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橫主義、粗獷主義 Brutalism
福特主義 Fordism
福特主義指二十世紀出現的一種生產模式:大量生產.就如福特主義的名稱一樣,福特主義出現在1908年密西根的福特公司為生產〞模式-T福特車〞(Model-Tford)時,所發展出來的〞生產線〞(用以取代集中裝配生產方式)的生產模式.生產線的生產模式是反映了泰勒(Taylor,W)的管理哲學,有時也稱為泰勒主義:一種以〞科學〞的方法測量工作方法、順序、時間並應用〞標準化〞的概念來提高生產能力.所以生產線在相關配合上也要求〞部品化〞、零件標準化、生產動作或操作標準化(CodifyingofcraftKnowledge)等等,但提高生產力回饋到提高資薪的同時,也相當程度的〞去〞技術化,或減低工人的專業可能性.福特公司在不斷的擴大市場上使模式-T福特的生產量大增,單位生產成本降至原來的一半不到.但是這也影響了市場壟斷與市場競爭的批評,福特公司也相對的加強企業識別(CI)與廣告.二次大戰時,福特公司急速擴充〞相關〞產業,從美國到全球,從汽車到食品、家具、成衣、造船.福特公司以不只是〞大量〞生產,簡直是〞大量Mass〞公司,這又顯示跨國公司的興起,許多評論家認為這樣的生產制度:極大規模、要靠預測與規劃、走在市場前面、一人決定....其實與共產國家的計劃經濟沒什麼兩樣,這也是現代主義的最堅強基石:標準化合理化、大量生產、壓低成本、造福大眾.這時的大眾是普同性的、同质的標準人,怎麼會有個別差異呢?福特主義的被挑戰主要並不在〞效率〞而在〞人性〞.
解構主義 Deconstructivism
解構主義是在1980年代末期興起於建築設計界的派別.藝評家們以:
1.作品上侵略性的〞形〞的重疊;
2.在幾合圖形場上運用高彩度的色塊.
這兩個特點來鑑別解構主義.解構主義的作品零星的散見於以下的建築師作品中,如:蓋瑞(Gehry,F)、愛斯門(Eisenman,P)、漢迪迪(Hadid,Z).強生(Johnson,P)於1988年在紐約現代美術館所舉辦的一場展覽會創用了(設計上的)解構主義這一名詞.展覽會中有些作品看似〞構成主義〞的淘汰品與墮落品,但是這任何與1920年代俄國(構成主義)藝術運動的關聯性其實都是偶發的.同樣的,我們也沒有必要視解構主義的作品是〞解構成〞結果的一種式樣,因為該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是只有圖面或模型(不是實作作品),而且多半是在空想階段的作品,並不具有可行性.,這次展覽的作品其外形上的〞複雜性〞倒是在許多德國、荷蘭與美國的平面設計界引起了很大的迴響.
建築分子圖派 Archigram(1963-1975)
建築分子圖派是由庫克(Cook,Peter)所領導的建築師、設計師、環境研究者所形成的團體.1963年創於倫敦,取名由建築architecture及電報telegram;aerogram兩字合成,含分析的最小成份、科技溝通、緊急溝通等意思.建築分子圖派認為二次世界戰後的英國,所擁有的設計資源若僅是歷史建築或記念性建築的話,那麼設計資源的的貧脊是可想而知且處於極為緊急的狀況.建築分子圖派也表達了他們的方法:建築是精密的製圖,所以他們認為建築設計的作品是多樣的(不只是蓋出來的建築物),這包括了建築烏托邦傾向的:行動城市(WalkingCity1964)、彈匣城市(Plug-inCity1964--66)、速成城市(Instantcity1968),這些建築圖的展覽顯示了建築分子圖派,在建築材料、構造方法上與傳統建築的絕裂.更重要的是建築分子圖派認為建築服務要有〞現代商品流通〞的邏輯,建築物最好像一般的、工業產品似的〞工具〞,那一部分壞了或不滿意了就馬上丟掉或以零件來替換.建築分子圖派多半以展覽或文章來表達建築設計,當然他們的彈匣城市或類似組合太空艙的構造物,不但是少有的完成來的設計,也於1970年大阪世界博覽會大出鋒頭,更影響了日本現代建築中的〞後代謝派Metabolism〞.大致而言建築分子圖派高舉班韓的機械建築的理念,對激進設計與普普藝術之間有充份的互動,尤其義大利的〞建築伸縮派Archizoom〞.
