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原创】【资料】【建议】结构实例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1 15:12
标题: 【原创】【资料】【建议】结构实例分析!

  
在这里搞结构的工程师我想应该也不少吧!
  
那么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肯定会改模!
  
改模的原因无非就是下面几个因素:
1,客户要求;
2,品质改善
3,结构变更
4,设计不良
  
所以现在我建议大家把自己在工作当中碰到的,关于我们做结构时所范的错误的结构实例,以贴图和加以分析的形式,以及你是如何解决的。把它们共享出来给大家,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我想有益于我们做结构!
  
另外,有好的结构,大胆创新的结构和成功的实例!也可以放到这里!
  
注意:
此贴加分适当放宽!::{
  
提议已经获得优秀会员的朋友带头!!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1 15:44
怎么没有人响应呢?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1 15:57
唉,,还是我先来吧!
  
这是我前几天改的一个模具!
是我们以前在我们开发部的一个工程师设计的东东!(希望他不要看到)
  
结构问题: 卡钩处易断裂!
  
如下图所示!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1 15:59
下面是上述零件的3D图!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1 16:00
GBA主机的扩展槽是这样子的!
看到没有!
前面两个方孔!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1 16:05
我的解决方案:
如下!
  
1,减胶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是因为这个零件的本身的料厚是1.8
而这个卡钩的厚度是2.4和2.7,所以我分别减掉了0.5和1左右!
这样的话,
  
分析:
第一,因为料厚严重不匀,所以此处塑胶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密度小,当然强度也就不好!
第二,弹性不好!如此处是要经常拔插的!我们的QC检验结果是拔插30到40次左右!100%拆断!

我的改模方案如下!
如下图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1 16:06
第二;
加上工艺圆角!
避免拐角应力集中,增加强度

作者: ice_gq    时间: 2003-1-11 16:34
我之前给华为设计机柜时,导轨总是太紧,中间部分也常有变形,最初设计是这样的.
作者: ice_gq    时间: 2003-1-11 16:36
后改为下图,底部又可不让单板摇晃,头部又有导入.且冲压时应力减小,使变形也减小了.
作者: ice_gq    时间: 2003-1-11 16:39
有时只要做小小的变化,会有很大的收益,
孤独剑的这个贴子很好.希望大家多多发言

作者: wade    时间: 2003-1-11 16:48
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失败的例子还真不少,每一款机出来都会总结一点教训,随便说一两点,慢慢再补充:
1、设计的时候拔模斜度,特别是涉及到与外观和装配有关的地方斜度一定要设计好,否则出来的效果会和想象的不一样,比如,干涉,或者间隙会很大,我相信很多人也在这方面吃过亏的;
2、不要忽略了螺钉,很多时候在3D设计中为了省事的在装配图中都不画螺钉,这个要特别小心,往往经常会出现模具开出来,试装的时候螺钉和有些器件就干涉了,所以,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器件,尽量还是在装配图中间全部画出来,这样就减小了出差错的机会;
3、和模具厂家人员沟通也很重要,做模的人都有个习惯,就是做的时候总是会留一些余量,等你修模的时候慢慢加胶,所以,最好事先给他们讲清楚你自己的要求,有把握,应该一次做到位的地方,一定要他给你一次做到位,比如定位的地方。
  
剑斑竹星期六也要上班啊?命苦这个贴真的很好,还希望更多的DX参与讨论!
作者: ice_gq    时间: 2003-1-11 17:06
wade wrote:
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失败的例子还真不少,每一款机出来都会总结一点教训,随便说一两点,慢慢再补充:  
  1、设计的时候拔模斜度,特别是涉及到与外观和装配有关的地方斜度一定要设计好,否则出来的效果会和想象的不一样,比如,干涉,或者间隙会很大,我相信很多人也在这方面吃过亏的;  
  2、不要忽略了螺钉,很多时候在3D设计中为了省事的在装配图中都不画螺钉,这个要特别小心,往往经常会出现模具开出来,试装的时候螺钉和有些器件就干涉了,所以,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器件,尽量还是在装配图中间全部画出来,这样就减小了出差错的机会;  
  3、和模具厂家人员沟通也很重要,做模的人都有个习惯,就是做的时候总是会留一些余量,等你修模的时候慢慢加胶,所以,最好事先给他们讲清楚你自己的要求,有把握,应该一次做到位的地方,一定要他给你一次做到位,比如定位的地方。  
  
  剑斑竹星期六也要上班啊?命苦这个贴真的很好,还希望更多的DX参与讨论!

