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用习惯了UG做模具设计,现在要改PROE,不习惯了,怎么办? [打印本页]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8 15:00
标题: 用习惯了UG做模具设计,现在要改PROE,不习惯了,怎么办?
proe参数化太强,要求设计时思路要清晰,参考选乱了的话,更新比较困难;草绘功能比较强大,就连扫掠也要定义草绘截面,保留参数将来修改时比较灵活,PROE不能随便删东西,搞不好就跟别的PRT或特征有关联.PROE设计模具,不管是用MFG还是在装配里分,都是要循规蹈矩的,常用的命令就是实体化,分镶件分顶针比较实用;UG比较灵活,无论造型还是修改,功能比较强大,不用太多的考虑相关性的问题,用UG造型基本不用草绘,用UG分模就更爽了,无与伦比的拉伸命令,万能的网格曲面命令,对于大型的复杂的产品可以分成多块来分,灵活多变;UG装配也非常灵活,组件可以随便复制,移动,镜像等等,而且在二次开发上,UG提供了简单实用的GRIP语言,常用的外挂命令基本都能搞定,关键是比较容易上手.PROE的二次开发门槛比较高.本人2001年开始使用PROE2001工作,先是用它做产品设计,然后又转到了模具设计,一般用MFG,到了03年左右开始在装配里分模,感觉也挺爽.到了2004年底公司换了UG,起初不太适应,拉个分型面也要草绘条线拉,完全是PROE的思路,而且刚开始时是用UG的MW模块分模,特别是涂前后模颜色,能把人痛苦死.后来慢慢适应了,也学会了硬砍分模,就基本不用MW了,再后来公司把软件从UG2.0升级到了4.0,刚开始时比较纠结,感觉各方面没2.0好用.习惯了后,发现4.0比2.0强多了.在命令的使用上更加灵活了.现在基本上就在建模里设计模具,大模具的话,就创建成装配,那样运行比较快些.前段时间又换了家公司,这家公司用PROE-WF4.0,而且自己也没权限装软件,再换回PROE,感觉很不适应了,很多命令也能会用,但老感觉如果做模具的话,PROE的思路已经太落后了,,当然如果装了EMX的话,可能会好些.我很多模具界的朋友都从PROE转到了UG,真的是比PROE灵活多了.但现在很多做精密模具的包括连接器模具跟手机模具等小模具的还是用PROE的比较多,我们公司主要做双色模具,感觉如果用UG做的话,那速度绝对是飞快的,搞完一色,另外一色几个布尔运算就出来了,呵呵.所以个人感觉做模具的话,还是UG是首选.所以我现在还在郁闷中````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28 15:03
这没办法了,鼓动你们老板换UG啊,P/E的确没有UG模具设计好。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8 15:09
chinalgw 发表于 2010-10-28 15:03
这没办法了,鼓动你们老板换UG啊,P/E的确没有UG模具设计好。


世界五百强企业,不是我说换就换的啊,呵呵,就连让他们给装个EMX,都要申请很多年呢,到现在还没给弄上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28 16:42
htyysl 发表于 2010-10-28 15:09


世界五百强企业,不是我说换就换的啊,呵呵,就连让他们给装个EMX,都要申请很多年呢,到现在还没给弄上


什么企业这么吊,强烈要求换。中国区应该有采购软件的权利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8 19:45
proe现在不用拷面,只要把破孔补起来就行了,就可分模了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0-10-28 21:48
现在才知道啊呵呵,PROE不客气地说就是靠抄图建模的大陆购买才支撑到现在,精明的依靠创新设计的国外PROE早就无人问津了,PTC自己也十分清楚,三维设计世界就是由于PROE的特征驱动参数建模导致全世界走了一个大弯路,连UG也没有幸免,多亏UG还保持着完全独立的非参模块,否则还不如PROE。SOLIDEDGE就是走的特征驱动方式,这其实是死路一条的,SW因为也是PROE参数特征驱动模式,至今也无法进入汽车和车身模具行业,和PROE一样的VX、THINK3都卖给了不懂行的大陆的中望和英科宇,这两家哭都来不及了。

本帖最后由 fjp0931 于 2010-10-28 21:57 编辑
作者: caz    时间: 2010-10-29 09:09
PE用来玩游戏还不错练练脑力,如果真要做干活还是UG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29 13:23
也不能一概而论,PROE的局限性太强,只适用于那些思路超清晰的人,还没开始干活,就已经把整个造型的顺序想明白了,而且记忆力要超强,过了N久后还能记得那些特征是用哪些特征来做参照的,否则的话,改个东西,更新起来会痛苦死
作者: he_shenfu    时间: 2010-10-29 13:53
靠,有这么难吗?
作者: hhyjs    时间: 2010-10-29 14:39
htyysl 发表于 2010-10-29 13:23
也不能一概而论,PROE的局限性太强,只适用于那些思路超清晰的人,还没开始干活,就已经把整个造型的顺序想明白了,而且记忆力要超强,过了N久后还能记得那些特征是用哪些特征来做参照的,否则的话,改个东西,更新起来会痛苦 ...

那是给超人用的软件。
作者: 2008niuge    时间: 2010-10-29 15:42
                       .
作者: 2008niuge    时间: 2010-10-29 15:43
反正我没学会用破衣。
我只用UG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9 18:37
几个无参软件都快混不下去了,说明了什么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9 18:45
proe5作的还是不错的,运算速度很快,再生失败不会再杀出失败二人组了(两个对话框),造型中增加了多边面填充,变截面扫描、阵列、实体变形还是比较强势的,板金模块作的不错。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9 18:50
草绘中增加了自动检查开口、交叉、重线等功能,特别是增加了参照丢失替换功能(超爽),好处自己体会吧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9 19:01
很多情况下,修改并不会失败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9 19:16
多边面还不完美,但还马马虎虎了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9 19:31
有参修改你可以退回古代(原始建模状态简化模型),无参修改简单可以,复杂曲面几乎是不能修改的,osd偶也用过,复杂曲面修改基本无能为力,think3修改还可以,但建模能力较差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9 19:35
有参修改是批量修改(带父子关系),无参修改是单个面之类的修改,有参用的好修改很快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9 19:48
用无参修改能做闷大这题吗?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29 19:49
liwenjun0905 发表于 2010-10-29 19:35
有参修改是批量修改(带父子关系),无参修改是单个面之类的修改,有参用的好修改很快


去看看PTC最新的闪电计划吧,看看Pro/E在往什么方向发展。做过大的项目和协同全周期设计的,会知道有参无参结合才是最好的。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0-29 19:58
chinalgw 发表于 2010-10-29 19:49


