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第三十篇 梅开二度 中华神针再发威》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查    时间: 2011-8-15 13:31
标题: 《第三十篇 梅开二度 中华神针再发威》
本帖最后由 老查 于 2011-8-15 13:36 编辑

《第三十篇   梅开二度  中华神针再发威》
       以前我有讲到,在塑料模具里面,用“打针”的方法来弥补“熔接痕”的缺陷,戏称“神针”,倒也解决了不少问题。其实,这种方法在压铸模具里,也同样可以大显神通的。

      这是发生在最近的事情,那天我接到一个美国朋友来的电话,说他们公司有一个压铸产品是放在浙江一家工厂做的,产品检测下来有一点问题,搞了很久了,一直搞不定,叫我出出主意。产品如下图:
[attach]1093840[/attach]

目前做出来的产品的问题主要是有缩孔和密度达不到标准。有一张产品剖开的照片可以看出,内部有很多缩孔:
[attach]1093841[/attach]

后来模具也寄了给我,模具的结构是这样的:
[attach]1093842[/attach]
[attach]1093843[/attach]

       这个产品的材料是一种铅基低熔点合金,含铅97%、锑3%。应该说,模具和成型过程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这个产品有密度方面的要求,虽然是压铸产品,但是却要求轧制产品的密度,也太过分了。难怪那家工厂会屡战屡败了。我想我也不是神仙,再说最近非常忙,也就想婉言拒绝了。树欲静而风不止,谁叫我是老查呢?还大言不惭地自称《金刚钻》。这不,用户已经上门“逼宫”了。

       来者姓倪,是某压铸厂的总经理,还有他妹妹,是他们公司的QC主管。一进门,就放下十瓶“茅台”。好家伙,连老查的“死穴”都打听好了。拳不打笑脸,上门都是客,我也只好虚与委蛇,设便宴招待,妄想灌几杯酒将他们打发了。谁知道那个倪经理喝酒倒不怎么样,金庸小说中韦小宝的一套却学到了家,什么“仰慕老查啊,滔滔江水啊”之类搞得我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出于生意的原因,嘴上的口气虽然是很大,但是我对自己的几斤几两还是很清楚,更何况最近为几个学校写的教材还差一大截,真可谓负债累累,哪有时间淌这趟浑水啊。于是便装聋作哑,光喝酒,就是不接他的茬。

       他妹妹倪笑君却是个酒中豪客,差不多已经喝到八成了,却还要和我连浮三大白,这不是要老查的命吗?“这样好了”我忙推托道:“要喝可以,但我有个条件,听说倪小姐是中文系的高材生,我出个对联,你对出来,我就喝三杯。”“你放马过来好了,”倪小姐也不服输。

       我记得对联网上有一个:妙人儿倪家少女,我知道出这个对联有一点为老不尊,轻薄女生之嫌。趁着酒兴,也就豁出去轻狂了一把。谁知道倪笑君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依不饶地道:“查老师在‘草船借箭’哪?这对联是网上的呀!这个下联谁都知道:大言者诸葛一人,查老师,你们《金刚钻》公司是不是大言者啊(说大话的),你不把我公司的模具问题给解决了,我趁着酒兴,帮你把招牌改成‘查氏豆腐公司’算了!”我这是惹火烧身啊,偷鸡不成蚀把米,今天算碰到对手了,不答应也不行了。

[attach]1093844[/attach] 该贴已经同步到 老查的微博
作者: 老查    时间: 2011-8-15 13:38
本帖最后由 老查 于 2011-8-15 13:42 编辑

《第三十篇 梅开二度 中华神针再发威》
又是三杯下肚,也差不多醉了,其实,解决的方案我已经基本上想好了。这套模具有4根直径14毫米的推管内针,我让它压铸时退后一个距离,(估计2毫米左右)趁着金属液没有完全凝固,做一个机构,用油缸带动向前挤压,来增加产品的密度。天赐良机,让我们的“神针”在压铸模具领域也占他一席之地,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现将模具的解决方案介绍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这是模具的外形:
[attach]1093845[/attach]


斜插块的结构:

[attach]1093846[/attach]


下面是模具的主剖面:

[attach]1093847[/attach]

这是增压挤压示意图:

[attach]1093848[/attach]


       首先是要在压铸机上改动油路,增加一个油缸的动作。我与压铸机制造厂家协商后,在压射头的动作的油路上并联地分出一路液压油管,这路液压油是有一个单独的时间继电器来控制时间的间隔的,后来我采取的是压射后延迟0.2秒进行挤压,效果果然不错。

       回头看看模具内部的结构。当压铸机压射时,液态的合金进入模腔,由于压力,推管内针向后退了2毫米。这个时候由油缸拉动的斜插块是处于模具偏上面的位置。压铸机压射完毕,延时0.2秒后,油缸带动斜插块向下铲压,斜插块上的斜面推动斜推块向前挤压“推管内针”,这个挤压力很大,是附加油缸的压力(2吨)除以斜度(10°)的正切值,大概是11吨左右,计算起来挤压的压强是1.8吨/每平方厘米以上,够了,都快成锻打了!这时金属液已经充满了模腔,但尚未完全凝固,再受到11吨的挤压力。买家要求的这个产品密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倪经理这半年来的烦恼,也一股脑儿抛到“爪哇国”去了。

