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开思网工业级高精度在线3D打印服务

iCAx开思网

CAD/CAM/CAE/设计/模具 高清视频【积分说明】如何快速获得积分?快速3D打印 手板模型CNC加工服务在线3D打印服务,上传模型,自动报价
查看: 321665|回复: 8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有关于热流道方面,有兴趣的进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6-7-12 13:0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朋友,交流,分享,学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人做热流道行业多年,以前做跟模,对塑胶模具设计也比较熟悉

大家如果对于热流道方面有什么疑问,尽管可以问偶,知无不言!

大致分一下类别:

高端市场:德国和日本走在最尖端,也是最贵,德国最贵最好的品牌不大清楚,因为根本就没进入亚洲市场,日本最好的是斯基,不过大陆能用到这个品牌的很少,华南地区有个办事处,在深圳观谰,两三个人吧好象

德国进入中国市场的有EWINKON,一年之内换了俩代理商,现在这个代理商似乎做的还比较努力,不过市场占有率不高,加拿大的有两家在行业中做的非常出色,分别是HUSKY和mold-maseter,其中马斯特的全球占有率为世界第一,HUSKY由于热流道并非其主营项目,所以销售额没那么高,不过由于其在注塑行业中的知名度以及其注塑机还有注塑周遍设备的优良品质,使其热流道知名度相当高,美国在中国市场做的比较大的有硬壳和DME,其中DME公司的热流道进入中国市场为外资热流道中最早的,不过DME公司不太注重中国市场的热流道销售,另外就是新西兰的MASTIP,中国代理商为深圳迈时公司,意大利与荷兰各有一家,其中荷兰的圣万提(Synventive)对汽车模热流道做的比较专业,意大利的THERMOPLAY在中国市场的应用也还不错,知名度尚可

(有点事情,晚上回来再谈谈中端市场以及低端的国产热流道的发展状况)

[ 本帖最后由 飞鹰无名 于 2006-7-15 10:2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技术 +1 收起 理由
hum_0126 +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4 分享淘帖 赞一下!赞一下!
推荐
发表于 2006-12-30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宁波以前是做模具的,现在也从事热流道行业。

感觉楼主还是业内的高手。

不过事情都有2面性,就象楼主欣赏的麦士德的老板,从个人角度来说,是很成功的,但是热流道产业是模具的附属行业,有一定的工业特性,就是回报周期长。这样国内的热流道公司总体来说还不上规模,还拖不起。

比如资金方面,宁波一般稍微有点规模的模具厂,货款基本都是3个月的,实际货款能在6个月内回款就算是相当不错的了。这样一般的热流道公司也拖不起。

而且麦士德的在各地到处设办事处的另外一个风险是,象06年,宁波的模具行业不景气(估计全国也类似),办事处的开支成本就会形成压力,办事处过多,机构负担过重。

而且总公司对办事处的管理也是个问题,业务员跑单问题还没有好的制约方式。

所以麦士德的老板如果是从事象脑白金一样的保健品行业的话,还是有魄力的,因为保健品行业捞笔钱就可以走人的,而从事工业制造的话,需要相当的忍耐力和恒心。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计,在这2点上,麦士德的老板的成就还要观望。。

还有热流道行业这2、3年应用开始广泛,所以业内人士多数还是不稳定的,由于流动性大,所以从业人员多数还是一些未婚的年青人居多。这样其实对客户的可靠性信心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在这个方面,我们本地人在当地从事有一定的优势。

我在本地的策略是发展一些中小型的模具厂客户,模具年产值在1000万以内的,老板本身是模具出身,对模具制造流程的工艺 比较熟悉,自己能控制成本采购,这样我们与他们打交道,可以少很多中间的环节。基本上和这类老板打交道,是处于人和人的信任关系发展的。这样在货款周期上也有一定的人性化,比如碰到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向模具厂老板开口,就比较好处理。

大的模具厂我们还耗不起。

由于客户对热流道应用的不熟悉,所以我们的服务还有相当的附加值。
以后随着大家对热流道的应用的熟悉,我们业内人士更应该向塑料的材料性能上发展了解,这样才能设计更合理、更好的方案,在源头 上就解决后期的难处理问题。

