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Solid Edge ST3, 我的第一印象 (part 2) [打印本页]

作者: liujunyun    时间: 2011-6-10 12:16
标题: Solid Edge ST3, 我的第一印象 (part 2)
来源:它山的石头

原文by Paul
翻译by 咋不乐

上一篇:Solid Edge ST3, 我的第一印象 (part 1)

在Part 1中,我阐述了我观察到的SolidEdge ST3中包含了当下普遍出现的问题(很多问题都与传统的基于历史建模有关)。在Part 2,我将分享一些其他的疯狂的想法:

下面这段话是synchronoustechnology.net摘录的:“你再也不需要提前决定建模的流程,因为你可以随时简单地在“Ordered”和“Synchrounous”之间切换。“ 但是,顺便告诉你一声,假如你“切换”的话,或者是说将ordered特征移到synchronous的话,就再也回不去了。这是个单程票。Siemens依然不能够使得模型树下的ordered和syschrous的关系合理化。在这点上,Autodesk依然试图利用他们的Change Manager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当然SE ST3能够非常简单地将ordered特征移到synchrounous特征。但因为是单程票,我很好奇啥时候你会将 ordered的数据全转为synchrounous数据。

谈到ST3,我的记忆被拽回到90年代中期,因为这看似陌生的东西,又感觉很是熟悉。那会儿,我离3D/Eye公司的开发TriSpectives的团队很近,现在这个产品叫IronCAD,或者在中国叫CAXA(咋不乐注:记得有一次和Paul做一个项目时,他还问过我关于CAXA的问题。只怪道行太浅,对CAXA的情况一无所知。丢俺们中国人的脸了)。想了解IronCAD的历史的话,请点击IronCAD history。IronCAD的内核一直是基于历史的参数建模,直到前几年它才把模型树显示在用户的桌面上。实时上用户亲自动手去重构模型树的情况不多见。

IronCAD做了很多同传统参数建模不太一样的事情。想了解更多的信息的话请阅读CAD专家Deelip Menezes 的帖子https://www.deelip.com/?p=3734,从中我们可以看到IronCAD 和SE ST3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尽管IronCAD已经提供这种“混合模式”多年了。

对我来说,ST3模型树中的synchronous特征仅仅是代表了单一的B-Rep数模。你也许会认为参数建模系统中定义的特征指的是“基础特征(比如拉伸,孔等)”,除此之外还有UDF 用户定义的特征。而SE ST3也将B-Rep当作特征插入在模型树下(这里值得是Synchrounous下的模型树)。在ST3里,这些UDF的特征是有一系列的建模过程定义的,但当把其中的ordered特征拽到synchronous特征的时候,order特征的定义被全部抛弃后加入到B-Rep.这个单个的B-Rep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琐碎。

我不是说所有的东东都不好。相反我很乐意看到这类东西促使我们去思考CAD。认识到这一点,只要牢记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设计产品(3D模型能够帮助我们)。
Paul
————————————————————————————————————————————



本帖最后由 liujunyun 于 2011-6-10 12:18 编辑
作者: 大有茗堂    时间: 2011-6-10 13:45
想不到CAXA还有这样的渊源
作者: ymgwx    时间: 2011-6-11 10:57
从这2篇文章中,我最终提取出来2点信息:
1. 同步建模不成熟;
2. 不只是se有同步建模,其实是早已有的东西。

有感而发,借此机会说说我对se的感受:
    我是一位忠实的se使用者,对se的感情超越了其它cad软件,但是我并不赞同近年来se软件的改变;
    也许有人会说我因循守旧、拒绝接受新事物;但是您想过没有?一个好的东西出来,没有人会不去接受,就比如写信------固定电话-----手机发展的过程一样,手机最终遍地开花,方便的东西才能最终赢得人心。
    首先,从st系列开始,se一直跟风office界面,但是这种跟风,没有给软件使用者带来方便,反而增加了操作的繁琐性,需要在不同的分组(具体名称忘记了,暂且以此代替)之间来回切换。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界面漂亮”,我认为,软件是用来工作的,是需要它便捷、实用,不是用来看的,想漂亮,我弄个美女上去,比它赏心悦目多了。
    然后是功能:这几年西门子把心思基本全部花在了同步建模上面,其它功能基本没有什么大改进。然而我个人认为,同步建模是扶不起的阿斗,不会有结果;
原因有二:
1. 同步建模宣称无参。一个模型要修改,没有参数,就只能依据在最后仅存的数据修改,如果我是依靠蓝面做的模型,怎么用同步修改?只是靠同步的移动、旋转。。。。。之类的能够办到吗?能够精确达到设计者的意图吗?没有同步,v系列的修改工具也可以达到同步同样的目的,个人认为现在的同步,就是把v系列的修改功能换个标签而已。
2. 摒弃历史树。一个模型,如果摒弃历史树,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意图无法再追踪,其它设计者无法借鉴他的设计思路;其实设计的本身,不只是出个最后的模型,同时也包含着设计思想和理念的交流,而模型,最能体现设计者的思路。
    se是机械cad,机械是严谨的,不是随意的,它要求过程、结果都必须正确,以此过程数据必须保留,没有过程数据,有时候无法追踪发生的错误。
    随意的修改,那不是机械cad,那是动画软件,但是我发现一些动画软件,也很重视参数化和历史树,说明参数化和历史树的重要性。
    罗里罗嗦说了一大堆,全部是个人感受,有偏颇的地方,望指正。
作者: zebrajack    时间: 2011-6-14 16:03
[url=https://www.icax.org/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904658&

