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拉伸模 [打印本页]

作者: xiejinmin    时间: 2006-2-23 19:51
标题: 拉伸模
设计拉伸模时?应该注意什么?请各位高手指教?多谢?
作者: ckokaya    时间: 2006-2-23 20:35
太多了, 如算料,起皱,拉破,排气,圆角等等
作者: yayatao    时间: 2006-3-1 11:33
标题: 关于拉深模小弟的一点拙见!
拉深模:
一.深压延成形常见的缺陷
1.        壁厚不均:(成品的边厚和凸缘部分不对称)
①        冲子与凹模的同心度互相偏离,导致间隙不均匀:重新调校冲子与凹模
②        冲子与凹模的中心不垂直:安装导柱及导套
③        毛胚料与凹模的中心互偏离:改善毛胚料的定位
④        压边圈加在毛胚料上的力不均:调校压边圈的弹弓
⑤        凹模壁高度不一致:统一凹模壁高度
2.        顶底爆裂:(成品近凸缘的半径圆弧区和近壁底附近有爆裂现象)
①        材质太脆硬,晶粒过粗或中途退火不正:退回供应商或进行调质处理,改善压延特性
②        冲子与凹模的同心度偏离:重新调校冲子与凹模
③        冲子与凹模有倾斜,形成不均匀壁厚:重新调校模具或冲床
④        压边圈加在毛胚料上的压力太大:调整压边圈的压力
⑤        冲子与凹模的间隙不够:改善冲子与凹模的间隙
⑥        凹模模肩圆弧半径太小:加大模肩圆弧半径
3.        桶状皱摺:(成品近壁顶部产生群摺现象)
①        毛胚厚度不够:计算改善冲子与凹模的间隙 毛胚料尺寸
②        毛胚料尺寸过小,其凸缘面积不足,发挥不到压边效果:重新设计毛胚料尺寸
③        成品高度小于图纸高度和开口部分有波浪形状皱摺,成因是冲子与凹模的间隙太大:改善冲子与凹模的间隙(缩小)
④        成品高度过高与图纸高度,成因是冲子与凹模的间隙偏小:改善冲子与凹模的间隙(加大)
⑤        压边力太大和凹模模肩圆弧半径太小:改善加大圆弧半径,调校压边力
⑥        压边力不足和凹模模肩圆弧半径太大:修细模肩的圆弧半径,调校压边力
4.        抓痕:(成品外壁有线性直纹现象)
①        愿材料表面已有伤痕:更换材料
②        原材料表面附有尘埃 杂物 污垢:更换材料或使用软布及清洁剂除去表面污垢
③        因润滑剂不洁:选择清洁或经过滤之润滑剂
④        模具受损,尤以凹模模口圆弧半径范围:应估计模具的寿命,要设定某生产数量后,模具应要重新抛光
5.        状压痕(成品在壁身面上有多个环状形压痕)
①        冲子与凹模不同心:重新调校冲子与凹模
②        帽子形的半成品不能稳定安放在下模上,造成倾斜:可考虑冲子在下,凹模在上,令帽子形的半成品套在冲子上
③        退火程序不正确使机械性能不均匀:退回供应商或进行调质处理,改善压延特性
④        在薄化压延中因壁厚不均匀:毛胚料和模具的润滑不平均
⑤        薄化系数太小(程度大):调节冲子直径(缩小)
⑥        冲子前端的圆弧半径和凹模模肩圆弧半径偏小:圆弧半径不可小于材料许可的最小圆弧半径值
6.        橙皮纹:(成品外壁有如橙皮状纹的不良现象)
①        原材料的性质偏向韧性:更换材料
②        原材料的晶粒偏大或表面被腐蚀:更换材料或进行调质处理
③        压延深度偏高:可加道次令压延深度渐次增加

7.        烧边(成品外壁局部有明显的直线状纹)
①        冲子与凹模的间隙不够:改善冲子与凹模的间隙
②        凹模模肩圆弧半径太小:改善加大圆弧半径,加凸米
8.        耳缘(成品上端有明显的高低不平和厚薄不均现状)
①        毛胚料安放不对中:加适当管位
②        冲子与凹模的同心度偏离:重新调校冲子与凹模
③        原材料和模具的润滑剂不平均:改善润滑方法如送料系统上令片料通过油毡,以求获得均匀的润滑剂
④        材料的晶粒方向性,常见于非原型产品:可预留材料供最后修正
二.润滑油与模具和片材的影响
深压延加工成形时,材料与工具接触面之摩擦现象是一种复杂问题,润滑的最大目的是减低片材 压料板与凹模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助散去加工热量,增加模具寿命,而增加压延界限比则是主要目标。
润滑剂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 润滑剂需有一定附著力,即粘度高,易在片材和工具间形成强的薄膜层,此特别有利于不锈钢片材在深压延中的表现
②        滑剂主要涂在冲子和材料之间,避免下模与片材间的摩擦力不足够而产生滑落的失控现象
③        不能对工具和材料有化学(腐蚀)反应
④        容易清理,甚至不用清洗
⑤        深压延中应用的润滑剂多含有滑石及硫的成分以强化薄膜层
三.压料力的作用
在压延过程中,压料力是利用压料板上的压边圈施加作用力与成品胚料上,其功能是主要提供压边力来抑制毛胚料进入凹模的流量,以下为压边力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①        压边力过大时,毛胚不容易压延进入下模,而令底部圆弧角处被拉裂
②        压边不足时,其凸缘边区直径因受压缩作用而向内缩小,这压缩应力足令边区直径产生皱纹,而这皱纹亦阻止了毛胚进入凹模,而令底部圆弧转角处被拉裂
③        压料板 冲子 毛胚材料与下模间在工作时会产生摩擦力,同样是摩擦力,过大时抑制毛胚的流动量,若减低压料板力时会产生皱纹,所以摩擦力的减少也得与压料板相互配合的
④        适当抑皱压边力的范围,跟成形深度,冲子端半径,凹模角半径,润滑油,表面光洁度,材料,板厚等条件变化有关
四.变薄拉深
变薄拉深与一般拉深不同,变薄拉深时工件直径变化很小,虽然工件底部厚度与一般拉深相似,但工件侧面壁厚故意变薄,工件高度相应增加。变薄拉深的方法主要用来制造厚底薄壁,而高度很大的圆筒形零件,或用来制造壁很薄的管胚。经常采用变薄拉深工艺的工件材料有:铜 白铜 黄铜 磷青铜 德银 铝 铝合金 软钢 不锈钢 可伐合金等。
(一) 变薄拉深特点:
1.        工件材料变形较大,金属晶粒细密,强度增加
2.        变薄拉深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数值低,可达Ra0.4μm以内
3.        壁厚偏差可在±0.01以内,上下均匀一致
4.        没有起皱问题,不需压料装置
5.        残余应力较大,需低温回火消除,以免储存时自行开裂
(二) 凹模结构
1.        凹模的锥角:a=7°~10°,a过大,
变形困难。a1=2a
2.        工作带高度h不宜太大,太大增加
摩擦阻力太小则易磨损:
D        <10        10~20        20~30        30~50        >50
h        0.9        1        1.5~2        2.5~3        3~4



