模具设计合理的话,只要一个傻子去调机就Ok了。
本帖最后由 cnetfan 于 2010-12-12 21:24 编辑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