  
3D 图在送出去之前要做干涉检测的吧
作者: wade    时间: 2003-1-11 17:08
ice_gq wrote:
   
   
  3D 图在送出去之前要做干涉检测的吧

  
做是做,只是螺钉之类的东西,有时候偷懒了,没有画进去。
作者: victorto    时间: 2003-1-11 17:21
加一句,不仅做干涉检测,还要做拔模分析。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1 19:24
wade wrote:
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失败的例子还真不少,每一款机出来都会总结一点教训,随便说一两点,慢慢再补充:  
  1、设计的时候拔模斜度,特别是涉及到与外观和装配有关的地方斜度一定要设计好,否则出来的效果会和想象的不一样,比如,干涉,或者间隙会很大,我相信很多人也在这方面吃过亏的;  
  2、不要忽略了螺钉,很多时候在3D设计中为了省事的在装配图中都不画螺钉,这个要特别小心,往往经常会出现模具开出来,试装的时候螺钉和有些器件就干涉了,所以,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器件,尽量还是在装配图中间全部画出来,这样就减小了出差错的机会;  
  3、和模具厂家人员沟通也很重要,做模的人都有个习惯,就是做的时候总是会留一些余量,等你修模的时候慢慢加胶,所以,最好事先给他们讲清楚你自己的要求,有把握,应该一次做到位的地方,一定要他给你一次做到位,比如定位的地方。  
  
  剑斑竹星期六也要上班啊?命苦这个贴真的很好,还希望更多的DX参与讨论!

  
怕麻烦就是做不好设计!!
面对客户和不懂技术的老板提出的各种无理的,变态的要求,你都要以笑脸相迎!!这才是
  
唉,做结构, 一个字,苦呀
  
不过能在市场上看到自己设计的东东,心里还是蛮爽的!

作者: 泥巴    时间: 2003-1-11 20:59
这个帖子真好,我失败的例子挺多,过几天给大家PP
做结构一定要谦虚,千万别以为自己是什么,特别是和墨菊厂的技术人员交流时一定要谦虚,要不然没人会告诉你错在那里,等到你墨菊开出后再发表意见那时就掺了
总之一句话,做人不要骄傲,也不要太在乎自己的面子!!!
  
没有人是万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设计的体会.向每个人学习他们的经验,有助于自己的提高

作者: kelly    时间: 2003-1-11 22:47
既然说到了和模具厂的交流以及改模,我想这方面也有很多可以讨论的(主要是我不懂的太多:),我想征求一下孤独剑的意见,是在这里一起讨论呢,还是另外开主题(我怕转移了话题,破坏了这个帖子的针对性)。
没有问题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2 11:48
kelly wrote:
既然说到了和模具厂的交流以及改模,我想这方面也有很多可以讨论的(主要是我不懂的太多:),我想征求一下孤独剑的意见,是在这里一起讨论呢,还是另外开主题(我怕转移了话题,破坏了这个帖子的针对性)。  
  没有问题

  
哈哈,没有脱离题意!!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2 11:51
本贴列为精华!
希望大家多多跟贴!
跟它个500贴!
打破论坛记录!!!
作者: 老宋    时间: 2003-1-12 14:02
剑兄次帖实在高明!
这样的教训确实很多,说出来大家借鉴!
今天时间有限!明天我将我的一些教训奉上!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3-1-12 14:49
现在对很多胶件的壁厚要求都很严.啤大0.1mm可是很麻烦的是.可怎样去避免呢.我还没找到很好的办法.如图所示.壁厚0.65mm.进浇口在两卡扣位处.后模加透气钢排气.可是.在没啤饱之前怎么样都是0.65mm.一啤好就是0.8mm.可是底面壳给我的超声剩余劳动力空间就0.2mm.因一般的电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自行膨胀0.2mm左右.唉.请大大们教我几招.我要交差啊!!!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3-1-12 14:50
附图.
作者: 老宋    时间: 2003-1-13 08:46
这是我以前设计的一个终端显示器的塑壳,后壳与面框的装配是在后壳的下部两边各有一个ST3.9X16的自攻螺钉紧固,上部靠两个扣子与面框配合!如图:
结构问题:后壳上的扣子易断裂,不能通过跌落试验!
作者: 老宋    时间: 2003-1-13 08:47
下一张
作者: 老宋    时间: 2003-1-13 08:48
还有
作者: 老宋    时间: 2003-1-13 09:21
模具是在东莞做的,说实话这种扣子的连接方式也是拷贝别的厂家的,因为有现成的样子,所以也就没有过多的考虑,由此图可以看出,扣子处在进料口的最远端,图中所示为熔接缝的大概位置,由此可见,那是熔接条件最差的位置,注塑时塑胶最后才到达那里,刚开始试模时看得我胆战心惊,因为那里最难注满,后来模具热了以后,打了好多件才注满,后来又采取了好多措施,比如增加扣子部位的塑胶厚度,增加细节部分的圆角以改善塑胶的流动性,调整注塑工艺等,才使得产品通过了跌落试验!
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扣子部分的位置改一下,把扣子做在面框上,而在面宽上扣住扣子的结构做在后壳上,也就是把位置对调一下,因为面框的深度只有40mm,这样注塑时塑胶的流动距离短,可以很好的熔接。后来那个厂家新推出的一款显示器结构果然采取了这个办法!
作者: cexoliang    时间: 2003-1-13 09:51
俺剛接觸結構設計﹐原來這里有這么多實用的東東﹐太好了﹐下次 我也講一個
作者: hong    时间: 2003-1-13 10:36
licanhui wrote:
现在对很多胶件的壁厚要求都很严.啤大0.1mm可是很麻烦的是.可怎样去避免呢.我还没找到很好的办法.如图所示.壁厚0.65mm.进浇口在两卡扣位处.后模加透气钢排气.可是.在没啤饱之前怎么样都是0.65mm.一啤好就是0.8mm.可是底面壳给我的超声剩余劳动力空间就0.2mm.因一般的电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自行膨胀0.2mm左右.唉.请大大们教我几招.我要交差啊!!!

