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机械制造
简史 本系之前身台湾省立海事专科学校轮机科,创立于1953年。 先后于1964年升格为台湾省立海洋学院轮机学系,1973年改为轮机工程学系,1979年改制为国立台湾海洋学院轮机工程学系。 而于1985年本校成立技术体制内的相关科系之后,本系改名为船舶机械工程学系。1992年设立船舶机械工程研究所硕士班。1995年改名为机械与轮机工程学系、所。 2004年8月1日改名为目前的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 历任系主任 卢文湘 老师(1953-1969) 吴 璜 老师(1969-1975) 詹 果 老师(1975-1978) 张绍昌 老师(1978-1981) 吴光垠 老师(1981-1987) 苏达贞 老师(1987-1988) 林和平 老师(1988-1989) 赵玉星 老师(1989-1993) 廖世平 老师(1993-1995) 林益煌 老师(1995-1997) 吴忠恕 老师(1997-1999) 刘伦伟 老师(1999-2001) 黄男农 老师(2001-2003) 庄水旺 老师(2003-2005) 林镇洲 老师(2005~2008) 林正平 老师(2008-2011) 郑元良 老师(2011-迄今) 教育目标 (一)专业知识与核心能力: 1.培养学生具备机械与机电工程与相关科技之专业知识。 2.培养学生具备发掘、分析及处理工程问题之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实验设计与执行之实作能力,以及分析与解读数据之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工程组件与系统设计之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制程、工程规划与整合之能力。 (二)工程伦理: 1.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之精神,以及表达沟通、及领导与管理之能力。 2.培养学生认识工程师之专业伦理以及对于相关专业之社会责任。 (三)前瞻视野: 1.培养学生认识当今机械与机电工程之先进科技,并培养持续学习之习惯与能力。 2.培养学生了解工程科技对于社会与环境之影响。 3.培养学生具备宏观之国际视野,认识时事议题与未来应努力改善之方向。 教学特色 教学课程之安排上,除学习机械与机电领域之基础理论与概念外,并辅以各项实验及实习,以达理论、实作之结合。教学研究计分为固力材料、热流、机电控制、设计制造等四个学习领域,另有微机电系统及机电整合等跨领域之研究。本学系硕士班涵盖之研究领域足以满足理工相关科系之课题,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 毕业学分 大学部 毕业学分规定138学分,包括: 1. 校定共同教育课程28学分。 2. 专业必修课程80学分。 3. 选修课至少30学分。 其中选修课程至少需有21学分为专业选修课程。 研究所硕士班 本所现分固力、热流、机电控制、设计制造与微系统五个教学及研究小组硕士班学生必须修满至少24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完成一篇6学分的研究论文,并且通过论文考试始能毕业。 发展方向 本学系一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新兴科技的发展,调整教学目标及进行学系(所)之学习领域整合。近年来,朝着机电整合、自动化工程、精密量测与加工及微机电系统等方向规划,亦即整合电子、信息、计算机、电机、光电及控制等科技,应用于机械领域。因此,除了修习一般机械之基础课程外,先进的光机电产业所需之技术与知识亦可在学校课程中习得,不至于与现今高科技产业脱节。另为提升教学的深度及广度,本学系与本校其他理工相关系所共同开设具整合性及前瞻性的跨院系学程,例如「奈微米科技」、「机电整合与控制」、「电子商务」等学程供学生选读,以培育学生具跨领域专长及整合科技的能力。 就业与进修 一、可学习之专业能力 精密制造、工程材料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 能源工程 自动化控制、机电整合 轮机工程 奈微米机电工程 二、主要进修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所 控制工程研究所 航天工程研究所 工业工程研究所 资讯工程研究所 材料工程研究所 机电工程研究所 三、就业趋势 本学系毕业学生就业管道非常宽广,除了一般机械、航天、汽车、钢铁材料、空调等产业外,海运相关之造船工程师、验船师及高级轮机人员及半导体产业之厂务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均可见到毕业校友服务之足迹;另外也有相当多毕业生进入电子及光电等产业。 |
【CAE模具高校产学联盟官方网站】产学合作技术交流整合平台,拓宽学生就业方向的道路,促进产学合作技术交流,加快CAE模具成型技术的快速转移。
Copyright © 2002-2024 www.iCAx.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