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注塑模具设计经验总结大合集 [打印本页]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1 16:50
标题: 注塑模具设计经验总结大合集
今天闲着没事来论坛看看,听说这个论坛比较不错。看完几个帖子后,我实在是坐不住了,我闲暇的时候也曾经浏览过很多关于模具结构的论坛。但看来看去,总是那些东西。很少有人能把真正设计模具的要点指出来。我是从事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的,曾经设计过家电,汽车,电子产品类的模具。设计水平不见得很高,只是干过的活比较多比较杂而已。今天刚好闲着没事,跟大家共同讨论下关于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的问题。首先我们拿到了一个产品后,先不要急着分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检查产品结构,包括拔模,厚度等模塑型问题。当然这些对于一个刚刚从事模具结构设计的人来说,可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才是比较适合模具设计用的产品,这些没关系,只是自己日常积累的一个过程。当你分析完产品的拔模,壁厚,以及在出模方向有倒扣的地方后,你基本上已经知道了模具分型面的走向,以及浇口的位置,当然这些最终还是要跟客户确认的。有人说,是不是我分析好了产品结构后,就可以开始设计模具了呢,答案当然是NO。要想在设计时少走弯路,一些关于影响模具结构的项目是一定要确认好的。具体内容如下:1,客户用来生产的注塑机的吨位及型号类型,这个确认不好,你就没法确认你模具的浇口套的入口直径以及定位圈的直径,顶出孔的大小跟位置,还有注塑机能伸进模具内的深度,甚至模架的大小,闭合高度等等。你辛辛苦苦的设计好了一套用油缸抽芯的模具结构,你也颇有成就感,可模具到了客户那里没法生产,因为客户那里只有电动注塑机,而且没另外加中子,估计那时你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2,客户注塑机的码模方式,一般常用的是压板码模,螺丝码模,液压码模,磁力码模等等。这个确认好了,你才知道你设计模具时,到底需不需要设计码模螺丝过孔或者码模槽。3,刚才我们分析后的产品的问题点,以及产品夹线,产品材料及收缩率。不要想当然的认为PP的塑料收缩率就一定是1.5%,这个一定要跟客户确认好,要知道他们最终用于生产的材料是什么牌号的,有没有添加什么改性材料等等。有条件时,最好能熟知产品的装配关系以及产品的用途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将来的模具结构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了解了这些,你就知道哪些是外观面,哪些是非外观,哪些地方的拔模角度是可以随便加大的,哪些地方是不能改的。甚至包括一些产品的结构,如果你了解了产品的实际装配关系以及用途,你就知道哪些倒扣结构是可以取消或改成另外一种简单形式的。一定要牢记,做模具的过程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常看到一些人以做了一套多么多么复杂的结构而感到骄傲自豪,我觉得那是非常得无知。因为很多产品工程师可能会由于自身的经验问题,设计了一些不太合理的结构,如果作为下游工序,不能帮
他们指正的话,他们可能永远都觉得那样设计是没问题的。那我们产品工程师的进步就会非常的缓慢。4,模具水路外接参数,油路外接参数,电路外接参数,气路外接参数。只有在设计之前了解了客户这些要求之后,你才能有预见性的设计水路油路气路,别到时辛辛苦苦设计好了模具,后来发现客户需要在模具内部串联油路,那时你再改动,估计会累个半死,因为你水路,顶杆,螺钉什么的都好不容易排好了位。像这四路的设计顺序一般是先保证油路,因为油路要分布平衡,特指需要油缸顶出的模具结构,如果油路不平衡的话,油缸顶出的动作就会有先后,容易顶出不平衡。当然也可以采用齿轮分油器,但那样就更复杂了.其次是水路,因为水路要保证冷却效果,分布不均会影响产品质量及模具寿命。最后才是气路跟电路。在模具上的放置顺序是,最靠近TOP方向的是电路,然后是水路,气路,最下面的是油路接头。5,其它未尽事项。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我们就可以着手设计模具了。首先是分模,这个过程估计是大家都比较喜欢的过程。因为分出模来有成就感。拉分型面的原则就是简单即好,能拉伸出来的坚决不扫描,或者用其它高级命令。其次拉分型面时要有大局观,尽量简化分型面,不要搞的七七八八的,如果不是精密模具,那些0.1~0.5的插穿位能避免的就要避免。另外分型面还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尽量顺着产品趋势做。那样做出来的分型面才会beautiful。串插一句题外话,在学习三维软件时,一定要切记,每个命令的原理都弄明白,那你就知道在什么时候能用到那个命令。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你不会用软件,而是你不会活学活用软件。