1,一般來講,塑料供應商給出的收縮率是在壁厚為2.5-3.0的情況下適宜,越厚收縮率越大,越薄收縮率越小,尤其是長度方向,查詢塑料供應商讓他們提出建議。
2,檢查模具尺寸和模具強度,可能是A,B板啤塑時變形所至,建議使用高速機啤塑。
3,參照未啤滿樣辦增加料流導引肋骨,能寬則寬,高度隨裝配而定,注意縮水。目的是使塑料充填更容易。
4,0.65的基本壁厚要求是太高,可不以變動其它地方結構來增加這個地方的基本壁厚。
以上幾點行不行我也不知道隻是推測
作者: chunmingfu    时间: 2003-1-13 16:21
我新到的这家公司以前的一些压铸件模具结构经常有问题,不是抽芯孔没有做出来,就是加工余量特别大,导致铸件加工后出现气孔,废品很高。最严重的一个产品居然模具设计时把本应该留在动模型腔部分安排到了定模,结果产品包在定模上取不下来。所以设计时一点点的马虎,都会对后来的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
作者: chunmingfu    时间: 2003-1-13 16:30
下面是正在更改的结构
作者: chunmingfu    时间: 2003-1-13 16:34
斑竹,希望加点分鼓励一下后进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3 18:25
chunmingfu wrote:
斑竹,希望加点分鼓励一下后进

  
讲得很不错,多多努力!
作者: cmk123cn    时间: 2003-1-13 18:42
licanhui wrote:
现在对很多胶件的壁厚要求都很严.啤大0.1mm可是很麻烦的是.可怎样去避免呢.我还没找到很好的办法.如图所示.壁厚0.65mm.进浇口在两卡扣位处.后模加透气钢排气.可是.在没啤饱之前怎么样都是0.65mm.一啤好就是0.8mm.可是底面壳给我的超声剩余劳动力空间就0.2mm.因一般的电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自行膨胀0.2mm左右.唉.请大大们教我几招.我要交差啊!!!

  
这是模具的问题,模具浇口位置更改,做在最大壁厚处,从壳子底部中间做两个变形的潜伏浇口,不过0.65的壁厚一般不是很好做的(没被模具人员K吧),壳子容易变形,另外可以增加排气,在注塑时加接油温机,提高模具温度,增加射速和压力,如果没办法的话,不知是否可以更换电芯,不知你是用BYD的还是哪里的,个人觉得力神的电芯在同样容量的情况下,尺寸会小一些(尤其是厚度)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3-1-13 19:57
谢谢CMK123CN,我们今天还在讨论怎样改.电芯用的是SONY-POLYMA293559.电池总厚度为4.15mm.其是很烦的.电池长72mm左右.我跟模房关系还算可以.现在只一个问题没解决.前端扣位与手机有0.2mm的台阶.我的高0.1mm,客户机壳低0.1mm.可人家回复.要改手机不可能.哎.该我倒霉.
再一次谢谢您,CMK123CN兄.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3 20:41
泥巴 wrote:
这个帖子真好,我失败的例子挺多,过几天给大家PP  
  做结构一定要谦虚,千万别以为自己是什么,特别是和墨菊厂的技术人员交流时一定要谦虚,要不然没人会告诉你错在那里,等到你墨菊开出后再发表意见那时就掺了  
  总之一句话,做人不要骄傲,也不要太在乎自己的面子!!!  
  
