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MP3随身听、手机及PDA这类随身装置多数都选择闪存的原因,不外乎是基于体积限制,但却产生单位储存成本过高的缺点。然而,拜硬盘技术增进之赐,外观大小与容量两者无法兼顾的问题也早已获得解决,像当年IBM推出的Microdrive(微型硬盘)。时至今日,不仅1.8寸、2.5寸的迷你硬盘最低都具备20GB的水准,同时也让Apple iPod、Creative Zen Touch等产品颠覆了MP3随身听储存空间不足的情款,使得设计生产PMP得以实现。
其中TI的参考设计已被iRiver所应用,PC操作系统龙头微软则也有介入此块市场的企图,推出所谓的PMC(Portable Media Center),本质上与PMP一致,并与创新(Creative Labs)合作。而除前述几个品牌外,另外像Freescale也有PMP参考平台的问世,并命名为『Jazz』,内建自家的i.MX21(MX=Media eXtensions)处理器,且该处理器核心是植基于ARM的ARM926EJ-S设计。
基本上,现阶段PMP内部核心架构,许多都是采用CPU搭配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的方式,其中DSP是负责Decode/Encode的工作;CPU则是针对档案管理、存取,以及使用接口、周边组件的掌控等进行处理。不过,DSP加CPU只能算是PMP的主要单元,另外尚需整合硬盘、记忆卡及LCD显示器等组件,并且与外部USB接口、操控按钮间的搭配都是考量重点。同时,为了让PMP功能朝多元化应用迈进,支持数字相机、电视及DVD播放器等不同影像来源,连带着增加PMP设计上的困难度。
4.Vweb:以Vweb的VW2010为例,采用0.18微米制程,支持全屏幕MPEG-4视讯,并包括MPEG-1、MPEG-2、H.263mMP3、AAC及Dolby AC-3在内的其它影音格式。此外,输出支持MPEG-1 System Stream、MPEG-2 PS/TS、MPEG-4 encapsulated in MPEG-2 TS、PES、ES,且内部设计较为复杂,搭载4颗RISC处理器,并锁定在娱乐应用、消费性电子市场。
严格来说,PMP可算是多媒体版本的PDA,不仅设计架构类似,甚至以技术层而言,如果不受限于市场定位及生产成本等因素,PMP所拥有的影音播放功能PDA都可实现。因此,PMP同样也是搭配嵌入式OS平台,除已有的Windows CE .NET、BSD、Symbian/EPOC及QNX可供选择外,也可基于Linux。
一、此MP4非彼MP4
熟悉数字音频格式的消费者都非常清楚,MP3,12:1的高压缩比和较好的音质使其风靡了全球,不过其开放性的结构导致了MP3不受音像出版商的欢迎,于是MP4诞生了。早在上个世纪末,美国AT&&T公司研发出一种基于MPEG2-ACC技术的音频格式:压缩比更高,音质更好,最重要的是,这种音频格式对版权保护和加密方面有独特的设计。GMO(Global music one)公司更一举推出了基于这种技术的音频产品,而MP4就是这种音频产品的商标,其主要应用于音频格式的播放和授权复制等方面。当然,由于种种原因,MP4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在数字音频的滚滚洪流之中。
二、MP4难敌PMC?
当然,MP4播放器并不是市面上唯一的MPEG-4随身看设备,和MP4类似的产品还有PMP(Potable Media Play)和PMC(Potable Media Center)等等,其中PMC更是具有微软的幕后支持,一些推出MP4产品的国际厂商也推出了相应的PMC产品。那么,两者之间孰优孰劣呢?
什么是MP4播放器以及MP4的形成技术
顾名思义,MP4播放器是一个能够播放MPEG-4文件的设备,它可以叫做PVP(Personal Video Player,个人视频播放器)也可以叫做PMP(Portable Media Player,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现在对MP4播放器的功能没有具体界定,虽然不少厂商都将它定义为多媒体影音播放器,但它除了听看电影的基本功能外还支持音乐播放、浏览图片,甚至部分产品还可以上网。但为了强调便携的特征,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MP4播放器都将以便携、播放视频为准则,它们可以通过USB或1394端口传输文件,很方便地将视频文件下载到设备中进行播放,而且应当自带LCD屏幕,以满足随时播放视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