去看看PTC最新的闪电计划吧,看看Pro/E在往什么方向发展。做过大的项目和协同全周期设计的,会知道有参无参结合才是最
好的。

人家没说混合建模不好吧。只是说有参规划得好是批量修改。大的项目,除了外形,结构、装配在定型时也要进行再参数化的,该补的约束关联还得补上,即使在之前已经导来导去参数尽失,以利于PDM组织。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29 20:09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0-29 19:58

人家没说混合建模不好吧。只是说有参规划得好是批量修改。大的项目,除了外形,结构、装配在定型时也要进行再参数化的,该补的约束关联还得补上,即使在之前已经导来导去参数尽失,以利于PDM组织。


严格说,结构和装配不属于参数化了,那属于系统设计层面的,一方面牵涉到BOM, PS, 另外一方面牵涉到仿真分析和后续的生产制造,组装。这跟零件级别的参数没有太大关系。装配约束的求解器一般和参数控制的引擎不是一套东西。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0-10-29 20:55
liwenjun0905 发表于 2010-10-29 19:31
有参修改你可以退回古代(原始建模状态简化模型),无参修改简单可以,复杂曲面几乎是不能修改的,osd偶也用过,复杂曲面修改基本无能为力,think3修改还可以,但建模能力较差


你没做过汽车冲压件模具的设计吧,所以和你说你是不会懂的。你见过哪个厂家能用PROE设计门盖线液压包边机的,还什么全参数修改,你能把底模切出来那PROE和SW早就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了.就像上面那个老兄说的PROE只能做你动画中的曲面游戏,是不能干大活的。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0-10-29 21:08
PTC闪电计划中的什么LIGHT产品又流产了,现在最新闪电计划又分为PROE、OSD和一个看图软件,只不过PROE和OSD都起了个新名字。我早就纳闷,完全参数和完全非参软件在软件构成和原理上完全不同,是反方向一百八十度的,怎么可能合到一起,现在又应验了偶的判断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9 22:53
又一个砖家。。。。。。。。。。。。。。。。。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9 23:06
2010年10月28日,PTC公司发布了闪电计划(Project Lightning)的第一个产品:Creo Elements。在业界引起了一番震动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但Creo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软件,从一天的发布会上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全貌,但是可以通过这些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用一句话来概括,Creo是PTC公司结合了设计和可视化技术的一个新产品。简单的说,它就是把Pro/Engineer、CoCreate和ProductView集成到一起然后按照特定的任务划分程更小规模的产品。举个例子说,在以前的Pro/Engineer中,如果你想进行渲染,那么你首先需要有Pro/Engineer应用的许可,然后还需要有渲染模块并且需要在Pro/Engineer平台上进行。而在Creo中,如果你想渲染,那么你只需要一个更简单的产品比如Creo渲染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工作,这样相关的菜单和工具条更少更集中,这也诠释了闪电计划中“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这个理念。本文来自无维网,点击查看完整版


Creo的3D概念设计应用程序


Creo的模拟应用程序


Creo的分析应用程序
到目前为止,PTC已经开发完成了8个类似的应用程序。而在整个Creo产品完成后大概有30个左右的应用程序。大家最为关心的Pro/Engineer将不会存在,也不会再有Pro/Engineer WildFire 6.0。取而代之的Creo 1.0。当然CoCreate和ProductView也不会再存在了。所有的这些原本独立的应用程序都将整合成一个新的应用程序:Creo。本文来自无维网(https://www.5dcad.cn)。

或许到这里会有人问,“真的?这不会造成混乱吗?”。表面上好像是PTC对他们原来的产品线产生了动摇然后又换了个新名字重来。但如果你在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下,你就会发现和理解这样做的重要性了,也自然会明白Creo的价值所在。




正如我们所知,Pro/Engineer和CoCreate是两个风格迥异的软件。它们都有它们自己的文件格式,看起来就是完全不相同的格式。更重要的是,CoCreate是通过收购的方式并入的。因此可知原来的平台和技术都和Pro/Engineer有很大不同。这显然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兼容和集成问题。而在新的Creo应用中它们都将使用一个共同的数据模型,换言之,都有统一的文件格式。原来的的参数化建模者和直接建模者都可以使用同一个模型进行工作。直接建模用户将可以直接在参数化模型上进行修改和处理,然后把修改后的模型发回给参数化建模用户并且完整保留以前的所有参数化特征。这一点有点类似Autodeck和Fusion的结合,但也有点不同。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9 23:11
Creo包含proe的参数化与cocreate非参直接建模功能,应该值得期待!!
用习惯的proe的人不用担心,Creo会proe wf5.0的全部功能!!

Creo/Elements/Pro (formerly Pro/ENGINEER)
Creo/Elements/Direct (formerly CoCreate)
Creo/Elements/View (formerly ProductView)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29 23:13
2010.10.28,PTC如约发布了最新的设计软件产品:Creo。


这个看起来比较怪异的名字,看来以后就要陪伴proe用户继续以后的设计历程了。根据PTC的描述,Creo实际就是Pro/Engineer的参数化技术、Cocreate的直接建模技术和ProductView可视化技术的结合体,西方人就是西方人,又搞三位一体这套 。
Creo Elements主要有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

Creo/Elements/Pro (Pro/Engineer超级大变身)
Creo/Elements/Direct (可怜的Cocreate)
Creo/Elements/View  (ProductView媳妇熬成婆了,终于登上大雅堂了)


看来proe、野火和WildFire这些名字真的走到头了,以后就叫pro1.0?pro2.0?。。。。。
破衣人这个名字看来也要报废了,当务之急就是广大国内用户迫切需要给它起个好名字 ----名不正则言不顺啊---

