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等高斜插长度的理解.
我觉得这种方法.体现了刀路编写人员的保护刀具的心思,大量地使用斜插和螺旋渐降下刀.
或类似的走刀方式.我看很多高手贴的刀路都很喜欢用它.
那么具体这个斜插长度是指什么.呢?我做了个简单分析试图弄明这个概念.
根据MasterCAM的图标,可以猜想一下,那是指该斜线部分俯视图的投影长度.
(也许这条斜线是一段圆弧或由n段直线组成)
例如:
以下是一段等高外形的斜插刀路,Z进给设置为0.3,斜线长度为10,前视图
现在把两个深度层之间的斜线部分提取出来,用改变层别的方法来
串连斜线部分可以完全选中斜线部分,如图反白的部分.将其移动到50层进行分析.
该斜线部分的前视图,俯视图分别如下.
注意,他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弧,是由N段直线组成的.
现在要做的是分析其总长度.
用分析-外形-串联物体
最后获得一个小窗口,如下 用俯视构图面分析)
发现该倾斜部分长度与所设置的斜插长度基本相符合.,可能由于提取线的时候造成
经过几段的分析,最后所获得的这个长度都与所设置的人斜插长度误差不超过0.05.
故初步认为这个东西确实就是我们设置的斜插长度.
斜插是一种过渡两深度的途径,他的优点是两深度层之间的变化不会很突然,最后当
然也保护了刀具,但是要比直接插下去走的行程要长,该斜线之长度越长,两深度间的
变化就更加平缓,这也许是一种很优美的东西.而为了能够满足你设置的斜线长度,
MASTERCAM会通过调节斜插角度来实现.线越长,斜插角度越接近0
如果斜插长度设置为0,那么相当于用最短的直线来过渡两个不同深度层.
那斜插变得意义不大,那么如果设置太长的话,显得走好多冤枉路,
为了下0.05MM走100MM斜线来过渡明显是不值得.的 这是刚才的
刀路设置为1000长度斜插的情况,多了不得15分钟时间…
那么我比较想知道:
1.各位高手是如何设置这个长度,你的依据是什么呢?选用的频率到底有多高.
2.这个斜插在实际加工中会对精度(粗糙度等)有什么必然的影响呢?
使用他之后会否容易留下刀痕?
因为在学校加工机会有限,所以我没法做更多的实验,只能期待各位前辈开开金口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