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制定政策扩招,以使更多的人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且也在同时拉动了内需,
可问题是没能及时的制造出同等数量的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就业岗位,一下子脱节了,
还没体会过上岗的滋味就待业了,比以前的下岗工人更惨,不过就业机会应该会更多,毕竟受过那么多年的教育。
这样也好,有更多的人可以做兼价劳动力,而且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每个老板想到这些都要开口笑,哈哈。。。。。。。
还是政府为老板们想得周到,知道现在赚钱不容易,特地制造些便宜的高质劳动力给大家用。好哇!
兄弟们,想办法做老板去!现在政策环境对老板们十分有利!
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皇帝,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
大学生的数量急速增长,所以未来的情况:普工=拥有大学学历的普工
大学生泡MM个个有一套。
中国经济的魔鬼增长靠的是“压榨”劳动者
[转贴 2006-01-20 23:38:44 ]
作者: 邓隶文 | 原始出处:河北日报网
客观地说,目前劳动力价格的低廉,有着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因素在内,然而,劳动力价格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而是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禀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换言之,中国超低的劳动力价格即使是由自然禀赋造成的,也不占重要地位,而更多的是由一种人为的制度在起作用。
劳动力的价格之所以长期低下,事实上跟国家采取的“竞次”策略有关。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在经济竞争中要获取竞争优势,办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加大经济活动中的科技、教育投入,在增加本国人民福利的情况下,提高经济活动的生产率;另一种则是以人为压低工资、放任环境损害为代价,从而赢得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后一种办法被形象地称之为“竞次”,即所谓打到底线的竞争。
应当看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20多年中,无论是国家的科研和教育投入,还是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都长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种情况下,经济还能取得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人为压低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所以,中国的Gdp增速虽是发达国家的好几倍,但工资增速却远落后于这个幅度。比较一下日本就更清楚了。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其工资的成长速度比美国快70%,到1980年就已经与美国持平,这一段路程大概用了30年时间;而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也高速增长了近30年,工资却只有美国的1/20、日本的1/24。在制造业,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甚至比19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显然,单用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是无法解释的。因为无论是日本还是印度,其人口密度都要比中国大,而内部市场潜力又要比中国小。
中国用超低的劳动力价格,是否换来了强大的竞争力呢?没有。统计显示,如果考虑生产率因素,在劳动力密集型制成品方面,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中国的1.3倍,日本相当于中国的1.2倍。而与韩国比较,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甚至还高20%。这意味着中国用相当于美、日将近1/25的工资,换来的仅仅是非常微弱的劳动成本优势。
可见,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固然可以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有限且非常脆弱的比较成本优势,但这种以牺牲人民福利,降低社会伦理标准为代价换取的所谓国家竞争力的办法,是一种典型的竞次。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根本。借口避免工人失业而将人力资源打压至简单再生产的底线,就像一个工厂不提折旧费用一样荒谬。而采用这种有悖人类文明的竞争手段,纵然可以创造短期超常的产出,但绝不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 本帖最后由 wosox 于 2006-3-20 23:3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