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图形补面,结构拆分支付现金 [打印本页]

作者: china-1314    时间: 2014-5-14 09:22
标题: 图形补面,结构拆分支付现金
一款香水外壳+瓶子+外盖,根据外形图,补面后,拆分出每一个零件.
有意请加QQ298695138.
作者: zhy7498336    时间: 2014-5-14 12:00
我试试   六年 设计
作者: china-1314    时间: 2014-5-14 13:13
已找到,谢谢大家的支持

作者: 新水调歌头    时间: 2014-5-15 14:45
可以先报价
作者: beid_bai    时间: 2014-5-16 20:50
上传零件看看
作者: 迗外莱亽    时间: 2014-5-17 22:13
怎么没有3D图档呀,发过来看一下了!
作者: 兰花    时间: 2014-5-23 10:37
还能这样子做啊 好
作者: nishui001    时间: 2014-6-15 22:51

本帖最后由 夜游神 于 2013-8-30 16:15 编辑


前几天发了几个表面处理的贴,今天有点时间,也看到论坛上有很多后起之秀被注塑方面的问题所困扰,我将陆续把我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也算是自己的工作总结。

      贴是原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注塑件常见的表面缺陷及与结构、模具设计的关系
       二:夹水纹的成因及剖析
       三:如何通过注塑来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
       四:注塑件变形的成因解决。

今天先谈谈夹水纹的成因及剖析:

       注塑就是熔融的塑胶料通过浇口进入模具型腔,经过定型冷却后形成一定形状的产品的过程。而许多产品上大都有通孔、有转角,熔融的塑胶料流动之时模具壁对其会有阻尼,有转角的地方阻尼会更大,所以即便是没有通孔的产品,熔融的塑胶料在里面的流动速度也会不一样,由于流速不均,所以不可能同时充满整个型腔,两种不同流速的熔融的塑胶料会在型腔的某一处会合,从而形成我们常说的夹水纹,亦称之为熔接线或接合线。这就是夹水纹形成的机理。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胶料的流速。
     塑胶料种类繁多,这时就不多说,不同的塑料,其流动性能各不相同,流动性越好的塑料,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夹水纹越不明显。
     熔融的塑胶料在型腔内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其温度和模具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温差,所以,胶料流动的距离越远,其温度降低得越多,其流动性就越差,在此处形成夹水纹的话,夹水纹就会越明显;模具温度越低,与料温的温差就越大,夹水纹越明显。
      产品转折,转角处的R角越小,熔融的塑胶料经过时压力损失越大,流速越小,走到结合线处的时间越长,因而会导至料温越低,夹水纹越明显。
      从夹水纹形成的机理可以看出,进胶点的位置对夹水纹亦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进胶位置,会对应不同的流动路径和流动速度,熔融的塑胶料走到终点的时间就会不同,因而温度降低也会不同,夹水纹的明显程度也会不同。进胶点离夹水纹越近,夹水纹越不明显。
       看到此处,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夹水纹的明显与否,关键在于熔融的塑胶料在夹水纹处的温度,胶料在此处的温度越低,夹水纹越明显。那么,除了上面那些因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胶料的最后温度呢?
       一方面是模具的排气。排气不良,不但会使产品产生高压从而烧焦产品,同时其压力也会对熔融胶料产生阻尼作用,增加胶料流动的时间,从而间接地降低了胶料最终的温度,使夹水纹益发明显。
      另一方面,进胶口的大小、胶料注塑温度、注射压力、螺杆转速、注射机的注塑容量等都足以对夹水纹产生影响:
       进胶口越大,注射压力损失越小, 熔融胶料的流速越快,胶料到达夹水纹处的时间越短,夹水纹越不明显,反之,其注射压力损失越大,注射时间也越长,夹水纹应当是越明显,但是因为胶料经过胶口时因为速度极高,由于磨擦的作用,在其它机台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料温会有所升高,初速度会比大进胶口大,在一定的流道长度内,其夹水纹的明显程度不会比大的进胶口差(但有可能会形成喷射而产生流痕),但大胶件时,其夹水纹会比大进胶口更明显。
        注射温度的影响:注射温度越高,在共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到达终点时的温度也就越高,所以表夹水纹越不明显。

       注射压力的影响:注射压力越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流速越快,那么它到达终点时的温度也就越高,夹水纹越不明显。
       螺杆转速越快,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与胶料之间产生的磨擦热越多,等于相应提高了料温,所以夹水纹越不明显。在机台温度上到极限,而料温还可以再增加而不会分解的情况下这一招非常管用。
      注射容量的影响:有些产品,因为体积大,重量重,而本厂的机台只能勉强注饱,而我们知道,产品重量是注身容量的60%左右才是最合适的机台,如果超过其容量的70%,就会有可能出现不正常的问题,甚至走不满胶,产生夹水纹也就不怪了。


    总结:

     消除(淡化)夹水纹的方法(严格意义上来说夹水纹是不可消除的,这里所说的消除只是肉眼看不见):

     1,升模温(主要是前模模温,有人对此有意见,说后模结构更复杂,应当对夹水纹的影响更大,而实际上呢,影响当然是有的,但确实没有前模的影响大,因为夹水纹明不明显我们也是从产品的外观来看的,而此外的产品外观,实际上就是产品接触前模的地方,所以我说主要是前模模温,并没说后模不应升温。当然如果前后模温差过大,也是不可以的,最坏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产品分层,表面起皮)。

     2,改变进胶口位置,使之更接近产生夹水纹的地方。

     3,加大进胶口(必要时可以用扇形或圆形都可)。

     4,在可能的前堤下提高料温。

     5,产品胶厚尽量均匀,转角处做尽可能大的R角。

    6,在不影响产品外观和品质的前堤下加大注射压力(还应注意控制产品成本,因为压力增大,产品单重势必会增加,所以不得已才采用)。

     7,按机台注射容量的60%左右,选择合适的机台。

     8,改善模具的排气,产品试模后根据夹水纹的位置针对性增加排气。

     9,在适当时候可以增大螺杆转速。

     10,在夹水纹完全无法消除,但产品表面又需电镀等表面处理时,可以用抛光等机械手法去除夹水纹。

看到以前的贴子还有人在关注,心中甚慰,对其中的错别字做了更正,希望能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