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一站式解决方案

iCAx开思网

CAD/CAM/CAE/设计/模具 高清视频【积分说明】如何快速获得积分?快速3D打印 手板模型CNC加工服务在线3D打印服务,上传模型,自动报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直齿圆锥齿轮齿形夹具的加工方法!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2-10 15:05: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implered 于 2008-12-8 10:08 发表
哎呀,不好意思了,精加工不是用的D3而是D3r1.5球刀 是笔误啊,呵呵~

粗加工轴向余量为0的意思及就是 在深度方向上 开粗的时候就加工到位,深度方向上不留余量,这个设置呢 也没特别的用意,个人习惯把,因为这样 ...


呵呵,你有没有看过我在WorkNC的帖子里贴的图呢(https://www.icax.org/viewthread.php?tid=432918&page=4#pid7355329)?我们的做法是一样的啊。

你们公司也做这种直齿圆锥齿轮夹具吗?不知道是接触面是怎么设计的,是平面呢?还是曲面?
12
发表于 2008-12-13 09:32: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implered 于 2008-12-8 10:08 发表
哎呀,不好意思了,精加工不是用的D3而是D3r1.5球刀 是笔误啊,呵呵~

粗加工轴向余量为0的意思及就是 在深度方向上 开粗的时候就加工到位,深度方向上不留余量,这个设置呢 也没特别的用意,个人习惯把,因为这样 ...


"加工定位体这种形状 我是补面后加工的, 就是把定位体外部方向上的齿形缺口,延伸后,补上,然后就形成一个封闭的型腔了,保证整个齿形能生成 无抬刀的等高路径。当然这种做法有点钻牛角尖了,也就图个刀路好看,毕竟,事实上补面的时间 和所节约的抬刀的时间 未必能相抵消,呵呵。见仁见智的问题。"

我想你说这段话的时候忽略了以下这些因素:这样做不但刀轨更加光顺,并且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刀具频繁抬刀、下刀对机床系统造成的加、减速冲击,这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都是很有伤害的,对吧!所以这个不能理解为钻牛角尖,软件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样做是很明智的,你认为呢?不但是效率的提高,更多的是对整个制造系统的优化,期待更多的人加入讨论,呵呵。
13
发表于 2008-12-13 12:18: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oxiaobu 于 2008-12-10 15:05 发表


呵呵,你有没有看过我在WorkNC的帖子里贴的图呢(https://www.icax.org/viewthread.php?tid=432918&page=4#pid7355329)?我们的做法是一样的啊。

你们公司也做这种直齿圆锥齿轮夹具吗?不知道是接触面是怎么设 ...

看到那帖子了,我们做法是一样的。我们接触面是做成平面的。
14
发表于 2008-12-13 12:33: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oxiaobu 于 2008-12-13 09:32 发表


"加工定位体这种形状 我是补面后加工的, 就是把定位体外部方向上的齿形缺口,延伸后,补上,然后就形成一个封闭的型腔了,保证整个齿形能生成 无抬刀的等高路径。当然这种做法有点钻牛角尖了,也就图个刀路好看 ...

老兄啊,你思考得很细,值得学习啊,呵呵。 我也说了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如果一定要考虑细节,那么频繁抬刀,导致的加减速是一种冲击,那么 ,补面后,在两齿面间的圆角转弯处 造成的加减速 不也是一种冲击吗?
不知道你们定位体的批量怎样,我这里是每种定位体基本上只做一个,所以属于单件生产,因此 对刀具路径进行完美的细化,对生产效率来讲,并起不到什么太大作用,更多的,只是在自己完成这种完美的程序后,心态上的满足感,呵呵。

既然我们使用的机床是一样的,到是可以借这个帖子 和你讨论下我们的机床的使用情况, 不知道你们是否用fidia机床加工电极,我们用fidia刚开始加工电极的时候,可是调试了很长时间,因为开始的时候没对加减速参数进行细化,所以加工出来的电极精度和光洁度惨不忍睹,应该说至少,我们买的这台fidia机床,动态性能 是很一般的,甚至比不上雕刻机,因为用雕刻机做同样的电极,同样的刀路和切削参数,做出来的精度和光洁度,雕刻机的效果都好于fidia hs664, 后来经过仔细的调整fidia加减速参数后 精度和光洁度 才勉强可以接受,但还是光洁度比不上雕刻机。 fidia机床最主要的问题就在,加入进给速度比较快, 和加减速功能参数设置的比较粗放的话,曲面上就会留下明显的波纹,就像机床有规律抖动形成的一样,只能归结为动态性能的问题了。

不知道你们公司使用这机床的时候有没类似的问题。
15
发表于 2008-12-13 14:4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implered 于 2008-12-13 12:18 发表

看到那帖子了,我们做法是一样的。我们接触面是做成平面的。


是沿着齿线的线接触吗?就像我在WorkNC板块贴出的图片一样?能不能告诉我平面的夹角,扫略的倾角(就是夹具体齿槽方向),这两个角度是计算的吗?我觉得这两个角度很重要,以前是进口的韩国Singkung(申刚)夹具、或者日本夹具,能不能告诉我你们怎么计算的?我们今年刚刚把两个角度计算掌握,看看是不是一样的。

一张夹具的图纸(pdf格式),两个角度在图上有标识,有空看看吧,呵呵。

[ 本帖最后由 moxiaobu 于 2009-1-29 16:2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6
发表于 2008-12-13 14:55: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implered 于 2008-12-13 12:33 发表

老兄啊,你思考得很细,值得学习啊,呵呵。 我也说了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如果一定要考虑细节,那么频繁抬刀,导致的加减速是一种冲击,那么 ,补面后,在两齿面间的圆角转弯处 造成的加减速 不也是一种冲击吗? ...