建築伸縮派 Archizoom(1966-)
建築伸縮派是一個建築工作室(又稱65號工作室Studio65),1966年創於佛羅倫斯與1967年創立超工作室(Superstudio)同為義大利的〞激進設計派〞,建築伸
縮自稱〞超功能主義者Superfunctionlist〞,對現代主義及密斯凡德羅1969年的〞地中海椅〞進行反諷的批判,認為這種椅子並不適合所謂現代主義.建築伸縮派與普普藝術、俗物藝術(Kitsch)、式樣的恢復起了很大的溶合與作用.1971年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建築伸縮派展〞為此一運動增加了許多名氣.該次〞建築伸縮派展〞所展出的主題為新地方景觀(NewDomesticlandescape),表達了相對(於國際主義或機能主義)設計〞應該〞當道的想法.
藝術裝飾派 Artdeco
藝術裝飾派與其說是現代藝術上的〞運動〞,不如說是現代設計上的〞運動〞.這運動出現於1920年代的法國,屬法國風格,不過在1930年代一方面與美國、英國風格混合,另一方面也在美國、英國風行.藝術裝飾派的字源為1925年的〞巴黎藝術裝飾與工業展〞,當時的語意為〞最豪華〞的意思.這運動的起源大概可追溯到現代美術運動中的立體派、野獸派也同時受到俄國芭嫘舞、非洲藝術、埃及藝術的影響.藝術裝飾派可以說影響了許許多多前現代的設計師,如霍夫曼(Hoffmann,J)、萊特(Wright,H)、阿道 路斯(Loos,A)等人的作品.藝術裝飾派並非只是追求豪華,當時也開發了不少新的、華麗感的便宜材料與作法(技法),只是特別受到現代主義的設計師強烈的攻擊罷了.很奇怪的是到了1960年代,又興起藝術裝飾派的復活,特別是擺明著與現代主義對抗的姿態出現,這也多少開啟了〞後現代主義〞的序幕.
藝術革新派 Artnouveau
藝術革新派是一種裝飾藝術式樣,在歐洲,藝術革新派幾乎同時發生1880年代,興盛於1900年代.其字源是來自巴黎1896年所開的一家美術工藝店的店名〞藝術革新之家〞.藝術革新派特別強調〞有機的造形〞,一種從基本結構體長出來的長春藤或鞭尾的裝飾造形,一種拉長的曲線,拉長的字型與拉長的方橢圓形等等.它的源流可溯自日本風格、洛可可風格、希爾特風格(Celtic)及長形曲線式樣的混合.藝術革新派雖然風行全歐,但主要仍可分兩派,一派是追求極端精緻的法國比利時派,以霍塔(Horta,V)、慕克(Mucha,A)的作品為代表;另一派追求簡潔與細方形的英國派,以麥金拓須(Mackintosh,C.R.)的作品為代表.這設計上的派別透過分離派(Secession)、威瑪工匠聯盟、德意志工匠聯盟就形成更簡單的造形追求,而應用在工業設計上.