  没有人是万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设计的体会.向每个人学习他们的经验,有助于自己的提高  
  

  
泥吧兄!
你还不来???

作者: xql    时间: 2003-1-14 10:07
不过能在市场上看到自己设计的东东,心里还是蛮爽的! [/quote]
  
无同感,麻木了!
作者: MICKLE-WOODS    时间: 2003-1-14 13:11
wade wrote:
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失败的例子还真不少,每一款机出来都会总结一点教训,随便说一两点,慢慢再补充:  
  1、设计的时候拔模斜度,特别是涉及到与外观和装配有关的地方斜度一定要设计好,否则出来的效果会和想象的不一样,比如,干涉,或者间隙会很大,我相信很多人也在这方面吃过亏的;  
  2、不要忽略了螺钉,很多时候在3D设计中为了省事的在装配图中都不画螺钉,这个要特别小心,往往经常会出现模具开出来,试装的时候螺钉和有些器件就干涉了,所以,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器件,尽量还是在装配图中间全部画出来,这样就减小了出差错的机会;  
  3、和模具厂家人员沟通也很重要,做模的人都有个习惯,就是做的时候总是会留一些余量,等你修模的时候慢慢加胶,所以,最好事先给他们讲清楚你自己的要求,有把握,应该一次做到位的地方,一定要他给你一次做到位,比如定位的地方。  
  
  剑斑竹星期六也要上班啊?命苦这个贴真的很好,还希望更多的DX参与讨论!

  
有同感:不要忽略螺钉,甚至是打螺钉的批头.
前几天改了一次模:在D10沉1.0的沉孔处打螺母,其批头直径是D9,导致磨损软性线路板,造成质量隐患.同样的理由,考虑工装时出现的用具长短大小是否对产品造成损伤.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15 13:51
泥巴 wrote:
这个帖子真好,我失败的例子挺多,过几天给大家PP  
  做结构一定要谦虚,千万别以为自己是什么,特别是和墨菊厂的技术人员交流时一定要谦虚,要不然没人会告诉你错在那里,等到你墨菊开出后再发表意见那时就掺了  
  总之一句话,做人不要骄傲,也不要太在乎自己的面子!!!  
  
  没有人是万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设计的体会.向每个人学习他们的经验,有助于自己的提高  
  

  
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作者: jerry-xiao-3    时间: 2003-1-17 16:49
我的一款TDD方式设计的炉体(板金).
设计失败现在停案.
作者: jerry-xiao-3    时间: 2003-1-17 16:52
模具已做成下图这样.问题在前沿与后沿强度不足.
作者: jerry-xiao-3    时间: 2003-1-17 16:52
更改设计.
作者: jerry-xiao-3    时间: 2003-1-17 16:53
后沿还需翻边.
作者: linda    时间: 2003-1-17 17:05

作者: ycyddh    时间: 2003-1-17 17:14
我一点都不懂,不过看了后了解了不少东西,顶一个,希望大大们多出手
作者: xuhc    时间: 2003-1-17 17:30
好,星期一再说!
作者: chanangel    时间: 2003-1-17 21:59
有沒有做公仔的(指figure)
腿和胳膊的較位總是不能做到足夠緊
作者: kelly    时间: 2003-1-19 13:24
请看我的,在设计的时候,boss柱和usb connector是不干涉的,但等cnc做出来,一装配就发现usb connector的一角被boss柱挡住,装不进去了。后来在设计中把boss柱的位置移了3mm,问题解决。我想请问大家,有什么方式在设计中就检测到这种装配中的干涉。
作者: kelly    时间: 2003-1-19 13:46
今天得闲,多问几个问题,大家不要见怪啊!
上次想说没说的,关于和模具厂家配合的问题。
在我的脑子里有这样的概念,不知对不对:
为了保险期间以及考虑到改模的方便,在一些配合的地方,凸出的(凹下去的一样分析)可以先做的小一点,如果试模出来闲松的话,模具上削掉一点就可以了;如果一开始给的尺寸偏大的话,试模出来嫌紧的话,模具上要改就得加料,这是不是很麻烦呢?
模具厂家一般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吗?如果我一开始和他们说明那些有配合要求的问题,我的设计上不先做尺寸上的放大或缩小,他们会在模具上体现吗?我在和模具厂家交流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吗?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20 08:25
kelly wrote:
今天得闲,多问几个问题,大家不要见怪啊!  
  上次想说没说的,关于和模具厂家配合的问题。  
  在我的脑子里有这样的概念,不知对不对:  
  为了保险期间以及考虑到改模的方便,在一些配合的地方,凸出的(凹下去的一样分析)可以先做的小一点,如果试模出来闲松的话,模具上削掉一点就可以了;如果一开始给的尺寸偏大的话,试模出来嫌紧的话,模具上要改就得加料,这是不是很麻烦呢?  
  模具厂家一般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吗?如果我一开始和他们说明那些有配合要求的问题,我的设计上不先做尺寸上的放大或缩小,他们会在模具上体现吗?我在和模具厂家交流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吗?

