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一站式解决方案

iCAx开思网

CAD/CAM/CAE/设计/模具 高清视频【积分说明】如何快速获得积分?快速3D打印 手板模型CNC加工服务在线3D打印服务,上传模型,自动报价
查看: 2556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继续:moldflow个人的学习经验(也包括网上论坛的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4 10:4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朋友,交流,分享,学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moldflow二次开发

只要你机器正确安装了Moldflow Insight,VB中的Synergy就会自动识别,不需要任何接口。

特别提醒的是VB开发的Moldflow应用程序是Moldflow的伴随应用程序,必须Moldflow打开的情况下才能正确运行。如果Moldflow未启动情况下运行Moldflow应用程序,Moldflow将会自动启动。

2.

moldflow中V/P切换压力可能是最高射压,但最高射压不一定就是V/P压力。 一般来说,随着流动路径的延长注射压力会不断升高,但有时随着流动的剪切效应产生剪切变稀和剪切热可能使注射压力冲高回落。实际注塑通过通过V/P切换(如射压过高则切换位置要提前)避免流动末端射压过高冲开模具,造成飞边。这是由于流动末端锋面狭小,流速快阻力大,会造成射压急剧升高。

3.

注射时间是指充模时间,还是包括充模时间和保压时间两部分?

AMI帮助的解释:The Injection time is the time it takes for the part to fill completely。


4.

模流分析请注意POM成型收缩率高,由于高结晶,保压压力要适当。太低则保压不足,太高则压力诱导结晶大,两者均可导致更大的收缩。检查产品的壁厚的分布,看是否差异过大。

我MF分析了POM料成型的一个产品,Z 向的变形确实不大;从MF中可以看到,Z向的变形只有0.6左右;实际测量出来Z向的变形有1.5mm; 我想原因可能是一下几点:在MF中的制品温度可以看到,产品顶出时两端的大部分温度应该在35~50度左右。顶出后产品还会继续冷却,继续收缩;另一方面,既然产品顶出后会还在继续收缩,那么顶出后产品的放置方法对其冷却收缩也会有很大影响;假如产品顶出后按下图的放置方法,再加上Y向的收缩(我MF分析的Y向变形大概有2.8mm左右),变形应该会比较大;所以,我觉得MF 分析的结果应该还算靠谱,只是产品顶出后的变形无法分析到而已; 从实际的解决方法来看,加大模温差,使其反变形,然后再试验几种比较合理的产品放置方法,应该可以减小Z向的实际变形。以上愚见,不足之处请各位前辈指教。

5.

双层面网格适用在薄壁产品,长宽平均值与厚度比要应大于10。想提高匹配率,注意

1.要将一些值比较小的R角,C角。字体,小孔等特征去除掉。这些特征对分析精度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2.网格划分时的边长设定小一些。网格划分选项里,使用optimize aspect ratio by surface curvature control,有时会降低网格的匹配率。

3.重新划分一些产品厚度有过渡,或特征比较复杂的区域,可适当提高匹配率。

6.

Moldflow的分析是基于节点的,Beam单元只有两个节点,所以流动只能是通过一个节点

连接器的作用是将两个节点同步,比如流到一个节点等于流到连接另一个节点。画线,赋予connector属性,mesh。Beam的大小体现的是剪切速率以及压力降。浇口大小与剪切速率相关,但也与保压的要求相关。大的扇形还是用网格来做吧,即便做成产品也没关系的,而且新版的moldflow也支持3D runner。用beam做,即便加上connector也无法真实反映浇口附近的状况的,尤其是加纤料, connector意思是指到达这个节点的同时也到另一个节点,相当于人为的建立了一个等高线, 而事实上在大的扇形浇口本身也有一个扩张流,会引起纤维的横向配向。小的扇形用beam代替无所谓的,大扇形还是要用网格来做的

7.

剪切诱导结晶会引起严重的各相异性,导致严重的残余应力,进而造成翘曲问题。

之前遇到一个未填充PE的料,分析发现分子配向产生的变形比收缩因素大很多,而且浇口的位置会对分子配向产生很大的影响(浇口只是微调),后来去官方询问说是结晶的影响 - 2010r2没有结晶分析,PVT的数据不足以捕捉到结晶的影响,不过因为材料本身有CRIMS数据,所以才会在变形结果中反映出来。希望新版本出来以后再试试。 貌似PP和PE都会对这种剪切导致的结晶比较敏感吧?

CRIMS测试重点是样条的横向和纵向收缩,所以能够体现各相异性的影响(包括结晶、玻纤、分子取向)。

8.

moldflow的计算是基于有限差分等基础上的,它的计算是一个在假设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利用能量守恒(各种分析不一样)等原理,建立平衡方程而求解的。在这样假设的条件下进行求解,如果整体求解,必然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另外,也有可能平衡方程不够,也就是力学中的超静定问题。需要对整体进行离散,于是就有了网格的划分,将原来的整体进行细分,每个单元都是一个个体,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可以建立平衡方程。网格的划分,平面的有四边形,三角形。空间3D的有四面体,六面体等。空间的四面体毫无疑问更加与实际想符合,因为原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空间物体。而Moldflow的表面模型技术是其独创的基于STL数据交换标准的,将整个流体简化成表面流动的模型。四面体模型也就是3D模型则是一般有限元都采用的网格划分方式,不仅是表面流动分析,其内层也考虑。其分析所以相对会更加准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淘帖 赞一下!赞一下!
2
发表于 2012-2-5 14:25:22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谢谢分享!
3
发表于 2012-2-5 20:35:39 | 只看该作者
顶,谢谢分享
4
发表于 2012-2-28 21:22: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5
发表于 2012-3-1 21:37: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6
发表于 2012-3-2 14:58:09 | 只看该作者
顶,谢谢分享 !
7
发表于 2013-1-22 11:48: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8
发表于 2013-1-30 12:43: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9
发表于 2013-3-8 04:14:31 | 只看该作者
新人飘过!
10
发表于 2013-3-22 10:34:15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资料没有技术分,不知道本版斑竹干什么去了...没见过技术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D打印手板模型快速制作服务,在线报价下单!

QQ 咨询|手机版|联系我们|iCAx开思网  

GMT+8, 2024-12-23 18:20 , Processed in 0.03163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2-2024 www.iCAx.or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