同样一个命令,有经验的人会有很多种灵活的用法,这点体现在UG上是最明显的。一句话,重要的是思路,而不是工具本身。在做分型面的时候,只需要知道,插穿面的角度能大就大,碰穿面的面积能大就大,拉出来的枕位能宽就宽。要充分考虑你现在手上拉的这个分型面将来实际模具做出来后,人家车间负责飞模的师傅会不会骂你就行了。如果你觉得不会挨骂,那就OK,继续进行,当将来你真的被骂了,这些就是你的经验。在做分型面的同时肯定是要考虑滑块跟斜顶的排布的,因为那些也要涉及到分型面的改动。典型滑块结构就是三角函数关系,这个没事自己多算算就行,但要保证斜导柱的角度不要太大,尽量做到30度以下。斜导柱选用的原则就是能粗就粗,别太小气,因为斜导柱是要受力的。另外滑块也分很多变异的结构,例如,上坡滑块,下坡滑块,内抽滑块,油缸抽,前模滑块,滑块带滑块,滑块带反顶,滑块带斜顶,等等,这些特殊结构都是充分利用了三角函数关系式,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产品倒扣的脱模,及模具的正常开合模动作。滑块的计算公式各大论坛都有详细的介绍,我就不在此赘述了。其次是斜顶,斜顶比较灵活,但典型斜顶的角度也不要
太大,尽量不要超过15度,当然你非要做20度也行,但寿命就很难保证了,而且动作也会很不顺畅,具体原理参照三角函数与理论力学。斜顶的形状有很多演化形式,例如,上坡斜顶,下坡斜顶,歪脖子斜顶,镶拼斜顶杆的大斜顶,镶拼圆杆的大斜顶,镶拼挂台的小斜顶,顶块下面走斜顶的,滑块上走斜顶的,斜顶上走斜顶的,斜顶上带反顶的,等等,这些所有的结构都是一个目的,利用三角函数把产品的倒扣做出来。由此可见,学好三角函数是多麽的重要啊!所以至于各种特殊的结构,都是人想出来的,你大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不管什么样的结构都可以去随便想,想好了,就去大胆的设计,搞不好你就有新发明呢,但设计完后,一定要验证下三角函数的关系,就是实际模拟下模具的开合模动作,以及考虑下在注塑时会不会有问题等等。说着说着,我们分模分好了。接下来就是模具结构的排位了,这些内容都是事先要理清头绪的,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模具结构,例如,两板模,三板模,热流道,IMD,IML,双色,叠模等等。所有的模具结构类型都是为了能很好的实现产品的量产而服务的。在选用模架时,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刚才提到的那4点注意事项了。选好了模架我们就要考虑模具的镶拼了,镶拼的原则就是简化加工,节省材料,利于产品成型,比如排气等等。你觉得模具上存在特别薄的地方,一定要单独镶拼出来,易于将来更换。在镶拼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镶件的强度,加工性,以及将来水路的可设计性。镶拼完了后,就要加标准件了。 加标准件的原则就是先重点后局部,尽量布置平衡对称。一般都是要先加顶杆的,加顶杆时一定要考虑水路的排布。一般情况下,要优先考虑顶杆的排布,然后大体设计水路,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路顶杆,使两者达到平衡。加顶出的原则就是抱紧力大的地方,另外要加在产品的楞,台,边等强度结构比较好的地方,以免顶白或顶出不平衡。排水路的原则就是加顶出的原则,因为一般来讲,产品抱紧力大的地方也就是产品的热点,需要加强冷却的部位,这个矛盾需要调节好。至于到底是用顶杆还是用顶块或者推板,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这个要结合产品的结构特点来分析
,比如产品容易粘前模,就要考虑要不要后模加倒扣,或者前模加顶出,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很多朋友都不会想全面是什么原因呢,那还是因为没有对产品结构分析充分,没有实际考虑下产品在注塑过程中的状态。这是问题的关键。顶杆水路加完了,剩下的就是那些乱七八糟的标准件了,大家在加的时候尽量考虑对称平衡就是了。整套模具设计完成后,一定要做以下几项检查,首先是镶块的拔模分析,看看有没有倒扣的地方,其次是模具各零件的干涉检查,重中之重。现在的三维软件都有这项功能,方便的很。然后就是模具开合模动作的模拟,再简单的模具只要自己不是太清晰,就一定要实际模拟下,另外就是模具各零件的可加工性以及模具的装配过程,别辛辛苦苦设计出来了个巧妙的结构,理论计算也没问题,加工完了,结果装不进去,或者不好装配。至此,可以恭喜你了,大体的流程都已经结束了。其实模具设计是个充满着矛盾的事情。想设计完美些,模具费用就高了,想设计简单一些,可能产品就要改或者模具的强度,使用寿命都会有影响。所以模具设计没有绝对的。只要寻好了那个平衡点,你设计的模具就是成功的。所以,别人设计的结构未必都适合你。只要遵循了以上的模具设计要点,估计大家都能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模具结构来。由于时间紧张,讲的有些地方词不达意,并且本人水平有限,有些地方可能有点偏颇,希望大家都能讨论下。如果有朋友对模具结构有兴趣,也可能跟我共同讨论下,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今天先大体讲下,有时间再进一步拓展下。

