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gangyi wrote:
看来没有多少人感兴趣了.
现在在数控这个行业有这样的情况:做零件的看不起做模具的做模具的也看不起做零件的.都说自己的高明!
老兄是SW的版主有什么看法啊?呵呵
antslg wrote:
我是最菜的
数控才开始学习
这一行倒也实在
谁比谁高的
一看做的东西就明了
吹不出多大泡泡
sugangyi wrote:
不是吧你的积分都那么多了啊
呵呵我上这里也没有多久,你说对了,做零件一看就知道人的水平.
还可以看出机床的好坏工艺的好坏.
有很多东西在一般看来是不可能做出来的但是你做了就知道什么叫不可能
有机会上几个比较难高的东西.就是人气不够
antslg wrote:
那就等你的例子了
数控方面我是白菜级
工艺之类的可以升到青菜级
sinderal wrote:
哈哈...那加工工藝與數控 偶是還在土裡 還沒發芽...
antslg wrote:
不会吧
根据头像推理
那是返老还童
好比赛跑
因领先近一圈,看起来却像在后面追
sinderal wrote:
哈哈...那加工工藝與數控 偶是還在土裡 還沒發芽...
sugangyi wrote:
人各有专攻的,老大谦虚了.其实现在做手动编程和加工工艺的身价没有办法和CAM比,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就见过做CAM 的到了极端的人,离开软件就什么都干不了,连简单的手动编程都不会的.
其实我觉得最好是两样都会.
sugangyi wrote:
上面的东西是不锈钢管接头.要求内外光洁度1.0壁厚1.2,用棒料加工.
有兴趣的做看看,看有什么问题会出现.
sugangyi wrote:
上面的东西是不锈钢管接头.要求内外光洁度1.0壁厚1.2,用棒料加工.
有兴趣的做看看,看有什么问题会出现.
antslg wrote:
旋压比较好
车的话
材料加长5~10mm工艺用
车腔,大端加5~10MM圆柱孔
大端柱孔内填圆板防变形
夹大端车外形切断得成品
双前面车刀
hui477 wrote:
数控车的对刀方法和对刀原理。哪位大哥可以详细讲一下,
sugangyi wrote:
车床分有对刀器和没有对刀器,但是对刀原理都一样,先说没有对刀器的吧.
车床本身有个机械原点,你对刀时一般要试切的啊,比如车外径一刀后Z向退出,测量车件的外径是多少,然后在G画面里找到你所用刀号把光标移到X输入X...按测量机床就知道这个刀位上的刀尖位置了,内径一样,Z向就简单了,把每把刀都在Z向碰一个地方然后测量Z0就可以了.
这样所有刀都有了记录,确定加工零点在工件移里面(offshift),可以任意一把刀决定工件原点.
这样对刀要记住对刀前要先读刀.
有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用夹头对刀,我们知道夹头外径,刀具去碰了输入外径就可以,对内径时可以拿一量块用手压在夹头上对,同样输入夹头外径就可以了.
如果有对刀器就方便多了,对刀器就相当于一个固定的对刀试切工件,刀具碰了就记录进去位置了.
所以如果是多种类小批量加工最好买带对刀器的.节约时间.
我以前用的MAZAK车床,我换一个新工件从停机到新工件开始批量加工中间时间一般只要10到15分钟就可以了.(包括换刀具软爪试切)
山中岁月 wrote:
还有就是要充分发挥机系统功能,让程序加大柔性,比如用好刀尖圆弧补正,同时结合循环功能,让操作的兄弟换不同的刀后,(比如R5圆刀片的刀震动厉害,换上R3的刀)只要修改刀具R值即可.这在试加工教复杂的工件时尤为重要.
sugangyi wrote:
大端是斜度啊怎么夹啊?
两边留那么多浪费啊,不锈钢很贵的大批量就损失大了.
就用整支棒做做完切断就好啊,也不要什么夹具的就一般三爪就可以了8D8D
antslg wrote:
::?::?
你不是说棒料么
先镗孔时外圆可以夹啊
加长料为了夹持刚性
可以切大刀
小端对料偏不敏感
大部分余量放大端也不会费料吧
sugangyi wrote:
是棒料啊,这个东西在加工中会遇到震刀的情况,你那样做会震的厉害就象滚花的一样因为我做过.
这东西用实心料做的一边孔径才12啊,要用抗震刀的.
提示一下,考虑分段做,用长棒料做一个切一个.
antslg wrote:
::y
你那主轴孔也够大的,呵呵。。。
你是说在镗孔时易震刀
用恒线速切削会好些吗?