从单词来看Creo应该念成“克莱奥”,但揣测PTC的用意,应该是Creative(创新)+Open(开放)的意思,又应该念成“克利奥”的音。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能否有个好名字,就看你的了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0-30 15:26
所以说软件的好坏要从其功能性应用的领域去考虑,单从模具设计角度来讲,UG真的是比PROE优势强大,再复杂的模具,产品局部改了,我大不了单独重分改动的那一小部分,而PROE如果产品改动大的话,估计也是没法再生的,也是需要重新做分型面,而且还要大量的去更改那些参照约束.除非导出去变成无参的,然后再局部分模,合并体,我也经常在PROE里那样做.但那样做的话,还不如用UG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0-30 19:14
坐砖机来看砖家
作者: A_fei    时间: 2010-10-30 19:41
呵。要么换老板。要么就下班用UG做好。上班到倒入pro/e。就行了吧。
作者: A_fei    时间: 2010-10-30 19:42
Proe做产品设计还是相当不错的。我觉得两个要结合起来还是无敌的。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0-10-30 22:34
27楼说:直接建模用户将可以直接在参数化模型上进行修改和处理,然后把修改后的模型发回给参数化建模用户并且完整保留以前的所有参数化特征,这个功能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是百分之百行不通的。汽车类的模具设计带参了你根本无法进行也无法修改。UG中也一样,做汽车模具的都清楚,去参功能是每天用得最多的功能。所以说PTC的闪电计划和当初完全不同了,这三个软件无法合并,只好分为三个不同名称的新名称软件。实际上应用还是完全独立的,就像UG的用户一样,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还是只会用它的PROE参数化设计方式,而完全非参进行修改的方式会的人很少。

本帖最后由 fjp0931 于 2010-10-30 22:42 编辑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31 12:05
fjp0931 发表于 2010-10-30 22:34
27楼说:直接建模用户将可以直接在参数化模型上进行修改和处理,然后把修改后的模型发回给参数化建模用户并且完整保留以前的所有参数化特征,这个功能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是百分之百行不通的。汽车类的模具设计带参 ...


你提供一下大产品全非参的思路给大家嘛,一般的人都是经历了参数化阶段之后才进入有参无参结合的境界的。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0-31 12:41
第一,去看施奈克玛的规范吧,完成的组元件必须带参关联约束才能通过入库(电子仓库),而且参数必须为测试部之项目。不管你过程是怎样的,也允许你用各种方式创建,但最终该要的约束、参数都得要。
别说你不知道施奈克玛,比起三大航空要差点,但毕竟是西方第四大。不比你汽车类零部件简单吧?
第二,主流基于CAX紧密的PDM系统都有模型参数的管理,TeamCenter,VPM,PDMlink全都有,而且是关键性模块。PDM系统中的借用件、传递件、通用件、全是建立在模型参数的基础之上。反倒是用友PLM这类与CAX关系不密切的PDM,很少能管理模型关联与约束参数。所以至今都不能成为离散制造业PLM的主流。
第三,参数化就是要依靠计算机代替人做已经规则明确的事情,更要模拟现实世界的约束关系。100个复杂规律排列的孔轴配合,难道让无参去一个一个调?该自动化的就得自动化。再者优化设计,全仰仗参数化的基础,没有参数,如何让计算机计算,难道手算吗,多维变量,繁复的矩阵变换也够你喝一壶了。

本帖最后由 L'Hopital 于 2010-10-31 12:43 编辑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0-10-31 13:23
楼上说的是抄图建模入库功能,而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设计是需要创新研发的,你没搞过创新设计是肯定不知道的,抄图叫制图,创新才叫设计。几千个零件以上的大型创新设计你搞了全约束,让你做个大的变更你的参数软件就变成了看图软件,或者从头开始重新设计,根本无法快速修改。

本帖最后由 fjp0931 于 2010-10-31 13:26 编辑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0-31 13:44
SHOW下砖家的高科技的创新砖头吧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31 13:54
fjp0931 发表于 2010-10-31 13:23
楼上说的是抄图建模入库功能,而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设计是需要创新研发的,你没搞过创新设计是肯定不知道的,抄图叫制图,创新才叫设计。几千个零件以上的大型创新设计你搞了全约束,让你做个大的变更你的参数软件就 ...


有人说那是你的参数设计的不合理,哈哈。

我的感觉是,创新设计应该不需要什么参数,直接拿橡皮捏是最好的。创新人员捏好了之后,给后面的画图的,诺,拿去照样子画出来。后面发现分析阿,制造什么的都有问题,创新人员一声大喝: 你们这群饭桶,怎么就是看不懂老子的设计!

本帖最后由 chinalgw 于 2010-10-31 14:03 编辑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31 13:58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0-31 12:41
第一,去看施奈克玛的规范吧,完成的组元件必须带参关联约束才能通过入库(电子仓库),而且参数必须为测试部之项目。不管你过程是怎样的,也允许你用各种方式创建,但最终该要的约束、参数都得要。
别说你不知道施 ...


所有的这些都是零件级的,没有牵涉到特征几何级,没有说你每个体或者片都要有参数什么的。没有这么严苛的实施的,再说这样做也意义不大。

有一点是例外的,那就是标准件,一般无论是国标,还是行标,企标都要求有参数,因为这些标准件都是有序列或者离散参数的,手册上写的清清楚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电子仓库可能有这方面的要求。

总体来说,我认为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还是有参无参结合比较好。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31 14:08
看看冰大的视频https://www.5dcad.cn/shipin/proe/proe5_creo.html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31 14:11
ProE和CoCreate走啦,Creo来啦!

——参数化建模技术和直接建模技术的整合

随着PTC推出“CREO”设计软件,ProE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曾经引领参数化建模技术的领头羊,将向我们告别啦。



作为一个长期的ProE使用者,似乎有些不舍,但是我们不应该悲伤,更应该高兴,我们将迎来一个全新的ProE——“CREO”。当初ProE曾带给三维建模软件领域参数化的革命,今天当更多的CAD软件都在不断创新的时候,ProE不能更不应该停止前进的脚步,参数化技术和直接建模技术的整合势在必行。当CATIA(达索)有3D shape的模块,Autodesk有Fusion模块,SIMENS 在08年发布UG NX6.0时推出同步建模,直接建模这种易学易用的全新建模方式已经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PTC不能再等啦!这也能看出PTC收购COCREATE的良苦用心。

有友人在QQ上问我“听说ProE快消失啦”,我说“没有,是他长大了!”。

参数化的建模方式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就不得不说说风头正劲的直接建模技术!