对于从业人士,我认为如果是注塑、成型人士转业热流道,会比模具人员转行有更长远的优势。因为对热流道人员来说,对材料特性的理解比懂得模具结构重要多了。


以下是我维修热流道控制卡电路方面的一个例子:

意大利PLASTHING(普金)热流道维修实例

故障现象:热流道控制器问题。

事项:客户使用的一出八的模具,采用意大利PLASTHING(普金)热流道,实际生产已经使用了200万模,效果非常理想。由于在一次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不慎接错线路,把加热器和探温的热电偶线接头互换了,导致其中一块卡状温度控制器问题不正常工作。由于意大利PLASTHING(普金)热流道,价格高昂,在国内已经没有代理商了,这样造成沟通困难,购买手续烦琐,交货周期不确定,也没有售后维修服务了,何况该问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该模具由XXXX模具塑料厂生产,由于我们没有直接接触使用该热流道的客户,xx模具厂相关人员在转达故障现象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表达故障现象,只是说,开机显示温度很高,超过设定的300℃,还在加热。于是我们接手该卡状温度控制器后,分析可能是由于控制系统的负载电路问题,该卡状温度控制器问题由40A的固态继电器输出功率。于是我们更换了该固态继电器。由于我们接手前,该卡状温度控制器问题已经由上海的一家WEMA的热流道公司多次维修过,据说也更换过该40A的固态继电器,而且线路板上也有焊接的痕迹,我们对这次的维修结果并不抱希望,只是希望了解该卡状温度控制器问题的工作原理和在线工作条件,以便模拟出该温度控制器实际使用条件,测量电路,做元件级维修。

和XX模具的人员一起到达的生产厂家,这是一个12点的温度控制箱,八个点控制一出八的产品热嘴,四个点控制流道板。把PLASTHING(普金)温度控制卡插到控制箱中,故障显示温度450℃,这样卡状温度控制器就切断了输出电源,没有输出电源,看来问题出在探温电路,由于把其他位置的卡状温度控制器插在该位置,显示温度20℃,并且能加热到300℃,使用正常,说明模具上的加热器和热电偶能正常工作,肯定是该卡状温度控制器的问题了。

于是花长达几个小时的时间,来替换该卡状温度控制器线路板上的所有可以插拔的IC集成块,有358双运放,光电偶合IC,单片机CPU,驱动LED数码管的数字IC等等10几块IC集成块,这些IC集成块全部用一块好的卡状温度控制器上的同样的IC,逐一的更换,开机实验,最后该卡状温度控制器上所有可以插拔的元件都更换过了,故障依旧。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修理结果,但是还是感到一些兴奋,因为该卡状温度控制器上主要的IC都是有插座的,这样全部用更换过后,说明IC应该全部正常,那么故障就是在线路板上的一些元件上了,而电子元件基本都可以采购得到的,这样最后能修复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我们最担心的是一些单片控制CPU(俗称电脑块),或者数据存贮IC的问题,造成数据丢失,这样的问题出现,没有得到电路生产厂家的技术支援的话,几乎没有修复的可能的,我们曾经修理一个台湾WINMOULD的温控箱,就因为单片控制CPU没有输出控制信号,而我们没有条件对该单片控制CPU进行工作原理的测试,所以最后没有条件维修,这样对客户来说,维修价值还是等于0。

于是我们观察该卡状温度控制器和控制箱的连线,发现虽然接口插座接线复杂,有近30个连线,但是实际使用只有和常见的一样,2个探温脚接热电偶,注意有+-极的,2个接线端220V输入,还有2个接线端是故态继电器的开关的两个脚,控制负载的通和断。其他20几个插座的端口,虽然也和控制箱相连,但是感觉对我们模拟带负载修理电路没有影响。