长棒料也易引起振动啊
主轴孔内还有辅助夹持?
sinderal wrote:
說說你的加工工藝與工件夾持啊....這方面偶粉淺的....偶只會用CAM編程...其他真的粉菜..
sinderal wrote:
什麼怪東西? 怎樣在數控車上完成?
aven wrote:
数控车干过2年,大概是7年前的事了
用过的系统主要是日本的 fanuc , okuma ,
以后就一直玩三轴,
二轴三轴的软件都用过,感觉二轴软件比较鸡肋
想玩好数控车,关键是对系统复合功能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加工经验
同样一个零件,不同的人编程序,程序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加工效率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数控车是量产型设备,每个零件加工实践缩短5秒,10000个下来时间是很可观的
下面这个零件是我加工过的我认为最难加工的产品
48小时只加工出20个
sugangyi wrote:
这个东西是不好做的,问一下内孔有光洁度要求吗?
aven wrote:
要求是1。6
实际加工很难达到
自制的内孔刀断了 n 把
sugangyi wrote:
是流体泵的叶片啊!
搞这个东西要想的就是怎么在三爪是夹好,还有断续切削费刀的问题和夹角地方有什么刀做!
aven wrote:
要求是1。6
实际加工很难达到
自制的内孔刀断了 n 把
antslg wrote:
大倾刀
前角、主偏、刃倾都是45度
效果非常明显
类似的东西
我用了夹具安装
sugangyi wrote:
我是这样做的,一个园环和生爪焊在一起,切开后车一个和叶片外径一样的台阶孔包住就可以了,外面最好用100度霸王刀,凹的地方可以用35度直内径刀也可以用端面槽刀.
山中岁月 wrote:
刀杆差一点,或刀片定位强度不够,老兄就等这扎刀再扎刀吧!
antslg wrote:
就是软爪夹持
霸王刀又是什么样的?
sinderal wrote:
斜插的那個怎麼車牙... 說說.. 還有挾持 ..
sinderal wrote:
斜插的那個怎麼車牙... 說說.. 還有挾持 ..
sinderal wrote:
你這個工件 如果放到車銑上.去铣牙 會不會比較快?
sugangyi wrote:
没有要铣的地方啊,普通数控车就搞定啊,呵呵!想不到好的夹的方法就不好做,很多东西都是,这个是我的专利,本来别人做可个特大夹具,难上啊呵呵,我现在就一个小园圈就搞好了,夹的很稳加工很快。
sugangyi wrote:
那个地方很小也就20吧,车的效率高啊!
再说车铣复合机贵好多啊,一般公司也没有啊,呵呵,今天听说我原来公司进了两台带C轴控制的车床,就意味在2轴的机器上可以加工截面是方的工件。
sinderal wrote:
只能前端... 如果是 橫向的...沒Y軸 就有問題了....
sugangyi wrote:
是啊,是台中的车床,旧机器了,我们现在有MT1500,怎么做都可以
sinderal wrote:
台中精機好像也有仿照Yamazaki Mazak做了新的 車銑中心...永進機械也做了一台...不過好像還沒正式銷售
sugangyi wrote:
中国人仿制能力就是强啊
sinderal wrote:
台中精機比較大手筆...透過客戶且用客戶的名義買了一台...裝機沒一個月..機器不見了..全給拆了...
sugangyi wrote:
他们买的是5轴联动的还是和MT1500一样假5轴的啊?
MAZAK的@系列是很少对外卖的啊!
mstang wrote:
我车过最难的,四个头的螺旋槽,槽宽30,深度30,平底,底面与侧面圆角R15,导程240。从没有编过那么长的车程序,现在改用4轴铣了。
sugangyi wrote:
那个地方很小也就20吧,车的效率高啊!
再说车铣复合机贵好多啊,一般公司也没有啊,呵呵,今天听说我原来公司进了两台带C轴控制的车床,就意味在2轴的机器上可以加工截面是方的工件。
bluetiger wrote:
带C轴控制的车床可以装几把刀阿?
sugangyi wrote:
随便啊,和普通的一样啊8把12把什么的,带C就是在系统里面加控制功能而已,配合机械和电气控制。
& wrote:
88楼的数控车为何要用UG建模呢?你是用UG 加工的吗!俺们这里都是AUTO CAD,或CAXA画两维图端面中心定原点,和数控车坐标系重合,就是CAM LATHE
也是两维的啊.
sinderal wrote:
是沒錯...你還沒用到 車銑複合..就不要太武斷了
& wrote:
那他也没有用到啊,你为什么不批评他武断呢?
& wrote:
88楼的数控车为何要用UG建模呢?你是用UG 加工的吗!俺们这里都是AUTO CAD,或CAXA画两维图端面中心定原点,和数控车坐标系重合,就是CAM LATHE
也是两维的啊.
sugangyi wrote:
没有人提点什么意见吗 ?我们以前做了很多都被小日本退货了,也是去年才解决问题的
antslg wrote:
公差多少?
sugangyi wrote:
公差不是问题的,薄壁件变形大,不能有一点点夹伤和毛边,也不能有一点点明显的接刀痕迹.
antslg wrote:
不用夹
轴向顶紧即可
可以不停车装夹
sugangyi wrote:
这东西很薄不能顶的,我们都是用管子车一个切一个的,下面还要垫东西,不然掉下来碰一下就费了
antslg wrote:
细想想顶真未必合算
能一刀下的确不必费事
但是不会因为薄就不能顶
此件轴向刚度是最好的,用恒力顶一定没问题
因为可能采用不停车工装
有希望达到最好效率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