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de wrote:
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失败的例子还真不少,每一款机出来都会总结一点教训,随便说一两点,慢慢再补充:
1、设计的时候拔模斜度,特别是涉及到与外观和装配有关的地方斜度一定要设计好,否则出来的效果会和想象的不一样,比如,干涉,或者间隙会很大,我相信很多人也在这方面吃过亏的;
2、不要忽略了螺钉,很多时候在3D设计中为了省事的在装配图中都不画螺钉,这个要特别小心,往往经常会出现模具开出来,试装的时候螺钉和有些器件就干涉了,所以,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器件,尽量还是在装配图中间全部画出来,这样就减小了出差错的机会;
3、和模具厂家人员沟通也很重要,做模的人都有个习惯,就是做的时候总是会留一些余量,等你修模的时候慢慢加胶,所以,最好事先给他们讲清楚你自己的要求,有把握,应该一次做到位的地方,一定要他给你一次做到位,比如定位的地方。
剑斑竹星期六也要上班啊?命苦这个贴真的很好,还希望更多的DX参与讨论!
ice_gq wrote:
3D 图在送出去之前要做干涉检测的吧
wade wrote:
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失败的例子还真不少,每一款机出来都会总结一点教训,随便说一两点,慢慢再补充:
1、设计的时候拔模斜度,特别是涉及到与外观和装配有关的地方斜度一定要设计好,否则出来的效果会和想象的不一样,比如,干涉,或者间隙会很大,我相信很多人也在这方面吃过亏的;
2、不要忽略了螺钉,很多时候在3D设计中为了省事的在装配图中都不画螺钉,这个要特别小心,往往经常会出现模具开出来,试装的时候螺钉和有些器件就干涉了,所以,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器件,尽量还是在装配图中间全部画出来,这样就减小了出差错的机会;
3、和模具厂家人员沟通也很重要,做模的人都有个习惯,就是做的时候总是会留一些余量,等你修模的时候慢慢加胶,所以,最好事先给他们讲清楚你自己的要求,有把握,应该一次做到位的地方,一定要他给你一次做到位,比如定位的地方。
剑斑竹星期六也要上班啊?命苦这个贴真的很好,还希望更多的DX参与讨论!
kelly wrote:
既然说到了和模具厂的交流以及改模,我想这方面也有很多可以讨论的(主要是我不懂的太多:),我想征求一下孤独剑的意见,是在这里一起讨论呢,还是另外开主题(我怕转移了话题,破坏了这个帖子的针对性)。
没有问题
licanhui wrote:
现在对很多胶件的壁厚要求都很严.啤大0.1mm可是很麻烦的是.可怎样去避免呢.我还没找到很好的办法.如图所示.壁厚0.65mm.进浇口在两卡扣位处.后模加透气钢排气.可是.在没啤饱之前怎么样都是0.65mm.一啤好就是0.8mm.可是底面壳给我的超声剩余劳动力空间就0.2mm.因一般的电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自行膨胀0.2mm左右.唉.请大大们教我几招.我要交差啊!!!
chunmingfu wrote:
斑竹,希望加点分鼓励一下后进
licanhui wrote:
现在对很多胶件的壁厚要求都很严.啤大0.1mm可是很麻烦的是.可怎样去避免呢.我还没找到很好的办法.如图所示.壁厚0.65mm.进浇口在两卡扣位处.后模加透气钢排气.可是.在没啤饱之前怎么样都是0.65mm.一啤好就是0.8mm.可是底面壳给我的超声剩余劳动力空间就0.2mm.因一般的电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自行膨胀0.2mm左右.唉.请大大们教我几招.我要交差啊!!!
泥巴 wrote:
这个帖子真好,我失败的例子挺多,过几天给大家PP
做结构一定要谦虚,千万别以为自己是什么,特别是和墨菊厂的技术人员交流时一定要谦虚,要不然没人会告诉你错在那里,等到你墨菊开出后再发表意见那时就掺了
总之一句话,做人不要骄傲,也不要太在乎自己的面子!!!