       测试产品密度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顺便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介绍,虽然是一个极为简单的方法,但绝无卖弄之意,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首先将产品放在电子秤上,称出产品的重量。将电子秤上的读数W1记下来。
[attach]1093849[/attach]

         
       再在一个跨过电子秤但与电子秤不接触的支架2上放一个水杯,放半杯水。另外在一个安放在电子秤上的支架1上(支架1的电子秤读数必须归零),用一根非常细的线(最好用极细的钓鱼线)。将产品绑住并挂在支架1上,再将产品轻轻放入水中,注意产品上不要附气泡,否则会影响测量效果。将电子秤的读数W2再记下来。
[attach]1093850[/attach]

        W1减W2的值就是产品的同体积水的重量,也就是知道了产品的体积T1。已经知道这种合金的标准比重是每立方厘米11.4克。T1X11.4克/立方厘米=W3(标准重量)。
W3与W1相比较就可以知道产品目前的实际密度。

这是小学里的“自然”课里教的实验方法(上世纪50年代的小学里有这门课),虽然很简单,但是蛮实用的。那时老师说是一个姓阿的先生为了测量皇冠的含金量而发明的(阿基米德)。客户要求的是W3减W1后的数值再除以W3后一定要小于3%。倪先生他们原来做出来的产品都是在4%到5%左右,而模具按我的方法改动后做出来的产品,测出来的指标都在2%左右。问题解决了。


作者: wuchina88    时间: 2011-9-3 11:56
支持
绝对的支持
作者: yangweiyuan    时间: 2011-9-8 10:14
顶不错有创意的
作者: jerry@2006    时间: 2011-9-8 10:41
查老真乃人才也
作者: xiaoguang1125    时间: 2011-10-30 11:34
查老师:
     却是是个基础扎实,创意独特,敢想敢做的伟大工程师,而且文学才华也是一流的,感谢您的分享,让我这个无名小卒也能提升一下自己!
    谢谢您!
作者: 肖剑军    时间: 2012-3-23 15:51
老查真乃神人
作者: 704952755    时间: 2012-4-14 16:28
肖剑军 发表于 2012-3-23 15:51
老查真乃神人

怎么下载啊
作者: xzt19901226    时间: 2012-4-14 18:32

作者: 陈武大    时间: 2012-5-9 11:52
密度不实是长有的事。方法多样性!

作者: 树沃客服    时间: 2012-7-12 15:21
学习进步学习进步。。。。。
作者: 曾昭玉    时间: 2012-7-24 15:10
不错,很有借鉴意义
作者: lu2002123    时间: 2012-9-14 22:25
有创意!!
作者: 许愿芝    时间: 2013-4-27 18:32
有点像是励志故事。
作者: rainh    时间: 2013-6-6 12:23
顶!!!!!!!!!!
作者: xxz521    时间: 2013-7-14 12:51
佩服

作者: justin351836097    时间: 2013-8-26 11:13
学无止镜啊
作者: rimqma    时间: 2013-8-26 11:27
学无止镜啊
作者: 杨Creo2.0    时间: 2013-9-8 07:25
查老师神人!
作者: lj_myths    时间: 2014-5-28 19:51
真的是很好
作者: Brothernan007    时间: 2014-9-28 09:25
顶不错有创意的构想
作者: lx760702    时间: 2015-5-21 14:00
查师傅,您好!是潜胶口吗?压铸模也能用潜胶口吗?
作者: 夜雨很凉Z    时间: 2015-6-2 15:43
有水平
作者: 夜雨很凉Z    时间: 2015-6-2 17:22
查老师,文章看的跌宕起伏,实乃有点寓教于乐之典范。关于其中挤压力的计算可以详细说明吗?(受力分析)
作者: 460945088    时间: 2015-8-6 09:04
陈武大 发表于 2012-5-9 11:52
密度不实是长有的事。方法多样性!

拿出点实际来看看
作者: 460945088    时间: 2015-8-6 09:07
lx760702 发表于 2015-5-21 14:00
查师傅,您好!是潜胶口吗?压铸模也能用潜胶口吗?

锌的注口和塑料的差不多的


作者: 460945088    时间: 2015-8-6 09:08
有办法把里面的起泡给去掉吗??
作者: aihuachen    时间: 2015-8-9 12:31
文字很淳朴,内容很精彩,技术很大胆,学习了
作者: mobjyd    时间: 2015-12-22 11:17
几年前看过,如今回头再看,发现其实老查的点子里包含非常多的知识。
以往,我们都不在意的,给他这么一点,如醍醐灌顶。
作者: 595463857    时间: 2016-10-22 14:37
ding ding
作者: 王刚2017    时间: 2016-12-5 15:56
向查老师学习
作者: wmj12345    时间: 2017-1-17 16:22
膜拜!
作者: 627838953    时间: 2017-1-18 14:58
6666666666666
作者: 毛玩的拉    时间: 2017-3-16 19:03
太厉害了
作者: 是非1997    时间: 2017-3-25 11:08
路过拿分
作者: pjn2012    时间: 2018-5-11 16:38
膜拜 太厉害了
作者: nyning    时间: 2019-1-3 17:14
0000000
作者: nyning    时间: 2019-1-3 17:15
以前我有讲到,在塑料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