  
其实最好的方法!我个人觉得第一,应该给模具厂提供装配图!
让他们明白每个部分的设计原则配合要求,这样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啦!
模具当然也就会做的好啦!
我个人不是很是很赞同你的一开始做小以后小了再加胶的方法!因为我觉得改模具的次数应做到最少!甚至不改模第一次试模就OK!改模不但自己很烦而且模具厂的人更烦,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好心情我个人觉得,有些大家都能把握的配合间隙为什么不去把握呢??
  
还有就是如果只给零件图的话,把拔模角和间隙全部放进去,不要像有的人画产品图不放拔模角,这样做问题会很多的,所以我觉得你既然要模具厂全部按你的图纸要求做的话,那么你的图纸一定要标准,不给他们任何一点自我发挥的余地!!所以的尺寸全部控制死,有配合要求的和重要的尺寸加以标识和公差!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1-20 08:28
kelly wrote:
请看我的,在设计的时候,boss柱和usb connector是不干涉的,但等cnc做出来,一装配就发现usb connector的一角被boss柱挡住,装不进去了。后来在设计中把boss柱的位置移了3mm,问题解决。我想请问大家,有什么方式在设计中就检测到这种装配中的干涉。

  
是什么原因你分析过没有??差3个mm,不会吧!!!
作者: kelly    时间: 2003-1-20 12:41
孤独剑 wrote:
   
  
  是什么原因你分析过没有??差3个mm,不会吧!!!

像这种装配中的干涉问题,我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有时候真的很难发现,也不好说是什么原因了,我想经验可能比较重要,有经验的人可能会意识到这些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并在设计中做出一定的调整。最终的检验,我目前还是依赖于cnc,惭愧~~~~~~~~~~
作者: 2002xyq    时间: 2003-1-21 15:33
剑斑竹说得好啊,我也说几句,比如说拔模角,比较高大的产品不用说要考虑了,但有些中等偏小的产品还是不要做出来的好,至少不要把所有的拔模角都做出来,虽然工艺上符合了要求,且与印制版,元器件装配也无问题,但以后出工程图就掺了,把摸线与原角线会让你的头大。
一些特别重要的地方你可以根据把摸角与高度算一下会偏多少,然后再来考虑会不会干涉,这样出图会比较轻松,这是我的体会。另外,产品结构要配合的地方直接注名配做就行了。
作者: 2002xyq    时间: 2003-1-21 15:41
这种情况我也碰到过,而且差这么多有可能的。因为他在装配的时候只考虑了极限位置,而没有考虑整个装配过程的干涉问题,这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这就是装配出现问题了。
作者: tonywang    时间: 2003-2-8 13:37
kelly wrote:
今天得闲,多问几个问题,大家不要见怪啊!  
  上次想说没说的,关于和模具厂家配合的问题。  
  在我的脑子里有这样的概念,不知对不对:  
  为了保险期间以及考虑到改模的方便,在一些配合的地方,凸出的(凹下去的一样分析)可以先做的小一点,如果试模出来闲松的话,模具上削掉一点就可以了;如果一开始给的尺寸偏大的话,试模出来嫌紧的话,模具上要改就得加料,这是不是很麻烦呢?  
  模具厂家一般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吗?如果我一开始和他们说明那些有配合要求的问题,我的设计上不先做尺寸上的放大或缩小,他们会在模具上体现吗?我在和模具厂家交流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吗?