哈哈!谢谢 ymgwx, 我是“
它山的石头”的成员,谢谢你的详细的回复。当然能到“它山”去回复的话,俺将感激不尽。

我也来讲几点吧。

1.很赞同ymgwx,软件实用至上。但有时候UI是个很难搞的东西。假如对老的系统很熟悉的话,换一个界面的话有时候不太适应。就像WORD2003到WORD2007的感觉。但新界面对新用户是很有吸引力的。假如我没记错的话ST3是支持非常灵活的命令图标排布的,不知道这个功能会不会让有固定的使用习惯的人带来一些帮助呢?

2.关于同步建模!!值得表扬的是SIEMENS是第一个大胆推进直接建模和参数建模融合的公司,也正是这种尝试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正如ymgwx所说,可能精力搁在同步建模太多了点。

3.同步建模的个人见解:paul hamilton的文章是我翻译的,所以我对他的观点是比较认同的。进一步补充吧,技术本身没啥不好,但有一个问题是用户的使用习惯被打乱掉了,当然我们可以完全不顾ST,全用参数建模。但SIEMENS的舆论的导向使得用户回去尝试一下ST,但很容易发现,操作本身不会有问题,但模型的管理有问题。就是Paul说的啥是最佳实践,啥时候要把ordered下的特征移到ST下。总不能是因为仅仅是为了操作方便而不顾整体建模的连续性。这一点需要用户自己去琢磨,规划出好的实践方案。而不仅仅是盲目认为柔性的直接建模会使得建模变得简单。

4.反观一下PTC和Autodesk采用的方法会不太一样,他们把直接建模的应用单独出来。他们认为用直接建模的人是某一些特定的人群。并不是人人都应该用。包括SIEMENS也在谈的,设计验证的模型简化和修改,概念设计,加工前处理等。这类人需要一个简单易用的程序。这一点我比较偏向于上两家公司:基于角色给具体的工具。当然用直接建模的工具修改后的数据并不是将参数和特征丢掉了,这不过是针对上述角色,它把模型树隐藏起来方便特定人群的操作。但当数据回到参数建模系统的话,之前的特征和关系包括在直接建模软件里面的操作也会打包成特征集成到先前的模型树下面。总结起来便是,不改变大家的习惯,同时可以有效互通有无。

5.直接建模是“非参建模”----我想谈谈我的想法。我认为这句话不是很正确(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这么认为)。直接建模当然是有参数的,没有参数的话咋去驱动建模的动作,你还是可以在框里敲入具体数字来定长。所以他是有参数的。正确的说,直接建模应该是“无历史”建模(这个可以参考文章https://otherstones.com/?p=85, 就是他不会将建模逻辑(模型树,特征,相互关系,约束等)记录下来。参数他是有的,但是隐性的。

6.“机械是严谨的,不是随意的,它要求过程、结果都必须正确,以此过程数据必须保留,没有过程数据,有时候无法追踪发生的错误”-------------这句话,我也想讨论一下。我很能理解你的见解,因为我们是使用参数建模成长起来的。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只有参数建模才是精准的(因为后面有保证精准的业务逻辑--模型树)。我以前也这么认为。但是经过使用COCREATE(比较纯粹的直接建模工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为啥我们不能通过几何来直接操控几何模型,而不是后面的那个业务逻辑。几何模型的直接操作上不是随意的,因为我说过他是带参数的,所以能够精确定位。随不随意是和操作者有关,而不是软件。但并不是说直接建模适合所有的建模。我想说的是,在某些产品,比如大众消费品,周期短,变更快。直接建模要比参数建模好。

7.这两种建模本身有很多的差异性和各自的优缺点。我觉得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而不是以单方面的思考来概括全局。总结就是 One cannot fit all!没有一款产品可以通吃的。

更多的探讨可以在这或“
它山留言

本帖最后由 zebrajack 于 2011-6-14 16:05 编辑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