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如何减少设计差错 [打印本页]

作者: kongkong-1111    时间: 2005-8-17 16:22
标题: 如何减少设计差错
大家知道设计产品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差错,不管你的经验有多丰富,设计过的产品有多少,到最后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轻者造成修模次数过多,招至模具工的白眼,重者造成批量报废.做结构(或叫机械设计)设计倒不是说最辛苦,而是责任最重大,晚上最容易睡不着觉(担心自己设计的新产品会出问题).对于不能做手板或者不能做样品的项目,需要一次性投入模具的产品各位是如何减少设计差错的.不要说叫什么科长来给你把关哦,因为科长的水平比你还差呢.二维图画好了,我就根本不想仔细检查,再画三维图吧,又化时间.不检查吧出错了,不但丢人,找人白眼,自己心理也不好受!哎,有时候想想,真想换个轻松的工作,宁可工资少点.你们呢?
作者: lilonggang    时间: 2005-8-17 17:22
错误是难免的,同类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 ROKEY    时间: 2005-8-17 18:53
小心驶得万年船!当然按照合理的流程,多搞评审,多作沟通很重要。
作者: mold030205    时间: 2005-8-17 19:14
按程序办事情...减少出错的机会
作者: liaofuc    时间: 2005-8-18 08:24
可以做样品来看一下啊!哈哈!
lfcrp@126.com
作者: kongkong-1111    时间: 2005-8-18 09:53
liaofuc wrote:
可以做样品来看一下啊!哈哈!  
  lfcrp@126.com

有的产品我们是做样品的,有的产品客户直接订货根本没时间做样品,还有有些零件必须的模具成型手板是做不出的.
作者: kongkong-1111    时间: 2005-8-18 09:56
ROKEY wrote:
小心驶得万年船!当然按照合理的流程,多搞评审,多作沟通很重要。

这样一来时间会拖的很长.而且还要看参加评审人员的水平如何.水平不高还不如不评审.
作者: yyhuf    时间: 2005-8-18 09:58
多找人评审几次,人家不行的话,你要自己多看多想呀,一定不要太急.(可能的话,一定要做手板)
作者: henrywu    时间: 2005-8-18 11:10
做这一行是比较辛苦的。。。。
作者: kongkong-1111    时间: 2005-8-18 12:02
henrywu wrote:
做这一行是比较辛苦的。。。。

辛苦不说,主要是压力太大.有时候人在家里,脑袋里还想着图纸
作者: szliuhp    时间: 2005-8-18 12:06
深有同感
作者: sunnyroom_sjc    时间: 2005-8-18 12:55
很有同感.本公司就我一个人搞结构,没人审图,很压抑啊!!!!
作者: mmwcs    时间: 2005-8-18 14:40
呵!!慢工出??活,多用?c心就不怕了!!搞不定再打包也不怕,人嘛,??得要活!!
  
打工都是累呀!!
作者: kongkong-1111    时间: 2005-8-18 16:30
sunnyroom_sjc wrote:
很有同感.本公司就我一个人搞结构,没人审图,很压抑啊!!!!

我们公司审图倒是有人的,只不过他审图有个特点,就是他只是看看你图纸的尺寸线有没有交叉啦,装配图零件标号是不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啦等,真是好笑,还是10万年薪请来的,不过此君已被炒了.
作者: allison    时间: 2005-8-18 18:05
设计出多检查
作者: cykang    时间: 2005-8-18 18:53
多吃几次亏,就知道怎么做了!
作者: koo20087    时间: 2005-8-18 21:00
我也有同感
做手板验证
但注塑又是另一回事
改模了
作者: simon.y    时间: 2005-8-18 22:53
这个很有同感,
做结构的兄弟们啊,一定要细心才对。细心,切记。
这样的教训我可受过不少了。
尤其是不做手板,哈哈,少不了被模房的人K了。
作者: ylmno    时间: 2005-8-19 08:35
我用3D感迂好多了
作者: liu9124    时间: 2005-8-19 09:26
请举例说明是哪方面的设计差错?
结构设计不合理?公差不合理?等等......
作者: 青岩狮子山    时间: 2005-8-19 11:08
做结构出错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你喜欢这一行,用心做,出错的机会会降到最小。
  
我的经验是:
拿到东西,反复揣度,琢磨。
特别越看是简单的东西,越不要轻视,要一视同仁的用心。否则最易在简单的事情上出错。
不断的积累,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后,拿到一张满布尺寸的图纸,你可以轻易的感觉到那个有问题的地方。
不过要完完整整的找出所有问题,必须尽量拿到所有周边有关的零件实物(求其次是图纸),仔细装拆。
  
