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一站式解决方案

iCAx开思网

CAD/CAM/CAE/设计/模具 高清视频【积分说明】如何快速获得积分?快速3D打印 手板模型CNC加工服务在线3D打印服务,上传模型,自动报价
查看: 161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新一代CAM即将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2-5-27 13:1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朋友,交流,分享,学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贴:
  
近年来CAD是CAD/CAM集成系统技术创新的主角。相比之下,CAM领域却显示出不应有的沉寂。然而,随着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企业同样热切企盼CAM, 希望技术创新之风能吹进CAM领域,涌现出能够与CAD系统相匹配的、功能强大、更符合加工工程化概念、易于普及的新一代CAM产品。
CAM作为整个集成系统的重要一级,向上与CAD、CAPP实现无缝集成,向下方便、快捷、智能、高效地为数控生产服务,这是CAM技术发展永远不变的主题。面向对象、面向工艺特征的新概念已经与CAD技术中面向对象的设计、特征建模等相呼应,在一些专业化的CAM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为新一代CAM的诞生进行了必要的经验积累、技术储备与思想准备。当今CAM在学习、掌握与应用上的困难,与生产快速发展对CAM人才迫切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新一代CAM的成熟与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制造业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工艺诸如高速加工技术等也对CAM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技术的发展使CAD/CAPP/CAM/CAE/PDM集成化体系摆脱空间的约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布局及生产管理的要求。为适应集成化体系的要求,CAM的结构体系与功能构成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新一代的CAM技术正处在孕育、发展与成熟之中,新一代CAM会在不远的将来兴起。
下面将对CAM技术的发展过程、CAM的应用现状、新技术对CAM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CAM发展趋势做一个主观的预测。并对新一代CAM系统的结构体系做一个大胆的设想, 希望能够有益于我国CAM的研究、选型及应用, 也希望借此与广大同行交流提高。
一、新一代CAM产生的必然性与发展趋势
CAM技术发展至今,无论在软、硬件平台、系统结构、功能特点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今流行的CAM系统在功能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就其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处理方式与目标对象上看,主要可分为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可认为是两代产品。
第一代CAM:APT
20世纪60年代在专业系统上开发的编程机及部分编程软件如:FANUC、Semems编程机,系统结构为专机形式,基本处理方式是人工或辅助式直接计算数控刀路,编程目标与对象也都直接是数控刀路。特点是功能差,操作困难,专机专用。
第二代CAM:曲面CAM系统
系统结构一般是CAD/CAM混合系统,较好地利用了CAD模型,以几何信息作为最终的结果,自动生成加工刀路。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具有代表性的是UG、DUCT、Cimatron 、MarsterCAM等。基本特点是面向局部曲面的加工方式,表现为编程的难易程度与零件的复杂程度直接相关,而与产品的工艺特征、工艺复杂程度等没有直接相关关系。尽管该时期的时间跨度达二十年,系统档次差异很大,智能化水平高低亦不同,但在结构体系上没有质的变化。笔者认为应属于同一代产品。
纵观CAM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CAM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和利用CAD及周边相关技术的应用成果, 不断发展的过程;是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是CAM系统结构及基本处理方式不断向适应工程化概念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2.系统的基本处理方式,即编程的目标对象对系统的结构、智能化水平等起着决定性作用。CAM系统在APT时代,编程的目标对象直接计算刀路轨迹。第二代CAM系统以CAD模型为编程的目标对象,自动生成刀路轨迹。因而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系统的操作也更符合工程化概念。