本帖最后由 htyysl 于 2010-10-23 15:42 编辑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1 17:00
第一次发这么长的文字帖,是先写到记事本上然后复制过来的,所以段落格式有点乱,希望大家凑合着看看吧,觉得好的话,就尽量顶起,谢谢!
作者: 内六角螺钉    时间: 2010-10-21 19:53
我记下来,分析分析,多谢
作者: hdly    时间: 2010-10-21 20:00
两个字——精彩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1 20:04
内六角螺钉 发表于 2010-10-21 19:53
我记下来,分析分析,多谢

没什么好记的,模具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东西,翻来覆去就那些东西,所有的乱七八糟的结构,你做的多了,你就会发现,原理都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而且模具行业处于整个行业链的末端,利润空间也被压缩的最低,并且是个服务性行业,跟站大街的没有多大区别,总之,搞模具没有太大的前途,不如搞点产品研发什么的,比较有挑战性,也有成就感。有能力的就去做采购或者业务或者管理,那些“钱途”比较光明。真喜欢搞技术就搞些研发类的,开发下智力
作者: yukafai    时间: 2010-10-21 22:33
恩,谢谢分享,可作前车之鉴
作者: alex850921    时间: 2010-10-22 02:18
楼主前期工作我觉得说得很精彩,而且都很必要!我们厂每套模具都要这样来分析,而且客户来的打合资料一定要仔细看清楚客户的要求。其次分好模以后你还有好多东西要处理的!可以倒圆角直接加工出来的你就不要搞个利角,不是胶位的地方可以避空的就一定要避空!你在画3D的时候你每画一个特征你就要去习惯性的想着它是怎么样加工出来!,,,,,,,,,,,,,,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2 10:39
大家都可以来拓展讨论下,把问题都解决到设计之前
作者: wcw45    时间: 2010-10-22 10:42
但是设计的想法,有时候和加工的过程是不同的,前期尽量做到可以让加工部门参与。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2 10:48
wcw45 发表于 2010-10-22 10:42
但是设计的想法,有时候和加工的过程是不同的,前期尽量做到可以让加工部门参与。


前期一定要做评审,当设计与加工有冲突时,如果对方的意见非常合理我们就采取,如果方便加工了,却不利于我们模具的整体结构规划,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在整个模具制作流程中,一定要以工程师为主导,哪家工厂要是以钳工为主导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作者: chiry    时间: 2010-10-22 12:29
我来顶一下
作者: yuanweihua8812    时间: 2010-10-22 12:46
我顶,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348053428    时间: 2010-10-22 13:22
看完才知模具设计不是简单的事情 自己学的只是九牛一毛啊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2 14:35
这是我从别的论坛网看到的一篇帖子,是网名为"519527775"的朋友发的,特转到这边来,综合一下,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提提