我认识一个姓居的老工程师,他已经到了“风太师叔”的境界。审图依然就是这么干的,一丝不苟。他审出的图,从来没人敢回来来找茬。
作者: JESSICA_SGB    时间: 2005-8-19 11:16
积累经验最重要,经验往往从错误中积累出来的,所以设计时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作者: hyesam    时间: 2005-8-19 11:58
同感同感。。。。
作者: lotel    时间: 2005-8-19 12:45
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哪
小弟自大学毕业出道以来
一根筋死硬到底的搞设计
只用PROE
整三年哪
换了三个厂
总结的经验就是
进厂的第一个月肯定要犯致命的设计上的错误
后来
处处小心着行事儿
也就没那么致命哪
设计,手板,审核,出图,全包
作者: youliang    时间: 2005-8-20 12:37
  做我们这行的真是压力太大了,每天在提心吊胆的怕模具有问题。真的累阿!
作者: kim_huang    时间: 2005-8-20 14:15
lilonggang wrote:
错误是难免的,同类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 kim_huang    时间: 2005-8-20 14:16
迂得
作者: swinner    时间: 2005-8-20 17:39
产品如比较单一, 写份check list ,不断更新之
作者: auto122    时间: 2005-8-20 20:35
哈!!我觉得装配再装配!!!
作者: lh1979    时间: 2005-8-21 03:02
我设计完成后一定要制作sla样板来验证.
作者: gaojin1974    时间: 2005-8-21 11:07
结构设计需要经验积累的,要善于记录;
设计参数的设定要慎重,充分利用电脑的模拟功能,该做的动作不可以偷懒,如手机的翻盖动作,所有角度都要仔细检查;
尽量避免单兵作战,人都有疏漏的时候,个人的结构设计交团队评审可以提早发现很多问题;
尽可能做出手板试装一下,有电子元件的更要配合检查一次;
不要小看ID和模厂,与他们充分沟通,玩过“帝国时代”的都知道,多兵种作战能力是最强的;
作者: lvbuhxl    时间: 2005-8-21 13:49
一个准则: 不要偷懒,不要嫌麻烦!
作者: dakuai    时间: 2005-8-23 09:31
错得多才能变精阿,经验也就这样来的。
作者: 千手观音    时间: 2005-8-23 09:59
1 思路要正确,大结构不要出错!
2 画出2D图后,一定要画3D图装配检验!
3 给出正确的公差和技术要求!
4 合理选择材料!
5 努力工作多学多做经验是自己!
作者: yuanliang    时间: 2005-8-24 20:02
我觉的如果有相同的结构一定要抄。实践检验是正确的。
没有抄的要细心了。没有把握的,设计时留一点祭量,方便改模。
有时,改模是少不了的。
作者: shlwyweish    时间: 2005-8-25 18:42
我觉得大家一齐讨论和自已要时时刻刻考虑是好关键
作者: wjj7441    时间: 2005-8-25 21:23
郁闷。。想找个晚上在线的老工程师,给我审图
QQ:379044028
作者: 张晨曦    时间: 2005-8-26 10:16
建议打样在生产,做这一行是很苦累的,那怕你做对了99%还有1%出了点错那你的功劳还是等于零,老板们是只看结果的
作者: alexsung    时间: 2005-8-26 10:31
支持大家多讨论!
作者: bigworm    时间: 2005-8-26 10:36
谈点感受:
1,首先自己要工作仔细认真,千万不可想当然,对于与你相关联的PCB,接插件一定要落实好,能提供文档的,一定需要文档支持。不能提供的,最好要相关人员手写个东西给你(很重要的哦)
2,检查设计图纸,不能少于2次。不能再在同一时间检查,即检查一次后,过段时间再检查
3,对于设计中不能把握的地方,一定要找有经验的工程师商量,或查资料,或向加工厂咨询(一般加工厂愿意帮你出主意),增大准确性,这步一定不能少。
4,如果公司有相关流程,一定要将图纸上的字签完,再往外发,不可省略。
5,加工时,多与工厂交流。
  
做结构工程师最激动,最紧张,最尴尬,最兴奋的时刻,就在整机装配的时刻!
作者: zhyq1976    时间: 2005-8-26 11:07
我也是搞设计的,主要是多做校对和评审,一定要细致。
zhyq2828@163.com,有空多交流!
作者: Angjor168    时间: 2005-8-26 14:42
是有一点
作者: juneh8    时间: 2005-8-30 15:42
老兄,行业人的心里话
作者: fanesty    时间: 2005-8-30 16:33
谈谈心得吧!
  