(三)凸模结构
1.        为方便脱模,取凸模的斜度β=1°
2.        凸模工作部分长度L大于工件长度(加工修边留量)
3.        凸模出气孔直径D=(1/3~1/6)d
五.拉深废品分析
(一)退火与酸洗
拉深过程中材料发生硬化,当材料硬化至不能进行下一道拉深时,需要退火软化(一般采用低温退火),为了去除材料退火产生的氧化皮,需要酸洗净化。酸洗前先用苏打水去油,酸洗后用冷水冲洗,以温度为60℃~80℃弱碱溶液中和酸性并用热水洗涤。
(二)深废品形式 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
1.        开裂或脱底
①        材料太薄:选用合格厚度的材料
②        材料硬度 金相组织或质量不符要求:退火或更换材料
③        带铁屑等微粒或已受伤:保持材料表面完好清洁
④        凹模或压料圈工作表面不清洁:磨光工作表面
⑤        凹模或凸模圆角太小:加大圆角
⑥        间隙太小:放大间隙
⑦        间隙不匀:调整间隙
⑧        压料力过大:调整压料力
⑨        拉深系数过小:增加工序,放大拉深系数
⑩        润滑不足或不合格:用合适的润滑剂充分润滑
⑪        上道拉深工序件太短或本道拉深太深,以至上道工序件的凸缘重被拉入凹模:合理调整上下道拉深工序的参数和模具结构
2.        起皱
①        凸缘起皱,主要因压料力太小,增加压料力使皱纹消失;倾侧的卸料板是连续拉深起皱的一个原因,防止连续拉深起皱的另一个办法是首次拉深的压料板单独分开
②        上口起皱(无凸缘)是因凹模圆角过大,间隙也过大。最后变形的材料未被压住,形成的少量皱纹因间隙过大而不能整平:减小凹模圆角和间隙,也可采用弧形压料圈,压住凹模圆角处的材料
③        上口或凸缘单面起皱,是压料力单面的结果造成压料力单面的原因有:压料圈和凹模不平行 坯料毛刺 坯料表面有微粒杂物等:调整压料圈和凹模的平行度 去除坯料毛刺 消除坯料表面杂物
④        锥形件或半球形件等腰部起皱,是因压料力太小拉深开始时大部分材料处于悬空状态:加大压料力,采用压料筋或更改工艺,以液压拉深代替
3.        无凸缘拉深件高度不匀或凸缘拉深件凸缘宽度不匀
①        坯料放置单面:调整定位
②        模具间隙不匀:调整间隙
③        凹模圆角不匀:修正圆角
④        坯料厚度不匀:更换材料
⑤        压料力单面
4.        拉深件底部附近严重变薄或局部变薄
①        材料质量不好:更换材料
②        材料太厚:改用厚度符合规格的材料
③        凸模圆角与侧面未接好:修磨凸模
④        间隙太小:
⑤        凹模圆角太小:放大圆角
⑥        拉深系数太小:合理调整各道工序的拉深系数或增加工序
⑦        润滑不合格:用合适的润滑剂充分润滑
5.        拉深件上口材料拥挤
①        材料过厚或间隙过小,工件侧壁拉薄,使过多材料挤入上口:改用厚度符合规格的材料或放大间隙
②        再拉深凸模圆角大于工序件底部圆角,使材料沿侧面上升:减少凸模圆角
③        工序件太长或再拉深凸模太短,以致坯料侧壁未全部拉入凹模:合理调整上下道拉深工序的参数和模具结构
6.        拉深件表面拉毛
①        凹模工作表面不光滑:修光工作表面
②        坯料表面不清洁:清洁坯料
③        模具硬度低,有金属粘附现象:提高模具硬度或改变模具材料
④        润滑剂有杂物混入:改用干净的润滑剂
7.        拉深件外形不平整
①        原材料不平:改用平整材料
②        材料弹性回跳:加整形工序
③        间隙太大:减小间隙
④        拉深变形程度过大:调整有关部门工序变形量
⑤        凸模无出气孔:增加气孔
作者: alfyin5217    时间: 2006-3-30 12:59
楼上这位老兄说的蛮好的,也就是这些问题,
作者: DYN2004    时间: 2006-8-9 17:22
谢谢顶起来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