                                   注塑模具设计经验
1. 符合塑件脱模:为使塑件能从模具内取出,分型面的位置应设在塑件断面最大尺寸的部位。
2. 分型面的数目和形状:通常只采用一个与开模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分型面。确定分形面应以模具制造及脱模方便为原则。
3. 型腔的选择:尽量防止形成侧孔和侧凹,以避免采用较复杂的模具结构。
4. 确保表面质量:分型面尽量不要选择塑件光滑的外表面,避免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将塑件要求同轴度的部分放在分型面的同一侧。以确保塑件的同轴度;要考虑减小造成塑件大、小端的尺寸差异要求等。
5. 有利于塑件脱模:由于模具的脱模机构通常设置在动模一侧,故尽可能使开模后塑件留在动模一侧。
6. 考虑侧向轴拔距。一般机械式分型 抽芯机构的侧向轴拔距都较小,因此选择分型面的时应将抽芯或分型距离长的方向置于动、定模的开合模方向上,即将短轴拔距作为侧向分型或抽芯。并注意将侧抽芯放在动模边,避免定模抽芯。
7. 锁紧模具的要求:侧向合模锁紧力较小,故对于投影面积较大的大型塑件,应将投影面积大的方向放在动、定模的合模方向上,而将投影面积小较小的方向作为侧向分型面。
8. 有利于排气。当分型面作为主要排气渠道时,应将分型面设计在塑料的流动末端,以利于排气。
9. 模具零件易于加工。
    薄壁壳体塑件成型收缩紧紧包住型芯,故将型芯设在动模边,凹模设在定模边,开模后塑件留于动模,以利脱模。
垫圈类塑件,壁较厚而内孔较小,塑件成形收缩对型芯包紧力较小,若型腔设于定模,很可能塑件粘在定模上,模具势必考虑采用动、定模双脱模,因此采用型腔设在动模内,可采用推管或推杆脱模。
    塑件外形较简单,但内部有较多的孔时,塑件成形收缩后必留于型芯上。型腔设在定模内,动模也采用推件板就可以完成脱模,且模具结构简单。
塑件的孔对称,故型芯也对称设置,如果要迫使塑件留在动模内,可将型腔和大部分型芯设在动模内,采用推管脱模。
    塑件的孔对称,故型芯也对称设置,如果要迫使塑件留在动模内,可将型腔和大部分型芯设在动模内,采用推管脱模。
    塑件内部设有嵌件,外缘滚花时,型腔设在定模内不合理,因为嵌件并不收缩。采取型腔设在动模内,推管脱模。
    塑件有嵌件,当彩侧浇口进料时,往往造成嵌件端部进料冲动,使端头溢料,故应采用顶端进料,并希望型腔设在动模内,使塑件留在动模。
塑件的同轴度要求高,应将型腔全部设计在分型面的一边,以确保塑件同轴度。
当塑件有侧抽芯时,应尽可能将侧抽芯部件放在动模内,避免定模抽芯。
当塑件有多组抽芯时,应尽量避免长端侧向抽芯。
要求壁厚均匀的薄壁塑件,不能采用一个平面作分型面,采用锥形阶梯分型面才能保证塑件壁厚均匀。
分型面不能选择在塑件光滑的外表面,以避免损伤表面质量。
分型面不能通过塑件上精度要求较高的配合面或螺纹面,否则影响塑件尺寸精度。
投影面积大的方向作动、定模的分型面,投影面积小的方向作侧向分型,以利模具锁紧。
一般分型面应尽可能设在塑件熔体流动方向末端,以利排气。
一般分型面应尽可能设在塑料熔体流动方向的末端,以利排气。
分型面选择不当,会增加由于脱模斜度引起的塑件大小端尺寸差异。
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方便型腔的加工。
作者: wangren00    时间: 2010-10-22 16:43
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duyizhen    时间: 2010-10-22 16:48
10# htyysl 我觉得工程师和钳工的思路都要考虑,只要是便于合理的设计,有时两边都合情合理争议时存在的,工模部的头头必须在争议存在时立马作出判定就是本事。
作者: gl236714-4    时间: 2010-10-22 17:04
不错,顶顶。模具越简单,越实用,有时结构工程师考虑的立场同模具工程师的不同,需要双方沟通改善。
作者: 上边痛    时间: 2010-10-22 17:12
谢谢分享,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作者: gongying9898    时间: 2010-10-22 18:09
嗯, 不错。都是老鸟了。
作者: wangbangzhong11    时间: 2010-10-22 19:07
好东西,确实不错,楼主辛苦了,随便问一下楼主,你是先3D,再2D 的吗
作者: LUOHONG01    时间: 2010-10-22 20:35
请教下楼主:斜顶上带反顶,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谢了。
作者: zhw824120    时间: 2010-10-22 20:46
有感慨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3 08:28
wangbangzhong11 发表于 2010-10-22 19:07
好东西,确实不错,楼主辛苦了,随便问一下楼主,你是先3D,再2D 的吗