學院派、官學派 Academism
柏拉圖在希臘都城雅典外郊講學的地方稱為學院academ,而後學校或研究所都稱學院,特別在中世紀開始,西方國家的學校或大學都以培養公職人員為目的,所以在日本academism一詞又都翻譯成官學派。學院派一詞在設計與藝術上的採用起於十九世紀末新的藝術與新的設計興起之時,學院派用來泛指嚴守傳統技術、因襲傳統形式,以及缺乏創造性與自由性的藝術家與設計家(當時主要指建築家)。在現在學院派一詞常常被當作帽子,泛指保守的、故步自封的設計家與藝術家,在設計史上學院派一詞有以下的兩個轉折:
1.學院派一詞最早是現代設計運動用來攻擊布雜(法國國家美術學院)的字眼,這種攻擊甚至可溯及前現代英國建築師制度形成時的哥德式樣復興(學徒匠師派)與希臘式樣復興(體制學院派)的對抗,但是後現代興起之後,學院派一詞反過來成為攻擊現代主義(特別是國際式樣派)的字眼。
2.設計教育是職業訓練性质很強的教育體系,不過由於專業的分工,設計教育者在許多國家往往受限於專業分工而無法執行設計業務,以致久而久之與設計專業脫節,這時學院派一詞用來戴這種設計教育者帽子時,就有不切實際、光說不練的意涵。
藝術與工藝運動 Art and Crafts
風行於1888年至1910年的設計運動,一般的說法為:藝術與工藝運動是現代設計運動的前身.藝術與工藝運動由英國的魯斯金(Ruskin,J)、摩理斯(Morris,W)、阿斯比(Ashbee,C.R.)等人所倡導.但其影響很快的就傳到美國與歐洲大陸.藝術與工藝運動名稱起自1888年倫敦的藝術工匠行會(ArtWorkers'Guild)所舉辦的一次展覽,他們自稱〞藝術與工藝展覽協會〞,要提升工匠的地位,特別是在工業化產品方面.這個運動其實由許多改革派的建築師、設計師、理論家所鼓吹出來的.這些鼓吹者特別在意工業革命後的美學基礎與社會效果應該如何?
但這並不表示這次的展覽直接與現代主義有何關係,無寧說,這次展覽反而高舉了(英國的)風土與傳統.例如:普金(Pugin,A.W.N.)就特別稱讚這次展覽能夠繼承了中世紀建築與工匠〞求真〞與〞社會改革〞的精神.這種由阿斯比等人所專注的〞中世紀式樣〞,雖然滿足了鼓吹者的〞縮短設計者、生產者、消費者的距離〞的想法,但是相對於工業社會的來臨,這次展覽表面上好像也拉近了工業產品與藝術的關係,但是多少有些過於浪漫主義,有些經濟上的不可行,並不符合〞工業化〞的潮流.再如這次展覽的設計品多半均非一般人所買得起,就可以了解這運動的〞社會改革〞很可能只是個烏托邦.藝術與工藝運動或許並不必侷限於魯斯金等人的論調,這樣看的話,藝術與工藝運動就可以與哥德風(Gothic)、日本風(Japonisme)、新喬治亞風(Neo-Georgian)、藝術革新派(Art Nouveau)等等共同視為現代運動的前身了.藝術與工藝運動特別強調好的藝術與好的設計具有社會改革的功能,也擴張地解釋藝術與工藝運動追求〞誠實與簡單〞,更以此來打擊(巴洛克的)繁雜裝飾與〞對材料的不忠〞.帕夫斯納對現代設計運動的唯一溯源至〞藝術與工藝運動〞,多少是不恰當的,因為:
一、藝術與工藝運動很諷刺的排拒機械生產;
二、藝術與工藝運動只高舉了英國的風土與傳統,忽略了其他國家的文化遺產;
三、漏掉了如:萊特、葛羅培的早期作品的影響.藝術與工藝運動傳到歐洲大陸所刺激的並不是〞現代主義〞的興起,反而是〞國族浪漫主義NationalRomanticism〞的興起,特別是在北歐及中歐的奧地利、匈牙利與德國.藝術與工藝運動傳入美國則為一種〞式樣〞運動.藝術與工藝運動大概在1960年代後期,又有一次恢復浪潮,不過這次就沒有所謂〞道德〞與〞社會改革〞的色彩了,其中特別又以〞手工藝復興運動〞最為壯觀.
加州新浪潮 California New Wave
加州新浪潮指1980年代中興起的派別,特別是在圖面設計(Graphicdesign)上.他們的設計顯示一種鬆散、直覺式樣、俗麗花色、老的或非現代的字型等特色.並特別喜歡用字型、照片、插畫的破碎拼貼手法來構圖.也有一些作者強調他們在克倫布克(Cranbrook)藝術學校所學的技法.加州新浪潮的出名與他們跟麥金塔電腦輔助設計的關係很大.也有評論家認為他們與解構主義及後現代主義有很密切的關係.加州新浪潮派於1987年在威尼斯舉辦了一次〞太平洋浪潮〞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