你可以把USB的模型建出來,在PROE裡進行分析就可以了
作者: chen_kevin    时间: 2003-2-9 15: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elly    时间: 2003-2-9 15:20
chen_kevin wrote:
目前我做下来,修修补补好像是难免的,一般能改好的,我觉得最怕的是模具开出来壳,但是一些结构做出来达不到使用要求,这样就惨了;  
  所以需要积累很多设计经验就在这里,但如果能有人指点一下,稍微一点设计原则上的培训就可以省去你很多失误。

我们没有培训,我希望在这里能积累一点经验,了解一点基本的设计原则。
作者: chen_kevin    时间: 2003-2-9 15: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hen_kevin    时间: 2003-2-9 15: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孤独剑    时间: 2003-2-9 16:38
chen_kevin wrote:
日前做过一个带铝壳的产品,从金属厂家了解到下面的一些设计资讯:  
  1,板厚太小低于0.5难做,因为板金拉伸弯曲的地方容易损坏;  
  2,铝自然比钢的好做,这个不用说;  
  3,弯曲半径不能太小,最好还是咨询对应生产厂家,理论上最小可以达到板厚,不过实际上尽量大些;  
  4,LOGO突起一般做0.4-0.6,对应如果要Diamand cut需要多些;  
  离板边或圆弧的距离不能低于1.5;  
  5,喷砂的细度对成本影响很大,因为要求越细,相应成品率低;  
  6,阳极化处理可以做很多种颜色,但是金属本色的成本小;  
  7,设计中如果只有三边折边,做喷砂肯定会变形,需要做整形处理;  
  结构装配上也要考虑这个变形;  
  
  只整理了这些,应该说设计和工艺紧密联系,应该多学习制造工艺才能有好设计,好的设计应该是好看,好做,好装,低成本。

  
总结的很不错呀!
作者: ice_gq    时间: 2003-2-10 13:19
kelly wrote:
   
  像这种装配中的干涉问题,我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有时候真的很难发现,也不好说是什么原因了,我想经验可能比较重要,有经验的人可能会意识到这些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并在设计中做出一定的调整。最终的检验,我目前还是依赖于cnc,惭愧~~~~~~~~~~

你用什么软体.我是用PRO/E做设计的,它有提供全局干涉检测和零件干涉检测,你试一下,会减少干涉问题的.
作者: chen_kevin    时间: 2003-2-10 13: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ce_gq    时间: 2003-2-10 13:48
chen_kevin wrote:
   
  
  其实 PRO/E全局干涉检测的也不能完全检查出所有干涉,我曾经吃过这个亏,所以做模型来验证是必要的。

讲讲原因,大家分析一下,我没遇到这样的问题
作者: linda    时间: 2003-2-10 13:50
chen_kevin wrote:
   
  
  其实 PRO/E全局干涉检测的也不能完全检查出所有干涉,我曾经吃过这个亏,所以做模型来验证是必要的。

  
是不是指动态干涉?静态的PRO/E还是可以的.
作者: ice_gq    时间: 2003-2-10 13:58
linda wrote:
   
  
  是不是指动态干涉?静态的PRO/E还是可以的.

现在比较简单的动态干涉我用PRO/E MECHANISM差不多都可以解决.只是要手动切除干涉部分.
作者: chen_kevin    时间: 2003-2-10 14: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exoliang    时间: 2003-2-14 10:01
chen_kevin wrote:
日前做过一个带铝壳的产品,从金属厂家了解到下面的一些设计资讯:  
  1,板厚太小低于0.5难做,因为板金拉伸弯曲的地方容易损坏;  
  2,铝自然比钢的好做,这个不用说;  
  3,弯曲半径不能太小,最好还是咨询对应生产厂家,理论上最小可以达到板厚,不过实际上尽量大些;  
  4,LOGO突起一般做0.4-0.6,对应如果要Diamand cut需要多些;  
  离板边或圆弧的距离不能低于1.5;  
  5,喷砂的细度对成本影响很大,因为要求越细,相应成品率低;  
  6,阳极化处理可以做很多种颜色,但是金属本色的成本小;  
  7,设计中如果只有三边折边,做喷砂肯定会变形,需要做整形处理;  
  结构装配上也要考虑这个变形;  
  
  只整理了这些,应该说设计和工艺紧密联系,应该多学习制造工艺才能有好设计,好的设计应该是好看,好做,好装,低成本。

  

作者: adam66    时间: 2003-2-18 13:55
做外殼時,做雙直口可加大爬電距離,這對做家電的很重要。當爬電距離不夠時,只要讓接合面多折幾個彎就好了。
作者: lyriclcq    时间: 2003-2-25 08:55
adam66 wrote:
做外殼時,做雙直口可加大爬電距離,這對做家電的很重要。當爬電距離不夠時,只要讓接合面多折幾個彎就好了。


如果能出个简图就更好了!
作者: 赖皮    时间: 2003-2-26 22:21
adam66 wrote:
做外殼時,做雙直口可加大爬電距離,這對做家電的很重要。當爬電距離不夠時,只要讓接合面多折幾個彎就好了。

