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elements have been upgraded to higher-order elements.
Number of original nodes: 37826
Number of midside nodes added: 5390
Total number of nodes in warpage analysis: 43216
Estimated memory requirement: 80 Mbytes.
Analysis Check completed successfully
MF 的三维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网格生成。
看网站上白皮书还有实际操作也知道, MF 的三维网格生成技术,是先建立 双面的 Fusion 网格,然后在肉厚中央建立节点,再生成 3D Tetra Element。
而中央肉厚生成的节点往往会互相干涉,这也是其 3D Tetra Element 往往建立不出来的原因。
即使可以生成,也往往因为 Aspect Ratio 过大而造成分析时间无限期延长。
一旦 3D 网格生成失败,不要说 3D Warp 分析,连 Flow 分析也会有问题。
如果版主是比较 Fusion 的话,那 Fusion 在肉厚判断上跟 3D 模组又差一级,充填的准确度都有待商确,WARP 的准确度嘛... 还是看 USER 吧!
如果是我目前的测试结果,MF Fusion 的变形模拟与 3D TIMON 3D 比较起来还是差一些。
这其实没啥好比的,充填及保压的准确度来自于肉厚判断,WARP 的准确度来自于保压后的每个位置的比容变化。肉厚判断错误的话,WARP 要准确的机会并不会太大。
最起码现在在做光学镜片的厂商,还是以 3D TIMON 为主。镜片变形量要求的准确度是在 1.0E-4 mm 的范围,我想以 MF 目前的 Fusion 及 3D 技术来讲都还有点困难。
版主用的 MF 是 V5 吗 ? 3D TIMON 是 V7.4 还是 XS-2005?
如果比较 MF V5 & 3D TIMON XS-2005,两者的前处理我是觉得差不多,并没有什么差异。
但是 MF 的网格生成跟 3D TIMON 相比就真的差很多,完全不是同一个级数的(以 3D 网格建立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