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一站式解决方案

iCAx开思网

CAD/CAM/CAE/设计/模具 高清视频【积分说明】如何快速获得积分?快速3D打印 手板模型CNC加工服务在线3D打印服务,上传模型,自动报价
查看: 1844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模流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4 07:2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朋友,交流,分享,学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谁对模流分析有什么深刻认识,不妨说说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赞一下!赞一下!
2
发表于 2009-6-4 08:28:05 | 只看该作者
走过,路过。留下脚印
3
发表于 2009-6-4 12:33:13 | 只看该作者
俺也很想知道!!!
4
发表于 2009-6-4 12:33:53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你自己会不会做模流分析啊?
5
发表于 2009-6-4 13:40:28 | 只看该作者
MPI的初步使用

现在,我们开始给大家介绍MOLDFLOW MPI的使用方法,这里,是按照初学者的思路,依照软件的HELP→TUTORIAL来学习的。大家在学习时,可以打开软件的tutorial来一步一步对照学习。当然,这里给出的也只是一个参考。
1、运行MPI。
这很简单,安装完成后,如同运行任何其它windows程序一样。
2、打开一个Project:单击菜单File→New Project出现下拉式菜单,出现如下的窗口,自己取一个名称并输入


3、然后确定,再在菜单中选择File→Export输入一个分析模型,以便进行分析。按照tutorial里的例子是输入mpi目录下tutorial下的tutorial1.mfl:

输入模型时,以fusion方式划分分析单元,输入模型后,出现study分析界面:其中的study名称可以自己修改。记住,一个project是针对一个模型来分析的,在一个project里,可以对同一模型进行多次分析,以便比较不同的方案,来获得好的设计结果。可以直接单击输入study的名称,下面的窗口是study tasks,也就是当前分析的各项参数设置情况:

    study窗口的第一项是part的文件名,study窗口的第二项是mesh单元形式和2504个单元数量,study窗口的第三项是fill成形工艺。
4、查看模型,可以用下面的工具栏:
如按下旋转工具可以将模型旋转到其它角度来观察
5、选择成型所用材料。可以用菜单方式操作,也可以双击如图所示位置(英文名称可能不一样,这是已选了材料的情况,只要双击此处就行)快速进入材料选择窗口:

材料选择窗口如下:

    其中第一行是已经选用过的材料,第二行是材料生产的厂商名,第三行是材料的品牌。由于是国外软件,这里的材料基本都是国外的,对于国内的材料,要自己在材料库中输入其参数才能用。这里,作为学习,按tutorial里面的提示,先选定厂商名:

再选定材料品牌:最后确定,即完成材料的选择。

    最下面的一个可选项里打勾,就可以将选用过的材料,放到最上面一行,这样下次选用同样材料时就很方便了,只要在第一行选择就行了。下一步,是要选定浇口的位置。
6、双击如图所示的位置,即可进入选定浇口:

   浇口位置如何选定?这是一个专业问题。初学MPI的人,最好同时看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的教科书,现在嘛,等不及了,自己随便选一个地方就是。往后再去搞明白。
随便选了一个位置,如图所示:

   觉得不好,可以取消,再选其它位置。之后按右键,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第一项,退出浇口设定。
设定好浇口后,Process settings工艺设置先采用默认的设置。这样可以双击最下面的位置,就进行模型的分析了!

分析开始后,在右边的图形窗口转换为文本输出,可以看到分析的过程进度:

作为初学,里面的内容看不懂不要紧,以后再说现在是先将一个简单的分析过程从头到尾完成一遍。
分析结果出来后,可以一项一项地查看了,这是填充时间结果,可以用动画方式查看:

这是熔接痕的情况:

这是生成气泡的情况,即可能产生气泡的位置:

这是成型过程中锁模力的情况:

这是成型压力分布:




MPI模型单元修正的merge方法

  现在,我们开始给大家介绍在moldflow MPI3.1应用中,在对模型进行成型工艺分析前,对模型单元修正的merge方法。为何要修正MPI中模型的单元?原因是在MPI中进行分析时,为了获得正确准确的分析结果,对模型单元有一定的要求,比如纵横比aspectratio的要求,连接性connectivity的要求,方向性orient的要求等等,对于这些要求的具体情况,初学的朋友不一定现在就要明白。
   此次讲座的内容,是在对模型单元进行方向性调整后,进行纵横比的检测,将纵横比过大(>10)的单元通过合并merge方式进行修正,从而保证获得更加准确的分析结果。
    首先介绍一下纵横比aspect ratio的概念,所谓纵横比aspectratio就是指模型的三角形单元的最长边与该边所对应的三角形高度之比值,如下图所示,三角形单元的最长边为a,对应边上的三角形高度为b,则该三角形的纵横比为a/b,此数值越大,则说明该单元越尖锐,越细长,按照数值分析的理论要求来说,这对分析结果是不利的。