  
听不懂,清详细说明。
作者: pigeon    时间: 2003-2-27 11:08
你 是 否 考 慮 相 台 的 地 方 用 在 一 些 的 圓 角
作者: ruwind    时间: 2003-2-28 12:33
这里高手真多
以后要多向你们学习!
作者: lhj198192    时间: 2003-2-28 15:50
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我的专业是计算机数控技术,虽然我不是学模具的但我对模具很感兴趣,我现在对注塑模的结构还不是很了解,请大家给我指点指点,谢谢!
作者: 一只鱼    时间: 2003-2-28 16:08
我好崇拜你们,都这么厉害,
我好没用。。。
作者: ice_gq    时间: 2003-3-1 06:57
TO lhj198192: 我们有专针对模具的论坛.欢迎你常去看看.
TO 一只鱼:希望大家共同进步.
  
作者: Yagel    时间: 2003-3-1 11: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uzhengyun    时间: 2003-3-2 09:16
其实最好的方法!我个人觉得第一,应该给模具厂提供装配图!  
让他们明白每个部分的设计原则配合要求,这样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啦!  
模具当然也就会做的好啦!  
还有时候摸具有多套,不一定是同一个厂家开模,所以应该给装配图,两家配合着做,我认为这样还是计较好的。
作者: realplay2000    时间: 2003-3-5 11:19
我這里有個﹐notebook上經常出現的結構問題。
裝軟驅(FDD)支架時,塑膠支架如圖1所示處是直角易碰傷上蓋(top cover).
因此將FDD塑膠支架如圖1所示處的直角挫掉,挫成如圖2所示的倒角,約R2.0 。
結構設計時要考慮將所有的直角(特別是配合處)倒圓角。
作者: yzb13506195330    时间: 2003-3-11 21:54
第一次到结构版来看了一下就发现这么好的贴子,恨自已来晚了,先顶一下.
作者: qdzch    时间: 2003-3-14 08:14
真失败
图一
作者: qdzch    时间: 2003-3-14 08:15
真失败图2
作者: qdzch    时间: 2003-3-14 08:20
绿色件为铝板,组合关系如图
失败一:蓝色按钮与绿色件的配合处割手,应做导角。
失败二:蓝色按钮按时下,被绿色件卡住复不了位。(弹簧未表示)
马上就要生产了!
我现在是把绿色件改为塑料件表面电镀。
作者: 听月观歌    时间: 2003-3-20 19:25
我想请问上面那位高人:
      为什么起初那绿色件为设计为铝板呢?而后来设计为塑料件表面可又为什么电镀呢?
      小妹我才书学浅请多多指教.
作者: rundy2008    时间: 2003-3-25 13:18
qdzch wrote:
绿色件为铝板,组合关系如图  
  失败一:蓝色按钮与绿色件的配合处割手,应做导角。  
  失败二:蓝色按钮按时下,被绿色件卡住复不了位。(弹簧未表示)  
  马上就要生产了!  
  我现在是把绿色件改为塑料件表面电镀。

  
我有这样一个建议:铝板和蓝色按钮配合的孔可不可以拉伸一定的深度(最好拉伸的深度大于按键的行程),铝板孔表面还可以做一个小的R角,这样的设计就可以避免卡键和拉伤手指。
作者: ivory_liu    时间: 2003-3-28 10:11
adam66 wrote:
做外殼時,做雙直口可加大爬電距離,這對做家電的很重要。當爬電距離不夠時,只要讓接合面多折幾個彎就好了。

  
要根据具体情况做的, 有时加个骨仔就好了, 再说让接合面多折幾個彎会不会把模具弄的太复杂了点?
仅个人一点体会, 希望各位高手多多指教成, 谢谢!
作者: ivory_liu    时间: 2003-3-28 11:09
rundy2008 wrote:
   
  
  我有这样一个建议:铝板和蓝色按钮配合的孔可不可以拉伸一定的深度(最好拉伸的深度大于按键的行程),铝板孔表面还可以做一个小的R角,这样的设计就可以避免卡键和拉伤手指。