3.第二代CAM系统以CAD模型的局部几何特征为目标对象的基本处理形式已经成为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只有突破当今的固有模式,发展新一代的CAM系统:即面向模型、面向工艺特征的CAM系统,才能够将CAM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4.可以预见正在孕育、成熟、发展的新一代CAM系统将采用面向对象、面向工艺特征的基本处理方式,使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 系统结构将独立于CAD、CAPP系统而存在,为CAPP的发展留下空间,更符合网络集成化的要求。
二、CAM的创新方向
CAM作为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技术,直接面向数控生产实际。生产实际的需求是所有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原动力。分析总结当今CAM的应用现状、 与生产实际要求间的差距及其原因、新工艺、新技术对CAM的特殊需要以及相关外围技术发展与要求等,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今后CAM的发展趋势。
1.CAM的应用现状及与实际需求间的差距
因为应用的实践性更强,专业化分工更明确,就总体而言,CAM的专业化水平高于CAD的发展。纵观当今占主导地位的CAM系统,无论其界面好坏、功能强弱,都存在着共同的缺陷。
(1) CAD/CAM混合化的系统结构体系
CAD功能与CAM功能交叉使用,不是面向整体模型的编程形式,工艺特征需由人工提取,或需进一步CAD处理产生。该结构体系的形成是历史的产物。多年前,集成系统特别是网络化集成的观念还没有成为系统开发的主体思想,模型的建立与编程在同一地点由同一个操作者完成。由此会造成如下的问题。
1)不适应当今集成化的要求
现代生产企业要求网络集成系统的模块分布、功能侧重必须与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布局相匹配。系统混合化不等于集成化,更不利于网络集成化的实现。
2)不适合现代企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
混合化系统,无法实现设计与加工在管理上的分工,增加了生产管理与分工的难度,也极大地阻碍了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另外,混合化系统要求操作者在CAD与CAM两个方面都要有深厚的背景与经验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增加了学习掌握与使用系统的难度。一般需1~3年的实践才能成为称职的CAM操作人员,对企业人才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没有给CAPP的发展留下空间与可能
众所周知,CAPP是CAD/CAM一体化集成的桥梁,CAD/CAPP/CAM混合化体系决定了永远不可能实现CAM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因为生产工艺的标准化程度低,受到生产设备、刀具、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至今没有一个成熟的,以创成法或派生法为推理机制的商品化的CAPP系统。CAPP转向了类似于开发环境类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但随着企业CAD、CAM等技术的成功应用,工艺库、知识库的完善,将来CAPP也会有相应的发展。逐步实现CAD-CAPP-CAM按科学意义上的一体化集成。而混合化的系统从结构上为今后的发展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隐患。
(2)面向曲面、以局部加工为基本处理方式
当今CAM系统一般都是曲面CAM系统,是面向局部加工的处理方式,而数控加工是以模型为结果,以工艺为核心的工程过程。应该采取面向整体模型、面向工艺特征的处理方式。这种非工程化概念的处理方式肯定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1)不能有效地利用CAD模型的几何信息,无法自动提取模型的工艺特征,只能够人工提取,甚至靠重新模拟计算来取得必要的控制信息,无疑增大了操作的烦琐性,影响了编程质量与效率。致使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与智能化程度很低。
2)局部加工计算方式靠人工或半自动进行仿过切处理,因不是面向整体模型为编程对象,系统没有从根本上杜绝过切现象产生的可能,因而不适合高速加工等新工艺在高速条件下对安全性的要求。
2.当今CAM应用在生产组织与管理上的问题
CAD/CAPP/CAM需要在信息流上集成一体、无缝连接,但往往忽略了企业在生产组织与管理上要求CAD、CAPP、CAM在应用场合、操作人员、系统功能上按照生产布局合理安排。网络技术的成功应用已经为此奠定了基础。CAM系统及操作人员远离生产现场,致使因不了解现场情况造成不应有的反复,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甚至造成废品。