于是我们再度把该卡状控制器带回公司,接上220V电源,热电偶(由于是固态继电器结构,所以电热丝不需要接),模拟实际工作电路。发现连接热电偶的LM358双运放的构成的双比较器电路工作不正常。这样经过对该电路的仔细分析,发现该LM358是由双电源供电的,运放IC由双电源供电,一般只有在比较精密的电路中才使用,而该双电源的提供IC,是三端稳压IC7809,7909,检查发现7909输出不正常。该线路板还是双面板,在更换拆装7909过程中还是需要比较好的耐心和焊接方法的。在更换后,卡状温度控制器能正常工作了,在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后能切断输出了。然后到客户工厂,装机使用,加热并且控制正常了。

把接线到模具的插头标记警示,以避免接线错误等人为原因造成系统损坏。

必须和客户说明的是:
由于是经过元件级的维修,更换的7909是电源输出IC,直接提供给双运放LM358,这样LM358组成的双比较器电路对热电偶探温进行精密监控。更换7909后,原先稳定的工作电路参数重新磨合了,可能会对探温有些微小的变化。这个需要和客户明确说明,可能会在实际生产中,显示温度和实际温度会有一定的差异,生产中应该按照实际温度为准。虽然该LM358组成的双比较器电路也有2个精密电位器,可以对比较器电路的上下截止点进行调整,但是这个需要长时间的精密调整测试后才能实现,如果客户有需要精确显示温度,也可以做得到,只是需要比较长的调整时间,也会对当时实际生产会有些影响。如果能接受显示温度可能会存在的偏差的话,该卡式温度控制器马上就能工作了。
客户表示只要产品能注塑出就可以了,显示的温度即使有偏差,也可以接受。

维修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国内现在温控卡应用繁多,主流的思想是高科技软件控制电路,可是这个意大利PLASTHING(普金)只是用固态继电器控制加热的通断,而没有其他的智能控制。从技术角度来说,并不高。

但是稳定性令人惊奇,模具已经生产好几年了,生产高达200万模次,而且是尼龙这种比较难注塑的材料。

所以对热流道,稳定性和可靠性比高科技重要多了。这个思维大家一定要调整好。
推荐
发表于 2006-9-12 11:18:4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加GF多少是误区,我以为对于热敏感料来说(PA66,PA46,PA9T,PBT,PET)没有加GF的更难做一点,不但对材料要求高,对控制系统也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多点的,呵呵,当然GF多了也麻烦,不过加GF30%以下的相对容易一些
推荐
发表于 2006-9-6 22:58:37 | 只看该作者
TO-----xiao0738兄:

总结了一下你那产品的要素:

产品重量:100G左右。
排位:一出二穴
材料:PP+GF30%  
产品要求:进胶口直接在产品筋条上。一个产品需要三个进胶点。产品表面不允许有胶口痕迹
进胶点直线距离是30MM左右l

成型难度方面如pepyoung大侠所言,对进胶的平衡性要求比较高,只是不知道你上面所说的”进胶点“直线距离为30MM左右”是否指,以产品圆心为基准,三个对称的进胶点以120度等分,30MM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进胶位置在产品的筋条上,胶口多大?

这种东西其实可以考虑用那种一咀多穴的特殊热咀做,前提是必须如我上面所判断的那样,三个进胶呈等边三角形的圆心对称,产品最好也是正圆形状,我抽时间贴个这种咀的图上来,给你看看:) ,希望能够帮到你
797
发表于 2018-11-30 17:55:0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内容很好
796
发表于 2018-10-19 22:52:20 |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3D能带一下,
795
发表于 2018-2-9 12:44:55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794
发表于 2017-11-7 23:13:5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做热流道的,看了你的贴,涨知识了。
793
发表于 2017-3-26 20:40: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学习
792
发表于 2017-3-22 17:53:09 | 只看该作者

哦,支持一下!
791
发表于 2015-3-13 11:01:09 | 只看该作者
先深入了解
790
发表于 2014-11-6 13:28: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飞鹰兄你不理人家
789
发表于 2014-11-3 08:13: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788
发表于 2014-11-1 17:07: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飞鹰兄,我跟你发啦3封邮件,你一件都没回,是没看到还是怎么啦??能告诉我你qq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D打印手板模型快速制作服务,在线报价下单!

QQ 咨询|手机版|联系我们|iCAx开思网  

GMT+8, 2025-2-4 05:56 , Processed in 0.03424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2-2025 www.iCAx.or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