是的,全3D设计是种趋势,以后无纸化办公会逐步实现,现在组立图基本不出了,复杂点的就出个爆炸图,指示下装配部件的名称,2D零件图基本上只是标螺孔大小,其余都不用标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3 08:53
LUOHONG01 发表于 2010-10-22 20:35
请教下楼主:斜顶上带反顶,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谢了。

类似于这种结构,可做参考,一般用在斜顶上有很深的柱位或筋位时
作者: 湖北李涛    时间: 2010-10-23 09:20
没理解。是不是理解能力太差?顶出斜顶时,弹簧抽一下弹针?减少斜顶运行长度?那弹针后面该是个圆头才对啊。
作者: gaoyong1978619    时间: 2010-10-23 10:12
受益的了,谢谢楼主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3 15:40
模具设计经验大合集:
此帖转自其它论坛, 作者:KIM-SHEN

塑料模具设计步骤
一、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1. 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 生产产量。
    4. 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 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5. 具体结构方案
  (一)确定模具类型
    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二)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结构
    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经济的要求。对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三、影响模具结构及模具个别系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1. 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16-20个;塑料制件重量为12-16克,型腔数取8-12个;而重量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数取4-8个。对于无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议型腔数为24-48个,16-32个和6-10个。当再继续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时,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级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数较之指出的4-5级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3. 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4. 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法、抽芯方式。
  5. 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沟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6. 根据模具材料、强度计算或者经验数据,确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定位、导向件位置。
  7. 确定主要成型零件,结构件的结构形式。
  8. 考虑模具各部分的强度,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自然就解决了。这时,就应该着手绘制模具结构草图,为正式绘图作好准备。


四、绘制模具图
  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
  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1. 绘制总装结构图
  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五、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结构
  2. 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5. 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6. 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8. 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六、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
  1. 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2. 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4. 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七、绘制全部零件图
  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 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2. 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3. 表面粗糙度。把应用最多的一种粗糙度标于图纸右上角,如标注"其余3.2。"其它粗糙度符号在零件各表面分别标出。
  4. 其它内容,例如零件名称、模具图号、材料牌号、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表面处理、图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术说明等都要正确填写。


八、.校对、审图、描图、送晒
 A.自我校对的内容是:
  1. 模具及其零件与塑件图纸的关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质、硬度、尺寸精度,结构等是否符合塑件图纸的要求。
  2. 塑料制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动、缩孔、熔接痕、裂口,脱模斜度等是否影响塑料制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图案设计有无不足,加工是否简单,成型材料的收缩率选用是否正确。
  3. 成型设备方面
  注射量、注射压力、锁模力够不够,模具的安装、塑料制件的南芯、脱模有无问题,注射机的喷嘴与哓口套是否正确地接触。
  4. 模具结构方面
    1). 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满足需要,会不会发生溢料,开模后是否能保证塑料制件留在有顶出装置的模具一边。
    2). 脱模方式是否正确,推广杆、推管的大小、位置、数量是否合适,推板会不会被型芯卡住,会不会造成擦伤成型零件。
    3). 模具温度调节方面。加热器的功率、数量;冷却介质的流动线路位置、大小、数量是否合适。
    4). 处理塑料制件制侧凹的方法,脱侧凹的机构是否恰当,例如斜导柱抽芯机构中的滑块与推杆是否相互干扰。
    5). 浇注、排气系统的位置,大小是否恰当。
   5. 设计图纸
    1). 装配图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当,表示得是否清楚,有无遗漏
    2). 零件图上的零件编号、名称,制作数量、零件内制还是外购的,是标准件还是非标准件,零件配合处理精度、成型塑料制件高精度尺寸处的修正加工及余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标记、叙述清楚。
    3). 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数字应正确无误,不要使生产者换算。
    4). 检查全部零件图及总装图的视图位置,投影是否正确,画法是否符合制图国标,有无遗漏尺寸。
  6. 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几何结构、视图画法、尺寸标'等是否有利于加工)
  7. 复算辅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B.专业校对原则上按设计者自我校对项目进行;但是要侧重于结构原理、工艺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
  描图时要先消化图形,按国标要求描绘,填写全部尺寸及技术要求。描后自校并且签字。
 C.把描好的底图交设计者校对签字,习惯做法是由工具制造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审查,会签、检查制造工艺性,然后才可送晒。
 D..编写制造工艺卡片
  由工具制造单位技术人员编写制造工艺卡片,并且为加工制造做好准备。
在模具零件的制造过程中要加强检验,把检验的重点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组装完成后,由检验员根据模具检验表进行检验,主要的是检验模具零件的性能情况是否良好,只有这样才能俚语模具的制造质量。


