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朋友,交流,分享,学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壓鑄模設計 壓鑄模的設計過程
一). 設計前的基礎性準備
研究產品對象
熟悉壓鑄機
模具制造知識
現場壓鑄工藝知識
二).壓鑄模設計的工藝準備
對零件圖進行工藝性分析
對模具結構的初步分析
選定壓鑄機
繪製壓鑄毛胚圖
三). 設計壓鑄模的基本要求
符合壓鑄毛胚技術要求
適合壓鑄生產工藝要求
滿足模具加工工藝要求,結構
簡單合理,標準通用
四). 設計壓鑄模
模具結構的擬定與比較
繪製模具總裝圖及零件圖
模具圖樣的修正與定型
二. 壓鑄模的結構組成
一). 壓鑄模結構組成
定模:固定在壓鑄機定模安裝板上,有直澆道與噴嘴或壓室聯接
動模:固定在壓鑄機動模安裝板上,並隨動模安裝板作開合模移動
合模時,閉合構成型腔與澆鑄系統,液體金屬在高壓下充滿型
腔;開模時,動模與定模分開,借助於設在動模上的推出機構將鑄件
推出.
二. 壓鑄模的結構組成
二). 壓鑄模結構根據作用分類
二. 壓鑄模的結構組成
二).壓鑄模結構根據作用分類
二. 壓鑄模的結構組成
二. 壓鑄模的結構組成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定義:1. 成型零部件:構成模腔的所有零部件的統稱.
2.結構零部件:保証模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及正確安裝和模具正常工作.
分型面的類型
(一)分型面型腔的相對位置分類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二)按分型面的形狀分類
1 平直分型 2. 傾斜分型 3. 階梯分型 4 曲面分型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注意事項(分型面選擇的原則)﹕
分型後壓鑄件能從模具型腔內取出來
開模後壓鑄件應留在動模上
分型面選擇應保証壓鑄件的尺寸精度 和表面質量(產品的要求)
有利於澆注系統和排氣系統的布置
應便於模具加工,模具加工工藝的 可行性,可靠性及方便性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二.成型零部件的結構設計與尺寸計算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二)成型零部件結構形式
1. 凹模
凹模常用的結構形式有整體式﹐整體鑲入式﹐鑲拼組合式﹐瓣合式。
凹模鑲拼的例子:
(1)便於機械加工的鑲拼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2)有利於脫模的鑲拼
A處橫向毛邊,不利脫模,且產生飛邊後型腔很難清理.
B處形成的飛邊與脫模方向一致有利於脫模.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3)避免銳角的鑲拼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4)防止熱處理變形的鑲拼
(5)便於更換維修的鑲拼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2. 凸模和型芯
(1) 凸模是成型壓件整體內形的零部件,所以也稱為主型芯.
主型芯的結構形式有:整體式,通孔台肩式,通孔無台肩(螺絲固定)式及非通孔.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2)小型芯的結構形式
a.小型芯要有起導流作用的圓角弧或倒角過渡,如圖a)所示。通常 台階c的大小為1~2mm,最小0.3mm。如果制成直通式﹐如圖B)所示﹐則金屬易進入配合間隙﹐常期使用會侵蝕該處(圖中A處)﹐嚴重時影響脫模。
b. 如果型芯雖有台階但制成清角而不是圓弧過渡﹐過小的型芯在熱處理時會產生應力集中而折斷。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圓形小型芯的固定形式:
a)一般式通孔台肩 b)階梯式(固定長) c)壓塊式 d)螺塞固定 e)螺柱聯接
3 凹模鑲塊和型芯的止轉
形式有﹕ (1)圓柱銷 (2)平鍵 (3)平面式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三)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計算
1. 定義:成型零部件中直接決定壓鑄件幾何形狀的尺寸稱為工作尺寸.
分為:型腔尺寸,型芯尺寸,中心距尺寸.
型腔尺寸: 徑向尺寸
包容尺寸
磨損變大
深度尺寸
型芯尺寸: 高度尺寸
徑向尺寸
磨損變小
被包容尺寸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2.尺寸標注規定:
1)壓鑄件上的外形尺寸采用單向負偏差,基本尺寸為最大值,與壓鑄件外形尺寸相應的模具上型腔類尺寸采用單向正偏差,基本尺寸為最小值.
2)壓鑄件上的內形尺寸采用單向正偏差,基本尺寸為最小值,與壓鑄件內形尺寸相應的模具上型芯類尺寸采用單向負偏差,基本尺寸為最大值.
3)壓鑄件上和模具上的中心距尺寸均采用雙向等值正負偏差,它們的基本尺寸為平均值.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3. 影響壓鑄件尺寸精度的因素:
1)壓鑄件的收縮率的影響
L'-L
計算收縮率:K= ---------------- x100%
L
K------計算收縮率
L' ------常溫下模具成型零件的尺寸
L ------常溫下壓鑄件的尺寸
* 收縮率不準確而產生的壓鑄件尺寸偏差一般需要控製在該產品尺寸
公差△的1/5以內.(鋅合金一般取千分之五為壓鑄件的收縮率)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2)成型零部件製造偏差的影響(包括加工偏差,裝配偏差)
δZ= 1/4 ~1/5 △
3)磨損的影響
δC= 1/6 △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4)模具結構及壓鑄工藝的影響
尺寸計算:
LM+ δZ/2=(LZ -△/2 )+ (LZ - △/2)K’ -δC/2
a 型腔徑向尺寸:
LM=[(1+K’) LZ-X△]
=(1+K’) LZ-1/2(△ +δZ+δC )
K’------預定收縮率的平均值
LM ------模具型腔的徑向尺寸
LZ ------壓鑄件的徑向尺寸
X-------修正數,0.5~0.7 一般X=0.5
+δZ
LM=[(1+K’) LZ-X△]
0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b 型芯的徑向尺寸:
LM= (1+K’) LZ+X△
0
LM=[(1+K’) LZ+X△]
-δZ
c 型腔深度和型芯高度尺寸:
+δZ
HM=[(1+K’) HZ-X△]
0
0
HM=[(1+K’) HZ+X△]
-δZ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在計算型腔、型芯成尺寸時,規定如下:
無加工余量的壓鑄件尺寸,型腔尺寸以大端為基準,另一端按脫模斜度相應減小,型芯尺寸以小端為基準,另一端按脫模斜度相應增大;兩面留有加工余量的壓鑄件尺寸,型腔尺寸以小端為基準,型芯尺寸以大端為基準;單面留有加工余量的壓鑄件尺寸,型腔尺寸以非加工面大端為基準,加上斜度值及加工余量,另一端按脫模斜度相應減小,型芯尺寸以非加工面小端為基準,減去斜度值及加工余量,另一端按脫模斜度相應增大.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d 中心距尺寸:
CM=(1+K’) CZ
(CM )± δZ/2 =[(1+K’) CZ] ± δZ/2
中心距尺寸在加工製造和磨損過程中不受影響及上下偏差對稱分布.
三.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e 成型中心邊距尺寸:
1). 磨損後增大的成型中心邊距
(C’M )± δZ/2 =[(1+K’) C’Z -△/24 ] ± δZ/2
2). 磨損後減小的成型中心邊距
(C’M )± δZ/2 =[(1+K’) C’Z +△/24 ] ± δZ/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