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要说制造业最火的几个词,“智能制造”绝对算是其中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制造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机床行业内有部分企业将智能技术看作超越国外机床的有利因素,提出“换道超车”的概念,这也是因为国际和国内大环境结合各种因素而得出的出路。
世界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现状
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是加工制造的关键装备,几乎所有金属切削、成形过程均需借助机床实现,机床的加工复杂度、精度、效率和柔性直接决定一国的制造水平,在装备制造业中战略地位突出。 根据预测,2016-2020年国际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将总体趋于平稳,并呈现温和回升的态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国内目前的机床行业不容乐观。
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现状
从大环境看,2017年我国机械行业前三季度运行形势好于预期,增速高于预期的同时,运行质量有所提高。针对机床工具行业,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分析,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前三季度产量方面: 金切机床57.81万台,同比增幅7.49%,其中数控机床18.91万台,同比增幅0.49%; 金属成形机床23.84万台,同比增长0.69%,其中数控机床2.13万台,同比增长15.51%; 机床数控装置18.55万套,同比增长33.82%;金属切削刀具75.18亿件,同比增幅17.58%。 从这一组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机床行业形势整体向好。机床工具产量整体增速较快。但是好产量不一定意味着好质量,更不一定代表了我国机床制造水平。 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但目前高性能、高精密度的机床产品大量依赖于进口,中高端产品的需求稳步上升,尤其是对高精、高速、高效、智能型中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明显增加,未来中高端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加,且未来中国机床市场结构升级将向自动化成套、客户化订制和普遍的换挡升级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机床行业大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机床企业为转型打出“智造”的口号,但却有一部分行业人士谈“智造”色变,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对智能制造的抗拒?
1. 概念不明晰,部分人海吹“智能制造”什么是智能制造,谈起这个可能很多人都说不清,而且描述起来也非常抽象。其实从普遍大众角度来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都拥有一定的“智能性”,按照道理可以说是智能制造,或更准确的说是智能制造的一部分。但这样的智能制造无疑含金量太低,有种噱头大于真材实料的感觉。 其实很多人比并不反对智能制造,而是反对以智能制造为噱头的炒作,或者说低质量的伪智能制造。这些华而不实的智能制造很多都基于厂家对智能化的跟风,不仅无益于推动技术进步,反而让整个圈子显得浮躁。 智能制造是整个制造行业的大趋势,是一种技术进步的表现,利大于弊。机床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自然要发展制造制造。而且不仅要在生产上发展智能制造,还要在产品中体现智能制造,以此来帮助下游企业进行生产升级。但是,机床行业在发展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智造而智造,要拿出真本事,流于表面的智能制造确实只会让人反感。
2. 条件尚未成熟,认为机床行业发展智能制造为时过早现在整体来看,我国机床行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处于向中高端市场的迈进阶段。从企业构成来看,机床企业数量虽经过多年优化发展,但基数依然庞大,企业体量上以中小企业为主。当前,我国机床行业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调整产业结构,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机床行业发展智能制造时机尚未成熟,应该把重心放在提高技术、升级工艺等基础方面,发展智能制造是本末倒置。 但现在各个国家不同行业都在抢占智能制造先机,作为已经在国内发展初期就落于人后的机床行业,面对新的技术革新更该勇往直前。虽然智能制造并不一定能帮助我国机床行业实现弯道超车,但在新的机遇面前,比起抓住有没有用,能否抓住它显然更加重要。 发展智能制造不会打乱行业原有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也是希望通过智能技术补齐行业短板。而且从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也可以看出,智能制造是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助推器。
3. 发展智能制造成本太高,企业难以承受任何企业活动的进行,必然是多方面因素推动和牵制下应对于当前的最优解。 智能制造的成本太高了,企业难以承受,而且智能制造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一切投资都看作是试错。 上文提到,我国机床行业企业分布上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体量较小的企业,无论从生产上还是产品上实现智能制造都难度较大。特别对于一些出货量不高、或是主营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来说,发展智能制造反而是一种增负行为。而对于一些劳动力较密集的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大量工人被机器替换,会造成大量失业。 这些担心,这些顾虑,其实都有一定道理,所以企业的智能制造之路一定要量力而为,结合自身情况稳步推进。确实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发展智能制造,但可以保有积极的态度看待智能制造,或者作为智能制造中的一环。对于现阶段机床企业,要做的就是对智能制造扬长避短,把疑虑当作问题解决,把优势当作资源放大,用开放的心态迎接智能制造的到来。 (来源夹具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