九、试模及修模
  虽然是在选定成型材料、成型设备时,在预想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模具设计,但是人们的认识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须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后,进行试模试验,看成型的制件质量如何。发现总是以后,进行排除错误性的修模。
  塑件出现不良现象的种类居多,原因也很复杂,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艺条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应当根据塑件出现的不良现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后提出补救方法。因为成型条件容易改变,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变更成型条件,当变更成型条件不能解决问题时,才考虑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应慎重,没有十分把握不可轻举妄动。其原因是一旦变更了模具条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复原状。


十、整理资料进行归档
  模具经试验后,若暂不使用,则应该完全擦除脱模渣滓、灰尘、油污等,涂上黄油或其他防锈油或防锈剂,关到保管场所保管。
  把设计模具开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检验合格为止,在此期间所产生的技术资料,例如任务书、制件图、技术说明书、模具总装图、模具零件图、底图、模具设计说明书、检验记录表、试模修模记录等,按规定加以系统整理、装订、编号进行归档。这样做似乎很麻烦,但是对以后修理模具,设计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处的。
作者: baohongjun3857    时间: 2010-10-23 19:44
我顶------
作者: ding7758258    时间: 2010-10-23 20:06
在设计前先做个DFM报告,,,这样跟客户的前期沟通都没问题了
作者: XUTUHUAN    时间: 2010-10-25 10:03
顶下,领吾到了,
作者: yuefeng_zhang    时间: 2010-10-25 16:11
谢谢楼主了  学习
作者: kenjius    时间: 2010-10-25 22:05
一个字“好”
作者: jingzyshi    时间: 2010-10-25 22:13
htyysl 发表于 2010-10-21 20:04

没什么好记的,模具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东西,翻来覆去就那些东西,所有的乱七八糟的结构,你做的多了,你就会发现,原理都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而且模具行业处于整个行业链的末端,利润空间也被压缩的最低, ...
搞模具没前途 操卖白粉的心 拿卖白菜的钱 还有经验是积累的 这个只能算是模具设计的规程
作者: max_answer    时间: 2010-10-26 22:00
htyysl 发表于 2010-10-22 10:48


前期一定要做评审,当设计与加工有冲突时,如果对方的意见非常合理我们就采取,如果方便加工了,却不利于我们模具的整体结构规划,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在整个模具制作流程中,一定要以工程师为主导,哪家工厂要是以钳工为 ...




