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2d==>3d按图造形 [打印本页]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0
标题: 2d==>3d按图造形
1.
原题如下链接:
https://www.icax.org/viewthread. ... %3D1&page=#pid=
对于这一类的。所有的基准线都应该重画,因为通常都会要有改动的,但在这里由于为了节省时间,我就有些就不重画了.
  
第一步当然要先画分型线。
  先看它的各个横截面,除了一个的侧面是圆弧外其它都是直线。对直线在哪分型没多大关系,但圆弧则必须在中心上所以,这条分型线就有了一点小限制,如下图要通过圆弧的中心.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0
2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0
3.
仔细研究他的各截面,角部的圆角均是2所以可以最后倒,现在先做角边。并加上出模角。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0
4.
将外形线投影到分型面上。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0
5.
分别作各截面的基准平面,并作与骨架线的交点,便于作各截面时作参考。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1
6.
做各横截面,注意出模角.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1
7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1
8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1
9.
先做尾端,一样注意出模角.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2
10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2
11.
  
分别用var sec swept来做有出模角胡侧面,空出直身到圆弧的一段来做过渡。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2
12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2
13.
做侧面的两条棱线,style下好控制一些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3
14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3
15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4
16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4
17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4
18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4
19.
这里要用edge -surf 的圆角才能保证分模线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5
20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6
21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6 15:26
part:
作者: Onlywa    时间: 2002-10-16 16:14

深耕细作!

作者: Onlywa    时间: 2002-10-16 17:59
顶多一下!
作者: emric    时间: 2002-10-16 18:15
俺顶多一下!!没想到这题ICE的方法这么好,俺用boundary做坏了!!
作者: clark    时间: 2002-10-16 18:25
神奇
作者: gaven    时间: 2002-10-16 18:32
太好啦﹐讓菜鳥我也可以學學造型。
不過菜鳥我還很想知道你們如何把二維圖型的線條精確的導入到proe中﹐包括線條之間的精確定位﹐就拿上面這個實例來說吧。
作者: gaven    时间: 2002-10-17 15:30
我還想問一個問題﹕在用style建面時﹐所引用的參考線是以前就存在的﹐但由于沒有完全閉合﹐所以生不成﹐有沒有辦法在style中進行修改調整。我在研究ice兄的style id 2657特征時重新生成就出現了錯誤提示﹕沒有形成一個閉環。但我不知道怎樣去改它。
作者: ____    时间: 2002-10-17 15:33
gaven wrote:
我還想問一個問題﹕在用style建面時﹐所引用的參考線是以前就存在的﹐但由于沒有完全閉合﹐所以生不成﹐有沒有辦法在style中進行修改調整。我在研究ice兄的style id 2657特征時重新生成就出現了錯誤提示﹕沒有形成一個閉環。但我不知道怎樣去改它。

  
重定义进去编辑一下曲线就行
作者: wu_rainbow    时间: 2002-10-18 12:24
2000i2版本没有style,那该怎么做呢?
作者: wudbno1    时间: 2002-10-18 15:35
够菜的问题吧!没办法只好厚着脸问了,我真的不知道!
作者: gaven    时间: 2002-10-19 11:38
ICE兄﹐能不能告訴我你的那兩條style線是怎么做出來的。
謝謝﹗
作者: KSREN    时间: 2002-12-7 15:33
學到了一種思路。
作者: 09511    时间: 2003-2-9 22:29
大家帮帮忙:在图2当中的那个65度是怎么标注出来的!我一般都是再做一根centerline来定义那个夹角,在这个例子里面好像是直接就标出来的了。
作者: tzhtytzhty    时间: 2003-10-29 15:12
经典
作者: miaoli    时间: 2004-5-5 15:30

  
            thanks!
作者: ZHUGH123    时间: 2004-5-5 17:13

作者: wfysse    时间: 2004-5-18 18:43
經典!!!!!!!!!!!!!!!!
作者: dhc_4238103    时间: 2004-6-9 00:48

作者: zcgmin    时间: 2004-6-9 01:45
谢谢老大!
作者: rivalli    时间: 2004-7-9 15:28
多谢
作者: kang_fu    时间: 2004-7-15 13:44

作者: hylhn    时间: 2004-10-15 02:06
gaven wrote:
ICE兄﹐能不能告訴我你的那兩條style線是怎么做出來的。  
  謝謝﹗

  
慢慢调!
作者: hua_yu_06    时间: 2004-10-21 16:54
w dddddddddd
作者: hzfei    时间: 2004-10-22 00:15
多谢版大大
作者: Udduul96    时间: 2004-12-1 14:07
好呀>>>。。。
作者: sunhfeng623    时间: 2004-12-1 14:22
原題連接不上啊
作者: hlh_0427    时间: 2004-12-1 21:42
sunhfeng623 wrote:
原題連接不上啊

確實如此
作者: zeroCAD    时间: 2004-12-1 22:05
多谢。。。
作者: 78192    时间: 2004-12-2 08:49
頂!多谢版大
作者: zhangglasses    时间: 2005-6-23 11:04
看不到?
作者: zlz_654321    时间: 2005-6-23 11:39
看不到圖片啊
作者: oliter    时间: 2005-6-27 14:07
看不到圖片啊
作者: comxun    时间: 2005-7-16 14:56
谢谢老大,又学到一招啦
作者: lfenger    时间: 2005-7-19 08:24
来晚了,看不到图片啊!
作者: hsd216    时间: 2005-7-21 01:15
真的都沒有留底了~~
希望還能友善新人是提供教程
作者: ccf033    时间: 2005-10-13 09:17
ding
作者: yexoyang    时间: 2006-1-11 22:59
good
作者: yuzhangxi    时间: 2006-1-11 23:16
有没有分/?
作者: aducl    时间: 2006-1-24 11:45
真的很漂亮!
作者: ANDY521180    时间: 2006-6-14 12:39
老大的东西要看好了,学好了
作者: whm6521427    时间: 2006-6-14 16:08
8错,向老大学习
作者: chanminghsuan    时间: 2006-6-14 18:51
研究了一个下午,顶上去大家都好好学习一下……
作者: ANDY521180    时间: 2006-7-15 12:34
冰大的东西能不看吗?
作者: jiuyitang    时间: 2006-7-15 12:47
楼主的教程不错!
正在学习中!!!
作者: 晴空新手    时间: 2006-7-15 17:43
顶你了真的不错
作者: whcyh    时间: 2006-8-10 16:08
好好学一下,看能不能理解,TKS
作者: forever_ljl    时间: 2006-8-10 23:42
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proe201    时间: 2006-9-24 22:50
受教
作者: zhp023    时间: 2006-10-27 14:49
xiexie!
作者: 草原    时间: 2006-11-13 21:03
高手,小弟菜鸟一个,还有得向老大学习学习,路还长啊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