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忧与远虑 尽管2011年12月PMI回到扩张区间,未来制造业的走势,仍然存在下滑的可能。 “12月生产指数大幅反弹更多反映了季节性因素。”陈勇认为产成品库存仍然在高位,工业生产仍有减速要求。 产成品库存指数12月大幅下滑,但仍高于历史正常水平,“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是,相对于需求下滑,生产减缓显得不够,这也预示着未来工业部门产出仍有下滑空间。” 国泰君安的研究认为,产成品库存的高点通常对应着经济环比的低点,2008年10月和2010年6月都是如此。本轮产成品库存的高点应该是2011年11月,“从需求、政策以及库存等多方面考虑,经济的环比底部已经不远,预计2012 年上半年GDP 同比增速就能企稳回升。” “制造业增速的放缓是必然的。” 吕政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国际、国内的条件已经变化,考虑到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外供求关系的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十二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回落至10%左右较为合理。由于国内消费增长平稳、出口虽告别高速增长但仍旧稳定,“工业增速的放缓不会太过剧烈。” 对于工业企业来讲,利润率不断下降,已经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率逐月下滑,至11月,已由年初的34.28%下降至24.4%。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实际利用外资(FDI)中,从单月数据看,制造业FDI自2011年9月起已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11月降幅从此前不超过2%骤然扩大至24.9%。虽然这一状况是否会成为趋势尚待观察,但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制造业面临转型难题,已是不争的事实。 山东滨州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对企业来讲,现在最大的问题并非订单,而是成本上升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的挤压。 制造业企业的工资水平,多是采用最低工资加加班费组成。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至2011年三季度,已有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21.7%。 25个省份发布了2011年度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多在14%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研究员张小济也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相较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缓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具有刚性,对企业经营影响最大。 经过连续数年较大幅度的上调后,政府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实际上已经成为多数制造业企业开出的最高工资。张小济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放慢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步伐,更多地让市场力量来决定。 吕政认为,在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情况下,应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和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已逐渐倒逼制造业的升级。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2011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速虽略有放缓,但仍保持在30%以上。 在转型升级的同时,如何让资本继续留在制造业,避免产业空心化,也是眼下面临的重要问题。 吕政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在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约束条件弱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条件正在恶化,资本不断离开制造业,转向房地产行业或资本市场。作为企业的微观经营策略,这样的选择无可非议,但作为国家的政策导向,必须坚持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 “要让企业回归制造业,政府应该做的,首先就是减税,减轻制造业的负担,其次是改善金融信贷条件和资金状况,使企业贷款更容易一些。”吕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