直接建模,就是不管你是有特征还是无特征(从其它CAD系统读入的非参数化模型),都可以直接进行后续模型的创建,不管是修改还是增加几何,无需关注模型的建立过程。这样就使得我们可以在一个自由的3D 设计环境下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的速度进行模型的创建和编辑。不同于基于特征的参数化3D设计系统,直接建模能够让您设计如您所思所想,以最直观的方式对模型直接进行编辑,所见即所得,自然流畅地进行随心所欲的模型操作,无需关注模型的创建过程,模型树、历史树通通下课!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31 14:13
有点广告嫌疑,直接建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会随心所欲的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31 14:22
liwenjun0905 发表于 2010-10-31 14:13
有点广告嫌疑,直接建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会随心所欲的


还以为有什么新东西,NX早就做得很好了。还吹是什么全新技术呢,吃不消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31 14:28
你有我有全都有,风风火火闯九州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0-31 14:39
chinalgw 发表于 2010-10-31 14:22


还以为有什么新东西,NX早就做得很好了。还吹是什么全新技术呢,吃不消

cocreate的直接建模比solidedge更早更成熟。creo能集成多少是另外回事,拭目以待。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31 14:41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0-31 14:39

cocreate的直接建模比solidedge更早更成熟。creo能集成多少是另外回事,拭目以待。


问题是其参数化很一般般,拭目以待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0-31 15:14
chinalgw 发表于 2010-10-31 13:58


所有的这些都是零件级的,没有牵涉到特征几何级,没有说你每个体或者片都要有参数什么的。没有这么严苛的实施的,再说这样做也意义不大。

有一点是例外的,那就是标准件,一般无论是国标,还是行标,企标都要 ...


第一,零件级和几何级的关系被你孤立(而且,零件级就不是参数化,几何级才是??)。只要有关联,父零件的几何和子零件的几何级必然要有关联(当然变量化可以做到父子之间循环关联,既是父亦是子)。
二,创新设计人员在草图(不是参数化草图的概念)概念、造型上当然需要打破父子关系自由设计,但是详细技术设计必然要进行各种关联设定。现实的机械组件本身就是基于约束关系的,没有约束关系谈何机械?无论如何,拉格朗日是不能违背的。
三,创新设计要分工业造型设计和结构原理设计。机械创新设计要机械构件实现特定的运动过程,本身就是约束的体现,没有参数化的约束关联设定,改变一构件结构,再去手动更改系统内其他连接件。少的简单的还好办,多的复杂的怎么办?说不定你一改,格拉霍夫条件就不满足了。而且运动副的创建本身就是参数约束。再者外形设计本身也有参数关联的情况,设计人体结构,要让人体几何大致贴合器械几何,东方人与西方人相差太大,参数关联能实现更换人种模型,自动修改帖合几何的几何、尺寸。
四,机电一体化,电子电气系统是依靠驱动机械参数(转角、位移)实现控制要求。不设定参数关联,难道让机械手关节伺服电机主轴动,其他什么都不动吗?如何仿真??如何修改运动轴相互配合的机械构件,手动修改不会犯错误吗?没有规则乱改吗?
以上种种都不是创新吗?是抄图??

本帖最后由 L'Hopital 于 2010-10-31 15:25 编辑
作者: you748    时间: 2010-10-31 15:19
不知道是你傻 还是你老板傻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31 16:05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0-31 15:14


第一,零件级和几何级的关系被你孤立(而且,零件级就不是参数化,几何级才是??)。只要有关联,父零件的几何和子零件的几何级必然要有关联(当然变量化可以做到父子之间循环关联,既是父亦是子)。
二,创新 ...


你说的我认为都属于零件/装配级的,一般来说运动副自身肯定是一个体(很少数的情况下可以是离散的联动体),不然自己内部就可以分解成不同的运动副。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软件要求一个零件一个体。牵涉到干涉,运动,装配,以及任何零件级别的属性比如BOM等等严格说来都可以归结到装配参数约束中去。这些约束都是符合拉格朗日定理的,并且由求解器求解的。

通常所说的参数化是指特征级的,就是怎么构建零件的体特征,以前一段时间很多参数化特征都不支持多个体的特征,就是这个原因,因为那样的话意味着你在参数化特征里做可能产生很多运动副或者零件的问题,并且对于后续的干涉检查,运动分析等都带来隐患。

标准件,比如销钉,螺栓,转珠,轴承通常都是一个体,这个体怎么生成的,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通常意义上的几何参数化,一般说来这个体的尺寸可以通过参数控制。

将参数形状控制推进到整个装配级,就会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形状控制,另一部分是运动/相对关系控制。有些零件之间依靠形状控制,比如一个手机壳子,假设是有后盖的,那么后盖和机体的结合线就是能控制机体和后盖的,一个变(拓扑/尺寸),另一个也变。但是现实中,这种关系虽然不少,却不是最多的,大部分的关系是位置/运动关系,比如就要求某东西跟这个东西相切或者接触,这些都属于装配参数约束,或者你定义的运动仿真。严格说来,这些都是泛参数化的东西。

如果没有规则,没有约束,当然就无法设计了,出来的东西都是布朗运动的。但是很多时候一个零件本身的拓扑和形状本身不就是最大的参数,最强有力的约束吗?依据这些零件的形状,我们就可以建立机构运动学和力学分析,仿真,加工等等了。如果你说我的运动副,运动约束等等都属于参数的范畴,都归结于参数化的话,那这个参数化的概念恐怕就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概念了。没有Pro/E以前大家做机械产品也都是根据参数来的啊,都有数控机床什么的了,又不是随便拿斧子敲得。autocad里面不是也能支持参数什么的,

本帖最后由 chinalgw 于 2010-10-31 16:06 编辑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31 16:15
"变量化可以做到父子之间循环关联,既是父亦是子"

父的变化影响子,子的变化又影响父,不断循环(死循环),这是绝对要避免的,就像编程中的go语句一样,要避免,不然要变成面条程序,互相纠缠在一起,由循环参照要打断,不然改图会苦不堪言。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31 16:16
"变量化可以做到父子之间循环关联,既是父亦是子"

父的变化影响子,子的变化又影响父,不断循环(死循环),这是绝对要避免的,就像编程中的go语句一样,要避免,不然要变成面条程序,互相纠缠在一起,有循环参照要打断,不然改图会苦不堪言。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31 16:18
后果相当严重,看看冰大视频吧https://www.5dcad.cn/html/video/2010-09/4473.html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0-31 16:59
通常所说的参数化是指特征级的,就是怎么构建零件的体特征,以前一段时间很多参数化特征都不支持多个体的特征,就是这个原因,因为那样的话意味着你在参数化特征里做可能产生很多运动副或者零件的问题,并且对于后续的干涉检查,运动分析等都带来隐患。
非业。其一,参数化发明前,组件级的约束关联就没有,所以零件级组件级当然也是参数化。
其二,参数化本质是要进行几何间依照约束关系进行联动自动修改。零件之间进行了关联,零件下的几何间也会出现关联修改。孔修改了,不仅轴径要修改,轴上面的键槽也有修改,轴肩也要修改,上面的圆角也要修改。