没有人是万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设计的体会.向每个人学习他们的经验,有助于自己的提高
wade wrote:
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失败的例子还真不少,每一款机出来都会总结一点教训,随便说一两点,慢慢再补充:
1、设计的时候拔模斜度,特别是涉及到与外观和装配有关的地方斜度一定要设计好,否则出来的效果会和想象的不一样,比如,干涉,或者间隙会很大,我相信很多人也在这方面吃过亏的;
2、不要忽略了螺钉,很多时候在3D设计中为了省事的在装配图中都不画螺钉,这个要特别小心,往往经常会出现模具开出来,试装的时候螺钉和有些器件就干涉了,所以,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器件,尽量还是在装配图中间全部画出来,这样就减小了出差错的机会;
3、和模具厂家人员沟通也很重要,做模的人都有个习惯,就是做的时候总是会留一些余量,等你修模的时候慢慢加胶,所以,最好事先给他们讲清楚你自己的要求,有把握,应该一次做到位的地方,一定要他给你一次做到位,比如定位的地方。
剑斑竹星期六也要上班啊?命苦这个贴真的很好,还希望更多的DX参与讨论!
泥巴 wrote:
这个帖子真好,我失败的例子挺多,过几天给大家PP
做结构一定要谦虚,千万别以为自己是什么,特别是和墨菊厂的技术人员交流时一定要谦虚,要不然没人会告诉你错在那里,等到你墨菊开出后再发表意见那时就掺了
总之一句话,做人不要骄傲,也不要太在乎自己的面子!!!
没有人是万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设计的体会.向每个人学习他们的经验,有助于自己的提高
kelly wrote:
今天得闲,多问几个问题,大家不要见怪啊!
上次想说没说的,关于和模具厂家配合的问题。
在我的脑子里有这样的概念,不知对不对:
为了保险期间以及考虑到改模的方便,在一些配合的地方,凸出的(凹下去的一样分析)可以先做的小一点,如果试模出来闲松的话,模具上削掉一点就可以了;如果一开始给的尺寸偏大的话,试模出来嫌紧的话,模具上要改就得加料,这是不是很麻烦呢?
模具厂家一般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吗?如果我一开始和他们说明那些有配合要求的问题,我的设计上不先做尺寸上的放大或缩小,他们会在模具上体现吗?我在和模具厂家交流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吗?
kelly wrote:
请看我的,在设计的时候,boss柱和usb connector是不干涉的,但等cnc做出来,一装配就发现usb connector的一角被boss柱挡住,装不进去了。后来在设计中把boss柱的位置移了3mm,问题解决。我想请问大家,有什么方式在设计中就检测到这种装配中的干涉。
孤独剑 wrote:
是什么原因你分析过没有??差3个mm,不会吧!!!
kelly wrote:
今天得闲,多问几个问题,大家不要见怪啊!
上次想说没说的,关于和模具厂家配合的问题。
在我的脑子里有这样的概念,不知对不对:
为了保险期间以及考虑到改模的方便,在一些配合的地方,凸出的(凹下去的一样分析)可以先做的小一点,如果试模出来闲松的话,模具上削掉一点就可以了;如果一开始给的尺寸偏大的话,试模出来嫌紧的话,模具上要改就得加料,这是不是很麻烦呢?
模具厂家一般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吗?如果我一开始和他们说明那些有配合要求的问题,我的设计上不先做尺寸上的放大或缩小,他们会在模具上体现吗?我在和模具厂家交流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吗?
chen_kevin wrote:
目前我做下来,修修补补好像是难免的,一般能改好的,我觉得最怕的是模具开出来壳,但是一些结构做出来达不到使用要求,这样就惨了;
所以需要积累很多设计经验就在这里,但如果能有人指点一下,稍微一点设计原则上的培训就可以省去你很多失误。
chen_kevin wrote:
日前做过一个带铝壳的产品,从金属厂家了解到下面的一些设计资讯:
1,板厚太小低于0.5难做,因为板金拉伸弯曲的地方容易损坏;
2,铝自然比钢的好做,这个不用说;
3,弯曲半径不能太小,最好还是咨询对应生产厂家,理论上最小可以达到板厚,不过实际上尽量大些;
4,LOGO突起一般做0.4-0.6,对应如果要Diamand cut需要多些;
离板边或圆弧的距离不能低于1.5;
5,喷砂的细度对成本影响很大,因为要求越细,相应成品率低;
6,阳极化处理可以做很多种颜色,但是金属本色的成本小;
7,设计中如果只有三边折边,做喷砂肯定会变形,需要做整形处理;
结构装配上也要考虑这个变形;
只整理了这些,应该说设计和工艺紧密联系,应该多学习制造工艺才能有好设计,好的设计应该是好看,好做,好装,低成本。
kelly wrote:
像这种装配中的干涉问题,我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有时候真的很难发现,也不好说是什么原因了,我想经验可能比较重要,有经验的人可能会意识到这些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并在设计中做出一定的调整。最终的检验,我目前还是依赖于cnc,惭愧~~~~~~~~~~
chen_kevin wrote:
其实 PRO/E全局干涉检测的也不能完全检查出所有干涉,我曾经吃过这个亏,所以做模型来验证是必要的。
chen_kevin wrote:
其实 PRO/E全局干涉检测的也不能完全检查出所有干涉,我曾经吃过这个亏,所以做模型来验证是必要的。
linda wrote:
是不是指动态干涉?静态的PRO/E还是可以的.