我想圆角转弯处的加减速冲击要比频繁抬刀的冲击要小得多,呵呵,我是这样考虑的。

另外,我们这里做电极目前的表面粗糙度比较好,以前也曾经出现过表面鱼鳞状的振纹,现在好多了,具体原因我也想不明白,我想和几个因素有关:
1)切深太深,刀具刚性下降;
2)刀径太小,刀具刚性下降,所以尽量用大刀;
3)油气润滑不到位:一是吹不干净,二是根本带不走铜屑,三是刀具切屑时将铜屑挤压、或划伤已加工面,所以每刀切完要清洗干净,个人认为,铜屑太轻,容易粘在工件上,用切削液比较好,我们这里也用mazak铣电极。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电极的大外径总是控制不住,比理论尺寸大0.01~0.02MM,不知道你们的情况怎样?(有空看看这个帖子:https://www.icax.org/viewthread.php?tid=404442&extra=&page=1

[ 本帖最后由 moxiaobu 于 2008-12-13 14:57 编辑 ]
17
发表于 2008-12-13 16:27:29 | 只看该作者
你们公司的技术力量很雄厚哪,居然齿形夹具的夹角也设计了专用软件来计算哪。。关于这个平面夹角,和齿槽倾角的问题,我们是这么做的,请看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8
发表于 2008-12-13 16:34:5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设计 保证了齿轮齿面和夹具线接触,其实我个人感觉 夹具体接触面做成平面 和做成 齿轮齿形曲面,最终的效果 区别不大,前者是线接触,后者是面接触。 前者线接触可能会压坏齿轮产品的齿面,后者面接触可能会产生过定位,或者夹具面上稍微留下点垃圾 ,就会导致产品装夹产生误差。实际上在生产的时候,我们以前的夹具都是做成齿形曲面的面接触的,现在改为了这个平面 线接触,对这两种夹具生产的产品,结合产品的车加工工序的结果进行观察,没发现有明显区别。。。
19
发表于 2008-12-13 16:51:4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齿面出现鱼鳞状纹路,我们的也是这个鱼鳞纹,我们公司已经下了定论,就是机床加减速参数的异同导致的这个结果。本质上也就是伺服系统动态性能不够优秀。既然你们这个鱼鳞纹现在没有了,方便的话,可否把service 中的look ahead参数里面的各个子项设置的具体数值发出来看一下? 因为我们就是调整了这里面的数值才改善了鱼鳞纹, 这样我们的参数可做个对照。

还有电极外径控制不住,这个要知道一些细节才能做判断,比如,你们加工的电极最大的外圆部分,是90度直壁呢 还是做了拔模角度? 如果是做了拔模角度那么 测量外径时,你高点 低点 都会对外径数值产生影响~~
如果是90度直壁 那么理论最大的误差因子 就是 刀具直径 ,因为刀具直径制造公差一般为-0.01~-0.02  如果刀具品牌好点的 也有-0.01mm的直径制造公差。再加上 fidia hs664机床理论重复定位精度为0.01 mm的限制,那么 你外圆产生偏大0.01~0.02mm的误差 是完全正常的~~我也看你之前发的那个帖子,里面你说外圆偏大了0.09, 我看了下你的造型,外圆是有拔模的,既然有拔模,那就有可能因为测量时,高度方向没摆正,偏下了,那么或许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测量结果偏大0.09,不知道这种可能有没有?
20
发表于 2008-12-14 14:3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implered 于 2008-12-13 16:27 发表
你们公司的技术力量很雄厚哪,居然齿形夹具的夹角也设计了专用软件来计算哪。。关于这个平面夹角,和齿槽倾角的问题,我们是这么做的,请看图


明白了,谢谢,你是用的作图法,我也这样做过,呵呵,贴一张图,我是用UG建模的,看样子你用的是Pro/E吧?

图中,两平面(图中橙色)的夹角为“齿模夹角”,两平面的交线(图中橙色基准轴)与齿模轴线的夹角为“齿模倾角”,就是上面提到的扫略方向,这样解释软件中的两个角度就清楚了。

你的“齿模倾角”与面锥角平行,我这里计算的“齿模倾角”比面锥角要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D打印手板模型快速制作服务,在线报价下单!

QQ 咨询|手机版|联系我们|iCAx开思网  

GMT+8, 2024-12-28 22:42 , Processed in 0.02696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2-2024 www.iCAx.or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