前两年做的东西老会出错..
因为那时候只用CAD.
  
所的尺寸全在脑子里..
更改的时候,往往会忘记一些尺寸,造成错误.
还有.
备分的东东..发图时发旧版...
  
晕啊...
  
自从有了PROE...
一切全装配.包括一个螺丝....
虽然麻烦些.但装配时会查出许多错误...
  
再生装配图几次后.错误几乎差不多了..再来个全局分析....
  
通过就算OK...
  
如果还有错误.那就是设计不当.等等之类...
反正不要把错误放在图面上就好...
  
两个字.
  
严谨!!!!
作者: myideas100    时间: 2005-8-30 21:04
一定要细心
作者: z_h2    时间: 2005-9-15 16:21
图纸上的错误是可以审查出来的,结构上的方向性错误是尽量要避免的,设计上拿不准的地方,多给点余量,多考虑几种方案,并考虑方案的通用性,既要方便改模,也要考虑方便换方案时不致损失太大。通地几个方案比较后出错的机会会少很多。无论什么时候设计的余量是必须要留的,这点最重要了(个人认为)
作者: hammer04    时间: 2005-9-15 16:32
看了!深有感触!
有人审审图多好!关键是没人!
作者: yhai    时间: 2005-9-15 16:38
这和公司开发流程有关。
一个成熟的产品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作者: alex1128    时间: 2005-9-15 16:42
大家都说了
我就没的说了
做这个行业的人,,,,
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作者: lcs9719    时间: 2005-9-16 16:17
Good article!
作者: deijaying    时间: 2005-9-16 20:01
广泛求意见,可以向供货商多学经验.
作者: ywchenjin    时间: 2006-1-20 08:25
同感啊,一个人做设计,而且平均两天一套模,真是压力大啊!
作者: sczxh    时间: 2006-1-20 10:10
除了要有一丝不苟的作风外,还要善于留余地,有些时候做人也是同样道理。
作者: zhangyong981222    时间: 2006-1-20 10:16
我要说的都没大家说完了那我也就不说了
作者: he600115    时间: 2006-1-27 16:20
細心,在細心
作者: botang111    时间: 2006-1-28 00:51
是啊!有时做晕了后就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需要一个人来提醒或来帮助自己,那样的话,压力会小很多,且出错的几率会小很多.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作者: king20081818    时间: 2006-1-31 01:08
各位在侠,,,兄弟也有同感了,,苦是了点了,,成功的话也有感觉了,,

是吧,,没有办法。谁叫我们走了这行了,,,大家一起努力了
作者: ccz0133    时间: 2006-1-31 01:17
担心有些地方可能安全性不是很高,可又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也没办法做手板,有时候我也是半夜担心的睡不着啊
作者: moon    时间: 2006-1-31 14:06
原帖由 botang111 于 2006-1-28 00:51 发表
是啊!有时做晕了后就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需要一个人来提醒或来帮助自己,那样的话,压力会小很多,且出错的几率会小很多.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看了这么多,我觉得这句话够水准!够专业
作者: xiaoxiao1008    时间: 2006-1-31 15:00
做完后大家讨论一下
作者: wangli03    时间: 2006-2-1 13:12
平时有时间的话请你多增加一些模具方面的见识,CAD OR CAE  OR CAM并不是全分家的
作者: wangli03    时间: 2006-2-1 13:21
在做整机设计时,一定要先外观整体,再分件,所有零配件装配其准要一致,这样才不会错啦!
作者: tonyzz    时间: 2006-6-22 15:03
设计完成后,至少要做以下检查,心中才能镇定。

结构设计检查
1.        做干涉检查
2.        脱模斜度检查
3.        相互装配位置检查,孔中心是否对齐,配合平面有否错位
4.        结构强度检查(做跌落,拉拔,振动试验)
5.        做爬电距离检查(12.7 MM 距离)
6.        运动干涉检查(开关行程检查)
7.        材料能否节省,经济
8.        模具制造难度和成本检查
9.        螺丝柱底孔大小检查
10.        有无考虑零件表面处理后的影响
11.        产品使用环境影响(如发热,振动),设计有无考虑
12.        手板制作后检查相互配合点。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