将参数形状控制推进到整个装配级,就会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形状控制,另一部分是运动/相对关系控制。有些零件之间依靠形状控制,比如一个手机壳子,假设是有后盖的,那么后盖和机体的结合线就是能控制机体和后盖的,一个变(拓扑/尺寸),另一个也变。但是现实中,这种关系虽然不少,却不是最多的,大部分的关系是位置/运动关系,比如就要求某东西跟这个东西相切或者接触,这些都属于装配参数约束,或者你定义的运动仿真。严格说来,这些都是泛参数化的东西
装配约束仅仅满足仿真模拟设计是不够的。第二同样要满足关联修改(当然要设定)。在设计时根据装配约束关系,设定构件之间的几何变更规则,实现关联自动修改。简单的如四杆机构,设定各杆之间几何连接,在修改其中某一杆长度的时候,可以实现其余各杆长度的关联自动修改,以让各杆件之间保持连接,再深入的话,可以增加各拉霍夫关系约束,让修改某一杆件的长度后,自动计算各杆长度组成特定的双曲柄机构,而不是双摇杆。当然这例子比较简单,手动修改再计算也非难事而且不容易出错,复杂的多杆机构呢?
如果没有规则,没有约束,当然就无法设计了,出来的东西都是布朗运动的。但是很多时候一个零件本身的拓扑和形状本身不就是最大的参数,最强有力的约束吗?依据这些零件的形状,我们就可以建立机构运动学和力学分析,仿真,加工等等了。如果你说我的运动副,运动约束等等都属于参数的范畴,都归结于参数化的话,那这个参数化的概念恐怕就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概念了。没有Pro/E以前大家做机械产品也都是根据参数来的啊,都有数控机床什么的了,又不是随便拿斧子敲得。autocad里面不是也能支持参数什么的。
参数化不是有参数就完事,而是要实现参数关联的自动化。它的对象是参数,而目的是自动化代替人脑。而且在参数化发明之前,那是几何建模的时代,那时候确实没有约束在里面,机械产品设计当然都是基于规则的,几何建模时代,那些约束几乎是全部存在于计算机机制外的,而参数化后,这些机制就要让它存在于计算机中。AUTOCAD的三维,AutoCAD的三维多实体组装件就是无约束组装,靠坐标系定位。在没有参数化时,商业软件就是这样组装的。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0-31 17:19
liwenjun0905 发表于 2010-10-31 16:15
"变量化可以做到父子之间循环关联,既是父亦是子"

父的变化影响子,子的变化又影响父,不断循环(死循环),这是绝对要避免的,就像编程中的go语句一样,要避免,不然要变成面条程序,互相纠缠在一起,由循环参照 ...

估计你没见过。两个球,A参照等于B半径,B参照A在其右方50mm处。这个只要会点C和VBA很容易在AutoCAD中实现。而且很容易理解,A是几何方程一,B是几何方程二,A=>B半径等是约束方程一,B参照A在A右(X轴向吧)50MM处是约束方程三;然后赋值:B=R,A圆心坐标=(x,y,z),四方程联立求解,就能获得A、B位置大小全部信息。
PS:主流软件的草图基本都很好的实现了这一变量化机制,可以循环参照,不信可以试试。pro/e三维环境下(草绘除外)可以说无法实现这一机制(上面如果RA=RB,RB必须先赋值的话,不允许定义B在A右,而如果将A、B换作草图环境下圆,pro/e是可以的),当然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有一个例外的模块,对就是ISDX,不信的可以试试。UG、Solidworks、Inventor三维环境下可以实现这一机制(至少简单如上面的可以),不过这应该算伪变量化,与I-deas不同,UG、SW、INV的这一机制是建立在非参的内核上,靠二次开发完成的,复杂的变量化,如带有集合运算的话可能有问题。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31 17:20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0-31 16:59
通常所说的参数化是指特征级的,就是怎么构建零件的体特征,以前一段时间很多参数化特征都不支持多个体的特征,就是这个原因,因为那样的话意味着你在参数化特征里做可能产生很多运动副或者零件的问题,并且对于后续 ...


嘿嘿,要是这么说,那直接建模也有参数了。毕达格拉斯说:数,无处不在。佛云:有果便有因。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31 18:02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0-31 17:19

估计你没见过。两个球,A参照等于B半径,B参照A在其右方50mm处。这个只要会点C和VBA很容易在AutoCAD中实现。而且很容易理解,A是几何方程一,B是几何方程二,A=>B半径等是约束方程一,B参照A在A右(X轴向吧)50MM处 ...




不是说不能实现,proe的装配环境就可以相互参考,并改变父子关系,子可以变父,而是这么做会有很多坏处
作者: kuanghaitao    时间: 2010-10-31 18:03
liwenjun0905 发表于 2010-10-29 19:48
用无参修改能做闷大这题吗?

你有点钻牛角尖了。兄弟,你走火入魔了。创新不是靠软件就可以的。软件只是工具。整天研究软件会让自己越走越窄,直至死胡同。
撇开别的话题不说,就说你那个。你那个有意思吗?这就是典型的中国题海战术的范例。做起题来条条是道,可是实战应用起来就捉襟见肘。
软件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秀的。
用来秀的软件是游戏软件。
要知道,CAD造型开发得再好,也只是画图工具。而高级的软件与低端的软件之分就是高端的软件还可以用来加工、仿真和工业自动化应用。
其实PTC已经被达索和西门子PLM甩得很后面了。

本帖最后由 kuanghaitao 于 2010-10-31 18:09 编辑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31 18:11
我只是在说,无参修改并非广告中说的那么好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31 18:35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0-31 17:19

估计你没见过。两个球,A参照等于B半径,B参照A在其右方50mm处。这个只要会点C和VBA很容易在AutoCAD中实现。而且很容易理解,A是几何方程一,B是几何方程二,A=>B半径等是约束方程一,B参照A在A右(X轴向吧)50MM处 ...


NX草图约束不关parasolid内核的事情,应该使用的是D-cube求解约束的。这个就看求解器了吧。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31 18:38
kuanghaitao 发表于 2010-10-31 18:03

你有点钻牛角尖了。兄弟,你走火入魔了。创新不是靠软件就可以的。软件只是工具。整天研究软件会让自己越走越窄,直至死胡同。
撇开别的话题不说,就说你那个。你那个有意思吗?这就是典型的中国题海战术的范例。 ...