chen_kevin wrote:
日前做过一个带铝壳的产品,从金属厂家了解到下面的一些设计资讯:
1,板厚太小低于0.5难做,因为板金拉伸弯曲的地方容易损坏;
2,铝自然比钢的好做,这个不用说;
3,弯曲半径不能太小,最好还是咨询对应生产厂家,理论上最小可以达到板厚,不过实际上尽量大些;
4,LOGO突起一般做0.4-0.6,对应如果要Diamand cut需要多些;
离板边或圆弧的距离不能低于1.5;
5,喷砂的细度对成本影响很大,因为要求越细,相应成品率低;
6,阳极化处理可以做很多种颜色,但是金属本色的成本小;
7,设计中如果只有三边折边,做喷砂肯定会变形,需要做整形处理;
结构装配上也要考虑这个变形;
只整理了这些,应该说设计和工艺紧密联系,应该多学习制造工艺才能有好设计,好的设计应该是好看,好做,好装,低成本。
adam66 wrote:
做外殼時,做雙直口可加大爬電距離,這對做家電的很重要。當爬電距離不夠時,只要讓接合面多折幾個彎就好了。
adam66 wrote:
做外殼時,做雙直口可加大爬電距離,這對做家電的很重要。當爬電距離不夠時,只要讓接合面多折幾個彎就好了。
qdzch wrote:
绿色件为铝板,组合关系如图
失败一:蓝色按钮与绿色件的配合处割手,应做导角。
失败二:蓝色按钮按时下,被绿色件卡住复不了位。(弹簧未表示)
马上就要生产了!
我现在是把绿色件改为塑料件表面电镀。
adam66 wrote:
做外殼時,做雙直口可加大爬電距離,這對做家電的很重要。當爬電距離不夠時,只要讓接合面多折幾個彎就好了。
rundy2008 wrote:
我有这样一个建议:铝板和蓝色按钮配合的孔可不可以拉伸一定的深度(最好拉伸的深度大于按键的行程),铝板孔表面还可以做一个小的R角,这样的设计就可以避免卡键和拉伤手指。
adam66 wrote:
做外殼時,做雙直口可加大爬電距離,這對做家電的很重要。當爬電距離不夠時,只要讓接合面多折幾個彎就好了。
jasonpoon wrote:
这是防ESD设计的一种办法:
ESD就是静电失效,通常要求电压8KV~16KV不等,
加双止口就是在止口内侧再加一圈连续胶墙.
有时间再详细讲!
chenxh1967 wrote:
在此我有一些關於結構設計方面的感想.
1.我覺得做結構設計是一個很綜合的技術活,它涉及了外觀,機構,材料,機械,模具,電子,五金等相關門類和知識.特別是模具方面,我建議所有想更好地從事結構涉及的人們需要到模具廠去待一段時間,這樣對設計絕對有無窮的益處.
2.因為我們做結構設計必須與各種模具打交道,如果你都對模具的制作加工,結構,材料等都不了解的話,你就很難將結構設計好,即使勉強設計了一些東東,等模具出來也是改來改去的,問題一大堆.更談不上去與模具廠的師傅們去做什麼深切的溝通了.因為你不了解,所以你首先就處於被動,即使模具廠做了一些手腳,你也不能看出什麼.比如有一處結構用滑塊結構就肯定比用斜頂結構好,而且對現有結構有利,但是你因為不懂,隻能聽任模具廠說不能用滑塊結構.
3.就說斜頂結構的話,如果我們自己會算到它的動程,那麼我們在設計之初,就應考慮到在可能用到斜頂結構的地方留下足夠的空間,不至於等到模具做下去後才來改結構,改得痛苦萬分.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