    模型单元修正的merge方法,就是将纵横比过大的单元的最近的两个节点合并,从而会将四个三角形单元两两合并后,生成两个新的三角形单元。一般地,所生成的新的三角形单元,其纵横比将比原来的纵横比减小,从而达到修正模型单元的目的。有时合并后生成的两个新的三角形单元中,其中一个的纵横比仍然偏大,这是需要再次进行合并操作,直到生成的新的三角形单元全部满足纵横比要求为止。下面介绍在moldflow mpi中的具体操作。关于此部分的操作内容,在moldflow mpi的help→tutorial里面也有介绍。
1、运行MPI:程序启动的方法前面已经讲过了。
2、引入待分析模型:在菜单中选择File→Export 可以用于输入一个分析模型,以便进行分析。可以随意选择一个模型,比如,我们可以选择mpi目录下tutorial下的tutorial1.mfl:
输入模型时,以fusion方式划分模型的分析单元:


3、之后,按照软件的提示,要求输入并生成一个分析此模型的Project,可以在所出现的如下窗口中,自己取一个名称并输入:

确定后,得到的模型形状如下图所示:

4、从上图可以看到,模型的单元数量为2504个,比较少,这时可以双击fusion参数列表,从而可以对模型单元进行重新划分。双击后出现如下的窗口:

在remesh选项前面打勾,并单击advanced选项,出现如下的窗口:

修改单元长度和误差,并按previw进行预览,如果结果不满意,可以重新设定单元长度和误差,再次预览,直到满意为止,如下图所示:

预览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认为满意的话,就可以按mesh进行模型单元的重新划分,如下图所示:


4、重新划分模型单元需要一些时间,耐心等待到结果出来。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在将单元长度减小后,重新划分模型的单元,结果是模型的单元数量增多了,由原来的2504个单元增加到9716个单元。


5、选择菜单mesh→orient all将模型单元进行方向调整,即是使所有的单元的最长边排列成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完成后再按mesh→aspect ratio进行模型单元的纵横比检测,即进行diagnostic,出现如下的提示:

   提示的内容是,在诊断完成后,可以用mesh菜单下的诊断选项来显示和关闭诊断结果。点击close,出现如下的诊断窗口:

   设定最小、最大ratio的值,这里设定最小为10,最大值自动计算调整。在显示方式中先将diplay改为text文本方式,并按show,得到下列结果:

上面是模型单元纵横比的诊断统计结果:
1、最小的模型单元纵横比为:1.15
2、最大的模型单元纵横比为:11.75
3、平均的模型单元纵横比为:1.69
4、其中纵横比大于10的单元数量为:6
    看过后知道,模型单元的总体情况不错,其中只有6个单元的纵横比大于10,数量不多,正好作为练习来修正。点击close,关闭窗口,回到diagnostics窗口。之后将text方式改为display方式,并在place results in diagnostics选项前面打勾,并再次按show:

    诊断结果显示出来之后,按close,结束诊断操作,回到主菜单界面,显示出的结果如下,用旋转、放大等工具可以查看情况:
    其中红色指示线所指向的单元,其纵横比为如图所示的11.76,选择view→layers调出图程工具:

出现如下的图程工具:

    出现如下的图程工具窗口,取消default layer和new triangles前的选定,只显示节点和诊断结果指示:

用图形观察工具中的放大器,可以将纵横比过大的单元进行放大显示,如下图所示:





MPI系列讲座之Basic Modeling

MPI系列讲座之Basic Modeling在这次讲座中我主要向大家讲解MPI建模基础知识,包括模型单元格厚度编辑、一模多腔设计、浇注系统设计及冷却系统设计等。
第一节:模型单元格厚度编辑
1、导入模型tutorial_2.sdy(tutorial_2.sdy位于Moldflow Plastics Insight的安装目录下的Tutorial文件夹里,如:C:\ Program Files\Moldflow\Plastics Insight 4.1\Tutorial),如图1所示
2、指定材料,作为学习我们在此选LG Chemical公司生产的材料牌号为ABS MP220的材料,然后点击确定。

3、点击 使模型转为右视图,以便设置浇口位置,
4、设置浇口位置,如图4所示

旋转一个角度则如图5所示 图05.jpg  
5、点击保存前面的设置
6、双击 ,然后点击确定按照默认的分析类型进行分析:

7、分析过程是比较耗时的可要耐心等待哦,当分析结束时点击确定即可,这时分析结果就出来了
8、在输入旋转角度栏输入-15 -45 -15,回车,如图7所示

在方案任务视窗勾选Fill time,如图8所示

    这时模型显示如图9所示,Fill time结果清楚地显示模型的顶面存在一个气泡问题,下面我会讲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9、点击图 检查模型厚度,在网格厚度诊断对话框中勾选“将结果放到诊断层”,点击显示。