传统的CAM系统不仅要求操作人员有深厚的工艺知识背景,还需要有很高的CAD应用技巧。一般需1至3个月专门培训入门,1至3年的实践才能成为称职的工作人员。对CAM的应用普及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使CAM后备人员严重不足,因而造成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生产队伍不稳定,产生严重人才管理问题,我国的广大国营企业,情况更加严峻。故企业迫切需要新一代的易学易用、易于普及、高智能化、专业性强的CAM系统。
3.制造业新技术对CAM的特殊要求
毋庸置疑,近年来制造业新技术的最大热点是高速加工技术。据最新的工艺研究表明,高速加工技术在简化生产工艺与工序,减少后续处理工作量、提高加工效率、提高表面质量等几个方面,能够极大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高速加工技术对CAM也提出了新的特殊要求。
(1)安全性要求
高速加工采用小切削深度、小切削量、高进给速度,特征加工的一般切削速度(F值)为传统加工的10倍以上(F可达到2000~8000mm/min),在高速进给条件下,一旦发生过切,几何干涉等,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故安全性要求是第一位的。传统的CAM系统靠人工或半自动防过切处理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杜绝过切现象的发生。靠操作者的细心、责任心等人的因素是没有安全保障的。所以无法满足高速加工安全性的基本要求。
(2)工艺性要求
高速加工要求刀路的平稳性,避免刀路轨迹的尖角(刀路突然转向)、尽量避免空刀切削、减少切入/切出等,故要求CAM系统具有基于残余模型的智能化分析处理功能、刀路光顺化处理功能、符合高速加工工艺的优化处理功能及进给量(F值)优化处理功能(切削优化处理)等。为适应高速加工设备的高档数控系统,CAM应支持最新的NURBS编程技术。
(3)高效率要求
高效率体现在两个方面:1)编程的高效率:高速加工的工艺性要求比传统数控加工高了很多,刀路长度是传统加工的上百倍,一般编程时间远大于加工时间,故编程效率已成为影响总体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CAM系统采用面向局部曲面的编程方式,系统无法自动提供工艺特征,编程复杂程度很大,对编程人员除工艺水平之外(基本要求),还要求有很高的使用技巧。迫切需要具有高速加工知识库的、智能化程度高的、面向整体模型的、新一代的CAM系统。2)优化的刀路确保高效率的数控加工, 如基于残余模型的智能化编程可有效地避免空刀,进给量(F值)优化处理可提高切削效率30%等。  
综上所述,当今的CAM系统虽然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立了汗马功劳,但在生产管理、操作使用上存在着与实际要求的巨大矛盾;在结构上、功能专业化等方面与网络下系统集成化的要求存在严重的不协调;基本处理方式严重阻碍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这一切都使新一代CAM的诞生与发展成为必需。CAD技术中面向对象、面向特征的建模方式的巨大成功,为新一代CAM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网络技术为CAM的专业化分离与系统集成提供了可能。通过以上的分析, 新一代CAM系统的大致轮廓已经显现。
三、新一代CAM的基本结构与主要特征预测  
1.新一代CAM的软硬件平台
WinTel结构体系因优异的价格性能比、方便的维护、优异的表现、平实的外围软件支持,已经取代UNIX操作系统成为CAD/CAM集成系统的支持平台。OLE技术及D&M技术的应用将会使系统集成更方便。今后CAM的软件平台无疑将是Windows NT或Windows 2000,硬件平台将是高档PC或NT工作站系列。随着高档NC控制系统的PC化、网络化及CAM的专业化与智能化的发展,甚至机上编程也可能会有较大的发展。
2.新一代CAM系统的界面形式
今后将摈弃多层菜单式的界面形式,取而代之的是Windows界面,操作简便,并附有项目管理、工艺管理树结构,为PDM的集成打下基础。
3.新一代CAM系统的基本特点
(1) 面向对象、面向工艺特征的CAM系统
传统CAM局布曲面为目标的体系结构将被改变成面向整体模型(实体)、面向工艺特征的结构体系。系统将能够按照工艺要求(CAPP要求)自动识别并提取所有的工艺特征及具有特定工艺特征的区域,使CAD/CAPP/CAM的集成化、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可能。
(2)基于知识的智能化的CAM系统
新一代的CAM系统不仅可继承并智能化判断工艺特征,而且具有模型对比、残余模型分析与判断功能,使刀具路径更优化,效率更高。同时面向整体模型的形式也具有对工件包括夹具的防过切、防碰撞修理功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更符合高速加工的工艺要求,并开放工艺相关联的工艺库、知识库、材料库和刀具库,使工艺知识积累、学习、运用成为可能。
(3)能够独立运行的CAM系统
实现与CAD系统在功能上分离,在网络环境下集成。这需要CAM系统必须具备相当的智能化水平。CAM系统不需要借助CAD功能,根据工艺规程文件自动进行编程,大大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使编程过程更符合数控加工的工程化要求。