作者: andy8    时间: 2010-10-26 22:57
非常实用,谢了
作者: tony123    时间: 2010-11-3 12:47
强,超强,一点都不夸张
作者: fxm5000    时间: 2010-11-3 12:52
写得不错!
作者: zy110    时间: 2010-11-4 17:37
嗯, 不错。都是老鸟了
谢谢分享
作者: raofule    时间: 2010-11-4 19:07
说得像写作文一样,晕
作者: xbf    时间: 2010-11-4 22:02
功力很深呀
作者: getmold    时间: 2010-11-5 20:48
好东西,确实不错,楼主辛苦了
作者: 哈尼    时间: 2010-11-8 21:03
问题放到设计之前
作者: gaopin    时间: 2010-11-8 23:54
,多谢了.....
作者: piliyouxia20    时间: 2010-11-9 09:47
太精彩了
作者: 531025278    时间: 2010-11-9 10:25
精彩~~~~~~
作者: freeman    时间: 2010-11-9 11:08
这个得必须顶!!
作者: Gavin_xu    时间: 2010-11-9 11:49
经典
学习
作者: chipter    时间: 2010-11-10 16:03
必须要顶,写的很好!
作者: xieyipeng98    时间: 2010-11-11 00:09
谢谢分享,都是经验之谈
作者: wowuyule    时间: 2010-11-11 15:14
经验啊!学习一下!
作者: wxf_65    时间: 2010-11-21 20:26
实用的东东
作者: jason5869    时间: 2010-11-22 05:23
看完了你写的东西,受益挺多,谢谢
作者: tony123    时间: 2010-11-22 09:28
学习中,谢谢了
作者: wuxiaoqing2005    时间: 2010-11-22 14:20
此贴,很值的一看
作者: smnhao    时间: 2010-11-22 20:26
学习一下,抄下
作者: cdy830714    时间: 2010-11-23 00:24
不错,谢谢分享!
作者: 材控王子    时间: 2010-11-23 10:57
让我看一下
作者: koy2010    时间: 2010-11-23 11:57
学习中前辈
作者: dragoncwl    时间: 2010-11-23 12:45
太长了,没耐心看
作者: hncdnp123    时间: 2011-2-27 12:35
哈哈,说多了没用
作者: longchanghai    时间: 2011-2-27 12:57
都不错,
就是还不是很详细。
作者: yingzi5201007    时间: 2011-2-28 11:03
谢谢楼主分享!强力支持。
作者: ctlxl    时间: 2011-8-26 13:46
谢谢楼主。
作者: 异典    时间: 2011-8-27 23:39
DDDDD,有感慨{:soso_e188:}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1-9-1 17:23
有时间再给大家分析下模具行业的未来```````
作者: wuchina88    时间: 2011-9-1 21:09
{:soso_e179:}
作者: suliaomujusheji    时间: 2011-9-3 10:48
:victory:
作者: 望断云    时间: 2011-9-3 16:54
好,我是学生,很有用
作者: liu283048941    时间: 2011-9-9 13:19
好呀,不错的资料,比较 的全面。 我顶
作者: 玩物尚志    时间: 2011-9-9 13:33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者: lvkings    时间: 2011-9-9 14:01
支持一下顶
作者: ugcaicai    时间: 2011-9-9 14:57
htyysl 发表于 2010-10-21 20:04
没什么好记的,模具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东西,翻来覆去就那些东西,所有的乱七八糟的结构,你做的多了, ...

不苟同   应该是和搭上设计两字的行业都是没优势的行业
作者: chongku    时间: 2011-9-10 22:14
谢谢楼主了。
作者: xd53983    时间: 2011-9-10 22:41
怎样才能往产品方向发展哦
作者: xHcry    时间: 2011-9-14 09:21
今天找叠模资料,没想到找到楼主的这个贴,这么多字,要写多少时间啊,忍不住要顶一顶。
作者: guohongfu123    时间: 2011-9-15 09:37
顶下

作者: LL-CEN    时间: 2011-9-15 17:20
关注   继续关注
作者: mo    时间: 2011-9-16 05:11
确实是经验之谈。谢谢!
作者: jingtzr    时间: 2012-5-2 13:52

作者: cuiyanming    时间: 2012-5-4 23:38
楼主写的很好,有太多学习的地方
作者: wayzi    时间: 2012-6-26 10:13
很好啊,很受用啊.
作者: andyz_p    时间: 2012-6-26 14:13
谢谢,学习下
作者: RONCON    时间: 2012-6-28 15:40
楼主说的都很对,但是真正要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主管则必须把这些个细节要求量化、标准化出来、
即使没有经验的也可以按照此思路一步一步的来做!!!
作者: RONCON    时间: 2012-6-28 16:00
设计虽然不怎么有"钱途",但却是不可或缺的!是工业的基础,是技术竞争的保障!!
作者: f51619859    时间: 2012-6-28 16:49
谢谢楼主分享,哈哈。。。
作者: loujinyi    时间: 2015-11-29 16:24
顶一下顶一下顶顶顶
作者: hua589428    时间: 2015-12-1 08:27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