网格厚度诊断结果如图11所示

10、点击图 将模型转为前视图

11、查看模型顶面橙色单元格厚度,点击 ,然后任选模型顶面橙红色的单元格,再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弹出的信息框显示橙色单元格厚度为2mm,如图14所示

点击取消关闭产品面信息框。
12、点击 ,然后任选模型顶面绿色的单元格,再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弹出的信息框显示橙色单元格厚度为1mm,如图16所示
    为了使绿色单元格厚度等于橙色单元格,我们将1改为2,如果勾选“将此属性应用于所有单元,则模型所有的绿色单元格(即厚度为1mm的单元格)将更改为2mm,如图17所示

点击确定,则模型顶面原来为绿色的单元格现在显示为橙色,也即厚度又原来的1mm改为2mm了。
   继续重复上述步骤将模型顶面淡蓝色、蓝色单元格的厚度更改为2mm,修改厚度后模型的显示为如图19所示,点击保存以上修改。




第二节:一模多腔设计
1、点击 ,利用多模腔复制向导复制模腔,如图20所示

2、输入模腔数量为:4   列为:2   列间距为:100mm   行间距为:70mm 点击预览

3、点击完成,复制模腔结果如图22所示

4、点击 将模型转为前视图并点击 使模型全部显示在适合窗口,如图23所示

第三节:浇注系统设计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使用浇注系统向导创建浇注系统,往后我还会介绍通过手动创建浇注系统。点击 弹出浇注系统向导对话框,在浇注系统向导第1页我们可以设定主流道、分模面位置,如图24所示

分模面位置我们定在模型顶面,所以我们点击“上”,点击“下一步”离开浇注系统向导第1页进入浇注系统向导第2页,在这一页我们可以设定主流道、分流道尺寸。
我们将主流道、分流道尺寸设定如图27所示的尺寸

点击“下一步”离开浇注系统向导第2页进入浇注系统向导第3页,在这一页我们可以设定浇口尺寸,将浇口尺寸设定如图29所示的尺寸

点击“完成”按钮,浇注系统创建结果
第四节:冷却系统设计
   点击 ,弹出冷却系统向导对话框,在冷却系统向导第1页我们可以设定水管直径、水管与产品之间的距离及水管相对于产品的排列方向,设定水管直径为6mm,水管与产品之间的距离我15mm,水管相对于产品的排列方向X向,如图32所示

点击“下一步”离开冷却系统向导第1页进入冷却系统向导第2页,在这一页我们可以设定水管的数量、水管的间距、水管超出产品边界距离等,我们将此页的各参数设定如图34所示

点击“完成”,冷却系统创建结果如图35所示

点击 ,在冷却液入口处点击左键,然后按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弹出的对话框如图37所示

我们将冷却液入口温度设为30摄氏度,将名称改为Water_30 degrees,点击“确定点击 ,在另外一个冷却液入口处点击左键,如图39所示

选择“编辑”——“赋予新属性”,如图40所示

在弹出的“赋新属性”对话框中我们选择节点边界条件为“Water_30 degrees”,双击 设定分析序列

    在弹出的“选择分析序列“对话框中我们选择Cool+Flow点击“确定”。如图43所示

下面就可以进行模流分析了,双击 开始分析,由于模流分析比较耗时我在这里就不进行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分析。
6
发表于 2009-6-4 16:54:19 | 只看该作者
5楼是抄的还是自己打的啊?这么有闲心?

MPI到是做了7年多了,要我说什么还真的懒得说,

国内呢大多数只是用来做做样子,说明我们有这类的人才或者技术,其他就没什么重视的了.做不做无所谓,做的也是为了应付客户需要.

国外呢是把它做为一个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模具设计可行性做早期认证的重要工具.模设计好,制造前必须做相关分析报告,对于分析时出现异常的,立即改设计,一直到OK为止.
7
发表于 2009-6-4 19:24:31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观点,国内的大都是做样子。
8
发表于 2009-6-6 07:21:19 | 只看该作者
俺也很想知道!!!
9
发表于 2009-6-6 11:38:18 | 只看该作者
zhangyi1977 发表于 2009-6-4 16:54
5楼是抄的还是自己打的啊?这么有闲心?

MPI到是做了7年多了,要我说什么还真的懒得说,

国内呢大多数只是用来做做样子,说明我们有这类的人才或者技术,其他就没什么重视的了.做不做无所谓,做的也是为了应付客户需要 ...


同意你的说法...
10
发表于 2009-6-19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国内都是酱紫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D打印手板模型快速制作服务,在线报价下单!

QQ 咨询|手机版|联系我们|iCAx开思网  

GMT+8, 2025-2-4 18:52 , Processed in 0.03004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2-2025 www.iCAx.or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