(4)使相关性编程成为可能
尺寸相关、参数式设计、修改的灵活性等CAD领域的特性,自然希望被引伸到CAM系统之中。据笔者观察,在该方向的研究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以Delcam 公司的PowerMILL及WorkNC为代表,采用面向工艺特征的处理方式,系统以工艺特征提取的自动化来实现CAM编程的自动化。当模型发生变化后,只要按原来的工艺路线重新计算,即实现CAM的自动修改。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工艺特征与工艺区域的重新判断并全自动处理,使相关性编程成为可能。目前已有成熟的产品上市,并为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工模具界所接受。另据报导,已有公司试图直接将参数化的概念引入CAM中,据称是同一数据库的方式来解决参数化编程问题。据笔者了解,至今未见成功的应用实例及相关报道。从技术角度上,笔者认为,实体的参数化设计是在有限参数下的特殊概念,CAM是按照工艺要求对模型进行的离散化处理,具有无限化(或不确定)参数的特性。因而与参数化CAD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就象参数化的概念一直无法成功地引申到曲面CAD中一样,CAM的参数化也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按加工的工程化概念,CAM不是以几何特征,而应是以工艺特征为目标进行处理。几何特征与工艺特征之间没有必然的、唯一的相关关系,而当几何参数发生变化时,工艺特征的变化没有相关性,存在着某些工艺特征消失或新的工艺特征产生的可能性。所以真正要实现参数式CAM,需要对几何参数与工艺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出确切的,而且是唯一的相关关系之后,才能真正实现。所以就系统的实用性、成功的可能性而言,笔者在技术上更倾向于前者。或许两者会殊途同归。我们将时刻关注并热切希望后者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使CAM技术在参数化道路上实现质的飞跃。
(5)提供更方便的工艺管理手段
CAM的工艺管理是数控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PDM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CAM系统的工艺管理树结构,为工艺管理及实时修改提供了条件。较领先的CAM系统已经具有CAPP开发环境或可编辑式工艺摸板, 可由有经验的工艺人员对产品进行工艺设计, CAM系统可按工艺规程全自动批处理。另外,新一代的CAM系统应能自动生成图文并茂的工艺指导文件,并可以以超文本格式进行网络浏览。
4.新一代CAM技术对生产与管理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一代的CAM系统将CAM的智能化、自动化、专业化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快地满足现有生产与管理的特定要求,同时新手段的引入也会使管理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使生产过程更规范、更合理。新一代的CAM系统在网络下与CAD系统集成,充分利用了CAD几何信息,又能按专业化分工,合理地安排系统在空间的分布。降低人员的综合性要求,提高了专业化要求, 会使操作人员的构成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由于CAM系统专业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将导致机侧编程( Shop Programming)方式的兴起,改变CAM编程与加工人员及现场分离的现象。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CAM在市场需求、理论基础及外围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已经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的几年将是CAM技术创新的火热年代。作为应用性终端技术,CAM市场将是群雄并起,多种系统并存的局面,CAM 市场永远不会有霸主。今后CAM的发展与走势,只能是由市场需求决定。可以肯定的是,CAM的发展一定是朝着网络化、专业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一定是朝着方便、快捷、智能、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赞一下!赞一下!
2
发表于 2002-5-29 16:46:22 | 只看该作者
h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D打印手板模型快速制作服务,在线报价下单!

QQ 咨询|手机版|联系我们|iCAx开思网  

GMT+8, 2024-12-24 00:46 , Processed in 0.02320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2-2024 www.iCAx.or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