这话有见地,以前没有软件的时候,人们也做出了伟大的创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就说造型方面,你看70年代的跑车,70年代的飞机,非常有想象力。没有Pro/E,CATIA, NX,世界一样精彩。

创新靠的是脑子,不是计算机。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31 18:57
chinalgw 发表于 2010-10-31 18:38


这话有见地,以前没有软件的时候,人们也做出了伟大的创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就说造型方面,你看70年代的跑车,70年代的飞机,非常有想象力。没有Pro/E,CATIA, NX,世界一样精彩。

创新靠的是脑子,不是 ...




没有汽车、轮船、飞机可以走路到美国吗?可以,哪里就走吧?因为汽车、轮船、飞机只是工具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31 19:01
效率问题,你用手画,没人反对你
作者: liwenjun0905    时间: 2010-10-31 19:06
“其实PTC已经被达索和西门子PLM甩得很后面了。”

潜台词ug是最好的,别的都是垃圾
作者: lsxlsx    时间: 2010-10-31 19:57
kuanghaitao 发表于 2010-10-31 18:03

你有点钻牛角尖了。兄弟,你走火入魔了。创新不是靠软件就可以的。软件只是工具。整天研究软件会让自己越走越窄,直至死胡同。
撇开别的话题不说,就说你那个。你那个有意思吗?这就是典型的中国题海战术的范例。 ...

固执的人固执到底!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31 20:16
liwenjun0905 发表于 2010-10-31 18:57




没有汽车、轮船、飞机可以走路到美国吗?可以,哪里就走吧?因为汽车、轮船、飞机只是工具


不要偷换概念,再说你这个也不合适,没有轮船飞机你还真去不了,除非有大的地质变化,不信你试试。

逻辑先学好,比如你要乘登月舱上月球,这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你的运载工具,这和创新是一回事吗?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31 20:18
liwenjun0905 发表于 2010-10-31 19:06
“其实PTC已经被达索和西门子PLM甩得很后面了。”

潜台词ug是最好的,别的都是垃圾


CATIA的市场占有率是最高的。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0-10-31 20:20
创新软件和抄图建模软件对于创新设计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复杂的大型创新设计可以用好的软件搭积木式的很轻松的“搭”出来,在“搭”的过程中你的思维可以有质的飞跃,而抄图建模软件只能用脑袋抽象的想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才能进行,而一旦发现不合理需进行大范围的修改时就完全傻了,只能推倒重新再来,这类软件无法进行全3D设计,只适合有了成熟产品后在上面做局部的很小范围的修改和变型工作。

本帖最后由 fjp0931 于 2010-10-31 20:35 编辑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0-31 20:57
fjp0931 发表于 2010-10-31 20:20
创新软件和抄图建模软件对于创新设计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复杂的大型创新设计可以用好的软件搭积木式的很轻松的“搭”出来,在“搭”的过程中你的思维可以有质的飞跃,而抄图建模软件只能用脑袋抽象的想出来或在 ...


对的,创新需要自由。大的方面说在gcd领导下的不知道自由为何物的人是无法理解自由对于创新的重要性的。

所以我不觉得在gcd的各级d委书记的领导下中国能成为创新大国。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1-1 01:19
chinalgw 发表于 2010-10-31 17:20


嘿嘿,要是这么说,那直接建模也有参数了。毕达格拉斯说:数,无处不在。佛云:有果便有因。

非参能够孔轴关联修改吗?你要说零件间装配约束不是通常的参数化,我就想问参数化发明之前,有这样的软件吗?那它既不是参数化又不是非参,那它是什么?
如果对于复杂连杆,我要修改尺寸参数,然后自动修改关联苟件尺寸以期满足连接,更深入的满足运动条件,这不是参数化机制吗?非参的能手动修改,可我要不停的修改同时满足条件,对比修改后的实时修改结果找到最优解,又如何办?这算不算创新?还是抄图?大型深水设备、土建设备,其骨架、梁结合受力形式会成某种规律分布,一个一个去做还是参数阵列来得快和优?这是抄图?级进结构,典型如乐器(别小看乐器,其精度比汽车还高,结构也比想象得复杂,如管风琴)也是类似;有了参数,我可以创建很多规则,哪个面是必须被约束的不能动的,哪两个尺寸满足关系方程,哪一组元件必须被约束在某一条曲线线面上都给设定好,修改后能马上回馈关联的修改结果,以期做对比和优化都很方便,无参手动修改你能马上得到关联结果吗?不会出错吗?
话又说,只有改几条线、拉几张面是创新,编制一个规则不是创新吗?概念设计是创新,详细设计、优化设计都不是创新吗?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1-1 01:47
kuanghaitao 发表于 2010-10-31 18:03

你有点钻牛角尖了。兄弟,你走火入魔了。创新不是靠软件就可以的。软件只是工具。整天研究软件会让自己越走越窄,直至死胡同。
撇开别的话题不说,就说你那个。你那个有意思吗?这就是典型的中国题海战术的范例。 ...

windchill销售额已经超过TC啦。市场额12亿刀,不比达索、UGS低。Autodesk的18亿刀也不远。
作者: dzy798827    时间: 2010-11-1 08:00
好多大专家?!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1-1 09:49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1-1 01:19

非参能够孔轴关联修改吗?你要说零件间装配约束不是通常的参数化,我就想问参数化发明之前,有这样的软件吗?那它既不是参数化又不是非参,那它是什么?
如果对于复杂连杆,我要修改尺寸参数,然后自动修改关联苟 ...


这个参数化,你可以称他为参数化,但是不是PTC首倡的参数化那个里面的内容。我们称为现在的参数化设计的一般指的是这个概念。

没有参数化软件之前就能做仿真,装配干涉,加工检查等等。 D-cube第一个版本是90年以前的事情了。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1-1 09:53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1-1 01:47

windchill销售额已经超过TC啦。市场额12亿刀,不比达索、UGS低。Autodesk的18亿刀也不远。


不可能,你去看看PTC的三季报,我绝对不信Windchill能卖1.2B $,不过今年Windchill的新许可证发了很多,不过TC仍然有最多的许可证,最大的客户群。其实国外的很多厂商也是跟风的,EADS的选中,加上极具进攻性的Domino计划,使得windchill今年势头不错。

Autodesk本来就不做什么大型PDM, DS还远远在PTC前面呢。

PTC的市场营销策略一直是非常高的,这点让人佩服。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1-1 11:00
chinalgw 发表于 2010-11-1 09:53


不可能,你去看看PTC的三季报,我绝对不信Windchill能卖1.2B $,不过今年Windchill的新许可证发了很多,不过TC仍然有最多的许可证,最大的客户群。其实国外的很多厂商也是跟风的,EADS的选中,加上极具进攻性的D ...

