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PBT产品孔位中心距收缩不一致,如何控制? [打印本页]

作者: 老虎油    时间: 2009-1-7 15:51
标题: PBT产品孔位中心距收缩不一致,如何控制?
孔距误差基本上在0.01--0.10之间,每排孔之间的误差都不一样。
可以排除模具加工误差,主要是产品注塑成型后,加纤材料PBTX/Y方向不一致引起的。
如有谁能解决,愿重谢!
作者: dengdechao    时间: 2009-1-7 16:02
这种产品不能用三点边水口进胶,变形比较大,建议用扇形胶口进胶,扇形胶口的宽度比你的产品宽度小一点点就可以了,进胶口的对面开一点扇形溢料槽。
作者: VIVIZHANG6    时间: 2009-1-7 16:09
2楼的说的有道理,这种产品如中心距要求高的话,事先得跑几次模流,确定好的进浇,冷却,条件后才能开模。
把握才能大点。
作者: 老虎油    时间: 2009-1-7 16:33
每个孔之间收缩不一样啊,模流也不好跑吧
作者: 老虎油    时间: 2009-1-8 08:15
版主呢?版主出来说道说道
作者: VIVIZHANG6    时间: 2009-1-8 08:59
找出变化的规律,3D做成时直接做好,不在放收缩。
我们大多的模具都是这样做
作者: xHcry    时间: 2009-1-8 09:37
三点进胶还不如两边两点进胶,两点进胶不如中间一个点进胶。三个点的充模状态我们来分析下:充模时,两边的点胶口把料流向前方和两边推动,中间料流流向前方,在Y方向上熔接处压力增大,料流向X方向,在浇口来料后续的压力下,三股料流最终熔接,但X方向为各向同性,Y方向为各向异性,以至于收缩率出现不一致。------本人愚见,仅供参考,请斑竹指正。
作者: Tommy_GZ    时间: 2009-1-9 14:40
这样还不如平板进浇,塑胶的流动路径会平衡点,这样保压效果能保证保压体积收缩也可能会均匀些!体积收缩也会有适当改善!
作者: 解人    时间: 2009-1-9 18:06
尝试拐在45度角做潜水,经验告诉我成形比较稳定。
作者: 老虎油    时间: 2009-1-10 08:43
大家都乐热衷于完成结构比较复杂产品的模具机构设计
忽略了怎样严格控制成型产品的尺寸超差、表面缺陷等品质问题
别看这东西简单,要做到:
产品平面+/-0.02
孔距公差±0.015
实在很难.........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9-1-10 10:04
PBT加GF吗?
成型参数如何?

对于多孔类平板型的产品,第一感觉楼主的进胶有问题,其次要靠参数控制。至少分3段进胶,保压一定要够。
作者: joe0769    时间: 2009-1-10 10:04
这涉及到一个原理:塑胶原料的缩水率,在进胶方向(along)与其90度方向(trans)是不同的,有的还相差较大,比如一些缩水大的或者加纤的胶料,通常都是走胶方向缩水小,而其法向的缩水要大许多。

因此楼主的这个案例中,两向的公差严格,用细水口方式多点进胶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作者: smart001    时间: 2009-1-10 10:12
塑料件要求这么严格,怕怕中。。。。。。。。。。。
作者: 老虎油    时间: 2009-1-10 11:29
标题: 回复 11楼 干锅肥肠 的帖子
PBT加纤20%
作者: robinson_by    时间: 2009-1-10 14:34
我把我的经验分享一下:
收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热胀冷缩,影响收缩率的因素:a,产品尺寸,厚度越大,由于冷却时间长导致收缩越率大。对于一般塑料件来说,当熔料流动方向尺寸与垂直于流动方向尺寸的差异较大时,则收缩率的差异也较大。从熔料流动距离来看,远离浇口部分的压力损失大,因而该处的收缩率比靠近浇口道听部位的大。加强肋、孔、凸台等具有收缩抗力,因而这些部位的收缩率会较小。b,模具结构、浇口形式对收缩率也有影响,模具温度越高,冷却时间长,产品收缩大,产品尺寸容易调小;反之,模具温度越低,产品收缩小,产品尺寸容易调大。一般情况下,模具温度越高,产品的翘曲变形越大。在同等条件下模温高时,脱模时的塑件的温度相对高点,这时塑件没有完全冷却,所以对模具的抱紧力小点.所以没有那么容易粘模。
不知说的对不对,大家PK。
作者: joe0769    时间: 2009-1-12 08:11
楼主如果用的是正牌原料,可以找其对应的物性表(date sheet)来看看,其中的缩水率(mold shrinkage)一项是否分为两种情况(流动方向与法向)?
作者: robinwu60    时间: 2009-1-12 09:50
由於肉厚的變化
不均勻的收縮造成排距變化就變的正常了
所謂每排孔之间的误差都不一样
是否指前後排(流動方向?)
這時應該考慮
可以設計不同的模具排距
或是將前排增加逃肉空間
另外;
若要觀察流動狀況 , 或是解決縮水尺寸或變形問題
最好將不飽模過程樣品相片上傳
會比較方便討論
作者: snowinsky    时间: 2010-12-26 08:19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