  
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我想知道: 用铝件和塑胶电镀哪个成本更低, 当然还要考虑模具的成本.
作者: yhb    时间: 2003-3-28 14:57
以前做过一个塑胶盒,如图示(大致外形,当时还没用3D软件设计),第一次试模出来后,上下盖扣好后稍许用力就会发出啪啪声,原因还不是太好找,最后用放大镜才发现在上下盖按合处多了一个0.1mm的小台阶,通知模具厂修模后搞定,这种问题很难遇到吧?斑竹能否给加点分鼓励鼓励?
作者: yhb    时间: 2003-3-28 14:59
接合处剖面放大图
作者: wudaoyu    时间: 2003-4-4 14:48
1 explode drawing
作者: wudaoyu    时间: 2003-4-4 14:49
2 assembly 前面用螺絲頭,定位環,后面用扣位,配合緊密定位柱
作者: wudaoyu    时间: 2003-4-4 14:50
3  圖中透氣珊處沒有加強筋,兩邊受力有微小變形,因為整個結構沒鎖緊螺絲,上下殼擠壓產生縫隙,不能復原。加加強筋後變形變小, OK, drop test用力摔也沒有問題
作者: leafofsea    时间: 2003-4-4 15:02
收获颇丰,谢谢大虾
作者: wudaoyu    时间: 2003-4-4 15:08
如果要做到性能好,此類結構不能忽略微小變形,
作者: jasonpoon    时间: 2003-5-4 03:22
adam66 wrote:
做外殼時,做雙直口可加大爬電距離,這對做家電的很重要。當爬電距離不夠時,只要讓接合面多折幾個彎就好了。

  
这是防ESD设计的一种办法:  
ESD就是静电失效,通常要求电压8KV~16KV不等,
加双止口就是在止口内侧再加一圈连续胶墙.
  
有时间再详细讲!
作者: chenxh1967    时间: 2003-5-4 14:12
在此我有一些關於結構設計方面的感想.
1.我覺得做結構設計是一個很綜合的技術活,它涉及了外觀,機構,材料,機械,模具,電子,五金等相關門類和知識.特別是模具方面,我建議所有想更好地從事結構涉及的人們需要到模具廠去待一段時間,這樣對設計絕對有無窮的益處.
2.因為我們做結構設計必須與各種模具打交道,如果你都對模具的制作加工,結構,材料等都不了解的話,你就很難將結構設計好,即使勉強設計了一些東東,等模具出來也是改來改去的,問題一大堆.更談不上去與模具廠的師傅們去做什麼深切的溝通了.因為你不了解,所以你首先就處於被動,即使模具廠做了一些手腳,你也不能看出什麼.比如有一處結構用滑塊結構就肯定比用斜頂結構好,而且對現有結構有利,但是你因為不懂,隻能聽任模具廠說不能用滑塊結構.
3.就說斜頂結構的話,如果我們自己會算到它的動程,那麼我們在設計之初,就應考慮到在可能用到斜頂結構的地方留下足夠的空間,不至於等到模具做下去後才來改結構,改得痛苦萬分.
作者: ylz    时间: 2003-5-4 21:41
收获很多!
顶!
作者: aj0230    时间: 2003-5-5 16:28
感謝分享!!
作者: kelly    时间: 2003-5-5 22:26
jasonpoon wrote:
   
  
  这是防ESD设计的一种办法:   
  ESD就是静电失效,通常要求电压8KV~16KV不等,  
  加双止口就是在止口内侧再加一圈连续胶墙.  
  
  有时间再详细讲!

等你详细讲~~~
作者: kelly    时间: 2003-5-5 22:28
chenxh1967 wrote:
在此我有一些關於結構設計方面的感想.  
  1.我覺得做結構設計是一個很綜合的技術活,它涉及了外觀,機構,材料,機械,模具,電子,五金等相關門類和知識.特別是模具方面,我建議所有想更好地從事結構涉及的人們需要到模具廠去待一段時間,這樣對設計絕對有無窮的益處.  
  2.因為我們做結構設計必須與各種模具打交道,如果你都對模具的制作加工,結構,材料等都不了解的話,你就很難將結構設計好,即使勉強設計了一些東東,等模具出來也是改來改去的,問題一大堆.更談不上去與模具廠的師傅們去做什麼深切的溝通了.因為你不了解,所以你首先就處於被動,即使模具廠做了一些手腳,你也不能看出什麼.比如有一處結構用滑塊結構就肯定比用斜頂結構好,而且對現有結構有利,但是你因為不懂,隻能聽任模具廠說不能用滑塊結構.  
  3.就說斜頂結構的話,如果我們自己會算到它的動程,那麼我們在設計之初,就應考慮到在可能用到斜頂結構的地方留下足夠的空間,不至於等到模具做下去後才來改結構,改得痛苦萬分.

我就是没机会去模具厂看看啊!
作者: ivory_liu    时间: 2003-5-7 15:42
刚出来时想去模厂,  但没人要
现在还会有人要吗?
有时候不得, 我们只好边做边学些东西了
作者: alexsung    时间: 2003-5-18 14:37
下图是新手易出错误的地方,即扣位为整体平面,
因胶位厚,造成产品外表出现严重缩痕.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