没说windchill卖1.2B亿。而是PTC share volume是1.2B。windchill是600M$,这已超过任何一个PLM系统了。DS是CAX在PTC前面(CAM也不见得,PTC收购了那么多专业CAM,DS没动作,CATIA的CAM也一般),整个的话高不到哪去,查不到巴黎证交所的数据,也只能推测。但是再高离autodesk也有距离。
如果windchill没有优点,用户为什么要跟风,跟风是不是也分盲目和有主见的跟风,对吧?那么EADS为什么要选择windchill?你说政治因素,ford实施mataphase是不是政治,mazda nissan是不是也是盲目跟风呢?要说完全是政治因素,那就象cimdata 和e-wors那样一条条的对比分析整体架构、模块、产品配置,才能让人信服。

本帖最后由 L'Hopital 于 2010-11-1 11:49 编辑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1-1 11:02
chinalgw 发表于 2010-11-1 09:49


这个参数化,你可以称他为参数化,但是不是PTC首倡的参数化那个里面的内容。我们称为现在的参数化设计的一般指的是这个概念。

没有参数化软件之前就能做仿真,装配干涉,加工检查等等。 D-cube第一个版本是90 ...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关联结构修改,关联修改结果反馈给设计者,而不去手动修改。PTC出现前,关联修改有吗??前面举了那么多例子你看了吗?

本帖最后由 L'Hopital 于 2010-11-1 11:36 编辑
作者: kuanghaitao    时间: 2010-11-1 11:25
如果PTC还是盯着CAD一块不放。早晚会被自己害的。
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单纯是CAD了。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1-1 11:36
kuanghaitao 发表于 2010-11-1 11:25
如果PTC还是盯着CAD一块不放。早晚会被自己害的。
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单纯是CAD了。

恰恰相反,最近十年,PTC是最不关心CAD的。solidworks才是最关心CAD的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1-1 11:36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1-1 11:02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关联结构修改,关联修改结果反馈给设计者,而不去手动修改。PTC出现前,关联修改有吗??


PTC实现这个也不是一开始,这部分称为跨零件建模。我记得99年左右有个白皮书,里面就在讲这个。这个是广义的参数化建模的一部分,也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所谓自顶向下的建模思想中就包含了这部分,叫做轮廓形状和结构什么控制,好长的术语。

本帖最后由 chinalgw 于 2010-11-1 11:38 编辑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1-1 11:36
kuanghaitao 发表于 2010-11-1 11:25
如果PTC还是盯着CAD一块不放。早晚会被自己害的。
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单纯是CAD了。


PTC现在的PDM做得很不错!就是Windchill,势头很猛。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1-1 11:37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1-1 11:00

没说windchill卖1.2B亿。而是PTC share volume是1.2B。windchill是600M$,这已超过任何一个PLM系统了。


那倒有可能,我记得TC去年销售是370M,看来windchill增长很快啊!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1-1 11:51
chinalgw 发表于 2010-11-1 11:36


PTC实现这个也不是一开始,这部分称为跨零件建模。我记得99年左右有个白皮书,里面就在讲这个。这个是广义的参数化建模的一部分,也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所谓自顶向下的建模思想中就包含了这部分,叫做轮廓形状和结 ...

那就是关联拓扑,这个确实是PTC第一个做。而且必然基于参数化。没有几何级的参数化,谈何零件组件级?
我通篇说的核心就是,创新设计不是完全非参。画点形状,结构布局是创新,做点规则也是创新。前面我提的四杆机构关联优化设计不知阁下真正思考过没有,当然这个完全无参做难度也不大,但是这仅仅是简单的平面4-linkage,复杂点呢?还有其他的呢,如级进结构呢?话说回来,UG的很多专业模块也是极强的参数化的嘛,输入规则或、约束、参数自动设计自动修改。如果参数化沦落到抄袭那么可怜的地步,那么UG从NX开始那么多年算是一大半都白发展了。
现在说的TOP-DOWN本身也是参数化之后才有的产物。有人硬说以前也是top-down,那这个top-down肤浅之极,不错丁字尺的时代也可以那么讲,先画装配才再画零件嘛?可问题是布局、主控件主参照如何传递自动关联修改?没有参数化,这种问题如何解决?WAVE不是空穴来风吧?80年代为什么没WAVE呢?

本帖最后由 L'Hopital 于 2010-11-1 12:03 编辑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1-1 13:07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1-1 11:51

那就是关联拓扑,这个确实是PTC第一个做。而且必然基于参数化。没有几何级的参数化,谈何零件组件级?
我通篇说的核心就是,创新设计不是完全非参。画点形状,结构布局是创新,做点规则也是创新。前面我提的四杆机 ...


这个可以说是结构参数化吧,也属于广义的参数化。

这么说吧,创新设计不一定要有参,但也不一定非参,跟参数化关系不大。你有一个新想法,是先有想法,想好了才去设计,最后设计参数化与否,跟你有没有创新有什么关系?难道Iphone不参数化就不叫创新?难道海宝,什么大会的吉祥物都要参数化?要不然,没有参数化的时代人们不是一直在创新设计?有了参数化,大家也没有停止创新设计嘛!就机械设计来说,大部分时间概念设计阶段恰恰是重要的创新阶段,具备美术功底的专业工业设计人员,可能手画,也可能就是靠想象,或者观摩别的东西产生灵感,最后把大致形状描出来。下一步才是和市场,设计人员一起做真正的研究和设计。现有的适合工业设计的软件基本都是橡皮泥类型的,很少有参数化的。

只有在进行创成式设计的时候参数才有重要意义。
作者: sw1995    时间: 2010-11-1 13:56
参数化,或者称参数驱动的建模方式,是PTC的创新,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布尔运算的静态的建模方式,比如AUTOCAD的那种3D建模方式,无疑是个革新。这是PTC曾经带给业界两大进步之,另外一个便是基于特征的建模方式,所谓特征,无非是对现实加工,组装工艺的一种模拟,比如拉伸,比如螺钉的装配约束。然而,基于特征的参数驱动建模是很好的建模手段是不错,但这绝不意味着完全参数化、全约束是好的建模思路,或者说在不需要全约束的时候强求全约束,这至少是不必要的智力浪费,甚至有的时候和我们的设计意图是违背的。其实,传统的基于布尔运算的静态建模方式也可以被看作是相对于绝对坐标系的关联或者约束,那么摒弃了这种关联,也可以看作是约束的不全面,而非全约束。

本帖最后由 sw1995 于 2010-11-1 21:29 编辑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1-1 15:11
这样理解创新设计不狭隘吗?难道灵感的东西,美术的东西是创新,巧妙的构件,优化的结构不是创新吗?
工程设计软件的ID模块还是比较业余的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1-1 15:21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1-1 15:11
这样理解创新设计不狭隘吗?难道灵感的东西,美术的东西是创新,巧妙的构件,优化的结构不是创新吗?
工程设计软件的ID模块还是比较业余的


也算吧,但是很多时候改进毕竟相对创造式的,颠覆性的创新差了点火候了。但是巧妙的构件一般你仅仅用重新设定参数也不一定能搞出来吧?

说大了去,我觉得,创新设计需要的是思想和环境,不是软件。要不然中国这种人手一个D版软件5元钱,每个人机器上各种奢华软件应有尽有的情况,还不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国家?事实上是,大部分人就是抄数。当然,部分原因也是我们没有理解设计中的参数和关联,所以只能逆向抄数, 。典型的就是汽车行业,能做到全正向设计的,国内似乎还没有。

本帖最后由 chinalgw 于 2010-11-1 15:31 编辑
作者: L'Hopital    时间: 2010-11-1 15:28
汽车本来就不会全正向吧,外覆盖、内饰国外也是抄吧,alias做的模型是不拿来下游设计的。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1-1 15:30
L'Hopital 发表于 2010-11-1 15:28
汽车本来就不会全正向吧,外覆盖、内饰国外也是抄吧,alias做的模型是不拿来下游设计的。


不能说全正向,就是能够按照需求和功能驱动,然后概念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验证等流程,在合理时间内设计出来的,很少。反正大部分是交给欧洲的专业的汽车设计公司做设计的。
作者: Mcuikai    时间: 2010-11-1 20:06
高手很多啊,很多人都是混cad软件这一行的吧,呵呵!
作者: 2362937    时间: 2010-11-1 20:43
提着水桶路过
作者: caz    时间: 2010-11-2 10:19
首先不管是手画全参还是非参半参都可以创新。关键是哪种方法更加能专注于创新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1-2 11:13
caz 发表于 2010-11-2 10:19
首先不管是手画全参还是非参半参都可以创新。关键是哪种方法更加能专注于创新


我觉得主要还看老板,老板支持创新,就能。不然你创完了,老板让你回家抱孩子去了。
作者: sw1995    时间: 2010-11-2 11:32
首先得承认,用UG搞设计,建模的方式很自由,我的判断是,如果创新和软件有关系的话,UG显然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工具。问题是,能否做出创新的影响因素太多了,软件在其中起的作用的确是不大的。除非是从事和软件开发相关的行业。

不过,在UG的近几个版本中,真正的完全无参的指令越来越少了,建模指令(【插入】下面),包括所谓的同步建模指令,几乎都有关联与否的选项。我认为,这才是在约束上做到了真正的自由。这样的思路也值得其它软件借鉴。在【编辑】菜单下,UG还是保留了一些完全非参的指令的。原因么,我以为不是完全无参有什么优势,而是这些指令如果想不损失功能,而要做到参数化的话,可实现性是存在相当难度的。
作者: kuanghaitao    时间: 2010-11-2 11:50
楼上说得对,是这样的。PTC的关联只注重尺寸关联。而西门子PLM发现,只有尺寸关联和几何关联同时具备,才叫真正的关联。
所以近几年大家能够看到NX的所谓参数化的加强,是会越来越频繁的。

本帖最后由 kuanghaitao 于 2010-11-2 11:52 编辑
作者: Trebizond    时间: 2010-11-2 12:10
单说同步建模就是直接建模技术,这样的东东,08年7月发布的CATIA V6就有了。只不过没象siemens那么高调宣传。方式自由,便于前期概念和布局建模。详细设计,该严谨的还的严谨。不是说UG做不到,只是说UG有点乱。CATIA模型树清晰明朗层次分明,指令集规划整洁,选项板安排统一,建模时几何要素和规则关系系统也要求整理规整,该严谨的地方不含糊,虽然有时增加了工作量,但是一寸长一存短,后期管理交流很良好。UG4.0以前选项板都不统一,菜单指令到处隐藏,模型树,约束有点乱,再加上系统强制比较弱,UGuser养成了过于自由的习惯,有错误时,编辑——移除参数,NX6.0又有了FREE-HISTORY,以后换了别的软件适应也困难。
本人做工程机械,生就严谨作风。一年半的UG用龄深受其害。不久前公司高价租用了V5 R17P1的许可,项目组也迁移到CATIA上,感觉良好。最近考虑上用友的PDM解决方案

本帖最后由 Trebizond 于 2010-11-2 12:17 编辑
作者: sw1995    时间: 2010-11-2 12:27
补充一下,UG INSERT下面的可关联指令越来越多,但是完全无参的指令还是有一些的。UG的乱,部分的原因是它在兼顾有历史的模式及同步建模两种模式的缘故吧。

单就分模来说,UG的分模方式就很灵活,支持布尔运算,可以曲面分,实体分。不过UG的分模面一定是不能带孔的,这一点和破衣,SW不同,不是很理解。
作者: caz    时间: 2010-11-2 12:35
只能自己当老板了

本帖最后由 caz 于 2010-11-2 12:43 编辑
作者: Trebizond    时间: 2010-11-2 12:43
CATIA一样可以兼顾无历史。该无历史的时候,CATIA也不含糊,而且线条面片建得也井井有条。
该有历史的时候CATIA更是井井有条。那个模型树好UG几个档次,UG就是用层也是乱糟糟。我们技术科几个,以前用UG4.0,不要说你思维性格严谨,就算是有清晰的头脑,不知不觉潜意识里,还是会东去参西去参,到头来用特征信息一查,自己都觉得乱。我们做工程机械的,装配复杂管道线缆多,造型的不多。
作者: sw1995    时间: 2010-11-2 12:53
中国缺乏可供创新的氛围,。想创新,或者自己当老板,要不移民。
作者: chinalgw    时间: 2010-11-2 12:56
Trebizond 发表于 2010-11-2 12:10
单说同步建模就是直接建模技术,这样的东东,08年7月发布的CATIA V6就有了。只不过没象siemens那么高调宣传。方式自由,便于前期概念和布局建模。详细设计,该严谨的还的严谨。不是说UG做不到,只是说UG有点乱。CATI ...


CATIA很好的,不过也没必要吹成一枝花,你以后可以慢慢体会

本帖最后由 chinalgw 于 2010-11-2 13:03 编辑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